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儿童阅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精选5篇)

儿童阅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篇1

4月22——4月25日,在校领导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儿童阅读教育论坛为期三天的活动。我们聆听了10位名师和专家的示范课和报告讲座。多位名师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课程,包括梅子涵大师的《点灯人的素养和成长》、林焕彰大师的《童诗创作和欣赏》、丁筱青大师的《生活和文学中的诗意》、黑鹤大师的《在草原和森林中的我》等优秀专题讲座。研讨会紧紧围绕“推进儿童阅读”这一主题,通过课堂教学示范和专家经验交流,展现先进儿童阅读教育理念,交流国内外最新儿童阅读教育成功经验,从而构建全国儿童沉浸式阅读教育交流平台。

儿童阅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一、幽默智慧的评价展现名师风彩

蒋军晶老师的《黑夜之王》、刘颖老师的《魔法学校》、周益民老师的《写出一个独特的我》、周其星老师的《黑眼睛》、梅子涵的《点灯人的素养和成长》、林焕彰的《童诗创作和欣赏》、丁筱青的《生活和文学中的诗意》、黑鹤的《在草原和森林中的我》,轻松幽默的课堂,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所有学习的老师也是听的津津有味。名师们的课堂评价准确鲜明、简洁明了但不失风趣幽默,一次次地调动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提升着教学效率。想想我们平时的课堂,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备课仔细认真,讲课也很卖力,语言也较简洁准确,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教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教学幽默语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想到这里,感觉自己还需要学得还有很多,教学艺术 的追求真是永无止境呀!

二、多元化的阅读形式呈现新式课堂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儿童阅读”,展现了课外阅读、类文阅读、群文阅读等有关推进儿阅读的新课堂形式,呈现多元的新式阅读课堂。名师们的课堂改变过去单一的“一课一篇文本”阅读教学,形成了儿童兴趣阅读和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建构,通过这些新的、多元的课堂形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推进儿童阅读势在必行

本次活动除了多元的新式阅读课堂外,各种围绕“推进儿童阅读“的专题讲座也让人受益匪浅,特别是25日晚上山东名师韩兴娥老师的讲座《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韩老师从三年级开始,她用开学和期末各用两个星期完就能完成语文课本教学并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剩下的时间和学生在课堂上共读课外书。她通过一年级阅读多音字儿歌,读准词语,读准句子,二、三年级进行海量朗读背诵白话文,打好作文基础,四、五、六年级进行海量诵读文言文,以诵读为主,学以致用,成语故事等,达到诗词传记融会、诗词历史融会的程度。通过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和历史联系在一起,后来在五年级教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时候,教的特别轻松,学生一看就懂了,读起来也没有障碍,就是这样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这一切实实在在的做法,让我们感受到要重视儿童阅读,推动儿童阅读势在必行。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它对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创意的源泉,更是从容应对更加多变的世界的必要条件。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儿童阅读,并大力推动儿童阅读。第一,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尽量避免对知识做无用的重复,多练、多写,将阅读纳入有效课堂时间,力求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第二,教师应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少做枯燥的抄写作业,多让孩子大声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背诵经典。第三,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读书、思考,努力成为能给孩子开书单的人。第四、要课内、课外、生活得到有效的衔接。孩子们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二者是分离的。要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延伸到生活。

缺少故事的童年是苍白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灰色的,荒疏阅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这次外出学习活动使我收获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引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儿童阅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篇2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踏上了去往温州的学习之路,一路上车子在山路间盘旋,两旁的青山因为雨水的缘故云雾缭绕。路程有些漫长,还一直伴随着忽大忽小的雨,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四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这是一所去年九月份建成使用的新学校,整个学校目前只有一年级四个班,虽然校舍的许多教室还没有投入使用,但是它的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比例是1:1.2,学校非常注重课程的建设,形成了“课堂·课程·课外”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每个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服务,为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奠基”是百里路小学的教育理念,他们把这一理念融入到了每件事情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个校区的入学仪式,由于这个勤奋校区都是一年级的新生,所以开学第一天,校长亲自给每个孩子胸前戴上鲜花,并且对他们说:“欢迎你们加入勤奋这个大家庭!”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并且消除了孩子第一天入学的紧张感和羞涩感。接下来走进教室,孩子们会发现每个人都能拿到一份伴手礼:里面有棒棒糖、开心果、小糕点,寓意孩子们每天棒棒的、开开心心、步步高升。下午,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张贺卡,送给谁呢?送给幼儿园的老师,学校希望孩子们上小学了依然记得幼儿园老师的三年培育,让感恩的种子从小就在他们心中萌芽。

我们吃完午饭休息时正值他们的午休,当我们在学校里走动时,发现每个班的孩子都非常安静,有的拿着一本书看得很认真,有的在写字,有的在休息,都自己做着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扰,四个班级只有一个老师在巡视。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学校的孩子阅读习惯非常好,阅读兴趣也很浓厚,肯定跟学校对他们的阅读习惯培养分不开,果不其然,教导主任介绍时提到:开学之后,老师们不急着开始文化课的学习,而是通过儿歌、童谣、绘本、影视剧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告诉孩子一年级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而学校每个星期也有一节阅读课,由校区校长执教,内容大多以绘本为主。学校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健康,我们去时,正是一个班级在午后开展轮滑课,看着每个孩子都大胆、阳光地滑着轮滑鞋,真觉得孩子是多么地有活力。

下午开设的两节课和一个班级文化建设的讲座也让我受益颇丰。第一节课五年级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位其貌不扬的男老师执教的,但他的笑容之亲切,课堂思路之清晰让我印象深刻。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真的是和学生合作着在完成课文的学习,他把更多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自己只起点拨引导作用。整节课他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和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真的乐于学习,乐于参与,所以完全不会存在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第二位老师是一位活泼俏皮的一年级女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的《地球爷爷的手》她准备非常多生动的教具,一直以温柔、可爱的语调引领小朋友愉快地学习。我觉得值得我学习的是她一直不停的对孩子的鼓励和赞美,比如在指导某个字的读音时,她会说“我喜欢你的翘舌音”“某某某真棒,把轻声读得真好!”在写字环节实物投影某个孩子的字时,她不是说“我们来看她的作业”,而是说“我们来看她的作品”,一字之差,就让我们感受她对孩子的尊重和赞美,我相信孩子会在她的我鼓励下会写得越来越好!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参加了海峡两岸儿童阅读研习营暨亲子共读专题论坛。参加论坛的专家有中国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连女士,台北教育大学的知名教授林文韵女士,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浙江儿童阅读推广研究中心主任宋旭,这些在儿童阅读方面泰斗级的人物让整个论坛实实在在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到现在,赖老师那柔软的中国台湾腔和可爱的语气还在耳畔回荡,她像个孩子似的给同学们讲《老鼠爸爸说故事》,那嗲嗲的声音常常惹得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我们惊叹她的语言可以如此地和孩子的语言接近,同时也突然觉得给孩子讲故事好像是得像她一样夸张、有趣,听完她的语言之后,我们甚至觉得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怎么像一块块砖头。如果说她的课堂是活泼俏皮的,那么她之后的讲座的内容则是具有操作性的,她以《老鼠爸爸说故事》为例,介绍了运用桥梁书进行群文阅读的策略,桥梁书介于绘本和小说之间,是一种专为过渡读者阅读能力出版的书类:有插图但不承载故事情节,让读者读完一篇有想要再读下去的动力,借此过渡到阅读整本文学的小说。群文阅读课可以分成这样几个步骤来做:“谈谈睡觉前的活动”,“分享想象,连结经验",“采取文学圈模式进行分享和交流”,“做排序”,“还可以多一些”。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有怎样的感受、愿意怎么排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感受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来,以及如何有条理地把这样排序的理由说清楚。教师从课堂观察中要发现学生的想法,以此为依据提供思考的角度,比如是从角色对话的角度,或者场景变化的角度等等。赖老师让我们这种从来没有进行过群文阅读教学的老师有了一个可以学习和效仿的范例,让我们对阅读指导重拾信心。

赖老师是用生动活泼的课例向我们展示了阅读课的指导方法,而另一位中国台湾的老师则是从阅读理论出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实验让我们明白:阅读是重意义的,即使其中的部分字词被隐去,或者部分字词意思不理解,学生也照样可以用已有的认知来建构,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先把每个字的意思都搞懂,再来理解全文意思,这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时间过得飞快,第三天的培训只有半天,在聆听了一节富有关爱的《几米和他的漫画》的课堂以及一个引人思考的关于学习共同体的讲座之后,“海峡两岸儿童阅读亲子共读专题研讨会”进入了尾声,伴随着闭幕式的音乐和视频,眼前浮现的都是这些参与的老师们对阅读的那种热情,是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对阅读的那种喜爱和欲罢不能,是阅读让他们变得不一样。宋老师说的很好:阅读就像冰河世纪里那只松鼠找的那颗橡果一样,拨动它就能让地球重新获得生机。我们心中都有一颗橡果,我们到处寻找,只为找回内心对于世界的爱。也许,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暂时遗失了它,现在,该是拾起它的时候了!

儿童阅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篇3

三天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在炎热的天气里快要结束了,心情和这天气一样是炙热的心,热血的情,澎湃的爱。一个学期结束了,伴随来的是一串串教育方面的疑惑和反思。在教育教学中,课程改革中都有很多的不解一直找不到答案,直到这三天的讲座和示范课让我的身心都有了一种洗涤和顿悟。其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对于学生,我们老师应该更多的还是爱,爱是一切问题解决的根本,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和目标。我们教孩子就是在爱孩子,希望孩子学的更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一味的以教书为教书的目的是不能感化学生,也不会让学生学到可以一生受用的本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真的做到这些不外乎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孩子,一切粗暴都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其次,对于老师,对于新老师来说做的还很不够,我们要成长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在学习和反思中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增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作为一个好老师要做的还很多,而唯一成为好老师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最后就是课堂教学,新课程不是流于表面的一种形式,而是真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听的几堂课都可以感受到老师的用心,都是在让学生不断自己的一步步学,老师一步步的指引,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而一味的讲,只会让自己辛苦,学生痛苦。要有效就必须认真备好课,不断开动脑筋设计教学,让学生自己学,老师做一个真正的引路人。总之,三天的学习受益匪浅,有学习,有经验,有展示,有理论,有实践,有反思。

儿童阅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篇4

开学初,到大良实验小学进行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学片段及专家的讲解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来教师的教本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如:开篇的篇首语以往纯粹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介绍内容,是写给成人和教师看的。而新教材是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及“机灵狗”的对话,提出第一册的学习主题“数学就在你的身边”。使小朋友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再如:本册教材分为9个单元,单元的标题明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如:“生活中的数”、“加减法”、“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等。各单元中每一节的标题都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如:“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飞行表演”、“搭积木”、“分苹果”、“乘车”等。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配以各种活泼、精美的插图。小朋友们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题,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单元中的“有几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图:一只牛奶箱里装有5瓶牛奶,另一只牛奶箱里装有9瓶牛奶。在解决两只牛奶箱里共有几瓶牛奶时,教材没有用一种统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种思考方法:(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几棵树”、“买铅笔”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问题不同的算法,并不是倡导学生去掌握每一种算法,它是指群体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它也不代表解决这些问题就只有这几种算法,而是通过这些算法的展示,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算法,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比较出各种算法的特点,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过去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减法的关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内的加减法是分开安排的,6到10的加减法是合起来安排的,这样的“合”有助于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加减问题,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又如: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所以新教材几何内容从“认识物体”开始,而不是先认识“平面图形”,这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建立空间观念。再如:统计的重心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或情境时,非常注意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欢迎新同学”、“给在田间劳动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过街”、“修理椅子”等。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小调查”、“实践活动”等小栏目,这些小栏目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让学生通过讲数学故事、玩数学游戏等,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儿童阅读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篇5

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去房山区教研室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培训的机会,这次培训对接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会上聆听了几位老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是对新课标的理解: 我知道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或得基本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 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三、注重指导,增强实践,享受成功。

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课文或阅读书籍后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远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来得更有效些。写读后感是非常好的习作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了课文,更易于把读后感写好,这既是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其他文章的读后感。结合教材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探究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指导孩子认真阅读工具书,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随时利用工具书,迅速获取所要查找的资料。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 所以一年级语文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学生愿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学习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的体会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