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如何让讨论成为课堂的民主阵地

编者按:课堂讨论,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课堂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敢于发言。那么如何让讨论成为课堂的民主阵地呢,快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如何让讨论成为课堂的民主阵地

课堂讨论是一个尊重学生,探求真理的民主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学生发展个性和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下面这一节“平行线”的概念的教学课就充分体现了课堂讨论的民主阵地作用,让我们来看看:

在学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之后,教师按照书上的要求向学生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陈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事先鼓励学生说:“今天的发言只有‘说没说’,没有‘错没错’,也就是说只要言之有理,你们的结论都会得到赞许。”

首先,学生A带头说:“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马上有学生B说:“我们认为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和重合。”

这一下大家就说开了,有说赞成A的,有说赞成B的。教师这时候顺水推舟,叫大家再次讨论:不管你赞成哪方,你得说出理由。片刻,讨论结束,我先请赞成A的同学举手,有7位举手(以下称为A类同学),又请赞成B的同学举手,有31位举手(以下称为B类同学)。

学生c说:“我们赞成B,因为重合,既不是相交也不是平行,应属第三类。”

学生A辩驳说:“两条直线有公共点就是相交,重合的两直线是有公共点的,所以重合属于相交。 ”

学生D反对说:“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而重合时却有无数个公共点,所以重合不是相交,应属第三类。”

这时A类同学有点不知所措,B类同学有点得意。过了一会儿,有位女生E想说又不敢说,老师叫她大胆一点,她红着脸说:“我的想法不知对不对。”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终于上台了。

学生E:“我想重合是相交的特殊情况,我们只要绕着相交直线的交点(她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支笔做道具),慢慢地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两条直线就会重合。所以重合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这位平时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让老师感到吃惊,这种运动思想居然能在普通学生中形成,于是老师赶紧说:“同学们,她说得太好了,我们大家拍手鼓掌。”所有同学都为她鼓掌,这位女同学为大家赞同她的观点而感到非常高兴。这会儿轮到B类同学尴尬了。过了一会儿,有人打破了沉默。

学生F:“照她(学生E)这么说,我们如果在相交直线中固定某一条,在另一条直线上取一个非交点的固定点(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支笔做道具),这条直线绕着所取的点转动,会从相交慢慢地变成平行,这样平行成了相交的特殊情况,平行、相交属于同一类,这不成了笑话?”

学生的辩论能力开始显现。这时候老师专注时机说:“同学F说得太好了。不过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两条平行线看上去好像是相交的例子呢?对!铁轨的远方看似相交,高空中平行的电线也是这样。有人正是根据这个特点,约定两条平行线在无限远处相交,从而就产生了一门数学分支学科——射影几何。同学F所说的现象在平面几何中是一个笑话,而在射影几何中就不是笑话了。”

老师继续说:“到现在为止,对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的讨论还没有结束,有人主张分三类,有人主张分两类,也许有人已经倾向分一类了。如果有人问我到底分几类,我只能老实地说:不知道!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觉得都很有道理。事实上,不同的人,不同的书往往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以后哪个同学在数学上有成就的话,就给出一个定论,免得以后的人再争论不休。”

一节愉快的数学课就这样结束了,而下课时,一个学生找到老师,她以一种期盼着老师赞许的目光看着我说:“老师,我还是认为分两类比较好,因为课本上说‘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所以说只要不相交就是平行线,而重合属于不相交,所以重合是平行的一种。”

这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全体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就明确讨论的“标准”,让学生明白:发言只要言之有理,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打消了学生紧张的念头,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在讨论中“争吵”,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每个学生在教师良好的引导下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进而积极参与到了热烈的讨论中,促进了思维的活跃性。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讨论中渐渐显现,充分显现了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

“轻视”标准性

民主的课堂讨论没有顾虑,不用担心回答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没有顾虑,使得师生都成为探究真知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获得知识,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有利于激发求知欲,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富有创新性的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学生规规矩矩,背着小手,从头到尾听教师“满堂灌”或一味回答教师“满堂问”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学生凑在一起做做、算算、画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文化基础等,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不要有所顾忌,畅所欲言,大胆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注求异性

在自主互助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奇思妙想,迸发求异的火花。教师应该保护学生求异的想法,切忌当头一棒,组织其他“正常”学生对“怪异”的“耻笑”,让“怪异”学生的“正义”得到伸张!所以,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的时候,应该注意采用开放式的题目,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放飞自己的思想,锻炼求异的思维。

当然,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个性的差异等因素,每个成员参与讨论活动的程度不一。对于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成员,教师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争取发言的机会;对于发言无论好坏的成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使他们明白讨论在言之有理的基础上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发言过于冗长,或不注意聆听他人的发言,甚至打断他人的发言等的成员,教师则应该通过语言或身体暗示,加以制止,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采取层次性

让讨论成为课堂的民主阵地还需要对讨论方式进行恰当的安排。比如,对于较容易,互相启发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对于稍有难度,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可同小组内几人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可采取组间讨论,甚至以辩论的形式开展。真正的课堂讨论,既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视效果性

我们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经过讨论,有的问题能够解决,有的问题还是一知半解。那么,教师在积极参与学生讨论的同时,还要做好指导。对讨论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对错误的、不全面的回答要及时纠正,以免产生模糊认识。所以,课堂讨论不应该只看到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思荣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标签:课堂 阵地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