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病因及治疗

一、临床表现: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病因及治疗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许多同志说是糟得很:①早在1978年3月16日,吕淑湘先生在《人民日报》著文批评我国中小语文教学是“少、慢、差、费”,10多年时间30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又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②1991年有人对小学毕业班语文状况作了一次小范围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写字姿势大多不正确,最差的正确率只有5%,好的班也只有30%,书写工整率只有17%,作文病句平均每人4.16个,2500个常用汉字的回生率高达29.10%。③1995年有人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作调查,从小学生习作抽样中发现:同一作文题目65%学生的习作题材相同,21%的习作内容与已出版的优秀作文几乎无异。④1997年11期《北京文学》社、《世纪观察》相继发表了五篇著名文章,认为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歪点子一意孤行”、“不止害了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

事实上,语文在中小学里所占课时最多,教学双方压力最大,问题最多,效果最差。

语文专家在批评它,作家们在批评它,老百姓在批评它,学生在反抗它,就是国家教育机关的领导也不满意。所谓上下共讨之,全民共伐之,著名特级教师有“北魏南钱”之称的钱梦龙老师就批评语文教学是“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因而有许多同志诊断,中国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已病入膏肓(但我不赞成这个结论,没那么严重。)

二、诊断结论:

“更年期综合症”。(一是解放50余年中国语文教学学苏联50余年,年龄正是“更年期”;二是“更年期综合症”是可以病治的,可以调节的;三是“更年期”一过可以出现“第二青春期,语文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

三、致病原因:

(一)教材:问题严重

对于现行教材:一方面人教社对现行语文教材不断进行改造,但变动不大。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教委的意见,提倡有实力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自编教材,到目前为止,国内号称有“八套半”教材,但实际情况是“八套半”教材根本无法各尽所能,其中一套人教社编的(我们现行用的)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教材自选”—说绝对名不副实,甚至连学生练习册、检测题也统一(这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原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1988年就说过:“让几亿人读一种书,这种局面危不危险”。教材一旦出错,大家都错,一有毛病就成为全国性的,人的智慧,怎么发挥,训练出来的人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创新。目前小学语文全国统一教材主要是五年制和六年制两种,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包括:课本、教参、练习)。

1、目的不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长期以来从来就没有搞明白,这话说出来好象是笑话,孩子们的童年美好时光都砸进去了,还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到底要学生学什么,说白一点就是语文教学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而该做的却没做好。

什么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例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何进行呢?

人教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拼音识字“上中下”几个字,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是很好掌握的,可课本的设计极其复杂,先是一段纯拼音:“小亮在上面,大明在下面,我在中间。我下去了,大明上来了,小亮在哪里?”一位专家听这节课,从哈尔滨听到海南岛,从上海听到西藏,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用30-35分钟让小学生表演这个节目,上的上,下的下,不亦乐乎,而写字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让儿童知道上、中、下是什么意思,会写。但这一番表演,目的是什么?据参考书的要求,是要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解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以便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其荒唐拙劣,一眼可见。

教科书的编者为了突出“辩证联系”这一观念,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折磨孩子。这类情形随处可见,如六年制十册中有托尔斯泰的《跳水》一篇课文,写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那种情急之智很感人。教参上要求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读写例话》中说:从这篇课文可以看到:第一,理解文章的内容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知道哪些事物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二,记叙事情的文章,事情在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在变化,要注意是怎样变化的——猴子是怎么和小孩发生联系的。于是按照要求,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猴子和小孩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老师就不断挖掘字句,这样生拉硬扯,彼此痛苦不堪。一篇好端端的文章,硬是被整得体无完肤,支离破碎。到头来谁都不明白,学这篇文章是为什么?是为学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其实马克思理论是很难学的,这么小没有必要,大学生很多也读不懂,工人读不懂,所以马克思才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此类教材中的例子太多了,几乎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还有《刻舟求剑》、《我要的是葫芦》、《守株待兔》、《蛇与庄稼》等等,过去我与尹朝英同志合作写过一篇文章《浅析语文课本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获过县二等奖,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要重新反思。不知外国的语文教材的编选是否如此。

什么叫该做的事没有做好?①识字量太少,小学2500个左右,我们这一代人在课本上学的汉字远远不够,很多是靠自学的,即使如此,读书、读报,还有好些字不认识,因此,我办公桌上随时都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②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文训练分量却不够,对记叙文的要求太严格:写实。以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课本十二册为例。“基础训练”,“写件你听到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主题很明确,无法发挥。但学生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风尚”,恐怕成人也难界定哪件事是“新风尚”而且还得判明是姓“社”,而不姓“资”,情急之下,只有编和抄两条路可。“基础训练二”要求写一篇读书笔记,体会文章《养花》的思想感情,抓两三点来写,学生又不得人钻入教学大纲的绳索之中,束手就擒。基础训练五,写件你周围发生的事,这件事显然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且一定是意义重大,小学生当然就只有去拾钱包、扶老人过桥,为“希望工程捐款”了。前些年,一位专家在武汉看了一个班的统考作文,50篇文章人人惊异地一致:扫厕所,洞堵住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用手掏了出来。结尾是:我的手虽然脏了,但心里很高兴。如此训练有素地说瞎话,触目惊心,其它题目:“一个晚上”、“我和xx”、“给长辈的一封信”等等一类,多是实题,很容易引诱孩子说瞎话,编假故事。

2、内容陈旧:例如有关国外的内容,多半是描写“压迫”、“黑暗”与“贫穷”的,相关教材中一段预习提示就是“我们的童年多么幸福!”硬是要说明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眼光多么奇怪!这种观念多么遥远,使人难以置信这是90年代晚期,二十一世纪的课本。十一册有篇外国题材《月光曲》,写贝多芬为盲女演奏;《小音乐家杨科》,杨科因为热爱音乐而被地主老财毒打致死;《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是凄怨得让人心颤;十二册,外国作品6篇,除《冬眠》是写动物的外,《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描写了纤夫们充满“诅咒和抗议”的神色,表现的是旧俄国人民“贫穷而痛苦”的生活;《穷人》描写在一个恶劣天气里,一个贫贱的寡妇死去,留下两个孤儿;《凡卡》是写小凡卡在悲惨生活中梦想甜蜜的生活;《高尔基的童年》写的是阿辽沙喜欢读书,却困难重重;《小抄写员》是写善良懂事的小孩叙里奥为贫穷的父亲分担忧愁。不是说这些文章不好,而是太单一,与现代相隔太久!不是说不能用这种批判与揭露的文章,只是如果只有这样的文章,就片面了,我们怎么能让学生通过这些文章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呢?读了这些文章,离现实世界只有越来越远,怎么能贯彻邓大爷的“三个面向”呢?还可能让学生产生一个错误观念: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要做一个伟大的作家请揭露社会的丑恶吧!

3、入选的文章没有典型性,根本没有背诵的价值,不能作为范文来教学。这种文章很多,学生读了以后没有任何感觉,太平淡,给人一种编者治学不严谨的印象,好象图了愿,随便找几篇文章给你读一下就行了,根本称不上范文,还给人一种错觉:是不是编者为了照顾作家面子,或作家凭个人关系把自己的东西塞进去。如《……》、《……》

4、语法、修辞、逻辑知识编得多了些,这点尤其是在初、高中尤甚。我认为小学语文根本就不应该教这些东西。因为:①语法来自于外语,外语很讲究语法,这是外语的一个显著特点,而汉语却不然,没有必要架空去学。②语文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的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够用这种语言说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③任何一个人的实际语言能力都不是靠所学的语法、修辞知识转化而来的。④语法本身就存在长期的分歧,到现在都未完全统一,这有必要学它吗?⑤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如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辛弃疾……等都没有学过专门的什么语法、修辞,现代人学了,但还未出现过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诗人。⑥据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大多不会写漂亮的文章,且没有一个是文学家和诗人。因此,小学生又有什么必要学语法、修辞,且搞得很复杂呢?

(二)练习:“机械化”

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中,讲到愚公门前有两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园也有“两座山”挡住了小学语文发展的出路,并压得小学生喘不过气来,这“两座山”一是课堂上的“问答式的分析”(后面再讲),一座是“练习的机械化”,练习的“机械化”其特点大致有三:

1、量大:抄生字、写词语、抄课文、背解释、做综合练习、预习课文等等。在校没有休息时间,在家没有时间休息,有幅漫画《陪读》,儿子深夜在写作业,父亲在叠高的椅子上,发悬于梁,满地烟蒂,苦熬着等孩子把作业写完,学生负担太重,高中6点起床,晚上10:10放晚学,晚学回家还得写作业,到底一天休息多少时间,没有节假日、星期天,别说学生,就是成人这样学习一天就会感到筋疲力尽。

2、名目多:小学生语文练习的名目之多是令人吃惊的,单句子的练习形式,就有把句子补充完整,乱词排句,乱句排段;按标点符号写句子;指定词儿写句子;照例句改写句子;按规定的修辞手法写句子,修改病句……,翻开学生的练习册,许多稀奇古怪的题目,令学生无措手足。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的各种各样的练习册、ab卷、题库等等,通过各种渠道非法进入学校(不知这些人得了多少好处,好处肯定有,只是没有查到或说没有查),课后有思考、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目标检测》、“基础训练”等等,这些无用的东西,学校是没有定过的,全是有些人搞的,(说什么讲凝聚力,换句话说叫他们干坏事,下属要支持他们),又怕家长上告,就发一个单子叫每个学生签字,以便上级查下来时,好说是学生自愿订的。我历来讨厌乱订资料,在文小上课时,我连练习册都未订,以后订资料请有关人员注意。许多语文练习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语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范围,孩子熬夜,打着瞌睡做了大量的题目,到头来对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并没有带来好处,这些挖空心思编出来的文字游戏,或称“陷井”,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耗去了学生宝贵的童年时光,坑害了我们的孩子。

3、无意义。比如解词“灰溜溜”“ 尴尬 ”、“屁”、“繁殖”、“灌溉”,有的教师、家长叫学生背词语手册或字典、词典,其实,词只要知道大概意思,会用就行,没有必要对所有词都用书面语言来解释一番。再如: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糊涂始》中写道:“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支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讲过这山是“崚嶒”(棱争)的,那山是“ 灿峮”(灿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幅样子呢?……因为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崚嶒”和“巉岩 ”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形容词,是从旧书上抄来的,向来就没有弄明白,一经切实考查,就糟了,渊博精深的鲁老先生也谦逊地说自己是模糊的。而我们却要学生对某些词语解释再解释,辨别再辨别。有童谣:①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硬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②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实际上是烦琐哲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泛滥。

(三)作文:无生气

1、要求偏高。特别是过去大纲的规定更高:“什么中心突出……后来适当调整了要求,但我认为仍然有些偏高,对10来岁的孩子提那么高的要求不切实际,根本达不到,教师也达不到(没有低估大家的意思)。高中作文要求写论说文,17、18岁的人未成年,论理肯定不充分。

2、学生无写作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根本不感兴趣,一说“作文”就头痛,如果把作文次数安多一次,学生就要“叫黄”,“哦哟又是作文!”我说现在的作文是逼着牯牛下崽子。

3、作文训练一味模仿,追求“假、大、空”、“八股调”,什么《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优秀作文一百例》、《作文训练》……五花八门,鲁迅说是专门掏青少年人腰包的。连一年级的娃娃也有一本,这是严重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学生作文翻一翻《作文大全》、《作文指导》上的文章,改头换面,这就是自己的文章了,作文说的几乎全是假话、空话、大话,没有血肉,没有感情。

4、不注意生活积累,凭空谈“技巧”,讲“方法”,往往传“技巧”、教“方法”的人都不会作文,真是“弹花匠的女,只会弹而不会纺”,尤如教人游泳,只在岸上讲动作,不下水游,一旦下水就“称砣落水”。写作文我说就跟人学骑车一样,不会的人,你跟他讲,要在脚跨上去,两手把笼头把住,保持身体平衡。他一上车人就掉下来,会的人可以左右开弓,歪起……都不会掉下来。

5、研究阅卷者心理,迎合阅卷者口味去套取分数。

作文教学现已发展到专门研究阅卷者心理,迎合阅卷者口味而骗取分数的地步。研究的结果是这样的:①卷面整洁,字迹工整。②字数适中:一般比规定字数多50个左右。如果太少,阅卷者觉得你内容单薄,无话可说,勉强达到规定字数。若太多,(决不能用添卷纸),阅卷者又觉得你那有这么多罗嗦话要说,而生反感。③作文框架:应当开头60字左右,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点题,结尾40字左右,简洁有力地收尾。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写2-3件事,1件详写,1件略写,另1件可一笔带过。事与事之间要有一个30字左右的过渡段。若是写事的文章,选材要注意与众不同,估计大家要写的东西你不写,别人不写的东西你写,阅卷者会有一种新鲜感。④求平求稳,不唱反调:所写内容不要与当前政治不相符,不要在文章中狂妄地夸耀自己及自己的学校,使人免生反感。⑤文章中不能暴露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姓名,这样以免阅卷者知道你是与他无关的学生而故意压低你的分数。以上5点确实很“机智”地切中了阅卷者的“心理脉博”,但除第①条有点正效应以外,其余都是负效应,这样指导学生作文,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多只能是骗取一时的作文分数。

(四)教师:素质偏低

1、不会写文章:说语文教师写不来来文章,仿佛在说士兵不会放枪,农人不会耕田,一样多余可笑。其实不然,几年前上海这个大城市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竞赛,结果发现有不少教师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一个县曾让高中二年级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语文高考,以选择高三语文教师,最后一道作文题有相当部分教师的文章竞达不到一类作文的最低评分标准。83年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教法考试看图作文,不到30%的人及了格(当时我还年轻得了89分,这在当时算很高的分了),有的同志补考了好几年,甚至有的人考到最后也未过关。最近几天,三·一班的学生吴新宇写了几首诗寄到《小龙人报》,主编收到后感到很惊喜,认为若是自己写的话,这个学生很有培养前途。(我后来调查证明是学生所写)现摘录两首以飨诸君(一)《晨景》“火红朝阳一线明,晨风拂面格外新;风吹草动低声语,遥处百鸟齐放鸣。”(二)《长城》“长城蛇蜒千万里,好似青龙盘山嶺。爪锐角利气冲天,保我中华享太平。”我把这两首诗给国良同志看了,他认为此诗是60岁以上的读过古书之人所写,其实是我们的学生,今年才9岁。请问在座诸位,你写的诗比得过这个学生吗?自己不会写文章,还指导学生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不仅如此,教师背书就背不过学生,我听过许多学生私下不服气地说,光叫我们背,你还不一定背得倒呢。这可能是真的。我在松林教书时教学生背东西,有个自认为很聪明的学生就说:张老师你还背不倒呢。我说你娃娃听着,张老师可以一字不漏地背给你听。张老师能背的东西很多,你不要狂,遇到张老师教你的小学,算你有运气。在座的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你敢不敢提劲?

2、不能即兴演讲:许多教师在家中骂人,吹牛头头是道,一旦上阵,话都说不清楚,你听了半天,不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培养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每周3位教师开会前必须演讲。

3、不能写一手好字,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唱读现象有之。“黄丝马马来抬肉肉……”、“秋天来了!……”没有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说话味同嚼蜡。

4、不会欣赏文学作品:看小说、电影、电视只追求故事情节,我从没有看完过一部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打小说,因为我是认为他们根本无文学性可言,都是一个模式,不是恩恩爱爱,卿卿我我,就是打打杀杀,俗得掉渣。看电视、电影谈论的是:“啊,这么漂亮的女人死了多可惜!”,我说那是悲剧,只能这样安排,作者安排得很好;“啊,怎么这么巧,偏偏就遇到了清官”,我说那是喜剧,“无巧不成书嘛”,它的主题是要揭示:“好人一生平安”,不会欣赏文学作品,肯定教不来文学作品。过去的塾私先生至少都是秀才,还有很多人是饱学之士,背不了200-300篇文章、诗词的教师可以说是教不好语文的。

(五)教法:单一、呆板

①受苏联谈话法影响。前面所述,语文教学园地处着两座山,一座是“问答式分析”,另一座是“练习的机械化”,机械化已述,所谓问答式分析,就是根据语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进行“分析”,一问一答,追求表面的热闹,这正是吕淑湘先生早就抨击的“发胖式”的分析。其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并不琢磨如此分析让学生得到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其形式的根源:一是受苏联“谈话法”的影响;(在教学上受苏联影响最大,教科书的编写、大纲、几乎照抄、教学观念、50年代是同志加兄弟,全盘苏化,连穿花衣服要都照学)。二是1958年前后,受左的思想影响。②大搞架空分析的阴影所致,好端端的一篇文章被分析得支离破碎。如夏衍先生写的《种子的力》文章中写小草“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掀翻了”仅此一句,就提出“石块”暗指什么?“石块被掀翻指什么?”“终于”是什么意思?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句话提出5个不着边际的问题“分析”,可以推想,小学生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是不可能回答清楚的。再说,回答出来又有什么意义。我认为,有些文章的作者未必就意识到了它写的含义,有些“分析”纯粹是人为附加的。原来可以读懂的文章,经这么一“分析”,学生反倒读不懂了,这样的课例全国风行。再如二册《司马光》的分析更为可笑,此教案登在《四川教育》上,还说是优秀教案。见《司马光教学设计》,可笑,实在太可笑,完全失去了语文科的性质,忘记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我认为这完全是一节思想品德课。③片面理解新教法,教法上跟风。如目标教学,仁寿只搞这个,小学教学园地只搞这个教法,小学教学园地长期存在“学霸”,要在小学语文园地有生气,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总之,我认为语文教学在教法上形而上学盛行。我在思考中国教育为什么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而不能有自己科学的独特的教法。八十年代前期全盘苏化,八十年代后期全盘美化,把中国自己的传统全部丢掉,中国孔老夫子是圣人,是教书匠的老祖宗,他的教育言行在乐正克所著的《学记》中所载,很多理论至今为全世界教育所采用。如“启发式”、“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牵而抑,开而弗达……”等等都是很宝贵的财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继承并加以光大呢?我想,如果孔圣人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很气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几种表现是其重要病因,但“更年期综合症”不是不治之症,是可以治疗的。我认为最好不用西药,而用中药,西药来得快些,但往往只治得了标而治不了本;而中药虽然慢些,但能治其本,(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语文教学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不能照搬他国的现成东西),因此我大胆给开一张处方。

四、处方:

(一)调整语文教学大纲,重新编选教材。

1、调整大纲中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语文科性质的要求,该提高要求的要提高,该降低的要降低。过高的如作文,思想政治教育(辩证唯物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几乎小学生规范的所有内容都襄括了,它毕竟不是思品课,无必要强调其思品教育的全面性),过低的,如增加识字量,增加诗词、美文的背诵。

2、借鉴外国教材编选的经验,真正实行“一纲多本”。如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大纲、教材,只要总目标一致,何必强求一律呢?这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很有好处。日本一个小国,总人口1亿多,有八九家教材出版公司,所出版的教材都不尽相同,照此算,中国应有100多家,而中国最权威的出版社只有一家(日本改历史教科书就是有的改了,有的未改,有的改得多,有的改得少,南京大屠杀,有的未载,有的载了,杀的人数有的课本20多万、10多万、许多、死者众,死者数字不详),各地自由选择,这有利于学术研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一个模式的。中国也可以只有一个小学总的培养目标或大纲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自行编写或允许多家教育出版社公平、自由竞争,学校择优而施教。这样一竞争,教材可能会越编越好。

3、“字族文”课本值得推广。字族文是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创编的新型文体。它组字为族,因族设文,族为文统,族文相生;学文识字,披文见族,族字类推,环环扩展;以读促识,以识促读,文熟字悉,一矢两的。

如“青”为母体字的一族字,先选出常用字“青、请、晴、情、倩、请”等,据此编出字族文

(一)儿童诗《小青蛙》 (二)对字歌

河水清清天气晴, 分对合,送对迎

小小青蛙倩眼睛。 兄弟对姐妹,前辈对后生。

保护禾苗吃害虫, 赶闹市,逛新城,

做了不少好事情。 春节放鞭炮。

请你保护小青蛙, 元宵闹花灯,

它是庄稼好卫兵。 家家送旧岁,

户户迎新春。

(三)皮筋歌 (四) 三字文(常用偏旁)

小蜜蜂,嗡嗡嗡, 肉字旁,

飞到西,飞到东, 肉有关,

西边李花白, 肺肠胃,

东边桃花红。 腰背肩,

小蜜蜂,嗡嗡嗡, 肝胆骨,

飞到西,飞到东, 膘肥脸。

西边菜花黄, 月字旁,

东边樱桃红。 月光亮,

小蜜蜂,嗡嗡嗡, 三五夜,

飞到西,飞到东, 月明朗。

西边丰收乐,

东边笑声浓。

等形式,用两年时间可以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能读课外书报,能写300字左右的短文,数学成绩也比对比班高出20%;思维敏捷,属对能力可以与电视台的记者相比。

4、中国四大名著可以作为课本进行讲授,也不是单纯只讲此一种,重要内容讲点。

5、中国语文传统的编选方法要继承。《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增广贤文》可以借鉴,这既有思品的内容,又有语文知识,便于记诵,为什么不能学一点呢?尤其是对语文启蒙阶段的儿童尤为重要。

(二)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要求:①要能不打顿地背诵200篇以上的美文,唐诗、宋词……毛泽东的诗词,多看些名著。(毛泽东主席是非常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浓厚,他的胸襟和气魄史无前例。58首发表的要能基本背诵,读他老人家的诗简直是一种享受,如“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通南北。烟雨茫苍苍,龟蛇锁大江……”,“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才饮长沙水,又食五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有兴趣的同志可以与我专题研究)②学一点历史、哲学方面的知识,中国历来是文、史、哲不分家,一个语文教师只认得了几个字,讲课是无法生动的,说话是少有说服力的。③看电影、电视、小说等多从艺术性上去理解、去欣赏、去分析。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每天能静下心来看一个小时的书,吸收一些新的东西,把书放在床头柜上,每晚睡前坚持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不看反倒睡不着,总觉得缺点啥。⑤做好读书笔记,把你认为好的东西分门别类写出来或剪下来,日积月累,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赵字骥教授坚持每天至少写2张卡片,成为中国农村教育著名的专家、学者。学校的杨力先生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还有其他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做得不错的。⑥拿起笔来写文章,总结自己的得失,要经常练笔,否则“三天不练手生”,这几年文永明、郑邦兵、杨力、黄建明等同志做得是较好的。

(三)认真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教师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无论你选择何种方法,“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必须贯彻的,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朱熹:“愤者心不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不要通过表面的热闹,搞形式、摆花架子,不要追风,人家叫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比如制课件,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要求制课件?很浅显的无必要,教法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在小学教育界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须打倒“学霸”,允许各种新鲜空气进入语文教学园地,在此我重申,可以不按目标教学搞,允许教师有选择,若上面要检查要批评请朝我身上推,在《教学法大全》上(赵学骥、杨东主编)有80种教法,为什么只允许一种而不允许其它,且中国的目标教学没有跟布鲁姆学完整,我敢公开说,我不赞成只搞目标教学,它该“寿终正寝”了,因为理论上不一定正确,实践上加重师生负担,无教学艺术,目标教学的教学环节只是把凯洛夫的“组、复、新、巩、布”改了一个名称,加了一些生僻的术语,实质内容是没有改的。教师的教案我也不赞成写得很全、很细。根据个人情况,字迹也不一定写得工整,只要自己能认得了就行,允许有很多改动,因为教案是自己看,自己用的,比如我的讲稿,就不一定写得很好,这是我看的。总之,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内容来确定,在教法上并不存在上明显的优劣。

(四)以读为本,加强训练。

“书声琅琅”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自古中国语文教学都是如此,教师的师傅孔子传说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据考证,孔子36岁教书,72岁去世,教书36年,平均每年教几十甚至百多名学生,他搞得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在适当时候点拔。因而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读”的训练。

1、保证读的时间:语文课总的说来,读书的时间不多。语文课是语言实践,实践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因而,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读中体会意思,体味情感,读中学习语言,内化语言,读中积累语言,一堂课至少应有1/3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

2、注意读的形式。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易疲倦和失去兴趣,如果单一的朗读和默读,不能收到良好的读的效果。因此,必须采取多种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读的效果。如朗读和默读结合,集体读与个人读结合,教师读和学生读结合,表情朗读与分角色读结合,整体读与部分读结合。

3、指导读的方法:当学生朗读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当范读。范读是教会学生读书的重要形式,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认真地揣摩,如何读好课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起好示范作用,当学生读书出现差错时,应给予纠正和指导,如断句是否正确,停顿是否恰当。把集体指导与个别结合起来,当然读的训练非一日之功,要坚持。

4、培养读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一边读、一边想,是良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阅读”,它有力地纠正了阅读的盲目性,但也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抛开教师有形的牵,教师应少提束缚学生的问题,提倡教师无形的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领悟,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

5、增加读的内容:开放图书室,让师生大量阅读。我记得我读小学时就在周万川老师、潘夕良老师、张建华老师的指导下读了《欧阳海之歌》、《高玉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雷锋故事》、《地道战》、《卖花姑娘》、《刘文学》等等,这些东西对我影响很深,现在我一想起这几位老师,敬佩和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总之,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五)加强文章精品的背诵。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小学生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稍差,因而在小学要特别加强背诵。①唐诗、宋词。②谚语、警句、俗话、格言、名人名言等等。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是它没有明显的序(不象数学先要学加法,才能学减法、乘法),如《陋室铭》、《为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小学生、中学生、高学生、大学生都可以背。小学生一时不理解的,背熟以后再说,等到一定年龄,它自然会慢慢明白的。今天我所用主要是在小学、初中,30岁以前记住的东西,30岁以后人的记忆将会明显下降。老兄老弟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为作诗也会吟”啊!

(六)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采用:①讨论会、辩论会。②采访、演讲。③讲故事、表演小品、戏剧。④当节目主持人、当导游等等……

(七)鼓励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莲 山 ~ 课 件 >

1、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①作文赛;②鼓励学生发表作品,过去有几个班向报刊投稿多,潘水秀、王慧玲、徐京燕等班上学生发表的多,学生写作兴趣就浓;③作文评语多鼓励,评语千万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积极性。

2、指导学生欣赏优秀作文,教给学生的基本写作方法。

3、集体评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即用大白纸把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文贴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自由发言、评改、下批语,一期搞个2-3次,很有意义。

4、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养成一个记日记的好习惯。

5、提倡学生用专门的本子记平时积累下来的优美词句,常翻来看看。

上述处方所开列的药想办法抓齐,综合煎熬,定时服用,若如此,小学语文教学“更年期综合症”是完全有把握治好的!还语文教学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得到的!

主要参考资料:

何永康:《从高考作文看语文教学现代化走向》

张冀健:《语文教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王尚文:《呼唤语文教学观念的大讨论》

卞幼平:《语文教师可会写文章》

(此讲稿在永宁、松林、文宫三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