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书信 > 检讨书

吹糖人教学反思(精选19篇)

检讨书1.99W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自己精心的准备,并未取得成功。课堂气氛沉闷,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过半数。

吹糖人教学反思(精选19篇)

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痛定思痛。回顾这节课,感觉存在以下原因:

1、在这节课上,我忽视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如:课文时怎样描写糖人师傅技艺高超的?问题提出后,由于题的问题有些深或不明确,学生没有反应过来。虽然有的问题我发现后及时进行了调整,改为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学生就找到了答案。但类似不明确的问题还有,我没有觉察到。这是这节课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原因。巧妇还难为无米之呢。何况小学生。

2、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说的少,教师的语言就多。语文教学应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以组织者和引导者身份在课堂上。整节课,我都是在牵着学生走。缺少了学生自主的空间。

3、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心问题的切入选择不妥。其实就以“糖人给孩子们带来什么乐趣?”中心问题为切入点,学生一样可以将课文理解好,理解透。教师只要跟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就行。

4、教学思路有些乱。一会儿是第二自然段,一会儿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听着思维跟着较大进行跳跃,学生也会感觉缺少一条顺畅的学习思路。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吹糖人师傅的高超技艺和孩子们的无比惊奇之后,让学生朗读相关内容,使之对文字的感悟更加真实,而且更加激发了学生对于糖人的兴趣。在探究课文过程中,我以“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带着这个中心议题在校组内交流。并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句体悟,他们抓住“脚底板生风”这个词语,从而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的那种渴望,那种急切的心情。他们从“惊奇”感受到了乡下孩子们的那种充满疑惑。他们从“瞪圆双眼,恨不得翘开他的嘴”看到了自己。他们从“好奇”感受到了我也是这样的,就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他们的阅读中自然的与这些乡下的孩子门走在了一起。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重点词句,让他们深刻的理解孩子们从急切的盼望到买糖人的喜悦再到吃糖人的甜蜜,并深刻体会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3

《雨铃铛》这篇课文,内容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是一篇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能力,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好课文。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如何通过朗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巧设环节,引导学生想象,促进个性化学习?是备课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后,我对这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总结出了一些成功之处:

一、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展示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是这节课的一个优势。

二、提高兴趣,让学生爱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学这课时,我以《小雨沙沙》这首歌导入,看着他们兴奋自豪的样子,我知道这节课开了个好头。课上,我充分利用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你真棒!”“你真会想!”“你读得太美了,真希望现在就下场春雨吧!”等鼓励的话我会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特别是送给学生第一份“丰厚”的奖品时,我感觉到同学们的兴致更高了,学习的动力更强了,都纷纷举起了小手,用渴求的目光注视着我,显然这种奖励机制奏效了。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4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演一演、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但在学生汇报完后,我却以时间不够用,没有让他们去表演,下课后看到他们画的画,我感到有点后悔,自己为了把课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长给掩饰了。

然后,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跳出课文,根据图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急于求成,出现了多处不该出现的失误。在我让学生概括第#from 小学语文_《鲸》教学反思二段时,黄子航说的是“进化成鱼”,听课老师都笑了,可我却听成了“进化鲸鱼”,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他纠正,是我的一个失误,我经常让学生学会倾听,可我却没做到,而且有的同学在语言上出现了错误,我也没有纠正,没有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书书写的不好,由于紧张,作比较的“作”写成了“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今后这些问题我会避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5

在执教《秋姑娘的信》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基础,以演促读,以演质疑,以演导思,以演品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亲身体验,感受阅读乐趣

《标准》关于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的读书,才能谈创新提高。这就是在阅读目标方面强调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本人以挂图激趣,看图贴词,图文结合,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以演导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中亲身体验,“走进文本”,在演中质疑,读中导思,“感悟文本”,演后自读,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读通读顺,启发思考,引导提问理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阅读训练,他们直呼的技能还不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学习阅读困难极大,如何扶好非常关键。因此,在课堂伊始,事先扫除障碍,把比较生疏的字、词、句、难度大的长句等揭示出来,逐一指导练读,等这些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读熟了,读顺了,学生再练读全文,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读通读顺。在阅读训练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抽象思维差、好奇爱动等特点,以演为线索,在演中导读,在演中质疑,边演边读,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在演、问、说中,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

三、动身动脑,诵读悟情,提高阅读能力

40分钟时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挺长的,如何让好动的孩子们上好阅读课?因此在后半节课时,我就是让学生站起来,动起来,说起来,读起来,在动作的配合下有节奏的读,学习有韵味的读,有感情的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诵,在读中了解阅读乐趣,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6

《选举风波》的阅读与赏析已然结束,但这堂课前前后后整个过程却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去反思。

一、课前准备阶段

根据创新教育观的指导思想,在课前我借鉴了杜朗口中学的导学案来指导学生预习。这样既可以对整个课堂进行一种“宏观调控”,也可以避免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准备工作,以致在短短一节课内无法完成相应学习目标。在课前我把学生的这份导学案收上来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认真地根据这份导学案完成预习,但也存在三个问题:一,网络查找答案,缺少个人见解;二,懒惰应付——有抄袭现象;三,学生还缺乏一种自主学习意识,更缺乏一种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表现在导学案中,在“字词积累”一栏,除了给出的重点字词外,我还留了一块空地标明“自主归纳补充”,但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写上几个。不过当我发现问题时,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也没有提醒学生来重视这堂公开课。这是课前的一个疏忽。

二、课堂互动环节

“借班上课”意味着课堂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考虑不足,我没让学生有一种上公开课的心理准备,以致学生课后反映“很紧张”;但作为老师,我也没有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先舒缓学生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而是直入教学主题,以致后面要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时,才发现教室有点“冷清”。以致出现了“包办课堂”的现象,更谈不上“创新”。总之学习目标达到了,但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未能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

三、问题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时也跟老师的问题设计有关。比如,在这堂课上,我自认为,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问学生“如果这些人物出现在我们班级里,你会比较喜欢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会比较符合学生的交友心理。而问学生“你如何理解人生是多滋味的,谁都不是天生的伯乐”则比较抽象,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作业设计

课后写作《这使我想起》,是想让学生从《选举风波》中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说说自己的成长滋味,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就应该勇敢面对。这个作业的设置是比较理想的。但课后反思了一下,也许这个作业可以在课上先设计为“拓展延伸”式的问题讨论。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类似经历与感受,形成一种共鸣,最后再反馈到写作上。这样子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也许,就课文内容而言《选举风波》是有限的,但就如何成功教学而言它则是说不尽的。通过这次的“借班上课”,我受益匪浅。 两年以来,我个人认为自己在教学基本功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若从现在的“创新教育

观”角度来讲,自己的教学方法却有待转变。通过这次的“教学创新比赛”,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有创新,首先就要在意识上转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直接影响结果。如果你还坚守在老传统中,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那么学生最后便会失去“飞”的能力。

接下来则是行动,即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供学生去讨论,从而在合作交流中激出知识的火花——

1、 让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自学

课堂目标的顺利完成取决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

老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导学案,或者先罗列出课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从中也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总结能力等。这个环节比课堂展示环节来得重要。

2、让学生在激发中思考

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要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引导、点拨,使课堂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在课堂上我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用指令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索,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对文章主题的挖掘。

3、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有益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谈谈自己最喜欢或最讨厌的小说中的人物。这样同学之间就可以互相启发,深化了对人物的认识,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4、让学生在联想中感悟

本文题材符合学生这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本文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当今中学生相对来说比较脆弱,总认为自己的路很不平坦,然后怨天尤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该会有所认识。在课堂上就针对此设计作业《这使我想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遭遇,以产生与作者的共鸣,达到教学的目标。

5、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

总之,在这次的教学比赛中,我感觉自己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分析课文并理解课文。然而,在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有点越俎代疱,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让学生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因而这节课的互动体现还不够。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7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跟孩子们一起把课文学完了。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仍坚持“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读课文上面。

根据课文的层次,或以自然段为单位,或者按照意义段来读,考虑到教学时间不宽裕,在朗读要求上没有提出过高的标准,只是强调要读准确、读整齐。读完之后,让孩子们议一议段落的基本大意,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议了段意,通常会由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如读完本课前第二自然段,我设计的问题是“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么?跟其他动物相比,蟋蟀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等关键词,在集体探究了随遇而安、慎重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孩子们对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和讲究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后再读课文,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我跟孩子们一起在黑板上画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图,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宽的隧道,都被直观呈现了出来。我感觉这样做效果不错。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读课文的一个重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讲得有些局促,对教材的挖掘不太够,只重点帮助孩子们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两排锯推土等内容,缺少了对蟋蟀弱小与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对比,也没能对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两个课时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诸如此类的课文理解起来障碍不大,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把课文内容理解个八九不离十。然而,语文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孩子们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提供的文章范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逐渐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就本课教学而言,应该说只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初级目标,语言文字训练不够,理解感受能力培养缺失,表达方法学习几乎没有涉及。因此,这样的语文课属于低效高耗。

究其原因,自认为首要的还是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不够。备课阶段没能深入解读教材,对文本的理解较为肤浅,关键词句领会不到位,掌握与课文有关的外围资料如昆虫学相关知识不够;上课过程中组织教学不够严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读课文的形式不够多样化、缺少新意,课堂讨论参与范围较窄,发言者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其次,教学时间分配不尽合理,随意性较大。第一课时安排了前一篇课文的背诵检查,前后用去了近10分钟时间,再加上讲课过程中偶尔停下维持纪律、提醒个别走神儿的孩子也会占去一点时间,再有就是课堂上的一些废话,致使宝贵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如果课前考虑周全,很多时间完全可以节省出来用于实质性的学习。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从细节做起。从明天起,我将致力于此。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8

《金钱的魔力》一文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这篇课文很有挖掘、开发的价值,通过托德和老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细致刻画出两个市井人物的见钱眼开、惟利是图的丑恶嘴脸。教学时,我先由人物描写方法的总结导入,既是对前面几部作品艺术手法的总结梳理,又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学习指导。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金钱会让人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因为本文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容易把握,所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采取先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变化来体会。如托德,他开始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后来,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接着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重点体会。如,老板为什么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并画画描写老板动作一系列的词语,说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了什么,你认为这些词语用得好在哪里?

最后,让学生再次分角色练习对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效果很不错。最后,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结束课文学习后,我还指导学生讨论后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金钱买不到亲情、友情------很多东西,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要。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9

《电压》是一节关于电压及电压表器材使用介绍课,取自于人教版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一节。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

1.介绍电压的相关知识:如,电压的概念、单位以及一些相关电压值。

2.介绍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和要求及其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用电压表测电池串联的电压。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体验,我觉得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充分利用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整个一节课,我是让学生在“自学---小组交流与讨论---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新知识的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2.新知与旧知识类比。

在学生找到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后,我采用类比教学法,让学生回顾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来比较电压表和电流表 使用的异同之处,让学生温固而知新,比较轻松地了解和熟悉了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和要求及其注意事项。并且在作业设计中检查学生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掌握情况。

3.多次练习。一堂课中,通过课前导学作业、课堂导学作业、课后练习作业,多次强化训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自己感觉还有美中不足之处。

1.实验缺乏。由于我校正在改扩建中,学校没有实验室,实验器材损坏严重,而没能为每个实验桌的同学准备分组器材。如果,课前能为每个学生实验桌准备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及电池三节和导线若干、开关,那么,比较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说明时,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之处,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学习效果会更明显。

2.实验时间不够,实验效果不够理想。由于我校中小学同校,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加上实验导线的故障,致使教师演示和学生上台操作时间,显得仓促。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感觉实验设备及实验条件对物理教学具有动画和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重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0

1、aoe

aoe的教学,这是汉语拼音单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已经上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些拼音他们都已经会读了,因此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在aoe的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掌握知识,教学主要显示几个特点: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从图入手,我先把aoe情境故事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己发现故事中出现的拼音宝宝。而后在根据课本上的图让孩子们对这三个单韵母有所认知。如,第一幅图:小女孩张大嘴巴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a”的音。张大嘴发“a”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的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记忆。

2、借助儿歌,识记字形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ɑoe”时,教学朗读儿歌:“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3、联系实际,掌握四声

抽象、死板地给学生讲,什么是四声,学生很难理解,就算老师反复示范四声的朗读,效果也不会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故事正好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觉得课本中的图画很直观,一方面是汽车的行驶路线,像四声的形状,学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声记住,同时,我边讲还边让学生比划四个过程(四声),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掌握了四声的写法。另一方面,我和学生简单地分析了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花费的力气,目的也是为了渗透四声的发音方法。所以,我试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读四声。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1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新课程中,要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这节课便充分突出了这方面的特点,例如在导入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放纸船的经历,谈谈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进行自由自在的感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在理解内容上,学生的认识角度很独特,也很深刻。这些是教参书所没有提到的,更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真正做了一次“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来特”的开放性鉴赏,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的确是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把读诗和写诗结合在一起,放飞他们的思绪。从学生写诗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有较高的水平,但那的确是他们通过学习得来的成果。当学生们拿着自己写的诗都抢着让我帮修改时,我被学生们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面对那一双双神采飞扬的眼睛,一颗颗青春荡漾的心,我想,那种禁锢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手脚的灌输式教育真的应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合作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充分展现,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2

《朱德的扁担》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着重使学生通过质疑,让他们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力争当堂解决,为精读课文内容再次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扫清障碍。

在教学中我先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要求:仔细听,想想哪些地方不懂。也许是我的朗读声情并茂,孩子们都一个个听得特别认真。然后我再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比如打上小问号)。孩子们边读边做记号,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孩子们的书上小问号满满的,提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比如词语:一、词语类。不理解的词语有:井冈山、会师、坚守、粉碎、围攻、储备、茅坪、山高路陡、草鞋、斗笠、翻山越岭、不料、连夜、敬爱。二、句子。1、为什么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了?2、红军为什么要储备粮食呢?3、为什么大家要争着去挑粮?4、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5、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6、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

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我给予了表扬,虽然像“井冈山”、“茅坪”这种词语对我们大人来说根本不成为问题,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依旧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重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因为鼓励孩子们发现问题,培养质疑能力,这是我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对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梳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首先是看图理解。比如“草鞋”、“斗笠”等词语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会理解。而“会师”、“粉碎”、“坚守”等这些词语学生根本不懂,我只好结合课文故事的背景去讲解,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地明白。其次是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比如“储备”、“山高路陡”、“翻山越岭”等。而“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弄懂,虽然没能深刻地感悟出课文的主题,但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3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引导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

二、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四、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就会着急,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今后还应注意耐心引导,有效地引导。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4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5

《我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语言发展还处在极 为幼稚的阶段,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缺陷,如:说话不完整,缺乏条理性,词不达意,带有重复等等。甚至于口语交际课中,有的孩子只管自己说,不去听别人的,有的学生一言不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改变这些现象,让学生真正达到新课标中口语交际的目标呢?我认为要为低段的孩子架起一座座交际的桥梁,搭好平台。

一、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愿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我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个学生饶有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二、指导交际方法,让学生能说

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之所以无从下手不知该怎么说,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参照系,孩子们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先是看对话表演,初步感受交际要求──用“红颜料”来归纳交际时的要点──生生互动在实践中将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交际实践中有依可行,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应用,并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评价,一步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形成互动氛围,让学生乐说

口语交际是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口头语言上的接触交流,只有形成了互动氛围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学中,我尽量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采用多种互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实践于口语交际之中,都力求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全员参加,把"面向全体"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励志天下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6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女娲求雨灭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补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女娲百折不挠的形象,赞美了她为拯救人类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不怕危险、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下几点来展开。

1、反复读文促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基础。新课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故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但每次读文都有目的性,不是为读而读。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感知,然后展示读(赛读)进行体会,交流后再感情读。在多种朗读形式的作用下,在老师充满情感的鼓励引导下,最后大部分学生能读出女娲难过而又焦急的心情了。

2、品词析句重感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学习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女娲补天》这篇文章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读文后大抵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不难的,但要让学生深切地理解女娲的精神品质并受到熏陶感染还得靠品词析句来完成。“自读3、4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个问题的设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找寻关键词句中,边读边批注,这就是一个品析感悟的过程。

3、读练结合重积累。

本堂课的特色之一在于注重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联想迁移。如给“立刻”换近义词;用“终于”造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复述第四自然段等,目的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做到读练结合。其次,练习的形式多样,词、句、段都涉及其中,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拥有更大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展开想像快乐学。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通过“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提出“你能想象女娲在寻找纯青石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中展开想象。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热烈,发言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合理想象,成为了课堂的亮点。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不够到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还有待加强。但总体而言,我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并结合八项教学策略进行设计及教学实践,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获的境界。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7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的一些亮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可以再紧凑些,也可以通过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再充分些,老师的讲解少一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本节课拖堂两分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更为合理。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8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

故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我根据教学内容,情境图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寻求打开通道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如课的一开始,通过我对故事的口述和画面情境图的出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2、自学互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感受合作中的快乐

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节课,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如本节课中,在处理“怎样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时,通过小组讨论,发表个体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间的交流,得出综合完整较理想的结论,让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合作中恍然有得的快感。

3、实践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感受活动中的乐趣

现代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这节课,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如: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探究按比例分配的集体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让学生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会了新知,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学数学并不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赞赏鼓励,创新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坚持认为“欣赏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还充分发挥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体态效应,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感情,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温和的话语。如:“分析太精妙了、你们讨论真有成效……”,这些话让学生甜在心里、乐在心里,体现了互亲互相爱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亲情、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受到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体验。

吹糖人教学反思 篇19

本文主要是写孙中山与他妈妈之间的对话(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挚动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象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复习时,先请学生就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聊聊孙中山的姐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学生们都觉得他的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我却话锋一转:“但好景往往不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相关的语句,你可以用笔画下来。”学生们静静地默读课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疑问,我趁热打铁:“是什么样的一件事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在文中寻找着答案,一致认为:是“缠足”让姐姐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 … 眼泪直往下流。”学生齐读后,我问:“你知道姐姐缠足时的感受吗?”“姐姐为什么会痛苦地流泪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来体会姐姐所受,为学生讲解。

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我又为他们出示了一组被缠过的脚的图片,并请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的反应如何?”我又用这句话引出了孙中山母子的对话,问学生:“从孙中山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们都体会到了孙中山的“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可是,他们是否也理解妈妈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语气说:“奇怪!同是亲人,弟弟是那么的心疼姐姐,而妈妈却还要坚持给姐姐缠足,难道妈妈就不心疼吗?”很多学生都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可会被人家笑话的”等词体会到了妈妈也很心疼,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难过地说:“‘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正因如此,母亲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这份罪,也要让她们缠足。孙中山的母亲也是这样,她也知道缠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过这样的痛苦。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这种心情吧!”我相机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母子俩的对话,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

我说:“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孙中山,看着妈妈含着眼泪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听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会想些什么呢?”从学生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被个故事深深地震憾。我说:“缠足,带走了姐姐灿烂如花的笑脸,也夺走了姐姐悦耳动听的歌声。正是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让我们捧起书,齐读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变给孙中山带来的这份伤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