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就业局工作总结模板4篇

本文目录就业局工作总结模板就业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县就业局工作总结范文就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XX年是实施“xx”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促进就业工作任务繁重。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就业局工作总结模板4篇

一、XX年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展顺利(详见附表)

预计XX年,全市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 %、6800人的 %和18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占省指标6200万元的 %;新增创业培训 人,占省指标XX人的 %;农村新增转移就业人,占省指标8000人的 %,转移就业规模达到 万人,建立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试点镇5个、试点村8个;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 人,占省指标14400人的 %。预计到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可超额完成。

(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XX年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不仅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控制登记失业率、帮扶困难人员就业、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等指标,而且新增了创业基地建设、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新指标,一并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业绩的重要指标,从4月份起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三)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政策体系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皖发[XX]7号、皖政[XX]51号、皖政[XX]31号和皖政办[XX]67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强化政策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XX]6号),实施更加积极的城乡就业政策,全力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劳障[XX]67号),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申请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材料、认定程序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的管理等,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三是制定了《关于印发淮北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淮政办[XX]38号),将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创业扶持政策范围,享受与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四是制定《关于印发<淮北市就失业登记证>发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淮劳障[XX]61号),加强劳动就业服务与管理,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率,稳步实现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目标;五是制定《加强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意见》,按照“六个到位”、“十统一”的要求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四)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

1、加强与区、县、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密切合作,分别到四铺乡、矿山集、钟楼村、铁佛和古饶镇等返乡民工较聚集的乡镇,共举办“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现场招聘活动21场,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16100个,为2万余返乡民工进行现场职业指导,发放各种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10万份,达成就业意向6825人。

2、窗口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学习契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广大群众服务。一是境外就业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办理外国人就业证许可证人,外国人就业证 人,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人,华侨 人,计 人,XX年计划培训协理员 360多人。二是办理档案托管及劳动事务代理达 人次,个人免收档案托管 人。三是建立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供需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特困人员提供政策帮扶、观念帮扶、岗位帮扶、技能帮扶、服务帮扶,市人力资源市场先后举办了“关注民生、关爱姐妹”春风送岗、“第五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个私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XX年民营企业招聘周”、“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30场特色就业服务活动,进场单位家,招聘人数 人,进场求职人数 人,录用人数 人。

3、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全面客观地了解全市企业用工现状,帮助企业引进、留住员工,缓解劳动用工短缺问题。通过调研活动共搜集到各类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4、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会员单位健康发展。制定了《新会员单位管理制度》、《十佳会员单位评选方案》,把每年新招聘员工20人以上,能按规定为新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上报空岗情况的会员单位确定为十佳会员单位的评选对象;凡成为十佳会员的用工单位,将为其提供员工岗前培训、代申报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截止目前,职业介绍中心已新增会员单位52家,累计222家。

(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4个人力资源市场,在19个街道、18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135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淮北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2、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3、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淮北就业网和淮北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利用淮北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 家网络会员单位,XX年以来,共通过淮北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六)开展就业援助,全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有效缓解“零就业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坚持在就业援助中帮扶就业,动态消除就业困难人员。一是根据省厅要求及本地实际,扩大了就业援助范围,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等8类登记失业人员,使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就业援助和政策实惠。二是在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乡镇)、社区就业平台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账,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使“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市已有 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基本实现稳定就业,所有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四是开展了“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困难就业帮扶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基本做到了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我市现有就业困难对象565人,其中“零就业家庭”129户(濉溪县111户),目前已消除127户;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32人。针对已经确定的就业困难帮扶对象,社区专管员正在制定援助工作计划,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工作,为每一位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

(七)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

今年以来,我局着重在基地建设和提升服务方面,全力营造创业促就业的和谐环境。一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全市现有3个县区创业园区、5个再就业一条街,已落户82户,安置就业766人;市级创业基地已陆续入驻企业3家;濉溪县南坪、刘桥、临涣3个乡镇省级首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初见成效,建成标准化厂房7栋,在建4栋,建设面积15440平方米,现已入驻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吸纳就业1186人;相山区在仁和小区正在建设占地400亩的“农民工创业一条街”。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三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创业培训26班,培训创业学员780人,其中成功创业275人,带动就业1688人。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已达541家,其中创办经营企业86家,从事规模化养殖102个,安置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近2万人。

(八)全面落实农民工就业政策

1、强化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一是加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二是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三是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县区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四是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了专门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将家庭困难的农民工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为每一位重点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五是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从XX年第四季度截至到目前,共举办10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39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95人,带动1365人就业。

2、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镇的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3、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今年以来,共举办6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18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已实现成功创业67人,带动293人就业。全市发展转移就业经纪人87人,建立了铁佛、南坪、刘桥、宋疃等10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

4、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我市成立了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政府统筹、各方参与、积极推动”的工作格局。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指导、督促全市33家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XX年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是14400人,已培训7233人;根据去年三区一县任务完成情况,在分解下达今年任务时进行增减调控。从今年开始,我市把农民工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我市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淮北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今年以来,全市共建立标准化输出基地48个、输入基地49个,发展劳务经纪人66人,新增有组织转移就业4067人。

(九)加强政策宣传和理论学习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利用《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劳动保障》、《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电视台、淮北广播电台等媒体,加强对就业信息工作、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扩大效应,今年以来共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载各类专题文章237篇,其中在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广播电视报、淮北广播电台、淮北电视台等市级媒体被刊用信息共204篇,在安徽劳动保障网、安徽劳动保障杂志被刊用信息24篇,在中国劳动保障报被刊用信息7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用信息2篇。二是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等重大民生问题,全力克服经济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提高劳动就业管理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二、XX年就业工作存在问题

(一)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xx”期间我市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化工、纺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在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三)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压力较大,受“吃饭财政”状况的影响,全市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的增幅较小,特别是部分县区受财力影响,就业再就业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三、XX年就业工作安排

(一)XX年预计目标(详见附表)

(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通过稳定生产、稳定市场来稳定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困难企业享受政策扶持,力争稳定 个现有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30000万。

(三)继续突出重点,统筹做好三类群体就业。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原则,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楚,帮扶到人。二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上岗培训,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组织各类准备创业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一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储备力度。紧密依托我市区、县、乡镇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对全市城乡技能型人才进行一次大普查,确切掌握全市技能型居民数量和就业分布情况。并希望政府能够实施一套引进我市技能型人才回流的相对奖励办法或优惠政策,吸引我市大量技能型人才回流,为淮北经济发展服务。认真收集、分析企业中高层岗位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高技能人才招聘引进平台的作用。二是定期深入企业,建立企业用工考察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招聘,力求为全市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为企业制定有序的招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建立日常走访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准确把握企业用工需求。根据需求深化各项招聘服务,改进工作作风,提供服务快速通道,着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与效率,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真心实意、切切实实为企业办事。三是加大就业帮扶平台建设力度,全面促进充分就业。以促就业、保稳定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重点针对我市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三大就业群体,系统开展XX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切实帮助各类就业群体特别是新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尽快得到就业援助,通过新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组织相应的职业培训,积极向企业推荐,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四是认真开展农民工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广泛组织“就业服务大篷车”、“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给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指南”、“劳动合同法”等宣传资料。

(五)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全市城乡一体化5个试点乡镇的所有行政村率先落实“有工作人员、服务场所、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工作制度”的要求,将政策咨询、培训信息、职业介绍、创业扶持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村,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体系。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专门服务机构,建立与劳务输入地之间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的联络,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引导其回乡创业。

(六)实施创业促就业倍增计划,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年底基本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指导县区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园区(街)、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督促6个乡镇加快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就业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就业局工作总结模板(2) | 返回目录

在牡市就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就业局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以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为标准,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全市1-6月份完成就业再就业安置任务511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2%;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13期,已培训了81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1%;《再就业优惠证》发放8496本。安置公益岗位人员9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今年上半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劳动力市场、乡镇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劳动力市场上半年求职登记人员3845人,已安排1191人就业。家政服务应聘人员103人,已推荐成功95人就业。发布各类就业信息784条以上。接待各类业务咨询5350人次以上。与各个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及协作关系853家。每周三定期开办企业用工洽谈会。

落实了覆盖海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机构网络。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牡丹江就业局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园林、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上半年安置“40、50人员”就业991人,完成计划的86%。三是针对海林“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小额贷款工作已与牡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商业银行取得联系,贷款担保由牡丹江市就业局担保中心统一担保,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单位及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 四是政府出资免费培训制度。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了812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机制。已开办的培训班有治安员、园林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计算机、导游、交通协管员等。对下岗失业职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一年以来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获得了XX年市局先进单位。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上半年对符合条件的886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电视、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三是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化。社区平台建设是实现就业服务社会化重要途径之一,社保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延伸和具体体现,社保员的服务是就业服务社会化的最终衡量标准自去年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推行城区周例会,乡镇月例会制度。对社保员开展工作中学习,实践中进步的工作方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保员业务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对29个社区保障员按街道办事处及乡镇分成七个区分片考核。制定并下发了《海林市社区劳动保障员考核管理办法(试用)》,并严格按“办法”要求进行考核。在七月份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组织社保员到牡丹江参观学习先进社区的经验及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社保员工作的动力及方向,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为加强社区办公现代化建设,就业局为29个社区购买了先进的品牌电脑及打印机,将使我市社区平台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也是加强社区平台“新三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四、抓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建立了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二是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1650名托管人员平稳有序的出中心工作,截止6月21日,为已办理解除托管关系的827人发放了三分之一补发工资。并协助他们顺利地办理好失业保险、养老关系的接续手续。目前,余下的577人也在积极办理解除托管劳动关系事宜。三是并轨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各项基础资料已基本就绪。共有126户企业,13436名下岗离岗人员。海林市并轨工作方案已出台,各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四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输出人员范围已覆盖了全市各个乡镇,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也得到了就业帮助。我局已与深圳、北京、大连等地的就业局或就业中心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或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初步建立了劳务输出网络,为以后年度完成劳务输出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工作打算。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年各项责任目标的完成。下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在保证我市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我市劳务输出的实际,下半年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打造我市劳务输出的品牌。(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今年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的优惠政策。(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与税务、工商、城管、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推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五)、健全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通过开展创建劳务输出服务工作标准化社区活动,全面实施“输出劳务,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输出打工仔,引回管理者”。让海林劳务输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六)、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要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实干,善于摸索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再筑辉煌!

县就业局工作总结范文就业局工作总结模板(3) | 返回目录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县劳动局的正确率领和市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环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方针使命,奋力进取、凸起重点、真抓实干,凸起就业练习、劳务输出、失踪业保险、全国的示范县培植、社保津贴、撑持促进创业等工作重点,扎实抓好了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方针使命,为全县经济健康成长和社会不变做出了积极进献。

一、目标使命完成情形

1、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508人,完成方针使命58%,下岗失踪业人员和失踪地无业农人再就业732人,完成方针使命61%,就业坚苦的“4050”人员再就业188人,完成方针使命57%,“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消弭一户。

2、全县加入失踪业保险的人数11350人,新增扩面612人,完成方针使命61%,全年应征失踪业保险基金115万元,征缴62万元,完成方针打算54%,发放失踪业金7.2万元。

3、供给免费职介人数1178人,完成方针打算62%,再就业培训人数317人,完成方针打算72%,创业培训人数121人,完成方针打算81%,就业练习中心培训人数268人,完成方针打算67%,开发岗位吸纳就业319人,完成方针打算55%,社区就业人数171人,完成方针打算59%,组织劳务输出1080人,完成方针打算72%,城镇挂号失踪业率节制在4.4%以内。

4、已完成培训农人工2973人,获证2973人,完成方针使命198%。

5、为41名下岗失踪业人员打点小额担保贷款82万元。为3953名矫捷就业的下岗职工发放社会保险津贴496万元。为特困下岗职工实施救助35人,发放救助金7500余元。

6、积极开展各项政策的宣传勾当。建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3600份,发放“春风卡”2107册,发放《求职挂号证实》1357本,组织年夜型招聘会1场,受理劳动者维权25人。

二、首要工作

(一)鼎力宣传就业政策

建造发放宣传资料53600份,发放《求职挂号证实》1357本,并经由过程电视、宣传车、口号、专栏、版报、信息、简报和发放“春风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了就业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经由过程鼎力宣传国家、省、市就业工作的新政策,进一步改变了各类失踪业人员的就业不美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出格是树立了积极创业的就业新理念,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鼎力开展各类培训

深切乡(镇)、村、社及田间院坝鼎力开展农人工培训,培训重点向农人工转移,向田间院坝转移,切实便利农人工加入培训学手艺。针对县内现实,增添培训的内容,将培训、就业和跟踪打点有机地连系起来,在全县各个乡镇及田间院坝鼎力开展了农人工定单培训和种养殖手艺培训。今年,我局已举办了银杏种植、药材种植、养猪、养鸡、养羊等专业的农人工手艺培训班六期,共培训农人工855人,培育新的种养殖专业户12户,培训后实现就业738人。同时,重点抓好了各类失踪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培训3期,培训121人,经由过程培训,有87人实现创业。

(三)强化落实就业政策

一是各类津贴到位,鼎力开展小额贷款工作。当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实时足额地兑现矫捷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津贴、培训津贴、职业介绍津贴、手艺剖断津贴等,同时,强化了下岗失踪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同县财政局、县城市信用社一道配合审核,按照每人2-3万元的尺度,为41名下岗失踪业人员打点小额担保贷款82万元,为下岗失踪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供给了实其实在的辅佐。二是成长企业。把重点成长平易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财富作为促进下岗失踪业人员就业的主攻标的目的,今年,县内企业已吸纳下岗职工就业319人。三是落实空岗陈述轨制。单元、部门在有岗位空白时和增添公益性岗位时,必需向政府陈述,并重点安设下岗失踪业人员、就业坚苦对象就业。四是加年夜资金投入。增添培训津贴,鼎力开展全县下岗职工和农人工就业处事和培训。五是政策优惠撑持鼓舞激励创业促就业。下岗职工和农人工在县内创业,在挂号注册后给以3年扶持期,同时把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规模,享受与外埠客商同样的优惠政策,近年有36名创业者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391人。六是强化处事窗口培植。坚持窗口接待轨制,进一步强化了政务中心和惠平易近中心处事窗口的一站式处事,规范了窗口接待轨制,严酷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轨制,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群众对劲率高。

(四)凸起抓好劳务输出

今年继续实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打点模式,增强与发家地域用工跟尾,使多量下岗职工和农人工实现了异地转移就业。一是鼎力免费组织职业介绍现场年夜型招聘会1场,为1178人供给免费职业介绍,介绍成功780人。二是增强人才输出基地和收集培植。我局与广东、深圳、北京、福建、青岛、年夜连、北京、烟台、上海、成都等地成立了人才输出基地327个,其中今年新建21个,切实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处事收集,上半年实现有组织人才输出1080人。三是扎实抓跨区域人才协作。自动增强与人才输出地的合作,互通信息,成立持久不变的劳务合作关系,开展定点、定向输出。

(五)积极争创全国劳务输出重

点示范县和全国城村夫力资本培植基地县。开江县是劳务输出年夜县,经由过程我局积极向省就业局申报争夺,省就业局抉择确定开江县为全省两个“全国劳务输出工作重点示范县”之一及全国城村夫力资本培植基地县,并拟定在开江召开全省的劳务输出示范现场会,省就业局确定开江县为北京市“家政处事、保安”的对口劳务输出基地县,今年,我县同北京燕山保安处事总公司、北京市家政处事总公司等单元实现了对口劳务输出合作,对口劳务输出157人,并以此为契机,切实打造开江劳务输出品牌。

(六)强化基金征缴打点

进一步强化了失踪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做好了清欠工作,签定缴费和谈,建好基金打点台帐,严酷把关发放,杜绝了隐瞒、冒领失踪业金的现象。今朝我局已完成失踪业保险基金征缴621万元,发放7.2万元。

(七)落实矫捷就业人员社保津贴。为鼓舞激励更多的下岗失踪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经由过程多种矫捷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继去年实施矫捷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津贴以来,我局今年继续积极启动实施这项津贴,制订了《开江县矫捷就业人员社保津贴实施法子》,成立了率领小组,强化组织率领和工作法子,落实工作责任,增派工作人员到政务处事年夜厅打点证件和打点津贴手续,切实做到了津贴对象的不错不漏,确保了社保津贴工作圆满成功,今年,我县已为3953名矫捷就业的下岗职工发放矫捷就业社会保险津贴496万元。

三、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再就业资金投入有待加年夜。今朝的再就业资金投入很是有限,还不能知足开展下岗职工和农人工就业处事和培训工作的需要。

(二)失踪业保险征缴难

个体单元熟悉不到位,缴费意识陋劣,短期行为凸起。缺乏强有力的征缴奖励机制,征缴、清欠、扩面工作十分困难,需要加年夜征收力度。工作人员少,使命重。

(三)失踪业人员的就业创业不美观念有待改变。一部门下岗职工和农人工不愿意走削发门就业、创业,对政府供给的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介无乐趣,开拓意识、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无办公场所。我局的办公年夜楼多年前就是d级危房,经“5.12”地震后成为严重危房,现已经拆除,我局无办公场地,无法正常办公。

四、下步工作的筹算

(一)强化就业处事。一是抓好充实就业社区和充实就业乡镇的建树工作;二是做好企业认定工作;三是加速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二)强化就业培训。定单定向,先培训再输出,继续坚持送培训到乡镇、村及田间院坝,进一步强化创业培训工作,切实辅佐有创业愿望的创业者尽快实现创业,积极带动就业。

(三)强化示范县建树。进一步做好全国劳务输出重点示范县和全国城村夫才资本市场培植基地县的申报建树工作,争夺国家立项。

(四)强化劳务输出。一是进一步做好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返乡平易近工的转移就业的后续工作。二是继续与沿海经济发家地域成立不变的劳务输出合作关系。三是强化劳务输出基地培植,乘我县申报“全国劳务输出重点示范县”之机,进一步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壮年夜我县劳务财富,切实让我县成为北京市家政处事、保安等劳务的对口输出基地,进一步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五)强化收集培植。进一步鼎力培植县、乡、村三级就业处事收集,鼎力培植三级就业信息收集和人才资本数据库。

(六)重建局办公楼。积极协调各级财政和上级有关部门,争夺办公楼的重建资金,尽快重建局办公年夜楼,以解决我局无办公场所的孔殷问题。

就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就业局工作总结模板(4) | 返回目录

XX年是实施“xxx”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促进就业工作任务繁重。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XX年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展顺利(详见附表)

预计XX年,全市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6800人的%和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占省指标6200万元的%;新增创业培训人,占省指标XX人的%;农村新增转移就业人,占省指标8000人的%,转移就业规模达到万人,建立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试点镇5个、试点村8个;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人,占省指标14400人的%。预计到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可超额完成。

(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XX年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不仅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控制登记失业率、帮扶困难人员就业、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等指标,而且新增了创业基地建设、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新指标,一并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业绩的重要指标,从4月份起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三)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政策体系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皖发[XX]7号、皖政[XX]51号、皖政[XX]31号和皖政办[XX]67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强化政策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XX]6号),实施更加积极的城乡就业政策,全力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劳障[XX]67号),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申请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材料、认定程序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的管理等,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三是制定了《关于印发淮北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淮政办[XX]38号),将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创业扶持政策范围,享受与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四是制定《关于印发%26lt;淮北市就失业登记证%26gt;发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淮劳障[XX]61号),加强劳动就业服务与管理,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率,稳步实现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目标;五是制定《加强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意见》,按照“六个到位”、“十统一”的要求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四)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

1、加强与区、县、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密切合作,分别到四铺乡、矿山集、钟楼村、铁佛和古饶镇等返乡民工较聚集的乡镇,共举办“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现场招聘活动21场,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16100个,为2万余返乡民工进行现场职业指导,发放各种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10万份,达成就业意向6825人。

2、窗口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学习契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广大群众服务。一是境外就业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办理外国人就业证许可证人,外国人就业证人,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人,华侨人,计人,XX年计划培训协理员360多人。二是办理档案托管及劳动事务代理达人次,个人免收档案托管人。三是建立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供需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特困人员提供政策帮扶、观念帮扶、岗位帮扶、技能帮扶、服务帮扶,市人力资源市场先后举办了“关注民生、关爱姐妹”春风送岗、“第五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个私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XX年民营企业招聘周”、“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30场特色就业服务活动,进场单位家,招聘人数人,进场求职人数人,录用人数人。

3、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全面客观地了解全市企业用工现状,帮助企业引进、留住员工,缓解劳动用工短缺问题。通过调研活动共搜集到各类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4、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会员单位健康发展。制定了《新会员单位管理制度》、《十佳会员单位评选方案》,把每年新招聘员工20人以上,能按规定为新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上报空岗情况的会员单位确定为十佳会员单位的评选对象;凡成为十佳会员的用工单位,将为其提供员工岗前培训、代申报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截止目前,职业介绍中心已新增会员单位52家,累计222家。

(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4个人力资源市场,在19个街道、18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135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淮北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2、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3、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淮北就业网和淮北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利用淮北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家网络会员单位,XX年以来,共通过淮北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六)开展就业援助,全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有效缓解“零就业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坚持在就业援助中帮扶就业,动态消除就业困难人员。一是根据省厅要求及本地实际,扩大了就业援助范围,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等8类登记失业人员,使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就业援助和政策实惠。二是在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乡镇)、社区就业平台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账,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使“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市已有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基本实现稳定就业,所有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四是开展了“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困难就业帮扶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基本做到了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我市现有就业困难对象565人,其中“零就业家庭”129户(濉溪县111户),目前已消除127户;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32人。针对已经确定的就业困难帮扶对象,社区专管员正在制定援助工作计划,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工作,为每一位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

(七)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

今年以来,我局着重在基地建设和提升服务方面,全力营造创业促就业的和谐环境。一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全市现有3个县区创业园区、5个再就业一条街,已落户82户,安置就业766人;市级创业基地已陆续入驻企业3家;濉溪县南坪、刘桥、临涣3个乡镇省级首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初见成效,建成标准化厂房7栋,在建4栋,建设面积15440平方米,现已入驻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吸纳就业1186人;相山区在仁和小区正在建设占地400亩的“农民工创业一条街”。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三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创业培训26班,培训创业学员780人,其中成功创业275人,带动就业1688人。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已达541家,其中创办经营企业86家,从事规模化养殖102个,安置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近2万人。

(八)全面落实农民工就业政策

1、强化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一是加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二是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三是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县区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四是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了专门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将家庭困难的农民工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为每一位重点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五是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从XX年第四季度截至到目前,共举办10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39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95人,带动1365人就业。

2、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镇的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3、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今年以来,共举办6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18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已实现成功创业67人,带动293人就业。全市发展转移就业经纪人87人,建立了铁佛、南坪、刘桥、宋疃等10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

4、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我市成立了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政府统筹、各方参与、积极推动”的工作格局。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指导、督促全市33家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XX年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是14400人,已培训7233人;根据去年三区一县任务完成情况,在分解下达今年任务时进行增减调控。从今年开始,我市把农民工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我市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淮北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今年以来,全市共建立标准化输出基地48个、输入基地49个,发展劳务经纪人66人,新增有组织转移就业4067人。

(九)加强政策宣传和理论学习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利用《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劳动保障》、《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电视台、淮北广播电台等媒体,加强对就业信息工作、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扩大效应,今年以来共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载各类专题文章237篇,其中在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广播电视报、淮北广播电台、淮北电视台等市级媒体被刊用信息共204篇,在安徽劳动保障网、安徽劳动保障杂志被刊用信息24篇,在中国劳动保障报被刊用信息7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用信息2篇。二是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等重大民生问题,全力克服经济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提高劳动就业管理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二、XX年就业工作存在问题

(一)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xxx”期间我市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化工、纺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在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三)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压力较大,受“吃饭财政”状况的影响,全市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的增幅较小,特别是部分县区受财力影响,就业再就业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三、XX年就业工作安排

(一)XX年预计目标(详见附表)

(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通过稳定生产、稳定市场来稳定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困难企业享受政策扶持,力争稳定个现有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30000万。

(三)继续突出重点,统筹做好三类群体就业。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原则,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楚,帮扶到人。二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上岗培训,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组织各类准备创业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一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储备力度。紧密依托我市区、县、乡镇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对全市城乡技能型人才进行一次大普查,确切掌握全市技能型居民数量和就业分布情况。并希望政府能够实施一套引进我市技能型人才回流的相对奖励办法或优惠政策,吸引我市大量技能型人才回流,为淮北经济发展服务。认真收集、分析企业中高层岗位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高技能人才招聘引进平台的作用。二是定期深入企业,建立企业用工考察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招聘,力求为全市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为企业制定有序的招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建立日常走访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准确把握企业用工需求。根据需求深化各项招聘服务,改进工作作风,提供服务快速通道,着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与效率,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真心实意、切切实实为企业办事。三是加大就业帮扶平台建设力度,全面促进充分就业。以促就业、保稳定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重点针对我市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三大就业群体,系统开展XX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切实帮助各类就业群体特别是新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尽快得到就业援助,通过新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组织相应的职业培训,积极向企业推荐,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四是认真开展农民工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广泛组织“就业服务大篷车”、“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给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指南”、“劳动合同法”等宣传资料。

(五)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全市城乡一体化5个试点乡镇的所有行政村率先落实“有工作人员、服务场所、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工作制度”的要求,将政策咨询、培训信息、职业介绍、创业扶持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村,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体系。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专门服务机构,建立与劳务输入地之间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的联络,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引导其回乡创业。

(六)实施创业促就业倍增计划,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年底基本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指导县区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园区(街)、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督促6个乡镇加快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标签:就业局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