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5篇)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

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5篇)

年初以来,成立招商领导组,抽调人员组成专职招商小分队,由乡主要负责人任队长,按照上级统一调度,实行区域定点招商和重点招商,全年外出100多天,拜访和接待客商120多人次,年度共接触项目20多个,签约4个,新开工3个,有价值跟踪联系项目5个。

二、项目推进情况

在建项目4个,东方老年乐园和昊天蓝莓继续完善有关基础实施和配套实施建设,完善山场租赁和土地流转手续,扩大苗木种植基地等;瑞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项手续基本办理到位并成立子公司,目前正在做土地平整、水、电、路等基础实施和相关配套实施建设;莲花社区精品苗木种植项目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三、经济运行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规上工业企业1家,即英山铁矿,20__年能够实现工业产值6500万元,国地税800万元目标。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有:百春制药、凤翔制衣、婷乐服饰、寨山米厂、浮山米厂、油厂、锦澜硅业、迪邦家具等,年度实现产值约6000万元;工业投资全年完成4000多万元,主要是英山铁矿技改、昊天蓝莓基础实施投入、以及2家服装加工厂改扩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亿元,主要是续建、新建、改扩建项目带动、以及建设敬老院、农贸市场综合改造、美好家园项目等;财政税收:全年能够实现1000万元目标任务,主要来自英山铁矿以及百春制药、凤翔制衣、婷乐服饰、农贸市场改造项目等等。

四、存在主要问题

1、工业项目受用地指标制约,开工难。英山铁矿技改项目、年产30万吨预拌干粉砂浆项目一直未开工,以及工业项目洽谈签约难、签约项目开工难。

2、在建项目形象进度慢,不能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是东方老年乐园、昊天蓝莓。

3.现有企业受客观因素影响,发挥效益不明显,百春制药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产能未能完全恢复,尖山矿业与方村铁矿整合已完成,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2

一、工作进展

一是大力开展科技成果宣传。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先后到xx镇大集、xx街道xx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发放《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的根区调控技术》《设施蔬菜低温寡照生育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冬小麦-夏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等科技指导资料多份,同步开展种养殖技术交流咨询,解答群众技术难题,真正把科技服务送到农民群众身边。

二是推进农科驿站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科驿站标准化建设,xx镇xx庄农科驿站列入x年潍坊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市级经费x万元。指导农科驿站完善软硬件条件,为站点周边村群众提供现场及网上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等科技综合服务。今年,累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多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xx余期,培训农民多人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农科驿站公益群,及时帮助解决农民种养殖技术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调整完善xx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依托农科驿站等平台,组织科技指导员和农科驿站驻站专家等通过现场指导培训、微信群讲课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今年,先后开展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及推广,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肉鸭养殖技术、桃树秋季雨后管理等科技指导及培训多次,面对面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二、下步措施

一是丰富拓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动送科技下乡活动常态化,围绕推动产业兴旺传经送宝,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创新动能,做到送农户之所盼,教农户之所需,以科技下沉、人才下沉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根据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科技指导员队伍,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加强对科技指导员的监督管理,督促科技指导员在x省科技特派员管理系统及时上传工作动态。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中的创新创业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指导服务。组织督促科技指导员和农科驿站驻站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难题,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微信群讲课、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实现自主科技服务常态化,要求科技服务及时化,提升农民种养殖科学化水平。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3

“数字乡村”工程主要是通过建设信息网络体系,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实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建设信息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盛市、区政府的安排,沿江乡在上级各级组织的精心指导下,通过沿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历时40多天,“数字乡村”基础信息离线录入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三项措施,强保障

为了确保全乡“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实行直接领导协调,并要求各村委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图片的采集和录入,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业务骨干分成数据采集、图片采集、软件技术、数据录入、图片处理、质量审核和后勤保障七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并从学校和各站所抽调了电脑硬件、数码相机、车辆等设备,为工作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三是从乡财力中划拨了1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缺口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后勤保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启动。

二、四个明确,定目标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地开展,9月12日,乡党委政府结合楚雄、玉溪试点单位取得的成绩,召开了各村委会文书和抽调工作人员会议,结合沿江实际,一是明确总体思路,通过“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展示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网站建成服务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新载体。二是确定了10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和乡级机构共76个单位为网页制作基本单位。三是明确了工作步骤,把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分为筹备、数据图片采集、审核、录入、校对、汇总上报六个阶段。四是明确了工作任务。根据抽调人员特长把工作人员分为六个工作小组,按六个工作阶段分别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

三、三个统一,提效率

一是在筹备阶段成立了组织机构,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了数据采集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了指标、口径和采集方法,9月20日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二是在数据采集组采集数据的同时,完成了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离线录入软件的操作,并利用投影仪对图片处理小组进行图片处理软件acdsee演示,统一了图片规格和对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图片的处理方法;三是制定了数据图片录入、图片处理工作流程,统一了工作步调,从根本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四个把关,保质量

为了确保数据、图片质量,一方面对采集的数据,由质量审核组审核后交由数据录入组录入,凡是因数据采集和质量审核小组把关不严,在进行录入时,每出现一个指标错误,从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人员责任制考核中扣除5分,有效地控制了采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对当天采集到的图片,晚上召开图片质量审核专题会议,图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由乡四班子成员进行审核验收,总结当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安排下一工作日的工作任务。通过图片把关,在不断提高图片采集组工作人员的拍摄水平的同时,全乡图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没有出现返工现象。三是数据图片全部录入完成后,由各村委会书记、主任、文书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单位的录入数据、文本和图片进行校对审核,及时进行修正补充,确保了网页使用的图片文本信息的真实性。四是乡级网页所有使用的图片和文本信息,经过班子会议逐一讨论通过后才进行数据上传。

五、取得的经验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涉及了全乡农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盛市、区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沿江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乡长亲自抓,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在乡农经站电脑设备、数码相机、工作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及时从学校借用了7台电脑,从各站所筹集了8台数码相机,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工作人员,抽调车辆3辆,并从十分紧张的乡财力中提供了10万元工作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区政府及时调集资金购置了数码相机,按照乡镇业务量大小进行调剂,解决了器材不足的迫切问题。

(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环境。图片采集工作组采集的图片共计13500余张,全部来自群众生产生活,有的图片采集需要进到农户家中,拍摄反映农民家庭基本生活设施的场景;有的需要爬到农户房顶,拍摄反映村庄全貌的写实图片;有的需要进入厂房内部,拍摄企业生产实际的图片;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4

根据市委、市政府调整新驻村工作队的安排布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以规划为先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以开展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我们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现将今年以来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明纪律,以村为家

坚持用制度约束队员、管好队员的原则,参照以往驻村工作管理经验,我们制定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队员学习、会议制度》、《定期汇报制度》、《调查研究和走访群众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建立了工作大事记簿、民情日记簿、学习记录簿、队员在岗在位签到簿等“五簿”,并要求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集体食宿,与单位工作脱钩,真正把心思用在驻村上,把精力集中到帮扶上,全心全意地搞好所驻村的帮扶工作。

二、深入调查,摸清村情,制定计划

我工作队自驻卧龙乡浑河村以来,在听取了乡党委、及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汇报后,又先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并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基本上摸清了村情、社情和民意,为下一步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等做了一些工作。

浑河村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2400人,311国道、永毫淮高速穿村而过,西邻药都毫州,可谓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蕴含着极大发展潜力。

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妥善解决新居闲地

我村虽然仅有4个自然村,但各村居住分散,相距甚远,又交通不便,且老庄盘闲盘闲大量土地,极大浪费了国土资源。在四议两分开活动中,我们充分发展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用,发扬民主、集中民智,经村委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一致通过集中整理浑河一、二、三组的旧庄盘,全村统一搬迁,集中建设新居的共识,之后邀请市规划局规划设计。

规划区中3个村民组有居民780人,房屋近800间,且原先自建时没有规划,标准不一。经大胆探索,寻找到一条“车轮式”老庄新建的科学方法,即实行一房一宅,多余的废闲地可用来置换,长期租用给其他人使用。

四、和谐拆除违规建筑

根据新的规划,原自建房屋有26处不符合规划,严重影响市容和新规划实施,村理事会集中召开涉及户的会议,经协商,这些户从大局出发,一致达成“村委会经一拆除,优生安置住宅,予以适当补贴”的共识,在村委会的积极努力下,影响中心居住区建设的26处房屋,仅用8天就全部拆除干净。

五、自力更生整治规划区内沟沟洼洼

新规划区内有大小坑塘8个,平整用土需2万立方,村民集思广益,由村委组织,发动群众,自备取土,运土车辆,20多个日夜的辛勤劳动,挖掘清淤小洪河5公里,同时平整了规划区内的洼洼坑坑,做到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开发两促进。

六、开展环境整治,共享创建成果

为树立良好形象,我村于今年6月成立社区管理办公室,树委付主任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聘请4名保洁人员,每天清运街上垃圾,保洁员每人月工资200元,村委与居民签定门前五包合同,每天下午5点前把室内外清扫干净,用塑料袋盛装起来,适时洒水,始终保持居住区的干净整洁。

七、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

一年来,浑河村新修水泥路二纵一横,共880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700米,按照“一条街道一个模式”的标准,建设新居6300平方米;街道两侧全部绿化;建设占地30余亩骨灰堂一座,寄宿制学校正在紧锣密鼓施工。

八、工作队重点帮扶的具体工作如下

1、帮助村两委收取今年的新农合医疗款,并发放新农合政策宣传单200余份。

2、协助本村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并与村全体党员一起学习。

3、协助本村搞好平安建设工作,帮助该村发放并安装电子狗。

4、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党的声音进入家家户户。截止目前,驻村工作队联系电影公司为该村放映2场。还多次利用广播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甲流感及禽流感的预防及防治、新农合的收费及报销标准等政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5、积极推行“4+2”工作法,让农村的事务由农民自已议、自己定、自已干、自已管,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四议”、“两公开”,真正让村民当家作主,让老百姓说话,较好地解决了该村农村低保办理、新农合款的收取、打更巡逻、土地搬迁选址等村级事项。

6、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开展了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好媳妇、好妯娌评选工作。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制定评选“文明家庭”、“卫生家”、“好媳妇”、“好妯娌”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开展了评选活动,通过开展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文明程度。使该村形成了讲文明、讲卫生、互帮互带孝敬老人、崇尚科学地好风气。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5

根据《关于做好年度数字乡村发展和数字素养提升的通知》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系统梳理任务清单,结合工作实际,对20__年度数字乡村发展和数字素养提升落实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一)加大优质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普及。一是建设“吉林省公共文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吉林文旅云),关联与群众最紧密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聚合省、市(州)、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便捷、丰富的一站式服务窗口。二是依托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平台,开展“吉林文物云”建设,提供一站式浏览、检索、数据挖掘与展示服务,促进吉林文物数字资源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对省博物院书画类部分典藏进行高清采集和活化,以沉浸式数字化技术和人机交互作为展示手段,通过音视频、动画、互动等媒体内容制作和组合应用,为观众提供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三是开展在线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在线文化品牌活动、在线美术展览、在线数字阅读等服务项目,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开展全民数字教育,全方面提升数字工作能力。以“20__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网上学习、专题讲座、线下宣传等形式,在省直文旅系统广泛开展数字教育,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三)增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筑牢安全保护屏障。一是持续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法》实施xx年等系列活动,动员省直文旅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营造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积极参与20__年网络安全督查检查,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杜绝安全隐患。同时对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系统查漏补缺,有效防范了失泄密情况的发生。三是如期完成195工程,从源头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

二、深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强化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培育发展乡村数字新业态。一是持续开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认定工作,截止到今年,认定总数达到162个。二是举办吉林省首届乡村旅游节,全省共开展乡村类节事活动203项,全面活跃省内乡村旅游市场,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开展“醉美吉乡”乡村旅游精品村融媒体宣传推广活动,组织部分省直媒体和网络大咖历时两周深入10个县区的19个景区,深入探索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助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三是把握权威发布和深度报道,组织中省直媒体和网络媒体刊发涉及乡村旅游稿件百余篇。依托“悠游吉林”新媒体矩阵,围绕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重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乡村旅游路线推荐等重点内容,累计刊稿1500余篇,累计阅读量460余万人次。

(二)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展览,繁荣乡村数字文化。一是充分利用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打造乡村数字博物馆,截止到20__年,12家乡村博物馆实现数字化展示,其中,8家在线对外开放。二是优化村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全覆盖,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三)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是积极组织省内重点村镇代表参加文旅部举办的乡村旅游培训班、现场会、考察调研活动。二是组织举办全省导游人员电商直播带货培训和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数字素养和业务技能。三是依托文旅部吉林培训基地开展持续性的分阶段、分模块、分区域的乡村旅游人员培训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举措

(一)存在的问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给旅游业带来极大冲击。虽然我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的频发散发,导致游客出游信心不足,乡村旅游客源受限。加之文旅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型企业,在“暂停”与“重启”之间反复切换,恢复元气、恢复经营常态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下一步举措:一是持续开展重点村镇认定建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擦亮吉林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继续加大乡村数字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是持续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面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6

一、基本情况

经梳理,兴庆区自然资源局共涉及5项任务,其中3项目前未发生,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二、20xx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1.推动建成全国农田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等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情况:一是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向各单位提供国土调查成果,及时向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数据。推动建设实景三维银川数据库,完善更新1:20__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建设完成银川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二是协助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向各单位提供国土三调数据成果。初步形成银川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及时提供现势性强的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成果,初步建成村庄规划数据库。三是配合银川市初步形成银川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现已提交兴庆区国土三调数据。四是完成季度遥感监测工作,根据季度遥感解译矢量数据,分析动态监测成果,可对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耕地保护与非法占用动态监测,作为执法依据进行违规核查,辅助自然资源管理;为生态修复项目的设计、实施、验收提供依据;根据湿地动态监测可以准确掌握各类湿地的分布状况、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的治理进度情况,为银川市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实现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的动态精准化管理。五是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根据自治区同意下发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监按年度更新林草资源数据库实现动态掌握全市林草资源底数变化。六是融入自治区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建成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和工作平台。制定《兴庆区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落实“林长制+生态警长制”,“一长两员”全面到位。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深化森林草原综合执法改革,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2.全面梳理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情况:兴庆区本级目前不涉及自然资源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内容,但仍积极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做好相关政务数据的梳理、汇报工作。

3.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情况:按照《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在《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xx-20xx年)》中确定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绘制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配合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将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纳入自治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兴庆区自然资源局目前未接收到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相关转办件,今后将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4.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化工作,完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情况:兴庆区自然资源局目前未接收到相关转办件,今后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规划、用地资料。

5.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情况:一是开发田长制巡查APP。利用平台将国家下发的占用耕地图斑按乡镇和村下发至各级田长,各级田长利用平台可以反馈图斑信息及整改情况。并出台《银川市兴庆区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在土地监管工作中的职责,有效遏制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杜绝耕地非农化。二是湿地保护工作。兴庆区目前湿地保有量11258.8548公顷,湿地率17.37%,湿地保护率达到63%。目前,已成立野生动植物巡查工作小组,采取不定期的巡查方式,到辖区湖泊湿地巡查是否存在非法盗捕、盗采、贩卖野生动植物事件,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三是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根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对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的要求,兴庆区自然资源局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全面部署,按照要求组织技术单位进行外业质量检查工作,目前外业工作在持续进行中,预计2020__年初提交林地资源现状及林地动态变化分析成果报告,助推在全区实现动态掌握全市林草资源底数变化情况。

(二)问题困难

1.专业人员紧缺,土地管理难度加大。因机构改革等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兴庆区严重缺乏有专业的土地、规划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土地管理工作推进较为艰难。

2.生态建设资金不足,项目审批难。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任务重、标准高。兴庆区近年来可用于造林的土地资源紧张,从征地拆迁到苗木栽植和后期管护成本非常大,中央、自治区、银川市补助资金申请困难,多年来一直以本级财政投入为主。

3.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不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等,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保密范围需要等,导致调查结果不能技术运用到现实工作中。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兴庆区自然资源局将积极、有序对接区、市跟进开展相关工作,常态化做好土地监管、湿地巡查及自然资源普查工作,确保各涉《兴庆区数字乡村任务分解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重点任务

1.加大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一是落实兴庆区河滩地收回及土地移交工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申报实施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及景观工程项目;二是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土地巡查检察,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加大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方式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做好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签定工作;四是持续做好兴庆区城乡公园、绿地、广场、林带养护管理工作,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城固、建立生态保护屏障。

2.在重点项目用地服务保障等工作上用心思。更加主动服务企业,加强重点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勤跑自治区银川市厅局,加强沟通,推进一批在规划调整和办理用地手续方面有困难的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3.全面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兴庆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兴庆区掌政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配合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完成兴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月牙湖乡、通贵乡、掌政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4.积极推进实施林长制、田长制,全面推进土地权、山林权改革任务落实。将兴庆区建成县区、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将各林区、片区林木管护责任到人,确保一树一木都有专员专管。一是积极参与配合自治区、银川市落实土地权改革,协调开展用地规划管控、土地确权、土地资盘活源、土地执法监管等重点改革工作任务。以通贵乡河滩村黄河人家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通过该项目积累了在民主决策、公开运作、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经验及教训,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程。二是积极参与配合自治区、银川市落实山林权改革,协调开展山林地确权登记、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建立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市场化植绿增绿新机制、健全林业服务管理体系等重点改革工作任务。

(三)有关建议

重点针对人员、资金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河滩地为主战场,努力推进乡村黄河两岸湿地保护、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申请国家级、自治区级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努力获得上级林业部门资源保护资金支持,确保各项目顺利实施,使兴庆区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自然资源科技和人才支撑。做好自然资源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创新管理机制,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要抓手,激活现有人才,组织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在职培训。二是创新选育机制。积极与人事部门、财政部门沟通,争取新增新聘专业技术人员名额指数,争取高新人才引进、高职称技术人才的津贴补助,创造优越的环境、合适的待遇在基层引进并留住人才,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7

20xx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二十字”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新农村建设各项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注重特色,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主要抓好示范村、“五个一”工程村及主要公路沿线村屯新农村建设。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标准完成春耕生产

坚持高标准、市场化、科技型备耕。及时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高油大豆补贴2121万元,落实春耕资金5.3亿元,下摆化肥1.3万吨,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50期,累计培训农民6万人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5.6万亩,大豆34.4万亩,玉米15.8万亩,水稻5.4万亩。全县良种播种率达100%,种子包衣率达100%,克服了早春干旱和春耕期低温多雨等不利条件影响,高质量完成了春耕生产任务。

(二)特色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上半年黑木耳、烤烟、果菜、特色养殖、劳务经济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①黑木耳产业势头强劲。加速推进标准化、工厂化、产业化进程,第三届黑木耳节正在紧张筹备,全力做好升格工作。生产规模达5、79亿袋,预计总产2.2万吨,预计总收入8.8亿元,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②烤烟产业标准化推进。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管理,落实面积3.8万亩,签定收购商品量11万担,合同金额5500万元;

③果菜产业外向化推动。积极实施出口果菜产地备案和注册登记,稳定面积18.5万亩,重点发展对俄出口果菜6.5万亩,其中棚室蔬菜3100亩,预计总产16万吨,总收入1.33亿元以上;

④特色养殖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化圈养,肉牛存栏21490头,出栏4068头,生猪存栏38855头,出栏30051头,貂存栏43000头,预计今年牧业产值在1.2亿元;

⑤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突出“县校联合、定单办学”的模式,加大对俄劳务输出,阳光工程培训1300人,其中技能培训300人,引导培训1000人,新转移1272人,其中新增赴俄158人,预计全年实现劳务总收入3亿元以上,拉动农民增收1500元以上。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xx年初以来,我县为了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制定了《加强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优惠政策》,从工商、税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农业生产、农村优抚、农村医疗等六大方面予以扶持,极大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

1、试点村农民增收势头良好。我县9个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仅黑木耳就发展到7332.5万袋,同比增长62.9%,占全县发展黑木耳总量的13%。省级试点村发展规模过千万袋的村达到4个,占全县千万袋村总数的36.4%。

2、集中推进新农村项目。大城子、夹信子、三岔口、泡子沿四个村建设项目全面启动,现已完成6个项目建设,其中三岔口村文体休闲广场正在建设中,泡子沿农民公园工程过半,大城子村渤海国遗址展馆主体即将完成,夹信子村的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3、“五个一”工程全面展开。创优村新建、续建主导产业园区6个,新建、扩建文化大院和农民休闲广场4个;达标村完成90%的验收项目,其余进入收尾阶段;提档村建设项目完成80%;重点环境治村全部完成整治任务,规划村正在组织规划。

4、村屯绿化、环境整治效果明显。上半年绿化村屯18个,绿化面积592.5亩,栽植绿色树木4.8万株;全县清路障186处,新修边沟1万多延长米,清边沟8.95万延长米,清垃圾1.03万吨,清柴草粪堆1827处,村屯环境明显改善。

(四)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完善培训措施。

我们与黑龙江盛世新农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建设80个农村科技文化信息播报站,现已建成52个,并根据东宁实际上报环境整治、科普、政策法规等信息。完成了16个村“六位一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迎检收尾工作。全县102个行政村创建计划生育“双新”示范村30个,示范户300个。印发《农民应知应会》宣传单3万份,《农村法律法规汇编》5000册,科技人员下乡1600人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50期,发放资料30万份,播放科普录像270场,培训农民6万人次,占农民总数的60%。

(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上半年超常规运作,重点扶持宝荣中俄批发大市场、天宇种猪厂、六畜兴种猪厂、富鹏木业有限公司、鹰鹿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入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省市龙头企业总数达15个。新增一品专业村18个,一品村总数达51个。新组建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协会、组织达81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达标工作难度大。

二是农民难发动,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三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安全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首批省级试点村达标验收年,将采取集中帮扶,连线创建,提升标准,全力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省级试点村建设。

一是抓住农业生产不放松。全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强化关键期管理。黑木耳强力推行八分熟采摘技术,人工修剪晾晒,分级包装,同时加强秋耳生产管理;烤烟实施疏叶控株,增强通透性,提高品质;果菜做好蛀果蛾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指导;特色养殖业要重点发展家庭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抓好肉牛品种改良、母猪繁育,无重点疫情发生。

二是抓好8个首批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达标工作。今年下半年将此项工作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呼兰现场会议精神,按照十项基础建设20条标准抓好落实,做到逐条对照逐项落实,不丢项不落项,高标准完成试点任务。

三是抓好项目落实。按照公益优先、多建多投、多元投入的原则指导省级试点村落实“以奖代投”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争取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任务。认真抓好“五个一”工程32个行政村各个项目落实,确保“五个一”工程落到实处。全面抓好“九大民心”工作的实施,确保我县新农村整体建设上水平。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8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卫健局围绕“健康沧县”目标,强化机关队伍和医疗队伍建设,推进“健康扶贫、送医下乡、公共卫生提升、优生优育、农村厕所改造、中医发展”六项工程。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扎实推进

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发展导向,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召开部署会议、推进会和研讨会。活动开展以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8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11次,班子成员讲党课8次,下基层调研2次,撰写学习调研文章8篇并召开理论中心组调查研讨会。全体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126篇,参观了沧州市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主题教育,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和“双创双服”为抓手,持续深化“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提升卫生健康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全系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送医下基层”义诊系列活动(此项工作作为亮点工作重点打造)。作为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县卫健局、县医院、县红十字会认真组织做好“送医下基层”义诊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共完成送医下基层103个村(不含二次进村7个、乡镇卫生院集中义诊19个),累计义诊群众6.1258万人次。其中义诊贫困人口3116人次,免费心电图、彩超、血糖、尿常规检查5.0153万人次,心肺复苏和气管异物应急演练进村进校园培训8059人,举办乡级健康大讲堂19场次,村级健康大讲堂103场次。

二是积极推进优生优育工程(此项工作作为亮点工作重点打造)。

1、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坚持驻站检查与下乡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已为1980对夫妇提供检查服务。预计年底能超额完成2080对的任务。

2、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截止目前全县待孕及孕三个月内应增补叶酸人数7164人,服用叶酸人数6844人,服用率95%。

3、免费唐筛项目。今年以来享受免费唐筛与无创合计的孕妇人数累计3970人,筛查率已达到80%。

4、免费无创基因筛查项目。今年8月1日,启动孕产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项目,对沧县户籍孕妇包括流动人口在孕12-22+6周进行免费筛查。目前已完成1557例,居全市前列。

三是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与县民政局、残联、扶贫办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对乡村两级签约服务团队进行以乡镇为单位的业务培训,共培训700余人,印发签约服务手册17万本,签约服务书100多万份。全力做实履约服务,规范随访记录填写,切实增强签约服务群众的获得感。截至目前,我县常住人口签约率39.4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应签尽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实现签约全覆盖。残疾人签约率达95.60%,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77.93%,高血压病人签约率达85.03%,糖尿病人签约率达85.76%,孕产妇签约率达22.06%,0-6岁儿童签约率达49.5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率达88.84%,结核病患者签约率达68.28%。签约服务率、管理随访率达到或超过上级要求标准。

(三)健康扶贫积极推进(此项工作作为亮点工作重点打造)

目前全县贫困人口2237户4171人(脱贫享受政策2205户4094人,因在外上学、打工等原因,签约4030人),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患者1017人,大病救治193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2240人次,并全部进行年度体检。具体推进举措:一是开展卫生院长遍访贫困户活动。活动走访贫困人口3950人,电话随访80人,发现血压、血糖偏高的患者223人次。二是开展大病患者专家巡访活动。沧县医院组织19个大病救治专家组,对全县194名贫困人口大病患者进行巡访,对全县大病患者204人进行巡访。三是开展履约服务“回头看”活动。联合县医保局进一步加强对建档立卡人员慢性病管理。目前经县医保局认定的564名慢性病患者全部发放了慢性病卡。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所服务的贫困人口全部按照每年不少于4次的服务标准对履约服务情况进行“回头看”。乡村两级共出动医务人员946人,履约服务贫困人口3900人。四是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季度督导巡查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工作情况开展督导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五是全面开展宣传服务活动。1月份开展了“冬季暖心服务活动”,3月份开展了“健康扶贫宣传”活动,6月份开展了健康扶贫“回头看”夏季行动,9月份开展“中秋慰问”活动。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医防融合、新生儿入户访视整改、强化结核病患者管理等四项工作为重点,通过绩效评价、补助资金奖惩、沉底培训等管理手段,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可用手机下载APP浏览个人档案,方便居民对档案利用和监督;新生儿随访方式由电话访谈更新为入户面对面访视;结核病患者管理率和规范服药率有效提高。截至目前,重点服务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级绩效标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67560人份,建档率达99.8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1.41%、67.21%,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为69.74%、67.02%,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为85.19%,产后访视率92.92%,新生儿访视率95.63%,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78.5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87.04%,老年人体检率69.09%,结核病患者管理率为87.97%。

(五)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高

县医院加强“五大中心”建设(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投资800余万元新购置彩超机,腹腔镜等设备;开展培训18次,培训3103人次。目前县医院中高级职称达318人(高职46人,中职272人)。精神病医院选派6名业务骨干到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进行培训。19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到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培训;343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对2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士进行了培训;对204名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了培训。

医疗软硬件的不断加强,带动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医疗业务收入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县医院门诊量21.8万人次,出院3.1万人次,业务收入2.45亿元;精神病医院共收治病人2414人,实现业务收入3500万元;卫生院实现业务收入1504.79万元。

(六)卫生执法监督得到加强

一是认真做好双随机抽查工作。本年度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平台》接收抽查任务164件。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派出抽取的监督员进行监督检查,共完成156家,关闭数3家,无法监督数5家,监督完结率100%,完成率95.12%,对存在问题的被监督单位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和监督意见书19份,并将查处整改情况限期上报;立案查出一起。

二是开展医疗乱象治理。制定《沧县医疗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沧县医疗服务不规范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沧县打击欺诈骗保规范医疗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县县级医院、卫生院、民营医院、进行专项检查42次。围绕“组织管理、医疗环境、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等内容,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督导检查活动,按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督导检查表,对卫生院、民营医院、诊所家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等8个方面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三是大力开展医疗废物集中整治。我县自20__年7月开始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今年央视“3.15”后,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查”,摸清底数。组成七个专项检查组,分乡包片深入到乡村进行排查督查。对1080家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发现存在问题单位92家,现已经整改到位。未发现有出售医疗废物的行为。同时,制定沧县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整改方案,对全县所有卫生院、民营医院负责人召开培训会,进一步部署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

(七)疾病防控明显增强

一是全力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监测工作。全县19个卫生院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和登记制度,各类传染病报告率均达100%。截止目前,全县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总计2470例,报告发病率为344.7/10万,与去年同期比,今年传染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发病率下降了15%,无死亡病例。自11月12日北京报告2例人间鼠疫病例以来,我局积极准备全面做好鼠疫防控工作,目前无疑似病例发生。

二是卫生应急工作成绩突出。今年以来,为锻炼队伍,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我们更新设备,加强业务培训。10月份在市卫健委组织举办的“全市卫生系统自然灾害及重大传染病卫生应急演练比赛”中,县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第一次联合参赛,成绩名列16支代表队第三名。

三是加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工作。加强疫苗接种审核“三查七对”工作。对基层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医生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疫苗使用全程冷链保存和接种安全。接种一类疫苗179038剂次,二类疫苗12406人剂次。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国家标准。

(八)乡村一体化稳妥推进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和我县实际,确定旧州中心卫生院和纸房头乡卫生院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两个试点卫生院相关人员赴黄骅市卫健局和河间市卫健局学习交流。结合我县实际牵头起草了《沧县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卫生院率先在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推行一体化工作。在落实完成省定的人员、准入退出、财务、药械、业务、绩效等“六个统一”的基础上,按照市卫健委统一要求,又推行了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两个统一”,正在逐步形成“八个统一”管理模式。

(九)其他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一台帐、三清单”制度。深入开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迎大庆”百日攻坚行动。对所有医疗单位包括各民营医院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导,共发现隐患48处,整改到位48处。信访稳定:开展了3次信访积案集中化解攻坚行动,对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排查摸底,确保重点人员时时稳控。全国“两会”和“国庆”期间,我系统无一人出现进京赴省越级访。农村改厕:配合农业农村局进行农村改厕1.22万座。完成培训500余人次,印发《沧县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技术手册》3万册。累计下乡督导遍及18个乡镇、100余个村。

二、20xx年重点工作谋划

20xx年工作思路:围绕“一大目标”(健康沧县),突出“两个抓手”(乡村一体化和卫生执法监督),推进“三项工程”(送医下乡、优生优育、妇女两癌筛查),实现“四个提升”(健康扶贫、基本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水平提升),为全县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增强全县人民卫生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积极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工作。在巩固两个试点卫生院(纸房头乡卫生院、旧州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按照省的要求在全县稳步推开。

二是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医疗废物处理,保障医疗安全。严厉打击和整治医疗诈骗、虚假宣传、乱收费等医疗乱象,解决医疗卫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

三是送医下乡工作。继续组织沧县医院和县红十字会专家团队开展送医下基层、应急救护进校园活动。全年计划完成送医下基层100个村,义诊群众5万人次,免费彩超、尿常规、血糖等检查3万人次,举办义诊健康大讲堂100场,心肺复苏和气管异物应急演练进校园培训师生7000人,持续提升全县群众健康获得感。经过努力,年度目标能够超额完成。

四是优生优育工作。

1.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年内免费发放8000人份。

2.免费唐氏筛查和免费无创基因筛查项目:完成服务人数达到建档孕产妇人数的80%以上。

3.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年内完成服务20__对夫妇(目标人群覆盖率的80%、1600对)。经过努力,年度目标能够如期完成。

五是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为1950余名35-64岁农村妇女(重点是贫困人口)开展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经过努力,年度目标能够如期完成。

六是健康扶贫提升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保障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扎实落实,全面做好“医疗有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

七是医疗能力提升工作。加强人才交流培训,组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到市级及以上医院的人才交流培训,提升基层人员医疗水平。

八是健康促进工程。以“健康沧县”建设为目标,以百姓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实施“健康促进”工程。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具体内容包括:为居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66万人;为老年人免费体检(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B超心电图等)6.3万人;管理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1万人、3.5万人,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管理孕产妇0.6万人,保障优生优育,减少先天疾病。经过努力,年度目标能够如期完成。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9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要求各乡村医生转变“重治轻防”的思想,要把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疾病治疗当成同等重要的工作去抓,两手抓,两手都不能放松。通过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减少辖区居民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的生活质量,当好辖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守门人。

二、明确责任,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骤

通过这次培训,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工作职责,制定了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责任到人;二是从入户建档到健康查体再到重点人群定期随访,进一步细化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骤,为下一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顺利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学习,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质量

在确保健康档案真实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这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核心,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一是要求乡村医生切实入户建档,通过面对面的查体,采集真实、准确的健康信息,完整、科学地建立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二是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重性精神病人进行随访,科学指导重点人群的日常活动、饮食和治疗,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症状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重点人群的生活质量;三是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业知识。这次培训,从健康人群的体格检查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再到后续的健康指导,都做了详细的培训和指导,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保障。

四、扩大宣传,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和认同度

各乡村医生要通过张贴宣传公告、发放宣传单、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辖区居民对此项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0

一、强化组织建设

建好组织是做好计生协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坚持以协会换届为契机,结合个别调整,对不适应协会工作的会员劝其退会,及时吸收有能力、有特长、热爱协会工作的同志入会,自去年协会换届以来,会员队伍调整了8人,其中退会3人,入会5人。开展好协会工作,要有好的队伍素质。我们组织会员每季度学习一次,理事每月学习一次。学习协会工作、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舰科技致富等知识。通过学习,全面提高了村协会组织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搞好宣传带头

为了切实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使群众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我们以“双进”、“双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协会活动室、“灵渠工程”、计划生育文艺节目、黑板报、发放宣传品等形式,搞好经常性的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二是利用春节、五.二九、九九老人节等重大节日,进行计划生育集中宣传,特别是围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型生育观念。如会员王亚英通过学习交流认识到少生优生的好处,主动申请终生只要一个女孩。在她的带动下,我村又有刘士达等两户申请办理了终生只要一女孩的手续。会员于芳明通过学习,掌握了梨枣种植管理技术,带头种植梨枣12亩,并动员其他群众搞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梨枣。

三、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我们村计生协紧紧围绕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全方位的搞好服务活动。在生产方面,带领群众互帮互助,共同致富,在麦收、秋收大忙季节组织帮扶队,对村计生户、双女户进行帮助。去年麦收时,双女户申学生因本人有病,家属在医院照顾他,家中麦子无人收割,非常着急,我和其他几个会员主动联系机械帮他把麦子收到家。村协会还利用各种方式帮助计生户上项目,发展经济。育龄妇女孙福英刚结婚时,想上项目,又没门路,协会理事白丽萍知道后,主动教她理发技术,并帮她开了一个理发店,现在生意很红火,在协会带头和帮助下,目前我们刘庙村会员和会员联系户共开办门店76个,个体企业3个。在生活方面,我们积极帮助计生户解决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如我村宋丕成是双女户,他长年有病,经济比较困难,小女儿去年考上大学,家里交不起学费,村协会知道后,把这一事情报告村两委,建议进行捐款,广大会员和党员、干部一道捐款8千多元,解决了宋丕成小女儿上学困难的问题。我村独生子女户孙月红去年秋因病去世,剩下他妻子和儿子两口人,生活比较困难,会员宋士良帮助他儿联系学习微机,村两委把他儿安排到凤祥集团上班,现在工资近千元。在生育方面,我们围绕产前、产后、术前、术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我村育龄妇女赵丽珍去年年底临产,家中无人照顾,协会理事、专职主任李雪英主动到阳谷照顾她,直到她对象回来。她对象非常感激,在拜年时机给李雪英叩头致谢。通过我们的服务,提高了协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促进了广大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四、实施政策推动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村协会建议对计划生育户制定一些优先、优惠政策。村两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并制定了对计划生育户八项优先、七项减免、三项落实、一项保障等优惠政策,八项优先即致富场地优先、宅基安排优先、各项承包优先、入学就业优先、贷款扶持优先、提供信息优先、物质供应优先、产品销售优先;七项减免即:义务工减免、承包费减免、独生子女学杂费减免、校服费减免、农业税减免、信息技术费减免、健康查体费减免;三项待遇落实即:独生子女优待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计划生育双女户父母养老保障落实;一项养老保障:即全村70岁以上实行计划生育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30元。对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村协会积极的进行参与和监督。以上措施的制定,提高了全体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如村民刘光贵是双女户,有意招上门女婿,媒人提亲时提出此事,男方孟庆福思想有顾虑,怕来刘庙后被别人看不起,受气。村协会得知情况后,我和村协会的另一名理事,亲自到石佛镇廉庄村的孟庆福家做工作。明确表示,来后不光要和其他村民一样看待,还要优先兑现对他的各项照顾,打消了他的顾虑。婚后,建议村两委在凤祥湖边最好的位置给他安排宅基,并帮助其贷款建起了粮点,年收入五、六万元。使刘光贵一家真正体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五、搞好集中活动

春节、“五.二九”、“九九”老人节等重大节日,是开展计划生育协会活动的有利时机。我们村协会和村两委一道坚持在各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对计划生育户、孤寡老人开展走访慰问等宣传服务活动,把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送到家、送到人,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如每年的“五.二九”、“六一”,我们村协会建议村两委一块过,村协会的几名理事,一方面和村两委干部一道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计生户,另一方面我们召开表彰会,对我村评出的好会员、好媳妇、好会员、好婆婆和小学中的独生子女、双女户子女进行表彰,为好会员、好媳妇、好婆婆奖了热水瓶、毛毯等。为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子女每人奖书包、校服、本子、笔等。使他们从小就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特别是对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过程中,把是否实行了计划生育做为首选条件,也进一步促进广大群众新型生育观的树立。

六、发挥协会载体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是广大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村计生协会在协助村委制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的基础上,村委与村民签订了执行《章程》的协议书,并利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形式,公开计划生育有关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如在今年4月初的计划生育村务公开会上,除公开计划生育婚、孕、育、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等情况外,还配合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村委与持册、持证对象签订了《孕情管理服务合同》。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程度和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过几年协会工作的开展,我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加入协会组织的人多了,不接近协会的人少了;参与协会活动的人多了,不遵守协会章程的人少了;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多了,未转变婚育观念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没有经济头脑的人少了;邻里和睦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

总之,我村协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指导、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希望各位领导留下宝贵指导意见,以利我们今后的工作。我村协会将借这次评估的东风,发挥成绩,克服不足,努力使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1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畅通农村电商物流体系。一是将畅通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纳入全市电商发展规划,深入农村地区摸底调研电商物流体系建设情况,积极引导韵达、申通、顺丰等快递企业下沉到乡镇市场,全面畅通“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二是联合市邮政快递公司,在东方红、珍宝岛、杨岗等11个乡镇布设乡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业务涵盖快递收发、网上代购、网上代销、技术指导等。

2、推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电商企业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深入研究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及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关于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积极对上申报。

3、推动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与共享。积极与农业农村局、民政局、邮政局、供销联社及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与共享体系,推动集约化建设和应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快递点较为分散,且快递点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大部分快递企业选择覆盖于乡镇级,加之不具有完整的物流运输网络、网络覆盖不全面、导致村级发展缓慢;二是由于我市村屯较多,加之部分村屯距离市区较远,导致物流时效性得不到保障;三是由于农村地广人稀,村与镇之间的距离过大,村中物流需求用户分布较为广泛,所以电商物流总路程增加,导致派送过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更多,企业下沉积极性不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快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从物流基础、交通情况、产品保存、运输成本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物流建设水平,全面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

2、进一步推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积极跟踪推进,对上争取,力争早日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2

20xx年,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工作,积极转换机构职能,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袁家军书记提出的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着眼于“整体”,力求“智治”要求及衢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决策部署,从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的要求出发,坚持以数字赋能“三农”为主线,统筹整合资源、强化部门协调、注重向上沟通,全年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村播”工作持续领跑全国、数字乡村顶层设计越发完善、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干部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推进数字乡村谋划建设工作。一是强化借智借力,完善顶层设计,先后与阿里巴巴、华为等数字经济巨头开展对接合作,充分用好其行业龙头地位,切实统筹市大数据局等职能部门,进一步细化完善《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组织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调研和座谈会,部署落实《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全力以赴做好方案的谋划起草工作,目前已形成初步的方案框架构建;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激发内生动力,9月23-24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工作交流会议在衢州召开,本次会议是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工作机构改革以后首次全省性会议,市数字乡村建设中心作为全省典型代表发言,10月20-24日选送推荐衢州房地信息系统参加20__省农博会“数字三农”展馆集中展示,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组织编写了20xx年衢州市“数字”三农建设典型案例汇编,并印制20__册在全市推广宣传;三是强化示范带动,狠抓项目建设,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江山市均谋划实施投资亿元级别的重大数字化项目,集中程度在全省排名靠前,其中柯城区实施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一中心三平台二园区”项目,衢江区实施省级乡村振兴(柑桔)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项目,江山市实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常山县建设以数字农业为核心、农旅创新为引力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园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市1个(衢州市)、示范县1个(常山县);累计有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江山市等4个县(市、区)被列入省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县,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柯城区、常山县、江山市被列入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其中柯城区被列入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

(二)全力做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按照“全覆盖、树标杆、深耕耘”的思路,持续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做好20xx年度全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作的通知》,并将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列入《衢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xx年工作要点》和市对县乡村振兴考核内容;目前,全市已建成益农社1505个,其中柯城区177个、衢江区277个、龙游县267个、江山市315个、常山县202个、开化县26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扎实推动益农信息社示范站点建设,重点按照“六升六好”的标准,打造“六个标准”升级版,建设“六个好站”服务点(公益服务好站、便民服务好站、电商服务好站、产业服务好站、乡村治理好站、信息集成好站),全年累计完成特色示范站点创建任务30个,授予“衢州市示范性益农信息社”称号并汇编成画册进行宣传,为打通数字乡村五级体系夯实基础;江山市新塘边镇外坞村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占小芳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评为“助力抗疫”专项奖励活动人选,是全省18位人选之一,也是我市唯一一位入选的村信息员。

(三)强化政务平台建设不松懈。高度重视“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政务网”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市农业农村局版块”两个政务平台的信息发布和维护工作,确保不发生网络安全事故。一是细化分工明责任,针对原来两个网站部分栏目因超期未更新而被通报这一突出问题,会同局办公室下发了《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政务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衢农办〔20xx〕10号)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市农业农村局部门版块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衢农办〔20xx〕12号)两个管理办法,明确了两个网站的职责分工和更新频率,要求每个处室(中心)指定一名专职信息员进行信息报送和发布等维护工作;二是督促通报抓落实,坚持每半个月对政务平台的信息报送和发布提供情况进行通报,督促该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功能提质量,针对局政务网迁移到网站集约化平台后在运行使用中发现的页面布局、Logo设计、图标美化、栏目展示及不符合规范表述等明显问题,持续不断与开发人员沟通并及时解决,网站整体的美观程度和实用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一系列举措实施后,局政务网站在历次检查中均为合格以上等次。此外,持续做好农民信箱、万村联网、每日一助等日常维护工作。

(四)牵头开展全市“村播”工作。采取“基地+飞地”搭建“村播”平台、“培训+造星”培育“村播”人才、“政府+主体”组织“村播”活动、“标准+优选”配套“村播”产品的形式,创建“1+N”“村播”学院7个,打造各级乡村振兴综合体16个,“村播”教学实训基地21个,各类标准直播间180多个,建立杭州云上常山飞地直播基地等“村播”飞地5个;引进浙江妙趣互娱电子商务公司等优秀“村播”企业15家,培育“村播”学员1.4万名,孵化出一批如“浙江杨半鲜”“山村小俏”等影响力较大的主播和近300名带货农民主播;开展系列“村播”活动2300余场,全市1200多个农业主体开展直播活动;打造四省边际直播品牌馆,汇集全国地标性名优农副食品600多款;以盒马标准筛选“村播”供应链企业275家、不同规格农产品1000多种;印发《衢州市村播人才支持奖励政策》《衢江区村播人才“繁星”计划培育办法》《关于青石镇加快打造直播小镇的八条政策意见》等“村播”专项扶持政策;上线全国首部“新农人、新农具、新农活”村播教材;“双十一”期间全国共19个村播基地参与直播带货,衢州基地农特产品销售超3000万,位居全国第一;1-11月,全市电商网零额331.5亿元,同比增长33.6%,增幅居全省第一,超出全省平均20.3个百分点。截至12月初,全市村播带货总量超18亿元,其中农特产品超5亿元。

(五)争当抗疫创文保供先锋。积极开展“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无烟机关创建”等工作,以“有礼先锋”品牌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红色物业联盟”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在年初的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干部职工从年初二起中止休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部署要求,主动靠前、上下联动、全员发动,以严格措施全方位落实“一级响应”,统筹协调高效作战;从正月十四起每天组织干部职工到东港街道凤凰社区开展“包区清楼”行动,借助红色物业联盟机制,做好社区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控死源头、控牢流动等工作,按照“定点定岗定责作战图”的要求,精准开展防疫工作;二是认真服务创文工作,积极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要求,持续组织开展创文集中志愿服务、社区服务、路口执勤、信安湖巡湖等活动,自觉遵守“衢州有礼20条”,积极投入创文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12月16日,我中心徐斌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衢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三是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积极参加“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开展粮食、生猪、8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排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换届等工作,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抓好农业生产保供和农民持续增收、平稳推动村级换届选举,精准解决各类问题32个,撰写的2篇调研报告得到局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六)稳步推动乡村夜经济发展。提早谋划提前布局,积极做大美丽乡村夜经济,搭建“两山”转化新通道。一是认真摸清底数,完成前期初步调研工作,我市乡村夜经济发展主要以美食民宿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驱动、以美丽景色为纽带,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夜经济案例。如柯城石梁柑橘小镇、智多张西、荆溪围棋谷、七里民宿集群、灵鸳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衢江杜泽老街、莲花农旅产业综合体,龙游溪口老街、未来乡村社区、红木小镇,江山四都夜排档、廿十八都古镇,常山东方巨石阵景区夜游、金川街道徐村村紫薇花海,青石镇特色夜摊、长风渔家乐一条街,开化长虹“网红”星空、开化下淤民宿、水上乐园、艺术家文创基地等,这些乡村夜经济利用区位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出品乡村农家菜、购生态土特产、住特色农家院、赏多彩乐趣活动、游美丽乡村景观等系列体验活动,把美食、民宿、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拓展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激活乡村夜间经济新引擎;二是全盘谋划工作计划,下一步在全市发展以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夜健为主题的乡村夜经济发展格局,以乡村美景动人、以乡村民俗感人、以乡村美食馋人、以乡村优品醉人、以乡村美宿留人、以乡村环境养人。

(七)全力抓好支部党建工作。统一支部党员队伍思想认识,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忠诚教育,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一是抓主体责任落实,明确党建主体责任,与分管领导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落实好“一岗双责”,结合支部调整,明确支部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分工,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二是抓学习教育,支部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定期组织党员开展重点学习活动,严格按照局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每周开展夜学活动,力求学习“眼到、口到、心到”;三是抓制度建设,规范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议,开展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进行一次党课学习。定期召开支部党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按要求参加局机关党委组织的党建示范点参观学习任务;按要求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新转入党员2名,无新发展党员。

(八)做好其他工作。一是完成农技110建设纪实资料汇编,组织专人负责收集、汇总、编辑衢州市农技110发展历史资料,形成农技110建设纪实资料汇编,展示我市农业信息服务成果;二是全力做好局视频会议及网络保障服务,确保全局视频会议设备正常运转及办公网络畅通,全年累计开展服务200余次;三是全面完成局电脑更新换代,协助做好全局国产计算机更新换代工作,完成124台计算机的安装更替;四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充实数字乡村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乡村数字化基础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各地区机构设置不平衡,自今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后,市本级成立了专门的数字乡村建设中心,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和开化县五个县(市、区)将数字乡村和人才科教合并成一个中心,龙游县数字乡村职能并入到产业科;另一方面,各地区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推进不平衡,目前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江山市均已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的数字化发展项目,柯城区、衢江区、常山县已经完成项目招标并正式进场,开化县也通过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谋划钱江源数字三农产业园项目。

(二)信息进村入户深入推动难度大。目前我市的益农信息社行政村覆盖率均已达100%,益农社紧扣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需求,在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等四类服务方面取得到了一定成效,但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需求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何进一步深入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发挥益农社服务效能、打造数字乡村基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攻坚。

(三)政务平台管理存在短板隐患。一是联动审核环节不健全,当前两个政务平台的管理和分工均已明确,因不及时更新而被通报的情况已基本没有,但是仍存在有信息文字“存在严重表述错误”等被通报的隐患;二是网站信息员队伍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被动更新、突击更新、扎堆更新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三是市县联动信息发布机制还未形成。

(四)“村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村播”工作体系运行效率、质量、水平不高,堵点难点研究不够,工作措施和方法不精准;二是“村播”产业闭环尚未形成,供应链保障能力还很脆弱,未形成稳定运作体系;三是“村播”人才体系总量级偏小,头部、腰部主播比重偏低,网红培育措施不够精准,主播带货成效不够明显。

(五)乡村夜经济发展尚在萌芽状态。一是发展方式较粗放,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优势不突出,夜经济品质不高;二是业态模式较单一,以夜间餐饮为主,缺少文体康养等消费载体,乡村文旅融合程度不深、资源整合力度不大,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推动夜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三是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功能性照明、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配套服务设施相对薄弱。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数字乡村提速攻坚行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印发出台《衢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数字化转型,整体提速全市数字乡村发展;二是加强项目推动,强化数字乡村特色项目谋划实施,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县域发展特色,建设一批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数字村庄等重大项目;三加快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县和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示范创建,做好柯城区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创建工作,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新路子,打造一批“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新样板。

(二)信息进村入户提升推进行动。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开展衢州特色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的广覆盖、多样化、接地气等特点,加强与“乡村振兴讲堂·村情通”等“三通一智(治)”体系、基层治理“四个平台”、“雪亮工程”等资源整合,打造为农业务集散地、涉农数据汇聚点、数字乡村服务基点,数字赋能益农信息社提升工作,进一步释放益农社服务红利。

(三)政务平台提标改造行动。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务网站内容管控,坚定不移抓好网站运行情况定期通报工作,持续不断完善网站功能,采用技术手段对信息内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阻止问题,从源头上阻断重大隐患。二是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局政务网站安全等级状况进行测评,确保网站健康运行。

(四)“村播”工作提档扩面行动。围绕“村播”产业发展痛点难点,构建“村播”产业闭环,形成“村播”发展新局面。一是完善“村播”政策体系,加快政策出台力度,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不断优化“村播”营商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村播”发展的局面;二是强化村播活动统筹,围绕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要赛事,排定全年工作计划,加强统筹指导;三是优化人才选育体系,持续开展“村播”普及教育,“精品化”“小班化”“实操化”培养一批本地主播,同时对“村播”推进办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四是打造“村播”发展联盟,建立由主播、MCN机构、供应链企业、平台运营主体等代表组成的“村播”产业发展联盟,形成“村播”良性循环格局;五是打造四省边际直播品牌馆,以品牌馆建设统筹全社会“村播”资源,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体系+标准化体系+可追溯体系+商品化处理体系”的完备“村播”产、供、销体系;六是筹划举行全国“村播”高峰论坛,为“村播”发展把脉问诊,引领“村播”产业健康发展;七是举办1+6“村播”大赛,持续扩大影响力。

(五)乡村夜经济提质发展行动。按照《关于加快发展美丽乡村夜经济的指导意见》(浙农办发〔20xx〕10号)相关要求,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夜经济,创新消费场景,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市场提振复苏。一是规划引领,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统筹农业农村、文旅、发改、住建、环保、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理顺发展机制,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县(市、区)编制乡村夜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区域特色、功能布局、配套业态,找准定位,做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二是政策推动,加大对乡村夜经济建设的政策扶持,对公厕、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加大夜经济项目招引力度,引进主体进行企业化经营;三是项目带动,推动美丽乡村、电商、文旅等专项资金支持乡村夜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动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较好的大项目落地,提升乡村夜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四是强化融合,把文化、旅游、康养等作为重要元素植入夜间经济,丰富乡村夜经济内涵,构建以“夜食、夜购、夜赏、夜娱、夜宿”为主题的乡村“五夜”产品体系。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3

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各项工程任务稳步推进,整体成效明显。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1、科学编制规划,促使建设科学合理

依照“生态宜居、和谐”的目标,特委托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编制。在村公开栏对规划进行公示,征求村民意见,及时调整规划方案。

2、道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在龙宫路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完成了新农村每户房前道路工程,之前村民反映的下雨天出门回家鞋子全是泥水的现象不在存在。建设房前屋后水泥路1488米;新村中心主干道路硬化1760米;修建下水道2188米。

3、道路亮化工程。通过争取美好乡村建设资金,实施了xx村庄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32盏,广场中心高杆灯1盏及4个分射式广场灯,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4、沟塘清淤工程。老村委会到小学段的沟塘淤泥太多,杂草丛生,严重破坏乡村环境。今年启动清淤工程,用挖掘机把淤泥整出,沟坡两侧铺设水泥石板。清淤工程达790米。

5、新建综合楼。其中包括:为民服务大厅(一楼)、卫生室(一楼)、警卫室(一楼)、新村委会(二楼)、多功能活动室(二楼)。

6、公共厕所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7、房屋改造。地处淝河边,每当雨季年年被淹。按照规划编制开始搬迁。至目前,新村现有人口1055人,已完成改造203户,规划1636人409户。包括屋面粉刷、危房改造。

8、新建文化广场项目:文化广场占地2700平方米,文化戏台一座,凉亭2座,文化宣传墙4面,篮球架1对,体育健身器材、村务公开栏法制宣传栏、党员电教展板齐全。

9、绿化改造。根据绿化设计方案,一是完成了龙宫路和村委会到小学东门前绿化景观栽、补植工作。道路及门前屋后绿化6496平方米、新建农民栅栏式菜园400多米。

10、新建太阳能污水处理池一处及沼气池3座。

11、村庄环境整治。为配套房屋改造及绿化工程效果,村内小草堆、小粪堆、小厕所、小猪圈、小垃圾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拆除和清理,使村庄整治效果得到了巩固和提升,“五小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得到村民一致好评,既美化环境也合理使用得房前屋后的土地。

12、饮水、通信、电力等工程全部改造完成,达到上级要求,村民生活满意度日益提高。

13、经济发展:利用北淝河的自然地理优势,致富能人创立合作社(袁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资源共享,产业不断扩大;通过土地综合整理,加大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推进规模经营,农业主导产业(玉米、水稻)得到提升。

二、健康文明的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提升

1、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村组建了广场舞队,龙灯队等多只文体队伍,定期开展活动;举办了“二老”庙会;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议活动,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挖掘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农村风尚,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2、充分发挥综合文体广场,篮球场、乒乓球桌、体育健身器材等美好乡村建设成果作用。一方面将这些体育设施全天向村民开放,为村民业务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一方面则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电视录像室、农家书屋等活动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体育比赛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4

(一)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实行局机关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包乡(镇)、中心校包片、校长包村、教师包组的网格化分包责任制,明确分工,压实控辍保学责任。组织学校领导、教师深入到村发动学生回校、动员未回校学生返校就读,并做好会议、动员、家访等相关记录。落实流失学生登记管理制度,只要发现有学生辍学,就有学校领导、教师负责采取措施动员返校。确保所有学生能按时入学,提高在校生巩固率。

2、对于重度残障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专门建立学生档案。本年度开展送教上门共x人次,每生每次不少于三十分钟。送教内容:一是学业知识,二是康复训练,三是送温暖服务等。

(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20xx年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x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x所(城区x所,乡镇x所);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x套,新学年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各学段资助政策。

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失学。

1、学前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我县共有x名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儿童享受学前教育资助,发放总金额x万元,其中保教费x万元,生活补助费x万元;

2、义务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x人享受生活补助(含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补助金额x万元;

3、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20xx年春季学期,为x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已经享受免费营养餐的学生除外)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金额xx万元;

4、普通高中教育。20xx年春季学期,免除了x名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对象等家庭学生普通高中的学费和住宿费,总金额x万元;对x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x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总金额x万元。

5、按照省定标准,20xx年春季学期,中职学生免学费x人,总金额x万元;享受中职助学金x人,总金额x万元。

6、及时审核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今年7月15日开始办理,截至x月x日,20xx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圆满收官,共签订生源地贷款合同x份,签约贷款金额约xx元。

2023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篇15

20__年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__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工作目标

到20__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

1.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强化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监管,加快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粮食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升级完善国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卫星遥感、土壤水分数据融合等气象监测技术的应用,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2.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快建成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监测技术,加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全程监控、精准管理。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探索运用遥感监测、信息化管理手段监管黑土耕地质量。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测。

(二)持续巩固提升网络帮扶成效

3.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完善优化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

4.优化完善网络帮扶措施。加大对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支持力度。继续面向脱贫户开展精准降费。持续推进广播电视重点惠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运营服务水平,扩大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规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巩固拓展生态扶贫成果。鼓励中央企业结合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脱贫地区数字乡村项目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利益联结覆盖。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支持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网信企业优势,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聚力行动公益项目。

(三)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

5.持续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推动农村光纤和4G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面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及偏远地区,逐步推动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加快使用低频开展农村5G网络覆盖。补齐边疆地区通信网络设施短板,综合运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接入手段为用户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持续推进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6.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归集和共享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持续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先行先试。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保障能力。支持商务流通、邮政、快递企业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

(四)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7.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高分卫星数据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移动物联网覆盖,加大农业生产场景窄带物联网(NB-IoT)部署。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重点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依托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深入推进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8.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建设数字育种服务平台,加快“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逐步发展设计育种。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加强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云用数赋智”。健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功能,发展移动端交易。加快供销经营服务网点的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继续做好数字农业农村项目的推进实施与监督管理,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9.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加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重点专项。利用专项支持适应于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机械等一批农机装备。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加快国家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工作。搭建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效能。

10.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持续完善有机产品认证追溯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的公众查询服务。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开展质量追溯。加快推进中国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建设完善全国棉花产业信息平台。

(五)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11.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深化“数商兴农”,培育推介农产品网络品牌,开展特色农产品认证资助和推广,以品牌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邮政快递服务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工作,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深入实施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组建“青耘中国”直播助农联盟,广泛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持续发展“巾帼电商”,培育扶持妇女优势特色产业。

12.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强化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品牌线上宣传推广力度。完善乡村旅游监测工作体系。继续举办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推动创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推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

13.强化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持续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稳妥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推广,加快研发适合广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授信覆盖面。持续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广农村金融机构央行账户业务线上办理渠道及资金归集服务,推进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向县域农村地区下沉。

14.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健全国家、省、市、县等互联互通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应用平台,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指导各地健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制度,提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交易鉴证、权益评估、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等服务。探索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六)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

15.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扩大县级融媒体中心东西协作交流公益项目覆盖范围。加大对“三农”题材网络视听节目的支持,增强优质内容资源供给。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宗教有害信息监管和处置力度,大力宣传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继续开展“净网”“清朗”等各类专项行动,为农村地区少年儿童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16.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继续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实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依托乡村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展览,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

(七)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

17.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优化升级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全覆盖,加强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政务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提升工程,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农房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18.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化智安小区、平安乡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区域视频图像系统建设联网应用,积极推进视频图像资源在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各行业各领域深度应用。继续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移动智能调解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9.推进乡村应急管理智慧化。完善智能数字网格预报技术体系,推进暴雨、局部地区突发强对流预警信号精确到乡(镇、街道),构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强农村多灾易灾地区灾害风险监测。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等工程,加强面向偏远农村、牧区、山区的预警信息服务。持续开展乡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20.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强化农村疫情信息监测,升级通信大数据平台,支撑农村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提升区域协查数据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推进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一码通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应急广播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知识普及宣传。

(八)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

21.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网络建设,提升中小学校网络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通过卫星电视、宽带网络为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促进数字资源东西协作。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和捐赠活动,提升农村地区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持续研发数字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继续开展民族语言信息化研发工作。

22.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稳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集约化云上部署。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继续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服务,推广“出生一件事”联办。深入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深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落地应用,逐步建立救助患者医疗费用信息共享机制。20__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23.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进一步优化乡村基层社保经办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推广应用全国社会救助系统,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拓宽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全程网办”。增加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的监管功能,提高补贴发放精准性。开展互联网网站、APP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制定属地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方案。

24.深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脱贫人口、农民工、乡村青年等群体就业监测与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汇集岗位信息,拓宽广大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帮助其就业创业。推动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互联网助农项目,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25.推动农村消费升级。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拓展,加快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推广农村寄递物流末端共同配送。推进抵边自然村邮政普遍覆盖。引导传统商贸流通、邮政企业强化数据驱动,推动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为农服务精准化,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升级。

(九)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

26.提升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继续组织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开展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扩展建设。探索推进包括农村在内的全国生态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与应用,推动感知平台各相关业务系统“真用真连”“互联互通”。推进全国林草信息化示范区评选工作。

27.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农村居民通过APP、小程序等方式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加强环境要素和重点监管对象监测。提高农村地区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能力。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信息管理,提升村镇污水垃圾治理水平。开展高分卫星在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应用示范工作。

(十)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28.加强统筹协调和试点建设。指导地方建立健全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__-20__年)》落地实施。研究制定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印发实施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持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完成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总结评估,鼓励地方开展区域性数字乡村试点。充分利用融媒体、直播平台、网络视听节目等渠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9.强化政策保障和金融服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引导力度,按规定统筹利用现有涉农政策与资金渠道,支持数字乡村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金融机构对数字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和优质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就业创业群体的信贷、融资支持。持续加大乡村金融供给,提高全国整体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因地制宜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地方探索构建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30.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口的数字素养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育培训。继续加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巾帼人才信息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