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职场指南 > 职业道德

略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其目的是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虽然只有五句话,二十个字,但它却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公民用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略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

所以深刻理解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深入理解公民道德所蕴含的意义,我认为首先就必须弄清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

一、爱国守法---国泰民安之本。

只有每个公民都能自觉的做到爱国守法,国家才具有凝聚力,社会才能够稳定,人民才能在有序和谐的社会中生存和生活,才能安居乐业。则否将是国将不国,国家必将会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难免是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社会动荡不宁,人民既谈不上安居,更谈不上乐业。从这种意义上说,国泰民安,是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要创造出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就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国守法,才有可能实现国泰民安。所以讲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最基本的道德义务。

爱国就是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就是热爱自己的民族,就是热爱自己民族所固有的优良传统和文化。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的传统,在古代人们的爱国主要的表现在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上,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国家的象征国君的崇拜上,而人们也普遍认为,国家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现在讲爱国,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从我做起不做有损于国家利益的事,不做有损于民族尊严的事。对于有损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人或事,要积极主动的和它作斗争,用自己的正义战胜邪恶。从小的方面说,就是第一要爱家,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只有社会的各个细胞健康,社会的发展才会有生机;第二是要爱自己所工作和学习的单位,因为这是每个人最直接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它对于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非常重要;第三是要爱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它的环境好坏,对人们生活和休息的影响极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爱国并不是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事。

守法就是要自觉的遵守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制度。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它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其目的是要规范各种社会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国家没有必要的法律和法规,就不可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有序。法律不同于道德,法律规范的实施不仅仅是建立在个人自觉自愿的遵守上,而是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有可能受到惩罚。因为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如果人们能自觉的守法,就会创造出既有利于自己生活,又有利于他人生活社会的社会环境。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立法的力度,其目的是要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是太强,在自觉的有意识的守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特别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有些国家公务人员,知法犯法,有些执法机关,也是执法犯法。所以,我们说守法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国家工作人员更要带头守法,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带头守法,那他就不会是上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

二、明礼诚信----安身立命之本。

人只有明礼诚信,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如果人不能明礼,那他就非常难于和他人交往,无论到何时何处,他都是个不受欢迎者。如果不讲诚信,那就失去了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一个没有信义的人,谁愿意和他往来。我国现在正处开改革开放之中,旧的传统的伦理规范已经不适应日益变化了的新的社会现实,新的已经为人们自觉接受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形成,虽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与之相适应的为其提供支撑的公民道德建设还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这最突出 的表现在我们社会目前所存在的诚信危机上。

明礼就是要明白礼仪,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先秦时期所讲的礼,事实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层次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调节统治阶级内部人们的行为规范。正因为如此,在当时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人们讲的礼主要是适应当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儒学伦理,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间都有明确的高低贵贱之分。而我们现在所讲的礼,就是指在人际活动中应当把握住的必要的分寸。比如上下级的关系,上级要爱护关心下级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尽可能的使其学有所成;下级同样也要尊重上级,虚心听听上级的意见,不要凡是总往歪处想,有人讲造反有理,但造反有理是有条件的,如果动不动就和领导过不去,就很难保持正常的干群关系。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方面,父母对子女要慈、要爱,要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养不教父母过,父母要关心子女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子女要对自己的父母要孝,也就是说自己小时要理解父母,听父母的话,能帮父母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生存能力的锻炼,当父母年迈时,不仅要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同事之间要平等相待,说话要合情合理。总之对别人的尊重,其实就是自己的自重。

诚信就是对人要诚实,办事要讲信誉。对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待人以诚,才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如果对人不是不真诚,而是非常狡诈,玩弄心计,那别人也就有可能对你处处设防。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受到趋利的影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这时有的人为了以已之私,而不遵循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原则即真诚,常常采用些不入流的手段对别人坑蒙拐骗,到头来只能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诚实是做人之本,是人际交往的基本,也是信誉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誉是得到别人认可的真诚。人只讲有信誉,别人才能同他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别人才会乐于同他交往。如果一个人一点信誉都没有,谁敢同他交往。所以说人的信誉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有的人把自己的人格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誉经济,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一切都以诚信为基础,从劳动用工,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一个商标,到一个品牌,无不与诚信密切相关。为什么名牌产品和知名公司的产品好销,因为人们相信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诚信也是种资产,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资产,但它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谁也无法低估的。人无信不立,人只有明礼诚信,才能使自己更好的安身立命。

三、团结友善----立足社会之本。

人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起来力量大,由此可见,团结对于一个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特别重要。而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与他人处理好关系,就必须搞好团结,否则,就很难立足社会,更不用说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群体要实现内部的团结,个人要和他人处理好关系,搞好团结,首先就必须要有友善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如果群体内部的交往不是建立在与人为善的基础上,而是与之相反,那么势必是相互间的磨擦和冲突不断,群体内部不仅没有合力,而更多的是离心力,是内耗。同样个人如果不能以友善之心待人,也就很难和他人相互沟通和理解,也就谈不上和他人能搞好团结。

团结就是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情感和利益间所结合成的有机体。所以团结的核心是在群体内部寻找出共同点,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寻找出共同点。如果仅仅只有矛盾和差异,就根本谈不上团结,因为没有相互间联结的结合点。比如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如果能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就有战斗力,就能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就能实现以荣俱荣。相反,如果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就不可能把工作干好,到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以损俱损。在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也有很多的共同点或相似点,如夫妇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其家庭和子女是其结合点;同事之间有其相同的利益,因为他们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集体的荣辱和经济效益同他们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搞好团结的关键有两条:一是寻找互相间的共同点,如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利益等,我就要求我们在看问题时,要站得高点,看得远点,不仅从眼前,更要从长远看问题,不仅从局部,而且要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唯其如此,才能正确的认识相互间的共同点,才能使团结有牢固的基础。第二是要正视差异和矛盾,不回避矛盾和差异,同时要积极认真的解决各种矛盾和磨擦。只有这样才能扫除阻碍团结的障碍。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事情并非是根本的利害冲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调适各自的行为,就会无形中增加其人际关系的亲合力。

友善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态度取向,只有与人为善,才可能搞好团结,所以友善是团结的基础和前提。中华民族历来把善作为自己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与人为善,与临为善是我们的优良传统。那么什么是友善呢?就是要以平等的友好的态度待人,要与人为善。如何才能做到友善呢?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能先入为主,不能自以为是,也就是说对人的认识尽可能不受自己以前的印象的影响,尽量不受自己不良态度的影响,不固执己见。其次,对人的认识尽可能做到客观和全面,不能只看到缺点和不足,不能只抓住不足的一点而不顾其余;再次,要学会换位思维,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这就需要理解对方所处的境遇,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言行,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互让互谅。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人友善不仅仅是对他人有利,而且对自己同样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不是与人为善,而是处处与人交恶,不仅仅伤害的是他人,最终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所以我们应记住前人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能常怀友善之心,就能同他们处理好关系,就能使自己在社会上站立住脚跟。反之就不可能同他人处理好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仅会影响到集体的团结,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严重时会危机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团结友善是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它以利它作为目标,而最终的结果是既利他也利己。

四、勤俭自强---生存发展之本。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自强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本,也是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可以说勤俭自强是我们民族所固有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特别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非常珍惜物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民族又是个勤劳的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俱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骨髓,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等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用于勉励自己不断进步的诗篇。

勤俭说得简单点就是要节俭、要艰苦朴素,不挥攉浪费,不暴殄天物。胡xx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说:“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同样,无论是个人或是家庭都必须时刻记住勤俭这个传统的美德,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发展,家庭才能兴旺。强国必须勤俭,持家必须勤俭,创业必须勤俭。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但我们还是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生存的空间极其有限,容不得我们有任何的铺张浪费,如果一切都向西方看齐,搞高消费,那么将会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据报道,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占地面积在一千亩以上,而中国现在建有176个高尔夫球场,这对于人均耕地本来就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不仅是意味着奢侈,同时也意味着是种灾难。而在个人消费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人开始摆富显阔,生活消费畸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自强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它是自我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远古洪荒到秦汉帝国的强胜,到创造盛唐的辉煌,我们的民族以自己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丰碑。但是近代中国历史则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是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抗争和寻找民族复兴自强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等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而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便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佐证。在邓小平等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和江同志等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我们可以积极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吸引外资,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如果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就不能仅仅依靠外力,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不断引进和消化技术上,中国就不可能有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在这方面印度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印度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走着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引进的道路,到头来很难有属于自己的尖端技术。只有自强,只有不依附于别人,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发展。个人的成长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才能使自己真正有所作为。

五、敬业奉献----自我实现之本。

一个民族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没有一种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的。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才能有所作为;一个国家只要人人都能敬业,甘愿无私奉献,这个国家便会大有希望。在社会生活中,每个职业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所以不同的职业,仅仅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只要自己认真努力,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成就,古人早就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员。从这里可以看到,只有敬业,才能搞好本职工作,只有奉献,才能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敬业奉献是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

敬业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态度,主要表现在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敬业是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起点。人总是要有点理想的,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追求,人生就不可能有动力,同样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和欢乐。因为幸福是人在不断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就必须找准目标,如果没有现实的目标,单靠良好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它的,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最现实的途径。现在人们对职业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是受传统的思维定势影响的结果,学而优则士和官本位的思想,仍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从而达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我认为要想敬业,首先就必须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它会为我们从事自己的职业,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促使我们认真努力的去工作;其次是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给自己定位,给自己确立可实现的目标,它是种自我激励,能鞭策自己不断向前;再次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才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感兴趣,也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奉献是种服务社会报效社会的精神和行为,是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有人把自私自利看成是人的本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天经地义的,是人的本能。按照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既有低层次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也有高层次的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而人的更高的需要是自我实现。人的本性不能仅仅是人的低层次的需要的反映,更重要的它是人的高层次需要的反映。说人为财死,事实上不是对人的本性的肯定,而是对人的本性的否定。其实我们的先辈们早就意识到金钱对人所具有的有限意义,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金钱对个人的意义是有限的,即它能给个人提供生存保障,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因为它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的东西。但人生在世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应当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现代人奉献社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表现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如对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富有创造性,不斤斤计较;也可以表现在对自己的家庭尽自己应尽的义务上,对子女的养育,对父母的赡养上;也可以表现在以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上,为社会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义务;也可以表现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上,为了人们的幸福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人只有敬业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用来调整自己行为的最基本的规范,要想使它落到实处,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就要不断加大对它的宣传力度,并且要认认真真、持之以恒的抓公民道德建设,同时党政干部必率先垂范,只有这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能更好、更快的为全社会所接受,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必将因此而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