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五篇:厥论(三)

‖SW39—D0601→Q0609‖→‖SW45—Q0718‖SW39—D0601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五篇:厥论(三)

黄帝说:说得好!我知晓百病生于气,怒就会胆气上逆,喜就会心气舒缓,悲就会肺气消烁,恐就会卫气下行,寒就会气收敛,热就会气外泄,惊就会气紊乱,劳就会气耗散,虑就会气郁结。九气不同,生什么病?

Q0601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岐伯说:怒就会肝气异常,太过就会呕血及飧泄,所以胆气上逆了。

Q0602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喜就会心气调和、记忆力通达,营卫之气通畅,所以心气舒缓了。

Q0603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悲就会心系紧张,肺部扩张肺叶上举,而致上焦之道不通,营卫之气不得分散,热气聚积在体内,就生肺气消烁了。

Q0604【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行】矣。

恐就会肾精退却,肾精退却就会上焦道闭塞,上焦道闭塞就有水气返回,水气返回就会下焦道水胀,就生卫气下行了。

Q0605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寒就会腠理闭塞,营卫之气不能流动,就生气收敛了。

Q0606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热就会腠理张开,营卫之气畅通,汗液大泄,就会人气泄出。

Q0607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惊就会心无所倚,心神无所归属,思绪飘移不定,就生气紊乱了。

Q0608【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劳就会气促而喘、热胜汗出,汗液肾精都外泄,就生肺肾精气耗散了。

Q0609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思就会心有所存,心神有所归属,正气居留而不行,就生气郁结了。

‖LS69—D0101→Q0201‖→‖SW39—Q0609‖→‖SW45‖LS69—D0101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

黄帝请教少师说:有人卒然忧郁、愤恨时,却言而无声的,是什么通道堵塞?是什么气出行,导致声音不发?我想听其原理。

S0101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

少师答道:咽喉,是水和谷物之通道。

S0102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喉咙,是吸气和呼气之器官。

S0103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会厌,是声音之门户。

S0104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口唇,是声音之扇形放大器。

S0105舌者,音声之机也。

舌头,是声音之发动机。

S0106【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

悬雍垂,是声音之控制机关。

S0107【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鼻咽腔,是分流气息所泄之共鸣腔。

S0108【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

横骨,是神气意识所控制,主管发动舌头之组织。

S0109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

所以人之鼻孔,鼻涕出而不收,是鼻咽腔不能打开,分气功能丧失了。

S0110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

这就是为什么会厌小而灵活、轻薄,就会发声迅疾,其开合顺利,其出气容易;其会厌大而厚,就会开合困难,其气流迟缓,所以口吃。

S0111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人卒然不能发声,是寒气客居会厌,就致会厌不能发声,发而不能送出,到会厌开合不利时,就不能发声。

D0201黄帝曰:刺之奈何?

黄帝问:怎样治疗?

Q0201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岐伯说:足少阴肾经,上部连系于舌根,连络于横骨,终端在会厌。从两边刺其血络,浊气就能排除。会厌之脉,在上连络任脉,刺任脉之天突穴,会厌就能发声。

‖SW47—D0901→Q1201‖→‖SW45‖SW47—D0901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问:有病口甘的,病名是什么?如何得病?

Q0901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岐伯说:这就是五味之气外溢,病名叫脾瘅。这五味入口,藏入胃中,脾为胃传输其精气,化成糖液留在脾中,所以令人口生甘甜,这就是肥腴、精美之食所致。此人必是多食甘甜、精美而肥腻。肥美之食,令人产生内热;甘甜之食,令人内生中满,所以甘甜肥美之气上溢,转化成消渴症。用佩兰治疗,消除陈年之消渴。

D1001帝曰:有病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问:有病口苦的,病名是什么?怎么得病?

Q1001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这肝脏,是腹中的将军之官,提取精气分流给胆,咽喉为胆汁之使者。此类人,多数是谋而不决,所以胆气虚少,胆汁上溢至咽喉,从而导致口苦。

‖SW47—D1001(口苦,取阳陵泉)‖→‖SW47—Q1001‖SW47-D1001口苦,取阳陵泉,

口苦,刺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

Q1002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治之以【胆募、俞】。

治法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之论中,治疗时配合以胆募、胆俞穴。

D1101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

黄帝问:有膀胱不利者,每天小便数十次 ,这就是正气不足;手太阴肺经寸口脉动微细如发,这就是正气不足。身体热如火炭、颈部和乳膺如物阻塞、人迎处脉动频频、喘息、呼吸异常,这就是邪气有余。其病在何处?病名叫什么?

Q1101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岐伯说:病在足太阴脾经,其旺盛在胃,偏重在肺,病名叫癃厥,不治之死症。这就是所谓的得于“五有余、二不足”。

D1201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

黄帝问: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

Q1201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岐伯说:所谓五有余,是指五种病气(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有余;二不足,也就是二种正气(一日数十溲”、“太阴脉微细如发)不足。而今外得五种病气有余,内得二种正气不足,此病表非真盛里非真虚,也正是明显死症了!

‖SW40—D1201→Q1401‖→‖SW47—Q1201‖→‖SW45‖SW40—D1201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黄帝说:说得好!有人病乳膺肿、颈痛、胸满、腹胀,这是什么病?怎么得病?

Q1201岐伯曰:名厥逆。

岐伯说:病名叫厥逆。

D1301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怎么治疗?

Q1301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岐伯说:用火灸就会失声,用砭石就会发狂,须待阴阳两气合并,方可治疗。

D1401帝曰:何以然?

黄帝问道:为何要这样?

Q1401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岐伯说:热气集中在上部,热量有余在上,如用火灸,就有热气进入体内,热入体内就会失声;如用砭石,就会热气虚少,热气虚少就会发狂。须待阴阳两气合并再治,方可使其痊愈。

公众号:其人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