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春节

阳历历季依据天文又不泥于天文——兼谈世界同时与我国首先采用新历

春节7.13K

阳历历季依据天文又不泥于天文——兼谈世界同时与我国首先采用新历

阳历历季依据天文又不泥于天文——兼谈世界同时与我国首先采用新历

唐代以前,天文历算学家将“岁实”(即回归年)按时间等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15天多,一般采用整天数,平年有5个16天的节气,闰年有6个16天的节气,将其均匀安插在18或19个15天的节气之间,称为“平气法”,如北宋沈括的十二气历和太平天国的天历,后者每年均为366天,以立春为年首,单月31天,双月30天,雨水、谷雨、夏至、处暑、霜降和冬至为16天,其余18个节气15天;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天文历算学家僧一行始在<大衍历>里按黄道角度每30度1个节气安排太阳运行表,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虽然每个节气同是30度,夏至和小暑离太阳较远,每个节气15天17小时许,比离太阳较近的冬至和小寒长1天余,称为“定气法”,.

我国习惯以四立划分四季,春季接近91天,夏季约94天,秋季接近92天,冬季接近89天,这就是天文四季.

50年前美国称霸联合国,借口世界历每年的空日破坏了7日星期制的连续性,致使改历议案搁浅至今.其实也是好事,否则再想优化就困难了,世界历的优点是克服了格里历2月短,历月间和历季间大体相当,但大小月均匀分布,属于“平气法”,缺乏天文意义.

曾教授提出的连大月历,立春为元旦,3、4、5、6、7月与闰年8月为31天,其余各月30天,春91天,夏93天,秋91天(闰年92天),冬90天.历月间大体平衡,年首和月首为节气,每月16日为中气,属于“定气法”,具有天文意义,唯一缺点是季间相差3日.

李正恒先生的正元历与连大月历相近,但8月平年与闰年均为31天,1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历月间相差2日,历季间相差3日.

曾教授后来推崇自然历法:将历季调整为春90天,夏95天(闰年96天),秋90天,冬90天,6月平年35天,闰年36天,让其独当大任,其余各月30天,夏季闰年6个节气各16天,平年大暑15天,其它3季9个月每月1日为节气,16日为中气,历月间相差6天,历季间相差6天.

我国不少学者主张先在我国采用新阳历,故以立春为年首更符合国情无可非议.

现在跟50年前大不同,美国称霸联合国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新阳历先在我国采用是捷径呢,还是世界同时采用是捷径呢?现在还很难断定.

笔者认为应两条腿走路,两种改历方案都应研讨,世界同时采用的新阳历方案,要放眼看全球,不要局限于用中国和东方的眼光看问题,.

西方只有十二中气,没有十二节气,一般人只知道二至和二分.

笔者的永久历借鉴连大月历的历月次序,但作了创造性的改进:4月和8月安排为30天,10月安排为31天,9月平年30天,闰年31天,并以冬至为年首更为恰当:

①具有明显的天文标志,日光垂直于北回归线,全球民众都容易理解和掌握;

②冬至仅在现历元旦前10天,改历当年只少10日,历史上有先例——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改为格里历10月15日;

③天文季基本相符,冬至前后的第一季与第四季长度相近(89天左右),夏至前后的第二季与第三季长度相近(接近93天),本方案第一季和第四季各90天,第二季93天,第三季平年92天,闰年93天,跟连大月历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具有对称美;

④历季依据而不泥于天文季,3月31日划归春分首日,从第一季转移到第二季的4月;10月1日安排为白露末日,巧妙地从10月和9月各挪前1天,像接力棒样,从第四季传递到第三季的8月,使第一季和第四季各91天,第2季92天,第三季平年91天,闰年92天,兼顾历月、历季和半年间的平衡;

⑤可与为数众多的欧美国家接轨,他们以冬至为冬季的起点,夏至为夏季的起点,秋分为秋季的起点,春分为春季的起点,从各种传媒常用的某季赛、季后赛、夏季攻势等等不难看出,欧美的季名日渐为全球体育界、卫生界、军事界、传媒界等认可,为了团结争取世界大多数国家与政府对历法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减少阻力,有必要与处于多数的欧美各国接轨,这种策略和手段上的让步,有理、有利、有节,是退一步,进两步;

⑥一些阿拉伯国家以立秋(多在现历的9月23日)为年首,印第安人的印加历年首为冬至,也应承认具有天文意义;

⑦在农闲的冬季过年,不误农时,离春天不远,称为迎春;

⑧西方及我国部分新生代较为熟悉的黄道12宫日期,各外语辞书里的黄道12宫日期固定,但部分星座日期有出入,我国各年的同名12中气均在相对应的星座日期附近3或4天范围内,它们都是“定气法”的,跟地球公转的位置相符,为东西方科学文化的结合部,中气和星座日期理应统一和固定,以方便农业和一般人的记忆和使用,促进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和融会,用以作为阳历大小月序的参照标尺,加深对我国历改的理解和支持,加快世界历改的进程

要辨证地认识事物,既充分阐明自己方案的优点和道理,又指出别的方案的优缺点,不要一慨否定,一棍子打死,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