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六)

LS63——《五味论第六十三》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六)

D0101酸走筋:走,即跑,此取流失、消耗意,即酸味耗筋。

D0101癃:《宣明五气篇》SW23—C0102“膀胱不利则为癃,不约为遗溺。”即为本解。

D0103洞心:

1、《灵枢悬解》卷六《五味论》注:“洞心,心中空洞也。”

2、《说文》:“洞,疾流也。”洞心,与《四气调神大论》SW02—C1201“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之“心气内洞”同义,即心泄。

D0104变呕:

1、《灵枢悬解》卷六《五味论》注:“三焦之道得此苦味,皆闭而不通,不得下泄,则逆而上涌,故变呕吐。”

2、据《五味论》LS63—Y0401“变呕”可知:变呕,即变道而呕。

D0105悗心:《灵枢悬解》卷六《五味论》注:“悗心,心中郁也。”

Y0101上之两焦:据“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可知:两焦,即胃之上焦、中焦。

Y0101膀胱之胞薄以懦:

1、刘衡如说:“杨注训皮,极是。注家或训为溲脬,或训为子宫,均误。”

2、《灵枢集注》、《灵枢悬解》均作“膀胱之脆薄以懦。”

3、从原作“膀胱之胞薄以懦。”胞,多指女性子宫,然此宜解作“内膜”。《说文》:“懦,驽弱者也。”全句即膀胱内膜薄而弱。

Y0101绻:quan3,古通卷,即蜷曲。

Y0101阴者,积筋之所终也:

1、 杨上善注:“人阴器,一身诸筋终聚之处。”

2、 据《厥论》SW45-Q0401“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可知:全句即阴器,是生殖之筋聚积之终端。

Y0201得:得,取“相遇”意;“血与咸相得,则凝”,从化学上解释,食盐(咸)具有使血蛋白凝聚变性之特性,咸能耗血,根本在此。由此可见,古圣先贤观察事物、循名究理之精准。

Y0301心下:《灵枢悬解》卷六《五味论》注:“心者,宗脉之所聚也,气泄脉空,心宫虚豁,故久留心下,而成洞心。”

Y0401下脘:胃之下脘。

Y0401三焦之道:三焦,第三焦,即下焦。三焦之道,即胃之下焦物通道,下焦之道。从后文看,独不宜解作上、中、下三焦。当下焦之道封闭而不得下,故而水谷反被逼回上焦之道而呕出,此变呕之由也。

Y0501缓:《广韵》:“缓,舒也。”即舒缓。

Y0501其气外通于肉:甘味通于脾,肉为脾之合。其气外通于肉,即脾气在外连通肌肉

LS56——《五味第五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56─D0101→B0103‖→‖LS63—D0101‖迁移说明:

1、 原篇《五味》论述纷乱,且非独立论文,宜迁出;

2、 《太素》将《灵枢.五味论》LS56-D0101→B0103、D0301→B0308置于卷第二《调食》,接于《灵枢.五味论》之前,杨上善处置甚是,从之;

3、以帝问“五味入脏“迁入本篇,作为开篇之论,与《五味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

‖LS56─D0301→B0308‖→‖LS63—D0101‖迁移说明:

1、原篇非独立论文,乃《五味论》分拆之凑篇,当迁出;

2、篇名为《五味》,所论为五味,迁入《五味论》,作为正论,不仅与迁入篇大量重简,且被少俞之论详解,故此迁充分必要。

‖LS56─B0306(所言五色者)‖→‖LS63—B0308‖迁移说明:

1、“所言五色者”,原位B0306“五宜”、“脾病者”之间,与前后文意不属,窜简,当迁出;

2、《内经校释》作“所言五宜者”,并校曰:“原作色,据《太素》卷二调食改,与上文文义合。”不从改“色”为“宜”;

3、迁入之句,为B0308句五色之定位。因B0308句所言“五色”,是指肤色?或指色部?并不明确,迁入本位,以明五色确义。

B0102禀:承受。

B0102五味各走所喜:走,即跑。五味各走所喜,即五味各自跑向所喜之脏。此即“物以类聚”、“相似相溶”的自然之道也。

B0102辛:

1、《百度百科》:“辛辣的意思是尖锐而强烈,此类食物包括葱、蒜、生姜、酒、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

2、《说文》:“辛,大罪也。”罪者,惩罚也。此指刺激性食物。

B0301 五谷:伯高在《五味》所言五谷(麻、麦、粇、黍、豆),与岐伯《金匮真言论》所言五谷(麦、黍、稷、稻、豆),其名有异,各有系统,显然并非字误。此为何故?莫非因为伯高与岐伯,来自不同诸候国?地域之异,而致五谷之实、之名不同?存疑待考。

B0301秔:

1、《内经校释》校注:“《太素》卷二调食‘秔’作‘粳’,《素问》藏气法时论、《甲乙》卷六第九并同。”

2、粇,jing1,即粳米,一种粘性较小的稻。

B0301黍:《内经注评》注:“糯小米,北方称为黄米。”

B0304葵:

1、《内经注评》注:“即冬葵,湖南呼葵菜,亦曰冬寒菜。”

2、《说文》:“葵,葵菜也。”湘楚民间多有种植,名曰“冬苋菜。”方言音冬旱菜。

B0304藿:huo4,《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即豆叶。

B0304薤:

1、《内经校释》注:“即韮白。”

2、《内经注评》注:“即野蒜。”

3、薤,xie4,野葱,湘楚谓之“藠子头。”

B0306所言五色者:

1、《内经校释》校注:“原作色,据《太素》卷二调食改,与上文文义合。”

2、原位Q0306“脾病者”前,详见迁移说明。

B0306大豆卷黄:

1、《内经注评》注:“大黄豆芽。”

2、《灵枢悬解》卷六《五味论》注:“大豆黄卷,大豆芽也(芽生一寸,干为黄卷)。”

B0308肝色青,宜食甘:据《脏气法时论》SW22—Q0201“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可知:肝之色部青,宜食用甘味。

B0308心色赤,宜食酸:据《脏气法时论》SW22—Q0202“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可知:心之色部赤,宜食用酸味。

B0308脾色黄,宜食咸:脾之色部黄,宜食用咸味。然据《脏气法时论》SW22—Q0203“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却有“食咸”与“食苦”之异,存疑待考。

B0308豕:shi3,猪。

B0308肺色白,宜食苦:据《脏气法时论》SW22—Q0204“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可知:肺之色部白,宜食用苦味。

B0308肾色黑,宜食辛:据《脏气法时论》SW22—Q0205“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可知:肾之色部黑,宜食用辛味。

公众号:其人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