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自我鉴定 > 自我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通用9篇)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1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作好学生发展性评价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在当前的评价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的3个操作性环节上,即确定评价目标、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向学生提出反馈意见以求其改进。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发现,即使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恰当的评价(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作出了合理的判断,给学生提出了恰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学生的学习也仍有可能没有丝毫改进,甚至可能在评价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评价操作发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只有对上述评价操作的环境进行优化,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正如“教育现象学”的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所说,“教育从根本上讲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技术。不幸的是,有些人确实学了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拙劣的教师。”

发展性学生评价(通用9篇)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发展性评价必须重视其发生的环境和基础。(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富有教育意义的。(2)发展性评价以师生互动为载体,必然受到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状况的制约。学生与教师不是机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机械操作,发现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只要调整其中的程序或者变动一下其结构就可以了。因此,不能将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固化为测验、考试和提问等具体形式,也不能将其窄化为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和给予反馈等操作流程,必须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置于富有教育意义的师生互动之中,强调评价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条件及情感基础。

我们认为,有效的发展性评价需要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基础之上。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给予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所以其评价行为必然受到其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怎样实现此目的的信念的制约。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成绩的估计和预期,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都感到苦恼。”罗森塔尔效应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经由激励性的教导和评价促进儿童认知和学业提升的“魔力”。

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分别会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应。(1)教师会根据其对学生的期望选择特定的评价行为。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有较高的期望,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评价中更多地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而如果教师对学生形成了消极期望,那么他就很容易忽视这些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很少给他们回答问题或表现的机会,也不愿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教师也较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来鼓励这些学生。(2)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旦教师的期望被其知觉到,这种期望就会成为其确定自身价值、评价目身发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学生会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作为一种“预言”,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进而他们对自己也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期望,并且朝着实现预言的方向努力。

因此,教师在任何教育教学环节中,都要始终对学生抱有期望,相信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相信评价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3点:(1)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形成合理、积极的期望。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该目标既要富有挑战性,也不能难度过大,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2)教师应在日常评价中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激励。如当学生没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鼓励的眼神;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送上温暖的话语;当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表示真诚的祝贺;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给予有力的支持等。(3)教师在评价中要给予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多的激励。对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困难,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其感受到期望和信心。师生间: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这里的“沟通”、“理解”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刻的理解。

随着教育观与课程观的转变,“舞蹈型”的课程正在生成,“舞步”有赖于两个“舞伴”——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将成为一个“应答性”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确定评价目标、收集评价信息,还是给予反馈和指导,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如何沟通,沟通的品质如何,直接决定了评价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

具体到日常教学的评价,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不但更有利于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么样”,更有利于教师明确“为什么”。此外,师生双方在评价中达成理解,有利于师生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评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遵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大大提高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要达成理解和共识,首先要求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卸下自己的面具,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向学生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彼此诚实坦白、畅所欲言。其次,教师要具有同情心,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容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此外,教师要有积极的聆听与反馈技巧,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敏感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提出司题,了解并且探求学生深层次的想法,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回应。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如在学生作业本上写批语、课下与学生聊天、和学生单独谈话、召开主题班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交流等。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可以是非常广泛的,如学生对时事的看法、学习过程中的苦恼和压力、对人生的理解、对未来的期望、对人际交往的理解、情感的波动等,不必只局限于学习方面。

总之,作为发展性评价的两个重要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以及双方的沟通理解会为评价创设积极的氛围。学生由于“亲其道”而“信其师”,这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2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其它方面的评价当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说: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传统的标准化测验是建立在发现学生弱点基础上,通过标准化测验发现学生弱点,根据学生弱点施教。评价制度改革的基点之一是变发现学生弱点为发现学生潜力,承认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差异,承认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建立纵向过程评价的新机制。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潜能发掘的价值。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与所教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这就迫使我们思考与探索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在教学中使用发展性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立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指导思想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而是一组。在智力中,各人的优势与特点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

我们的评价目的就在于发掘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并引导、鼓励其得以充分发展。新的评价不再是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去筛选学生,用单一的试卷、单一的考分去区分学生的优劣、高下。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不排队不排名次,不分优劣等级。以学生为本,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这名学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学段落后,经过努力后又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跳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注意差异性评价,不同学生标准可以不同,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建立自信,勤于进取。

二、采用激励个性大发展的评价方式

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个人的活动水平层次也就不同。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和认知水平来教学和评价,对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激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信任、激励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尽量揣摩学生的认识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评价时要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切忌轻率地给学习落后的学生下结论,简单地评价他的智力有问题。另外,教师在评价时最好不要赞赏学生的智能,如“成绩很好,你在这方面一定很有天才”,使学生以为成绩来自于自己的智能,因而不愿意继续努力去克服困难,教师尤其应该赞赏学生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学生在遇挫时便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未尽全力,下次一定要更努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质。

三、开展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

1、从学习的认真程度:比如是否努力思考,大胆提问,认真听讲,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举手发言的次数,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完成作业是否认真)。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所学的内容掌握的程度,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于新情境中,能否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面:如能否独立思考,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深刻,能否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去寻求问题的解答,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等。能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询问,能否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如何等。

总之,.11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实践。

四、建立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成长记录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长记录袋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记录袋中材料的收集和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是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它不只是简单汇集学生作品,而是有意义、有目的地收集学生迈向课程目标的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材料。二是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但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或记录,还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以作品的评价。三是学生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主要决策者。四是记录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以入选材料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三种

最佳成果型:是指通过收集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最佳成果,来对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最佳成果,来对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达到的水平做出评定。这种记录袋材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即可。

精选型:与最佳成果型相比,要求了解最广泛的学生成果。它要求学生提交的不只是标志他们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成果例证,还包括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典型成果例证。这种记录袋可以深刻地反映学生成长的概要,高度揭示学生取得的一般成绩。收集这种记录袋材料的时间往往要持续一年以上。

过程型:其突出特点是致力于寻求发展性成果证据,而不是最终达到结果的证据。它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收集能够反映他们在一定领域中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所取得的进步的成果证据。

混合性记录袋是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的混合体。它既包括过程性作业,也包括结果性作业;既包括最佳成果,也包括虽然不是最佳但具有典型性的成果。它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学生作业提供一个有形的窗口,以便教师、学生、家长等可用它来评价学生的进步以及一学期的发展。大多数的记录袋都属于这种类型。

五、形成科学利用考试结果的评价措施

在实施新课程后,考试评价仍然是教师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为判断课程目标是否恰当、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供了信息依据,是教学的“导航器”。对考试结果如果能进行合理地解释,合理分析利用考试的结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每次考试后,总是按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名。以名次的升降来衡量学习成绩的方法,不仅不科学,而且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3

记得上课时,老师课件上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例:20xx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看到这,不禁让人心寒,中国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到底是怎样的学生?, 所谓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传统的学生评价受到了更普遍的质疑和批判。

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贴上等级的标签,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第二,评价注重过程。评价考虑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立足于学生发展过程的需要,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判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第三,尊重个体差异。评价目标、标准是动态的,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起点和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力,帮助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第四,评价内容丰富、全面。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第五,评价主体多元,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尊重和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既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又关注他人评价的导向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第六,评价方法多样。不仅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另外还综合运用笔试、口试、作业、课堂提问、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收集评价信息。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由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应突出发展性功能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传统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因此,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我国的新课改,也对学生评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也提出提出,以发展性评价观为指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要回归教育评价的本体功能,就必须把“评价”看作是教学本身的一部分。过去的教育评价之所以功能窄化、异化,根本原因在于:评价与教学相分离,评价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换言之,我们不是为了促进教学而评价,而是为了给学生分等、分级而评价。要使教育评价回归其本色功能,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评价的主要意图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评价不仅关注被评对象现在状况如何,更关注未来如何使其更好发展;通过评价使教育对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以及促进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重评价的导向功能发挥,重点关注对学生未来发展起核心和关键作用的因素的评价;教育评价要最大限度地帮助被评对象做得更好。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制度,首先必须树立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学生评价起到对这生发展的引导、激励作用。传统学生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使我们的学生一入学就陷入层层选拔之中,在人生的初期就饱尝失败与落后的滋味,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事实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发展性学生评价从根本上舍弃传统学生评价的理念,强调评价是“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方法、技术、内容、过程等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表现出来的值得发展的优秀品质和素养上,加以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充分体验被尊重和赞赏的乐趣,释放生命的激情。

即使是被传统学生评价认定为是群体中的落后学生,问题学生也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去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承认个体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多向、多维、多方面去评价学生。大家普遍认同“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这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个体的发展也是多元性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有阻碍,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也没有发展前途。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以评价促发展,以个体的发展带动全体的发展,最后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都知道,一个很完美的计划,也只有在实施好了的情况下才能成为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同样的,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学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多因素的系统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因此,在实施发展性评价中要注意:一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发展性学生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评价者要始终明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非对学生进行甄别。评价要注重沟通,尊重差异,为评价对象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促进个性发展。二是

信息收集要全面。要对学生做出中肯、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三是信息反馈要及时。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情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另外,还要,博采众长,多种评价方式并用。人是复杂多面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向、多维的,发展性学生评价顺应时代发展,代表了学生评价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具体实施学生评价时,应博采众长,多种评价方式并用。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4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作好学生发展性评价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在当前的评价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的3个操作性环节上,即确定评价目标、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向学生提出反馈意见以求其改进。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发现,即使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恰当的评价(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充分 的了解、作出了合理的判断,给学生提出了恰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学生的学习也仍有可能没有丝毫改进,甚至可能在评价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评价操作发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只有对上述评价操作的环境进行优化,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发展性评价必须重视其发生的环境和基础。(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富有教育意义的。(2)发展性评价以师生互动为载体,必然受到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状况的制约,必须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置于富有教育意义的师生互动之中,强调评价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条件及情感基础。我们认为,有效的发展性评价需要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基础之上。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给予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所以其评价行为必然受到其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怎样实现此目的的信念的制约。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成绩的估计和预期,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都感到苦恼。”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分别会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应。(1)教师会根据其对学生的期望选择特定的评价行为。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有较高的期望,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评价中更多地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而如果教师对学生形成了消极期望,那么他就很容易忽视这些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很少给他们回答问题或表现的机会,也不愿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教师也较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来鼓励这些学生。(2)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旦教师的期望被其知觉到,这种期望就会成为其确定自身价值、评价目身发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学生会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作为一种“预言”,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进而他们对自己也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期望,并且朝着实现预言的方向努力。

因此,教师在任何教育教学环节中,都要始终对学生抱有期望,相信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相信评价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3点:(1)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形成合理、积极的期望。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该目标既要富有挑战性,也不能难度过大,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2)教师应在日常评价中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激励。如当学生没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鼓励的眼神;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送上温暖的话语;当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表示真诚的祝贺;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给予有力的支持等。(3)教师在评价中要给予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多的激励。对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困难,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其感受到期望和信心。

师生间: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

这里的“沟通”、“理解”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刻的理解。

具体到日常教学的评价,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不但更有利于教师知道

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么样”,更有利于教师明确“为什么”。此外,师生双方在评价中达成理解,有利于师生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评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遵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大大提高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要达成理解和共识,首先要求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卸下自己的面具,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向学生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彼此诚实坦白、畅所欲言。其次,教师要具有同情心,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容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此外,教师要有积极的聆听与反馈技巧,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敏感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提出司题,了解并且探求学生深层次的想法,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回应。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如在学生作业本上写批语、课下与学生聊天、和学生单独谈话、召开主题班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交流等。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可以是非常广泛的,如学生对时事的看法、学习过程中的苦恼和压力、对人生的理解、对未来的期望、对人际交往的理解、情感的波动等,不必只局限于学习方面。

总之,作为发展性评价的两个重要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以及双方的沟通理解会为评价创设积极的氛围。学生由于“亲其道”而“信其师”,这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1、新时期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诸如建立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强调教育的民主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引进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效率;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变革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以保证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实现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和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至关重要。可以这样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2、对德育发展性评价手段研究的迫切性

人类社会悄然迈入21世纪,变化多元的时代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竞争、合作、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理想情操、道德风貌、行为习惯、法纪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中学德育教育方法与手段滞后陈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庸讳言,目前很多中学德育工作采用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使学校教育在社会、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下显得苍白无力。

我校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在德育工作方面,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家长联系手册、值周生制度以及众多的德育活动,但是未形成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德育发展性评价渗透性不足;缺乏对德育评价手段有效性的研究等等都阻碍了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德育工作要从“天上降到地上,从天边拉到身边”,要实施真正的德育,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学生德育发展性评价手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尝试探索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拓创新中学德育方法、途径,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本课题研究的几个基本概念:

(1) 德育的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具体说来,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施教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质的活动。换句话说,德育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学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遵循其行动并予人惠泽的活动。

(2)学校德育的界定:

学校德育是德育的特征表现得最典型最显著的一种德育形式,并且这种德育的对象主要是新生一代,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对受教育者世施加一定的社会的思想道德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教育者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室;受教育者是学生,都是经过组织的;德育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选定的,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德育方法是经过选择的,有利于施教传道、受教修养活动的。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租金学生品德的社会性发展,

(3)学校德育的组成: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

(4)发展性评价:

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全面应用教育评价理论和最新评价理念,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制定个体发展目标和计划,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并应用多元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效果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价值判断,对其学习和生活行为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修正,使评价在了解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特长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让学生在受到充分尊重和取得自信的前提下,认识其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西乡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5)评价手段:

2、德育评价的可能性

(1)人的品德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客观存在物,有其客观的实在性、客观的社会标准、客观的结构要素,这就给德育评价提供了客观的现实基础与前提。

(2)人的品德是其德育内部观念动机与外显品德行为的稳定统一、稳定特征和倾向,二这

不仅各自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彼此之间还具有相关性,这也为德育评价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人的品德及其行为具有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这也为德育测评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测量和评定技术的发展,为德育评价提供了客观现实的方法,手段。

3、德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1)从时间阶段上划分,平时性和总结性评价平时性的德育评价即日常的德育效果的评价,它是在某一具体德育计划、方案适时过程中或某一具体德育活动实施时进行的德育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德育的效果和问题,及时纠偏和调空德育活动过程,以使德育活动向预定的德育目标方向发展;总结性评价使指德育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结束后,对德育对象的综合全面性的总的评价。

(2)从评价内容来划分,全面性、单项性和专题性评价全面性的德育评价使对德育对象品德全面的及德育过程总体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单项性的德育评价是对学生品德的某一方面或德育过程的某一方面与环节的效果等进行的评价。专题性德育评价是就德育对象某一专门性的品德问题或某一专题性品德教育所进行的评价。

3、德育评价手段的类型和方式

(1)绝对评价:是与目标参考性检测相联系,它指跟德育目标和内容要求的预定标准进行评定,达到优的标准确定为优,达到良的标准确定为良,达到差的标准确定为差,它不管优良中差的人数和比例,一切依据达到预定目标的成度来确定等级。

(2)相对评价: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品德状况进行横向比较,按其在学生群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确定为等级程度。

(3)个体或群体内差评价:将德育前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品德及其各个侧面的情况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及程度等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

(4)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一般以社会主义德育目标及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为标准进行评定,凡符合要求的优良思想与行为给予肯定性评价,不良的则给予否定性评价。

(5)全面评价:也就是操行评定,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思想行为表现的实际状况进行的综合性的总体评定,方式有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4、关于德育发展性评价手段的研究状况

综合大量文献,对于中学生德育发展性评价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想法探讨多,实际操作少;

(2)手段方法介绍多,提出完善的理论建构少;

(3)手段实施过程的研究不足,如手段实施有效性研究。

综合已有研究,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

(1)综合众多理论成果,提出适合中学生德育发展性评价手段的可能性;

(2)将假设变为实际教育活动,并在实践中验证完善理论,将理论方法等变为实际教育方法;

(3)对科学的中学生德育发展性评价进行综合提炼;

(4)对评价手段实施过程中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内容

(一)学生德育工作改革的发展性评价,突出强化德育评价的激励功能;着力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需求,科学地分析处在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特有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发展过程;不断探究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各种要素以及其与学生德育发展性评价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索并开展系列化学生德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并逐步形成健康、健全的价值取向、基本道德素质和人格特征,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研究的目标具体如下:

1、通过课题研究,力求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套促进我校学生德育评价的机制,并以之来推动和促进学校校风的进一步改善,为学生可持续性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和带领我校全体班主任及广大教师逐步转变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观,并逐步由“经验性”教师向“科研性”教师转变。

3、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以学生为第一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目标”的全新评价理念,对自己的文明素养、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终身发展等方面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内因上感召学生,共同参与学校良好校风的建设。

(二)研究内容

借鉴德育发展评价的有关理论,根据我校学生发展特点,在我校学生中进行德育评价实验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德育发展的评价手段体系。

1、研究假设:

对实验学生采用相应的德育评价手段(自变量),因变量是学生德育发展状况,本课题要考察的是什么样的评价手段以及怎样实施评价手段能提高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

2、拟采用以下手段:

(1)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 个体或群体内差评价

(4) 全面评价

四、研究对象:我校各年级学生。

五、完成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课题有一支势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2、本课题的实验条件的优势

我校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积淀了丰厚的校本文化,不断创新是我校教师的特色,目前我校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在创办国家级千所示范校,并得到市教委的积极支持,所以,学校有相应的条件和需要来搞科研。

3、本课题有较强大的背景支持

校领导重视此次科研活动,亲自参与研究,并在经费上给予支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用各种调查方式,如问卷法调查现有评价手段以及实施对学生德育发展的作用,以探索评价手段采用的方式和实施过程的控制。

2、教育实验法: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采用假设的评价手段,对对照班不采用,比较学生德育发展的差异,以确定实验变量的效应,从而揭示实验现象后的规律。

3、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生现状确定追踪个案,对其实施相应评价策略,以确定特殊学生德育评价手段的采用以及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研究人员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教育现象,得出规律性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及周期

1. 研究的对象:课题所涉及高初中各年级学生。

本实验在高初中各年级分别定2—4个班为实验班,以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德育评价手段,因变量为学生的德育品德发展。通过实验班级参加实验前后以及与实验对照班级的比较,探索出中学生德育发展评价各种有效手段和途径。

2.研究的周期:

20xx年5月前为立项准备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5月为前期启动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9月为研究实施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为研究总结阶段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为筹建课题组和各年级子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解决课题的论证,计划等问题;落实研究人员及分工研究计划;设计方案,开展课题有关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研究,可行性论证。

2.启动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自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分工,有关子课题开始起动实施。修改完善课题方案,调整课题分工情况,健全课题分工责任制。

3.实施阶段按调整后的课题分工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1)初步探索阶段。

主要任务为对实验参加教师进行课题培训,展开初步的研究工作。

(2)深入研究阶段。

采取分层方式,在各年级中进行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

4.总结阶段

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整理,归纳和总结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各种文字材料;课题结题。

八.预期的成果形式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6

过去乃至现在,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方式方法无非就是通过考试来评定,成绩好就是优等生,成绩不好就是所谓的后进生,虽然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很强,操作起来简单方便而且还可能被认为很公平,可事实上,它的危害性颇深。它根据成绩把学生进行了分类,评定为优、良、中、差,传统的教育评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排出名次,都很少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或如何多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这样一来,后进生可能因为教师的评价定势永远成为后进生,而得不到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将传统评价机制的弊端归结为以下几点:评价功能上注重甄别和选拔,忽视发展;评价内容上片面强调文化知识领域,忽视能力测试;评价主体显得单一,只是教师担负主要责任,学生个体只是参与者;评价方法也十分简单,除考试与测验外再无其它……

因此,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了培养出自信、乐观,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发展性学生评价便应时而生。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它与传统评价的不同主要在于:传统评价注重结果,而发展性评价则注重过程,它是把教师在教学中的教与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思与能力的展示,都纳入了评价范围;它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再者,传统评价注重教师的意志取向,而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意志取向,强调师生在教学中的互相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

到底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在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这是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它可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份记录袋,里面记录了学生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乃至每一年的成长叙事。叙事内容可以是学习中的得与失,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苦与乐,成长中的喜与忧。记录袋里还可以装进自己每学期、每学年的奖励证书或照片。学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翻阅、充实自己的记录袋,随时做自我反思以此来激励自己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发展。

其二,建立“家校评价互联网”。

这一方法是指采用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网络联系、手机联系等方式进行家校互访。教师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家长是否对孩子进行了发展性评价,孩子有没有新的收获等;家长也可以通过家校“互联网”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也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收获;学生也可以从中看到学校与家庭的一致做法,从而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如果学校、家庭和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能够很科学地融合在一起,并直接作用于孩子身上,那么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事半功倍了。

其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检测方式来完善学生评价。

这里所说的检测方式是指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就会比较全面,而不会像试卷检测那样单一而片面。我是教语文的,我就会从多方面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构建与能力提升。比如:除笔试这一评价项目之外,我还设定了口试,口试主要测试口头表述与应答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再有就是让学生每个月办一期手抄报,写出自己一个月来的收获与感悟,然后进行评比并奖励。这种方式既能检测学生的总结概括与表述的能力,也能检测出学生的编排、书写与绘画能力。还可以通过瞬间记忆、搜集资料、整理材料、课堂反馈、完成作业等方面的检测来评价学生。

这些丰富多样的检测方式,便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更重要地是这些方式的评价还可以激励笔试较差学生的上进心。人与人之间必定会有个性差异,有些学生长于抽象逻辑思维,有些学生长于直观动作思维,有些学生长于直观形象思维,这些不同的差异就会让他们在学习的各方面产生差异。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这些差异。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其优势在于:

1.发展性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运用使学习不再是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而变成了在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驱使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评价能力、判断能力等,从而使高效课堂的实施落到实处。

2.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判断推理思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发展性教学评价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无论是哪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然要关注到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于某阶段或某方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发展性评价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多元化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发挥特长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如何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具体的方法我在前面已经谈过,就不再赘述了。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反思、调控等发展性的功能,在评价中努力发掘有利于评价对象发展的因素,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发展,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7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要求: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发展性评价正是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7.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往往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发展性学生评价试图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在制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学生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得出评价结论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在反馈评价信息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改进措施,以保证改进措施的真正落实。

总之,通过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布鲁纳说:“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这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发展性学生评价归根结蒂必须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育。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8

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业评价有五种理念:即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发展性课程评价观,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新课程中如何实施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是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一个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年的探索实践,期待与大家共同分享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实施成果。

一、课前系统与发展性学生评价

新课程强调“课前预习,重视资料信息的获取,促进学生正确认知。”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时常确定讨论主题,让学生积极搜集材料,精心准备讨论方案。在讲述《百家争鸣》时,我运用小组辩论的方法,预习新教材的基础知识。

(一)辩论主题: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学校管理有两种方法:依法治校(法治)、依德治校(德治),假如你是校长助理,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二)组织方案:1、主持人:教师 2、分为两队:甲队和乙队,分别由两队队长担任主辩,对辩手两人。辩手的挑选依照双向选择的原则。

3、辩题确定:抽签

4、辩论方案:(1)表明观点:两队主辩先分别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例陈述理由。(2)有序质疑:甲队辩手按次序任选乙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 乙队辩手按次序任选甲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

(3)唇枪舌战: 甲队一辩手对乙队观点质疑,乙队队员限时回答。乙队一辩手对甲队观点质疑,甲队队员限时回答。

(4)总结发言:两队主辩进行总结性发言。

(5)主持人引导学生体会:争鸣的目的在于吸收优点,避免劣势,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成功自己。

设计意图: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模拟“百家争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思想文化发展史相关的个人经验。从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碰撞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感悟人只有不断吸收别人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与此同时,我布置了预习题纲,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在我国文化发展长河中还做出哪些贡献?

2、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3、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李悝和商鞅变法内容有哪些?比较二者的相同点?

4、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5、 百家争鸣形成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前,教师仔细的分析了教学内容、深入的进行了学情分析,剖析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围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别小看这一步骤,他的地位相当重要。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找出重点、难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消化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找出理解上的难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这一阶段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在于科学设计好课本提出的问题;在于预习提纲的设计与完成情况,在于学生的未来课堂表现,这一阶段做好了,学生的发展

目标就有的放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编写预习题纲,作为学习档案存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交流,真正体现课前系统的重要性。时常评出最佳提问奖,鼓励学生质疑、释疑。

二、课堂系统与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指导意见提供了三个方面的评价改革理念,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很有借鉴意义。

(一)、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改革

1、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建立学生自己的学习档案。学校评价应根据注重发展、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尊重个性、关注结果与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系统、动态的历史学习档案,做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价值评估,综合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体现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表现性评价尤其适用于对历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可在学生的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作品创作等学习情境下进行,设计科学的表现任务,采用非测验型的评价工具,有条件的配以音像设备记录学生的全程表现,并包括了对结果质量的评定。这是本文略讲的内容。

3、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以评价改革促进考试改革。(关注教学过程考试。毕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历史教学过程考试主要有单元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种,基本形式有笔试、口试、开卷试、答辩、现场测试、制作小发明、小论文、调查报告、学生互评、活动表现、成长记录、平时小结、操作评语、家长反馈、学科获奖等。一定有要注意评语的激励功能,看到学生的优势与进步,明确学生的不足与发展方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关爱学生的成长历程。

(二)教师自评为主、多元参与、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为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历史教学评价的元评价研究。这两个问题与本文关系不大,也是略讲的内容。

三、课堂系统与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

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时,我首先展示百家争鸣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和掌握基本史实;了解和养育史学方法与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提炼与运用历史材料;理解、概括、分析和评价历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体的说就是关注具体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观点,注意“了解、理解、应用、技能、独立操作、迁移、感受、思考、反应、领悟等动词的运用,在发展中完成导入环节的设计。一步一步完成学科学习目标。只有坚持这样的学习评价,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下面结合《百家争鸣》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构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结合预习,进行课堂第一环节:组织辩论获得体验

教师根据预案组织辩论,辩论有序进行、争论激烈,经过辩论,大家发现单纯使用德治或法治都不能很好地管理学校。经过激烈辩论,大家统一了思想,认为单纯法治、德治都不能治理好学校,只有综合运用两种办法,才能克服单个方法的弊端,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够结合教材的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进行理智的争论。最后,教师适时适度引导学生思考:从两种不同思想的争鸣到合流,你能总结出争鸣的意义吗?学生依据体验总结出争鸣能够辨明各自观点的优势和缺陷,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完善自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小组协作活动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历史讨论、演讲”;“创作表演历史小话剧”;“历史游戏小活动”等。我运用“活动表现评价法”,让学生在争鸣中享受发展的永恒魅力。此外“学生自我评价法”、“档案袋评定法”、“研讨式评定法”均是理想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二)、情境创设,进行课堂第二环节:解析历史概念。

为了解决教材知识的难题,我通过师生互动,自主建构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教师强调百家争鸣的历史概念。学生探究形成的原因。

1、概念呈现:(1)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教师强调,因为教材正文没有阐述,属于知识的盲点。)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师生合作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③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④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为了总结百家争鸣的意义,我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依据学生所获体验,适当解释。在师生的互动中,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评价中,学生的发展性表现得很到位。学生活动积极,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习材料、时间、空间,解剖百家争鸣的教学难点;通过辩论,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讲百家争鸣时,运用原始资料让学生理解诸子的思想。追述他的时代含义。

(三)合作探究,激活思维,进行教学第三环节。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在我国文化发展长河中还做出哪些贡献。 教师强调:孔子思想内容:①政治思想:德、仁、礼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②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让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总结孟子思想:

材料一:苛政猛于虎

材料二: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仁政

材料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本:民贵君轻 材料四:孟子曰:“人无有不善。”--------人性本善。

评价:孔子的仁爱思想过于宽泛,孟子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教师点拨:孔子的仁爱过于宽泛,孟子运用“仁”的观念来调节阶级关系,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重要发展。

3、阅读史料,总结荀子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仁义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恶

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治(法家) 荀子曰:“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规律(道家)

教师点拨:荀子在继承孔孟思想的同时还吸收道家和法家观点,避免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缺陷(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法律作用的倾向),成为早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从孔子、孟子到荀子思想发展的脉络体现了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性,即多元发生、多元组合、互相交融、共同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材料学习法理解历史,享受发展的成果。此外“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均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4、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5、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李悝和商鞅变法内容有哪些?比较二者的相同点?

6、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7、百家争鸣形成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最终完成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的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发展中表现出的主体性品质令人欢喜。通过学习,学生不断感受历史的主体意识(能够结合思想性的特征,创造地思考历史);自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再现陈述性知识,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与辩论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验;通过共享学习资源,组建合作小组,学生合作和分享教学实践,领悟创造性思维的主体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关爱生命、进而得出重要的历史结论。本环节我运用观察访谈、作品分析和典型事例分析等质性评价方法评估学生的主体性品质。评价方式基本上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侧重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侧重自我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侧重定性评价。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我把他计入个人的学习档案,让学生体会发展的乐趣,体会成长的兴趣。通过口试、学生互评、活动表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细胞。

对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性判断除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情景、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外,还可以通过试题测量的方式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和判断。这里包含了基于观测法、活动法的表现性评价、基于试题考查的考试评价和基于问卷调查的调查性评价三种方法。(问卷略)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做调查,得到的回答可能千差万别。请同学们梳理孔子思想的精华,剖析早期儒学的特点。通过不同题型的设计,体现学生的不同层面,彰显学生的发展理念。

(四)合作探究,激活思维,进行教学第四环节。

8、材料一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宇)中有四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老子思想和庄子思想。(见教材)

材料2、“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摘自《墨子》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墨子的思想主张。(见教材)

材料三: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课文,分析法家思想的内容。(见教材)

这一环节,我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品质,主要通过史料的理解和解释,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来考查,题型应该以材料和问答为主。无论是面对史料的提问还是探究问题的选择和设定,都要遵循适中的原则。一方面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法”,检验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学生的发展轨迹的把握,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通过笔试与口试的有机结合,实现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完整统一。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在动态的发展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感悟历史,升华情感。进行教学第五环节。

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请同学们说出各代表哪一个思想家,说出你的理由。(甲是道家;乙是儒家,丙是墨家;丁是法家。)在进行这部分的研讨时,我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加深对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此外“创作历史文学作品、创作历史音乐作品、绘制美术作品、编辑历史报刊、历史资料收集、历史遗存调查、历史制作均属于个人代表作品,将以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展示个人的发展成就。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交替采用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后系统与发展性学生评价

1、课后作业设计:运用教材的学习思考与自我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课后活动建议:我选择了课后“阅读与思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试评重义轻利的观念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3、教学反馈设计:每堂课后,我经常设计几个小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1)、你认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否紧贴“教学课标要求”?有什么需要改进的?(2)、你是否能完成和完全解决了课堂上的问题?在完成的过程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3)、你认为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明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4)、你认为课堂上讨论问题的时间足够吗?教师的语速快吗?(5)、在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4、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完成后,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课下完成。在学完《百家争鸣》后,我设计了一道拓展试题: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由于没有讲述文艺复兴的知识,我指导学生积极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包括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历史教师;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区、历史遗存、互联网等资源。只有这样因地制宜的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课后实践,我重视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提高对信息加工、运用能力。尤其是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历史戏剧、小论文的研究,更能显示学生的综合实力。

五、新课程评价的几种方法

传统评价存在评价功能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方法单一等缺点。新的高中历史学业评价方案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既关注评价的结果,也关注评价的过程;既关注量性的评价,也关注质性的评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提供了五种评价方法: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和考试。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1、学习档案,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这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使学生发展理念的终极目标。学习档案一定要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与“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均是深受学生、教师青睐的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他将记录“模块的闭卷考试成绩、个人代表作品成绩、小组协作活动表现”等内容,最终以学分认定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2、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例如《百家争鸣》中的历史感悟。

3、历史制作: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考查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在学完《百家争鸣》后,我让学生结合教辅资料《金版教程》,运用漫画的形式再现诸子百家的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4、历史调查: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调查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学完《百家争鸣》后,我让学生调查孔子杏坛讲学的事情;调查国内的“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化内涵;同时我让学生调查国外中国的孔子学院,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儒家文化的世界影响。以“扬弃”的态度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课改,新理念,提供了新的探索机遇;新教材、新实践,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站在时代的潮流,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方式。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围绕课改的航船,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有效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索。

发展性学生评价 篇9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提出来的。它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主要指发展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学生评价。我们针对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与策略作了如下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展性评价:

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围绕一定教学目标进行交流、合作和沟通活动。其间不仅有认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是情感、态度的交流、碰撞和体验;因而,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评价对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及时评价要实施以下策略:

1、充分理解学生的策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

2、鼓励质疑和不断提高质疑水平的策略: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发问是鼓励学生质疑的有效途径,其正确的做法是:或者提供线索,引导学生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寻求答案,或者启发引导学生当堂探究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可供选择的多种答案,让学生去选择判断,或者引导学生评价答案,并将知识进行拓宽和发展。

3、合理评价学生应答的策略: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二、课程进行中对学生发展性评价:

抓好对知识、能力的单元形成性评价,并着重抓好单元测试后分层次教学。即对尚未达标的学生实施成功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宽”教学。

三、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发展性评价:

对有的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或分项考试,如语文的写作、英语的口语可单独组织考试,对更多的学科则增强题目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坚决杜绝当众公布所有学生考试成绩和考试名次的做法,视部分学生的成绩和名次为个人隐私加以保护。

具体操作应实施如下几点策略:

1、自我评价的策略:在自我评价中让每位学生都喜欢自己,喜欢自己,不要和别人比。喜欢自己,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勇气,喜欢自己的能力,喜欢自己具有做事以做到底的信心。

在小学生自修擅长情况调查表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最近,我在家里扫地、擦桌、喂猪、洗衣乃至做饭、做菜我都试着去做的。虽然我两只小手忙的不亦乐乎,甚至希望自己长出8只手来,但心理仍高兴得很。因为我不需要像昨天那样,完全依靠父母来完成这些事了!当父母早晨起来到田里干活回来,看到我为他们做好了饭菜以及收拾干净的房间时,他们高兴地说:“孩子,你今天真的挺行呀!”我心理自豪地说对我说:“不,从今天开始,我样样都要行!”

2、评价他人的策略:在评价他人中,让学生明确世界上不能没有他,班级里也因为有他而光荣。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自己的生活就会充满了快乐,自己的朋友就会有很多。

有个淘气的男孩儿将自己黑黑脚印,印在教室洁白的墙壁上,班级的小干部“圣洁史者”明明知道是谁干的却没有说。一天她主持了一次特别的班会,让同学们都说说“长大我想干什么”。那个男孩儿说他想当警察。“圣洁史者”立刻肯定地说:“太好了!这是个伟大的理想。今天我就让你当一回警察,请你调查一下咱班的墙壁上的脚印是怎么来的。”第二天男孩就把脚印案查清了。“圣洁史者”当众表扬他的侦察能力高,问他为什么调查得这么快?他神秘地说:“同学们,我打入‘敌人’的内部了。”从此,那个男孩儿再也没有搞过类似的恶作剧。

3、家长和老师评价中策略: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喜欢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学生,学生最大的渴望是得到他人肯定。没有肯定也就没有教育,给予孩子和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们走向成功。

小学生王明刚上学时字写得很难看。低年级的老师常常说他笨,不如别的孩子有灵气。一天,老师把妈妈找到了办公室,当着王明说:“您的孩子字写得像狗爬的!请你好好管管吧。”当天晚上,她的儿子一边写作业一边问:“妈妈狗爬的字是什么样的?”从那天开始,王明的字就真的“狗爬的”了。王明读三年级时,换了另一位班主任。一次,在孩子写得乱七八糟的字中,老师挑了一个写得比较好的字,画了一个“大红圈”,还写上一个“好”字,孩子兴奋异常,拿回家来给予妈妈看。妈妈兴奋地说:“我早就知道你很行!瞧你这个字写得就是好!”从那天起,迷上了练字,“大红圈”在他的作业本中越来越多。她的儿子小学毕业时,已写得出一笔好字了。

4、写好评语的策略:老师和家长应明确,孩子是敏感的,但又说不清自己。他们对自己是“行”还是“不行”的判断,往往不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而是通过老师或父母的评价而确立。因此,老师、家长正确地激励性评语,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孩子朝什么方向发展。

王老师在仔细观察了一名学习平平且一向默默无闻的郭明同学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小家伙,你的自行车管理棒极了!教师节时你送给老师的“礼物”—— 一幅摆放整整齐齐的自行车照,我至今还压在书桌上的玻璃中间。每当看到它时,就似乎看到你那天真可爱的大眼睛。

每天中午,我总在默默地观察中,看到你在摆放自车时那不太灵巧的动作,那认真的表情和那穿梭于操场与班级间忙碌的身影。每天放学后,你总是最后一个才离开学校。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你辛苦了!王老师多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像摆放自行车那样地专心,成绩也像摆放自行车那样地出色;那么,你那每天辛勤耕种在田里的父母该是多么的高兴呀!

四、 对学生日常行为、情感的发性评价:包括品德、兴趣、动机、意识、精神、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按以下程序进行评价:学生自定目标和制定自我发展的实施计划——学生努力实施计划——建立并充实成长档案——阶段性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期末(或期中)自我评价(写出自评总结)——小组(家长)评议——教师收集评价信息与评价对象面谈——多元化评价标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写出鼓励性评语。

总之,发展性学生评价实施总体策略是:要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在重视施教过程中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要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用定性评价取代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