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关于回忆的美文:那川那人那屋

巍巍秦岭,自西向东绵延到这里,兀自凸起伏牛、熊耳二山。在这两山的峰峦沟壑里,淙淙流淌的溪水汇成了一道小河,河水在沿途石峰相连的河床里一路跌跌撞撞,至五龙台冲积出一地平川。这川不大,到鱼塘沟口鸭子坡,东西长约五华里,人称五里川。在群山的怀抱中,河水继续向东南蛇行,峰回路转,至温沟口汇入老鹳河。鹳河汤汤,直奔丹江。

关于回忆的美文:那川那人那屋

在官坡职业高中工作的时候,一次元旦文艺座谈会上,有老师出了个谜语,让大家猜:“关门穿衣,打卢氏县一地名。”师生们搜肠刮肚寻找熟悉的地名,有的还排出一串名字来。我灵机一动,率先说出了答案。对,谜底就是“五里川”。

五里川是卢氏县南部的一个重镇,四面青山环绕,中间一马平川。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三淅高速、G209国道和省道西铁路穿越其境。东出朱阳关可达南阳,西经官坡铁锁关可抵西安,南下瓦窑沟可直下十堰襄樊,北出卢氏可越黄河通晋地。

在网络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是按乾坤八卦的方位来看,五里川镇街在冥冥之中完全符合八卦的布局,真乃风水宝地。我到五里川的时候,便处处留心起来,入眼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小镇:绿树成荫的大街、往来不断的车辆、行色匆匆的人群、琳琅满目的货摊、街外流淌的河水、和这个小镇很旺的人气。山像是刚从海底钻出来,身上还留着海水冲刷的痕迹,岩石裸露着,像在海滩沐浴阳光的美男靓女,别具风韵。只是我眼拙,看不出“八卦”的玄妙,询问当地精通地理的人,竟也不知八卦所云为何物。

五里川地杰出人才,却是货真价实。

作为教育界的前辈、同仁,曹植甫老先生的名号在卢氏很响亮。一是他根植乡村教育的泥土,启蒙幼小、开化民智的事迹,被鲁迅先生写进《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二是他生养出一代宗师曹靖华,给我们这个世界奉献了一件最好的作品。

曹先生名培元,字植甫,晚清秀才,是一位立志于山区教育事业的启蒙教育家。1889年,他20岁时,跋山涉水赴陕州考中了秀才。此后,他便开始在朱阳关、五里川等地教书,有官办义学,也有庙宇私塾。五里川北边的大山里,有一温泉,人称汤河。当地男女为在汤河洗澡,经常发生争执。后来,经曹老先生公议界定,农历每月逢三六九日为女洗日,其余日子男洗。解放后,又增加逢十日为女洗时间。汤河裸浴,返璞归真,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曹老先生在家乡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60多年,一直没有走出大山,其品行、其思想却誉满世界。矗立在五里川中学院内的尊师亭,纪念的就是曹植甫老先生朴实而高尚的英灵。

我师范毕业后,曾到朱阳关找同学玩。在朱阳关小学,看到教室墙上有一条标语:“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我觉得很有趣,也很形象,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句话是曹靖华题的。因为这个小学就是曹靖华的父亲执教的地方。

于是,我们谈起曹靖华。曹靖华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文学家,教育家。当时,曹靖华还健在,是北京大学教授,曾翻译、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我们说起曹靖华回归故乡卢氏的事,也说起曹靖华最大的心愿:希望卢氏能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卢氏教育落后,几十年间,竟然没有学生再考上过清华北大,顿感作为教育者身上责任的重大。心里便默默起誓,一定要努力工作,争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也培养出一个天之骄子,国之重臣。如今,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清华生、北大生都有了,可曹靖华也离世三十年了。若先生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吧!

那年,当我从收音机里知道了曹靖华去世的消息,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像丢了一件珍宝似的,坐立不安。虽然追悼会肃穆庄严又隆重,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我蜗居在白花村老家的土屋里,听着播音员沉痛的声音,我的心飞越千山万水,从东秦岭深处的小山村一直飞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沉痛悼念,与你告别。你的遗体盖着红旗,上书“一代宗师”四个金色大字。情不自已,我铺开稿纸,写下一首七律《沉痛悼念曹靖华》。这首诗作被我母亲看到了,拿去四处传看、炫耀,竟弄丢了。

前不久,参加卢氏文友集体采风活动,再次来到五里川,有幸参观了曹靖华故居。

故居在五里川河之南,路沟村。起初以为桥头那竖着“靖华家园”的石头招牌处就是,结果错了,那应该是移民新居。跟着众人,沿公路南行,大约三四百米。在公路东侧,一个村庄静静的卧在地势开阔的平地中间,有好多民房杂然陈列。入村小路已经硬化,路旁装有太阳能光控路灯,直行大约百米,右拐,踏上散发着泥土味的土路,两侧都是普通民房。忽见一碾盘平放在地上,经打听得知,这就是村里人过去碾高粱黍米的地方,碾盘上百年没有移动过位置,只是村子里泥土淤积,地势上升,碾盘以下的碾道以及支撑碾盘的石柱等都被淹没在地下了。

碾盘的旁边就是曹靖华故居。砖瓦结构的门楼外面,是相对称的厢房,有刚洗过的衣服在阳光下的晾衣绳上摇曳,似乎在欢迎我们。走进门楼,是个很普通的狭窄小院,两厢房之间三四米宽的空间,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就如同房檐下竖立着的柴火梱,顿显拥挤。上房的土屋门楣右边,挂有“曹靖华故居”的牌匾。

堂屋低矮昏暗。定定神,待眼睛适应了室内的光线,见到了后墙根睡柜上的一尊半身铜像,那就是一代宗师曹靖华。铜像放在一摞书上,那是曹靖华生前写的一部分书。两侧是卧室,其中一间还是其后辈侄孙的结婚新房。站在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土里土气的农家少年,在屋内读书,在院子的地面上写字,在门前的碾道推磨玩耍……

我曾到过陕西丹凤的棣花古镇,那里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棣花借助名人效应发展旅游,搞得是有声有色,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而号称“一代宗师”的曹靖华,其故居还是一如既往的土气普通,和村子里众多的农家房屋一样,毫无特别之处。如今,老屋外墙的一层泥土也开始分化脱落,亟待保护……

晴川历历熊耳山,芳草萋萋五里川。那川,那人,那屋,是曾经的风景。那人走了,那川那屋还在,那川的后来人还在那屋结婚,生命的长河还在奔流,生生不息。

留下的是过去的岁月,面对的是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