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学习传统文化的美文:留住我们的根

编者按: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留住我们的根,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学习传统文化的美文:留住我们的根

20xx年春天,经过朋友介绍,我有幸认识了闫老师,他周末义务带着一些孩子读诵国学经典,让我很感动,对我触动也很大。因为一直教语文的缘故,所以就向闫老师毛遂自荐,给孩子们上《论语》课。不过那时候对于国学经典仅凭的是一腔热情,感觉学习国学经典很有必要,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菁华,经过了几千年来的筛选、提炼、沉淀,一代代先贤们的吸收、继承、弘扬,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珠圆玉润,文字言简意赅,言近旨远,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引导孩子们从小学习呢?不过对于国学经典,我也只是登堂,还没有入室。经过八年的学习后,感觉自己竟是传统文化最大的受益者。

父母退休后离开了工作了30多年的陕西韩城矿务局,回到了故乡衡水。当时在中专当老师的我经过权衡再三,还是带着儿子回到了父母身边,当初考虑的一是将来父母年龄大了好在身边照顾,“父母在,不远游”,二是考虑到孩子回到衡水,能接受好的教育,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我回来一年后辞去了工作,所以那时候我的处境举步维艰,但是作为父母的女儿,儿子的妈妈,人生既然由自己做出了取舍,就要理智冷静地走下去。当我把自己杯中的水都倒干净,一切从零开始了,辅导学生作业,周末教学生阅读、作文,周六日早上六点半去上国学课,每天都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个人再坚强,终归有脆弱的时候。遇到自己解不开的心结,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生活的种种压力,一个人总是默默地承受,有时难免会心情不好。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很多自己过去的困惑、心里的郁结得以化解。常常对照孔子所说的君子的理想人格反观自己,有哪些差距不足。比如“不迁怒,不贰过”告诉我不要迁怒于人,不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比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让我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名利观。八年里,通过不断学习,用不同方式解读《论语》,感觉孔子似乎作为身边的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每天当面谆谆教诲一样,但是他渊博深厚的知识,因材施教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确是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如日月高悬,令人敬仰。孔子一生广收门徒,有教无类,传道授业,周游列国,修订古籍,创立儒学,彪炳千秋,影响深远。向这样一位伟大的先师学习,怎能不受益终身呢?

通过学习《论语》,辐射开去,我开始关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想、历史,哲学、乃至书画、建筑、雕塑,民俗、民风等各种形式。透过这些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传达出的是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前来成长的根基,是我们一代代人的要秉承、延续下去的文化命脉、精神命脉。可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后,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迅速崛起发展的西方国家。于是近代一批知识分子把账算到了传统文化的头上,特别是认为孔子的儒家学说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拖累了社会的进步。结果是把中国文化传统中经过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精华连同后人对经典的穿凿附会、肆意曲解毫不犹豫一起抛弃了。这一抛弃就是一百年啊!于是,中国文化出现了断层。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灵魂追赶的速度,种种社会乱象,人心不古,利欲熏心,金钱至上,置道德甚至法律于不顾,一切成功均以名利来衡量。再比如,如今中学乃至大学的语文老师不懂诗词格律,中医专业竟然不知何为岐黄,学音乐的说不清黄钟大吕,甚至一般高中毕业生乏起码的文化常识,造成了严重的人文缺失现象。

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位数学系的女留美博士,一次参加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活动,被老外问到“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时,竟然哑口无言。因为与专业毫不相关,她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结果老外告诉她,是《论语》中的非常有名一句。这使她惭愧到极点。自己国家老祖先的国学经典居然从未涉猎过!后来她回国后发奋学习,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事业。

20xx年清明前后,董子学院落成典礼在衡水学院举行。国内外很多对董仲舒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做了报告。其中有一位来自韩国的金教授是个汉语通。他说韩国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渗透着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国的一些礼教内容,在韩国还保留得很完整。怪不得西方国家称韩国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呢。不由得想起端午节申遗之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金教授介绍说,韩国目前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成均馆大学,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韩国为了传承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的内容纳入了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中,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还会按照传统方式到文庙去祭祀孔子;还有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还有300多所。各位看官,听后有何感触?他山之石,竟然攻玉,而我山之玉,却毁于椟中,谁之过欤?

看过中国人大特级教师靳忠良的一篇文章《比中国还中国:日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文中说“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日本和中国几乎前后脚同时启动了新课程改革。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日本文部省最新审定更换的中学《新编国语》以及《现代文》课程里面竟然大量使用中国古代故事、中国古典诗歌,中国著名的成语、格言、警句、谚语……。为了突出中国文化的影响,还为每一篇中国作品配插图或者是照片。”日本中学生的《新编国语》教科书上竟然有中国节气和阴历的彩色图表,“上弦月”,包括新月、二日月……望月,“下弦月”包括满月,十六夜月……二十三夜月。日本中学生的教科书上写着“一墨是五尺,一丈是十尺”“一步等于二跬,一跬是三尺”。这样精确细致的换算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哪里看的得到呢?作者被惊得后背发凉,我们难道不也被惊得后背发凉吗?当中国的中学生正流行看日本卡通漫画,电子游戏,青春偶像剧时,而日本中学生却对中国传统文化视若珍宝,教科书上连篇累牍介绍我们古人的经典著作。真不敢想象,学习古籍文化传统最多的竟然是在日本的教科书中,日本的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超过了中国学生,而我们又对日本文化了解多少呢?何去何从,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确是个问题。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百多年来,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省了吗?我们应该从古人,特别是秦汉以前的古代的经典著作中好好学习、思考,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到中国的文化并非以创造最大的财富作为终极目标,我们信奉“天人合一”,“相信自然法则,我们向往“大同社会”,我们赞美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1988年,7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一系列国际问题,1978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得主,在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贡献卓著的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即将结束时提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xx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与会74位诺贝尔奖得主热烈的鼓掌欢呼,他们对此观点表示一致赞成。用英国史学家阿诺.汤恩比的话说:“将来这个世界会统一,统一世界不是美国人,不是欧洲人,是中国人。”他是根据历史的看法,中国从汉朝建国一直到今天,这两千多年都维持统一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国家。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和平的,是包容的,没有敌对,对于一切人事物是忍让的,唯有这个才能创造世界和平。不能容忍,处处对立,这个会带给世界灾难。这也是实践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且不说自20xx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就说近几年来习近平主席号召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他再三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如火如荼的国学热。对于国学热,我们应该有个冷思考。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以为,读了三百多篇诗,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外交,如果把政事交给他,而他不能通达,派他到国外办事,在辞令方面,又不能专对,读诗虽多,又有何用?)所以,学习国学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能够与时俱进,古为今用。当然这对从小学至大学的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研究国学经典,绝不仅仅是带着学生读读背背装点门面而已。至少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输给韩国和日本,这应该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了吧!相信在优秀传统文化下熏陶出来的孩子们是懂得孝悌诚信礼义廉耻的,是能够担得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的一代新人!

写到最后,忽然想起张艺谋的一部片子《千里走单骑》,由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出演一个少言,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父亲。高仓健说:“日本人热爱孔子,喜读《论语》,我就是受儒教影响走过来的,因为受《论语》熏陶,所以我变得这样古板固执,仗义执言。”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感动,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由此想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名扬四海,就要成为世界性的文化了,我们还不学习又更待何时呢?

作者:欣然

公众号:衡水正德国学堂

标签:美文 留住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