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1

日前,中央政治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

党的以来,在中国大地的行政官员中间,"为官不易"的声音渐渐多起来。其原因有二。一是党的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一些官员感到"为官不易";二是"为官不易"对一些官员来说,旧方式尚存依赖,立新更是不易,形势的快速发展也让其感到了本领恐慌和问责的压力。

其实当今官员感到"为官不易"是好事。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如果做好都是不易的。做官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诱惑的职业。目前,绝大部分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常怀"为官不易"之心,既是对中央三令五申的敬畏,也是既不循规蹈矩,又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内心真实写照。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民生改善,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重大。往深处推进改革势必对既定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会遇到较大阻力。改革的这些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都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巨大考验。一个敢于做事、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是对当前发展大势的清醒与自觉。有所知,才会有所畏,才会如履薄冰,不易之感才会沛然心间。

为官诚然不易,"为官不易"可以不为官,但既然选择为官就不能不作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本质上讲,"为官不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在反"四风"的背景下,也许会有官员认为约束多,越"不为"出错机会就会越少。在新的政绩观考核下,抓项目做决策,不但要看官员干了什么,而且还要看效果,决策失误,甚至还会被问责。"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正如所言,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

为官要为,而且要愿为、能为、善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矛盾叠加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分配不公的问题以及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矛盾重重叠叠。在各种矛盾之间,要游刃有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感到"为官不易",就要在不易处补课,加强修养,提高学识,不断把不能为的事情变成能为、愿为的事情。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2

以来,“零容忍”的反腐态势、“八项规定”的刚性约束和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使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普遍欢迎。

现在“礼不敢乱收了,酒不敢乱喝了,公车不敢乱开了,办公室都要挤挤了”,少数干部在感叹“为官不易”的同时思想滑入另一个极端,不敢担当,躲事怕事,为官不为。

为此,中央领导在讲话中强调“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并掷地有声地提出要对“为官不为”者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让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党员干部没有“市场”。

个人认为,中央领导强势发声后,关键是要抓住从严管理干部这一要求,以健全干部考核制度为根本,抓紧研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办法,完善有利于各方面人才脱引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让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显身手,使一批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真正做到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3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和一系列禁令的出台,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要求更高、作风要求更严,各种不应有的待遇也随之减少或取消,于是有的同志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从“官好做”到“官难当”,说明中央一系列禁令真正产生了效力,反腐反到了一些官员的“痛处”。 正如网友直言,“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是做违规之事不易了,做规定之事更容易了。”

“为官不易”凸显了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早在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这说明,党员干部必须“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为官不易”意味着权力回归本位,即本质是为民、本色是尽责。

为官即为民,有责当尽责。“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因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们的肩上有千钧重担,我们的身后有千军万马,必须时刻以“为民”“尽责”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抱有任何“超然物外”的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为官不为”,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三个增强”、“两个保持”,既是党员干部“为民”的本质体现,也是“尽责”的本色要求;既是政治品格、官德修养问题,也是精神状态、工作能力问题。

毛泽东同志当年把执掌政权视作“赶考”,“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出来。”60多年后的今天习也反复告诫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全党都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官不易”当成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工作动力,千方百计、殚精竭虑地“为民”“尽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既然做了官,就要感到身上有压力,从而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把位子让给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者,绝不能“为官不为”,占着位子不干事。习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4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脸好看,事不办”,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脸好看,事不办”,是在纠“四风”、正作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不良症状。患这种病的典型表现是:树“正气”但不办事,守规矩但不作为,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现实生活中,无形之墙有“硬墙”和“软墙”之分。“硬墙”好拆,比如脸难看、门难进等问题,但“软墙”却难拆。何谓“软墙”?就是搞“为官不为”那一套。譬如有的单位门开着、人也在,态度也热情、说话也客气,办事却依旧很难,要么这次说你缺这个,要么下次说你少那个,来回折腾好几趟;有的被告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之后便石沉大海;还有的当面说不合规、不好办,私下找关系后才肯办。诸如此类,白岩松也深有体会:“这堵软墙就是相关部门的回复态度很好,但是给出的回复却浮于表面,而且迟迟看不到根本改变。”这样的“软墙”,比之“硬墙”,更容易伤老百姓的心,更容易降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为官不易”决不能搞成“为官不为”。事实上,“为官不易”和“为官不为”一点也不矛盾。共产党人为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为官不易”就是保证干事的干净。“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只有“为官不易”,才能保证为官者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否则,还像以前一些人那样,搞权钱交易,不收礼不办事,必然会受到党纪党规的惩戒。

做官何为?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再通俗点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的境界。我们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自身硬”,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铁”,为了更好地给老百姓办事。不去“打铁”,不“为民做主”,“自身硬”又有何用?所谓“打铁”,就是要敢于为民请命,敢于啃硬骨头,做到平常时爱人民、关键时为人民、危险时护人民。

有些人之所以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根子里是公权为公、当官为民的思想树得不牢,公权为私、当官发财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道德、公仆情怀树得不牢,市场交易、利益交换的观念根深蒂固。殊不知,党员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倡导的应该是担当、责任、使命,恪守的应该是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坚持的应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果把市场上的那一套用到为官做人上,搞不送礼、不办事,或者守规矩、不作为,就不配人民公仆的称号,迟早要被人民群众掀翻在地,被党组织清理出党员队伍。

“为官不易”当是“担当不易”。共产党人做大事不做大官。做大事就要舍得奉献,就要吃苦吃亏,就要敢于担当、担起所当。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为官不为”已为时代所不容,“为官避事平生耻”必须印刻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心头。面对群众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再拿“领导不在”“条件不具备”“情况很复杂”等理由为自己的不作为来辩解,而是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变化。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5

4月20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在沈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从严从实要求,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说,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步步深入,以及中央各种禁令的密集下发,公务人员的灰色利益受到强烈冲击并逐步剥除,于是,一些公务人员、领导干部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感叹也随之产生。他们要么觉得干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触犯禁令,产生了畏惧心理,要么觉得付出多,得到少,产生了不平衡心理,于是把消极应付作为应对各种监管的法宝,往往只满足于做个“太平官”,虽不犯错但也无所作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有的人之所以会感叹“为官不易”,心生抱怨进而心生懈怠,工作消极,碌碌无为,本质是个人私心在作怪,企图以此抵抗中央政令,梦想恢复往日的那种逍遥自在。

其实,积极的正确的“为官不易”应当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是“官门”更难进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干部任用管理制度的改革,选拔程序越来越严密科学,干部教育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当官”的门槛越来越高,靠歪门邪道和关系、后门进入“官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二是“官道”更难行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对于手握公权力、肩负一方发展之责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跟上时代潮流,提高素质能力,以更好地履职尽责,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是一项重大考验。三是“好官”更难当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对官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物欲横流、各种诱惑增多的花花世界,要当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式让群众拥护、领导满意的好官、清官,比过去更不易了。

然而,尽管“为官不易”,但每一个为官者决不能因此而“为官不为”。当官的“难”与“易”、“为”与“不为”,不仅体现出当官者的综合素质,更折射出为官者的境界高下。古人讲“在其位,谋其政”,也反复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各级官员必须时刻敬畏权力,珍惜权力,视拥有权力为重大责任、光荣使命,为拥有权力却没能为党和人民做好事而自责和不安。“为官不易”,更需要“有所作为”,这需要广大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掌握新本领,摒弃私利,夙夜在公,兢慎为官,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6

为官不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

自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以来,“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大为改观,吃拿卡要、胡作非为之风大幅收敛。在这种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的大环境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为官不为的“太平官”现象却有所抬头。许多老百姓抱怨,有些干部手不伸了,钱不拿了,事却比以前变得更加难办甚至不办了,推诿扯皮、拖卡慢蹭的情况也多了起来。应该说这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如不解决对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为官不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居功不为型。这种人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资历较老,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升迁无望。他们觉得自己过去作过贡献,现在已“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歇歇脚、享享清福”了,于是乎工作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只求不出事,不想再干事。

第二,无利不为型。这种人信奉“无利不起早”,遇事先打利益算盘,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甚至在作风建设面前消极怠工,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疲疲沓沓混日子。

第三,无胆不为型。这种人怕字当头,怕为人先,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他们认为,干事就会有风险,就难免出错,就会得罪人,改革容易失范,创新容易出事,进取容易受挫,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但求平安无事。

第四,激励缺乏型。干部需要激励。一个地方如果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奖励上公平公正,对干事创业者能给予及时的提拔重用和褒扬奖励,则积极干事创业自然会蔚然成风。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不好,用人不公,赏罚不明,甚至出现“逆淘汰”现象,让贤者不如亲者,干的不如看的、跑的、送的,则为官不为行为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

不良表现有三:

“慢作为”:推诿拖延、效率低下。

“庸作为”:把关不严、监管不力。

“懒作为”:消极怠工、纪律松弛。

产生原因有四:

一是信仰缺失。少数党员干部对领导交办的事就“为”,而对群众的事情就“不为”,漠不关心,这是“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意识降低和淡薄的表现。

二是责任缺失。少数党员干部丧失担当意识,工作因循守旧保守固化,不想创新不敢干事,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忘却了自身岗位应尽的职责。

三是能力缺失。一些党员干部因为不学习、不研究,存在着“能力恐慌”、“本领恐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无所适从,自然难作为。

四是制度缺失。“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由于缺失合理公平的考评考核体系,也导致一些党员干部丧失工作激情。

主要措施:

一要定岗、定员、定编、定责。为官不为主要原因是职责不清,如果职责定位清楚,知道自己做什么,这一问题会很好解决。

二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担当精神。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宗旨意识和从政道德教育,使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公职,职责是公务,待遇是公定,牢固树立“当官须为民、为官须有为”、“当官与发财应当两道”、“干部的价值就在于担当”、“不干事也是腐败”的理念,以干事创业为荣,以为官避事为耻,引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干其事,建其功。

三是完善用人机制,引导为官有为。通过完善用人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建立和完善干部退出机制,及时撤换那些精神懈怠、能力滑坡、不思进取的庸官懒官。

四要强化监督机制,克服为官不为。包括加强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把为官不为作为监督的重点,严格执法执纪,让为官不为者及时受到问责和惩戒;加强群众监督,积极开展群众问政、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工作,督促干部认真履职,扩大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加强舆论监督,及时褒扬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干部,鞭挞为官不为的干部,在全社会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7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开展反对‚四风‛突出问题,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然而,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少数党员干部感叹‚为官不易‛的消极思想,进而滋生了‚为官不为‛的‚懒政‛现象,这种不良风气也逐渐向‚一方净土‛的高校蔓延。此时,我校及时召开了‚为官不为‛动员布臵会,通过现场聆听学校主要领导的《‚为官不为‛动员大会专题报告》,感到思想上有很大的启迪,精神上有很大的激励,党性也得到很大的拷问。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深入领会会议精神,特别是要深刻把握学校主要领导在会议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积极态度,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为促进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实现‚昌航梦‛贡献力量!

一是勇于亮剑‚敢担当‛。担当不仅是一种官德,更是一种能力。动员报告中指出‚权力就是责任,有责任就敢担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能够在重要的岗位工作,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与培养。你更要将组织的关心化为工作的无穷动力,不能因为工作岗位矛盾多、风险大、工作忙,压力大,就产生畏难情绪,退缩情绪,甚至向组织讨价还价。到关键时刻不敢用权,不敢承担责任,以致不敢作为,这就有愧于组织对你的信任和培养。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就要勇于亮剑‚敢担当‛,主动将组织利益、单位利益、学校发展装进心里,时时做到‚心上用功‛,用心为官,‚为官有为‛。

二是率先垂范‚勇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报告中强调‚各级党政负责人要坚持以上率下,对整治工作要亲自部署、亲自研究、亲自推动,逐项抓好落实‛。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无不具有示范、暗示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领导带好头,下属有劲头,只有上行下效,担当就会成为一种共识,就会形成一种氛围。只要领导干部亲自上阵,做到‚事上做功‛,其行动必然影响一片、感染一群。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要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尤其是要用率先的速度去适应学校快速发展提出新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绝不做无所事事的‚太平官‛、逃避责任的‚滑头官‛、因循守旧的‚平庸官‛、好大喜功的‚浮躁官‛。

三是坚持事实‚真担当‛。报告中还强调‚做到触及思想不怕‘痛’、亮出问题不怕‘丑’、‚挖掘根源不怕‘深’‛。这就告诫我们问题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要羞于遮掩,同时这也是对学校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是让我们要勇于对照自身‚治治病‛,用十足的勇气真正担当。对于为官一方,却不为民谋利,不为校谋利,只求稳,不出事,思想上保守,怕干事会出事,对于这类思想为官者是不是应该治下思想上的病。而治思想病,关键揪出思想中的‚痛‛,亮出行为中的‚丑‛,挖出根深蒂固的‚根‛,真正做到治上下功,真正担当。让为官不为的人成为党内少数‚精神病患者‛,成为治疗的对象,早日成为信念坚定,思想健康有力的为官者。

四是履行职责‚善担当‛。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称之任。‚抓好‘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既要统筹重点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也要兼顾专项整治的‘回头看’工作‛。‚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活动实际上是四风整治的延续,是学校党委在整治四风问题上所做的‚行上功‛。群众支不支持你,拥不拥戴你,不关你说的多好,关键就看你有没有实际行动,有没有对群众指出的突出问题主动认领、善于担当,并付诸实践整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人最重实践,最重‚行用上功‛,干部好不好,不是你自己说的算;而是要有善于实践,善担当的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成为群众可信赖的为官者。

五是即查即改‚有担当‛。领导干部为官一方,有担当最可贵,能直面问题及时整改。报告中指出‚对查找出的问题,不回避、不隐藏,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任何一种规范,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在运行的过程中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不要紧,只要我们正视不足,虚心接受意见,并从‚制上下功‛, 积极改进,促进制度的完善。真正形成让‚为官者必有为‛,‚为官不为‛者没有生存的空间和环境。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有为的领导干部,心中会永远装着群众、装着组织、装着党,不会被所谓‚为官不易‛,‚为官求稳‛的思想所蒙蔽、所牵绊。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8

最近反腐雷声大雨点也大,对公务人员的管理也越来越严了。有些既得利益者受不了了,开始发出“为官不易”的声音了。真的不易吗?我觉得只是以前为官太易,我亲身的感受是以前很多执法者上午下去执法,中午就在执法的地方吃饭,吃完中饭去洗脚或按摩,下午就这样打发,晚上接着处理以前查出问题要“了难”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关系情况,吃喝玩法因人而异了。他们的一天异常的充实。当然要从以前“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烟酒基本靠送”的时代回来确实"不易"。“同志们”你们知道有多少人早就不易了吗?本来公务员就是一种职业,而且难度不大的职业,换谁都可以应付的。回归吧,别把职业当地位!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9

“为官不为”就是腐败

在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时指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对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要严厉问责。”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这就是一种腐败,这种“为官不为”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警惕和深思。

“为官不为”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随着反腐败力度加大和整治“四风”活动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政府官员感叹“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认为这样就能既免是非,又保乌纱。“为官不为”的根本原因,是为官者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可以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工作作风飘浮、效率低下,怕得罪人、畏首畏尾,不愿为民谋福利,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作谋私的工具。更为可怕的是,当今患上“为官不为”这个病的干部实在不少,而且很容易感染他人,正是一些干部的“不为”,才导致审查不严、监管不力、制度悬空,给了“老虎”、“苍蝇”可乘之机,造成权力“出轨”和“撒野”。因此,可以说,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

为官不能当公堂木偶。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俸禄是纳税人提供的,职务意味着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为官者如果只想拿工资不干事,或庸或懒或混,都会误事,或是苦民害民,即便不贪不占,也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不负责任。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

“廉而不为”也犯罪。明哲保身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是一种平庸的腐败。与贪腐官员相比,这种不作为腐败,阻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其危害更大。从法律角度说,行政不作为是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失职行为,应该依法查处。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有自己一套“廉而不为”的所谓为官之道,满足于明哲保身,不贪污腐化,同时也不主动作为、不得罪人。在担任衡阳市委书记期间,严重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行职责,发生衡阳贿选大案,造成了恶劣影响。此外,他主政湘西州、邵阳、衡阳等地时,在查办非法集资、高铁建设、官场生态建设方面无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构成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被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对“为官不为”应该有很好的警醒作用。  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同志要求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党员干部的责任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建设。当前,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将会困扰着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有敢负责的勇气、敢担当的精神、敢作为的劲头,要敢试敢闯,正确把握和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净做人、踏实干事,要将为官一任、治理一方、振兴一方的重担自觉扛在肩上,记在心间,落实到工作中,坚决同各种形式的消极腐败作斗争,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寝食难安的姿态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

新常态下如何应对“为官不为”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有些干部却把新常态当做“为官不为”的挡箭牌。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在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如何根治“为官不为”、深化作风建设,让干部既廉又勤,干净干事?  用考核和问责治理“为官不为”

新常态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要晒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权力要接受监督制约。对干部的考核,应有新的标准和办法。考评的导向和标准明确后,就要严格监督和问责。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首先要让地方政府、各部门官员知道新形势下对他的要求是什么,新形势下到底该怎么为。一是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对官员要有明确要求,承担责任。二是调整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对官员提出要求。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宋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组部出台了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方法。其中减少了经济发展类指标的比重,增加了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高波:一是改革。要对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二是要监督,包括问责。考核方式应该增加新元素,比如能不能把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不要变成少数人来评价少数人,让我们党员群众,让我们的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能够做实。包括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对政情、政绩有更多监测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拿起问责手段。

从根本上解决官员做事“动力源”

解决干部工作的动力源问题,需要进行公务员薪酬改革和奖惩机制的良性激励,保证公务员有正常的晋升通道和职业尊严。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要分析为什么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没有积极性心态,是不是与待遇有关?是否与目前的干部人事制度有关?我到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县提拔干部是按照年龄划线,50岁提不到副处就晋升无望,提前退居二线了,而在县这一层,四五十岁正是干事的时候。没希望自然就喝茶打牌去了。干部人事制度中央明确要改革,要采取新的措施。另外,对于怎么样创新,在简政放权之后不再审核后在怎么样创新和提高能力方面要采取措施,不但只拿鞭子,也要有胡萝卜,要扶上马,用综合措施应对问题。

新华网特约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 陈芳:解决干部工作的动力源问题,就是要让有为干部有位,要形成这样一种良性激励机制。我们看到,中组部出台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很好的考核导向。另外,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和财政供养人员调资,不断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是从待遇留人的角度给踏实干事的干部给予更好保障。对于公务员和广大干部而言,要让他们也能够体会到为民做事的职业尊严。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以反腐之力治为官不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要抓紧上路。

党的以来,制度“篱笆”越扎越紧,纪律要求越来越严,“四风”顽症得以纠正,腐败蔓延势头正在扭转。没有反腐过头,也不存在矫枉过正,所以还要坚持不懈,以治标之力治本,以反腐之力反一切偏颇认识,以新的作风、新的成效,激发改革发展强大活力。

首先,要认清危害。当前,虽然乱作为现象正在被铲除,但也出现了热度消减、消极怠工的新动向,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无为官”,出现了让人猜不透底、摸不到边的“忽悠官”,遇到问题打退堂鼓、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太极官”,诸如此类问题。应该讲,无为也是腐败。究其原因:一是占用公共资源,比如岗位、职位等;二是占有资金俸禄。“无为”的腐败,如同潜伏的毒瘤,不予重视,不仅会逐步变“硬”变“坚”,还会慢慢“癌变”,最终损害改革发展大局。所以,要讲清问题危害,认清形势任务。

其次,要跟上节奏。为什么解决腐败旧问题,又出现“无为”新问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系统、全局地思考解决问题,没有做到经济发展、改革创新与反腐倡廉的“力度统一”,没有落实治本的责任,没有跟上改革的节奏。腐败问题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来查究,但改革发展却需要创新与活力来推动。因而,要继续严惩腐败,让广大党员干部常思贪欲之害;要疏堵结合,通过制度重构、营造氛围来凝聚改革活力,通过区别对待,宽容失误、失败,减少荷载“负压”,引导健康成长,激发担当勇气。

再次,要形成共识。一方面,反腐永远在路上,要看大局、明大势,不误读形势、不误解精神、不误会任务要求,做清醒明白之人。另一方面,担当之责更要形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合力;没有合力,就形不成改革的势能;没有势能,“双轮驱动”就无从实现。清廉只是底线,发展才是真英雄。严查“贪庸混”,激励“勤能卓”,才能形成“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强大气场;敢于担当不推诿,勇于负责不避责,善于作为不乱为,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

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的曝光和惩处力度,各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所谓“隐性福利”、“灰色收入”明显减少,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老百姓也有了更多新要求新期待,一些官员明显地感觉到“为官不易”、“官不好当”,甚至还有一些公务员产生退出江湖之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敬畏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规矩。“为官不易”,这是对为官当政者的素质要求和规范约束,是必须要强化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约束,一些官员干脆将慵懒散当作了家常便饭,认为反正没有了这样那样的好处、实惠,干多干少一个样,在思想上、工作上、精神状态上产生了懈怠,将“为官不易”异化为了“为官不为”,还有一些官员产生了“怕群众”的思想,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不能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树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长远发展”的认识,让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决策部署在思想和头脑中牢牢扎根。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纪教育、群众观念教育,消除“消极对待”、“贪图利益”等不健康的心态,要有力有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对思想之垢、作风之弊来一次大扫除、大检修,实现思想认识大提升、作风行为大转变。

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不能失。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敢于担当,是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干部,承担着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而发展的道路,向来不是平坦的,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激流和险滩,必须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具体指导,不当“甩手掌柜”,不游离于活动之外。既带头参加活动,为党员干部树标杆、作表率,又切实履行好引领者、组织者、推动者的责任。在助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民生等工作中,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将责任担当起来,并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攻坚克难中提升执行力和公信力。不负责、不担责、不尽责,就必须被严厉问责,从而倒逼干部履职尽责。

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能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有没有作为,有多大作为,关键要看其有没有一颗为民之心。个别党员干部,心中装的不是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缺乏真感情,不能将人民群众当父母、亲人,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成天盘算的是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他们认为的“为官不易”是觉得在现在的高压反腐败、反“四风”的形势下,自己的日子不好过,面对群众的挑剔、监督,觉得官不好当,这样的干部不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将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才能成为人人敬仰和爱戴的人民公仆,也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不能少。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党员干部尤其需要精神饱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激情,不当太平官、混事官、懒散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公务人员、公职人员,缺乏主动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一种对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认真态度,办事拖拉、作风疲沓,遇事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明哲保身,有的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凡此种种,有这样精神状态的官员,不可能为党和人民做多大贡献。各级党政官员,要想当好官,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要有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要把工作当事业来做,将事业当生命来爱惜。如此,才能对得起自己头上的那个“官帽”,也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

毋庸置疑,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有为才能有位。“为官不为”,也就没有资格再在为官的位置上“呆”了。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在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时指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对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要严厉问责。”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这就是一种腐败,这种“为官不为”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警惕和深思。如下是我对为官不为的几点学习心得。

首先,要认清危害。当前,虽然乱作为现象正在被铲除,但也出现了热度消减、消极怠工的新动向,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无为官”,出现了让人猜不透底、摸不到边的“忽悠官”,遇到问题打退堂鼓、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太极官”,诸如此类问题。应该讲,无为也是腐败。所以,要讲清问题危害,认清形势任务。

其次,要跟上节奏。为什么解决腐败旧问题,又出现“无为”新问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系统、全局地思考解决问题, 没有做到经济发展、改革创新与反腐倡廉的“力度统一”,没有落实治本的责任,没有跟上改革的节奏。腐败问题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来查究,但改革发展却需要创新与活力来推动。因而,要继续严惩腐败,让广大党员干部常思贪欲之害;要疏堵结合,通过制度重构、营造氛围来凝聚改革活力,通过区别对待,宽容失误、失败,减少荷载“负压“,引导健康成长,激发担当勇气。

再次,要形成共识。一方面,反腐永远在路上,要看大局、明大势,不误读形势、不误解精神、不误会任务要求,做清醒明白之人。另一方面,担当之责更要形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合力;没有合力,就形不成改革的势能;没有势能,“双轮驱动”就无从实现。清廉只是底线,发展才是真英雄。严查“贪庸混”,激励“勤能卓”,才能形成“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强大气场;敢于担当不推诿,勇于负责不避责,善于作为不乱为,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毋庸置疑,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有为才能有位。“为官不为”,也就没有资格再在为官的位置上“呆”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主动地自我转变,才能将作风建设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将改进作风落到实处,才能防止住“为官不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番话语重心长,促人警醒。

党的以来,中央不断出台各项规定、禁令,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让一些领导干部感到“不适应”,有的甚至认为既然要求这么多、紧箍咒这么紧,那还不如干脆不干活、做“太平官”以明哲保身。讲话对这些领导干部无异于一针醒脑剂。

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固然要遵规守矩、依法行政,但面对当前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有履职尽责、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在涉及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上,要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抓敢管。如果一味怕担责而不思进取,只会贻误发展时机、耽搁改革大业。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领导干部还需有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面对大量棘手的问题,领导干部当“甩手掌柜”、无所作为,显然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只会堆积风险,酿成更大的危机。

今年两会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番讲话精辟阐述了“规矩”和“作为”之间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既要“遵守规矩”即“三严”,又要“有所作为”即“三实”。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广泛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慎用权力,切实为百姓办好事、谋好利,开创工作新局面。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最近,社会上一直在讨论“为官不易”的问题。w也愿谈谈对“为官不易”的理解。

讨论“为官不易”,首先要搞清楚做官是为了什么?想明白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很好理解,往大了说,是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往小了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标准的问题稍微复杂一些,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为官的基本道德标尺还是有的,那就是做人讲人品,做官讲官德,做事讲原则。做人讲人品,就是要正直、真诚、善良;做官讲官德,就是要为民、务实、清廉;做事讲原则,就是要合法、合理、合情。

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我们再谈“为官不易”,所谓“不易”就是需要领导干部更清廉一些,继续艰苦奋斗,保持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这些都是回归本源,共产党人本该如此。

我想,之所以产生“不易”的想法,是对有些人来说是不能再以权谋利了,不能再“混日子”了。这些人把当官作为贪图享受、攫取利益的工具,却忘了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忘了做官的最终目的是执政为民。现在党和人民对官员的标准高了,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严了,这些人自然发出“不易”的感叹。

其实,真正应该感叹“不易”的是那些好干部。因为,偶尔做一次好干部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干部,难的是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能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因此,“为官不易”之于好干部应该是一种激励、一种自警、一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的信念,“为官不易”的感叹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对一些干部来说,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了,单位福利不滥发了,不敢开着公车走亲访友了,有人宴请也不敢贸然答应了,窝在家里过了个“裸年”。

岂止是春节。去年以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字头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给干部戴上了一道道“紧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

于是,一些人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

显然,“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

对干部来说,“官不聊生”多少有些矫情。本来,当官就需要清正廉明。“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中央出台的“清规戒律”就是为官从政的行为规范,身为干部理应严格遵守。中央的一系列治吏之举,剑指的问题都是本不该发生的,都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与政治清明背道而驰。治国首在治吏,整治与规范,意在将“乱走”的权力赶入“笼中”。况且,禁令扶正祛邪,对干部也是一种爱护。

对百姓而言,“官不好当”无疑是件好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对干部要求严一些,让权力运行中规中矩,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群众乐见“为官不易”,是希望干部回归“公仆”应有之义,不要把公权力当作私权益。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儿,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儿。无论是从政治伦理,还是从民意期待,“官不聊生”都是个伪命题。更要看到,当今的社会,正在加快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型。“做人民公仆”不是一句空话,公务人员须厘清身份,清除特权意识。既为官,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官者,既要洁身自好,又要勇于担当;既要敢作敢为,又要严于自律。

《荀子·大略》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越是抓得紧、管得严,就越行得正、走得端,越干得实、做得好,方见宗旨意识,方显为民情怀。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堪“重负”,思想和行动上都转不过弯来,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给好人腾个地儿,把位子让给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者。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时刻需要面对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