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竹溪县政府工作报告

竹溪县,隶属于十堰市,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竹溪县政府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竹溪县政府工作报告
竹溪县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依靠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真情帮助和有力监督,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总体目标,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勤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亿元,同比增长17.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422元、5091元,同比增长13.5%、14%。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一年来,我们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领导全员上阵、乡镇和县直部门齐抓共建,认真落实“五个一”、“两隔离”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活动,项目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共争取到位各类扶持资金22亿元,同比净增4亿元;争取到位重点项目62个,到位资金12亿元,同比净增1.3亿元。60个重点实施项目开工或复工56个,其中十大民生项目、十大农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十大生态环保项目和十大工业项目各开工9个,十大商贸项目开工8个,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同比净增7亿元。实行全员全域抓招商,组织开展了广州、深圳、东莞等专题招商会和京津冀“思源行”主题招商活动,积极开展回归招商,全年共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66%。

——一年来,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7个水库的除险加固、小农水项目、竹溪河中峰段综合治理项目和2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2万亩的高产农田改造项目全面完工。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粮油生产保持稳定,预计全年粮食产量4.88亿斤、油料产量4900万斤。新建茶叶、核桃、药材、魔芋、烟叶等特色产业基地21万亩,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85个,以林药、林魔、林牧为主的林下经济正在兴起。竹溪贡米种植示范区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梅子贡茶”、“竹溪黄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格。新发展家庭农场17家、专业合作社68个。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累计发放惠农资金7268万元。

生态工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加快推进企业技改升级和资源重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亿元企业1家。金铜岭园区场平、主干道路建设基本完成,博瑞特、力莱科技、满华光电、兴业建材等项目入园建设。白沙、泗水关电站建成发电。组建了楚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艺皂素清洁生产技术通过省环保和科技验收。梅子贡茶多酚、龙王垭红茶、魔芋胶等项目建成投产。人福科技产业园、魔芋产业园、中药材示范园加快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推进试点县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天翔蚕丝生化公司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龙王垭茶业公司入选全市“双亿”工程企业。申报专利130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康辉化工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亲家母”牌高山腊肉、“梅子贡”牌茶月饼和茶糕点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

第三产业突破发展。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商贸广场投入营运,举办了首届鄂渝陕绿色商贸展销会。物流广场、农贸广场、小商品城项目有序推进。龙王垭养生山庄、大石门民俗博物馆建成使用,旅游服务中心、亚之洲酒店建设顺利,关垭子、大仙山、牛头山景区规划通过初评,龙王垭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58家,完成外贸出口1256万美元,利用外资573万美元。担保公司、农投公司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净增11亿元、7亿元。

——一年来,我们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规划不断完善。编制了县城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交通等6个专项规划;完成了西关街、牛头山片区和竹溪河三堰段、黄龙段修建性规划;批准了汇湾、泉溪、天宝集镇规划。出台了县城规划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棚户区改造办法,规划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设力度加大。楚秦大道(北环路)建成通车,橡胶坝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鄂陕大道管网、人行道改造及7条背街小巷整治全面完工。西关街片区改造已签订协议1832户、拆除房屋1700余户,A区安置房开工建设。东城新区开发权融资探索成功,烧田片区项目进展顺利。出台了生态城镇建设意见和考核办法,汇湾、丰溪、泉溪、桃源集镇有效扩容,县河、东沟、莲花、同庆沟片区建设基本完成。全县进入湖北省路网规划的国、省道里程达到572公里,位居十堰各县市区第二。谷竹高速竹溪段路基贯通,水向路新洲至兵营段、双汇路、汇两路、龙界路、龙背湾电站复建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相继完工,水向路兵营至天宝段、宽界路洛河段、垃圾场专用公路、鄂坪至九湾旅游公路建设正抓紧推进,黄龙高速客运站和新洲码头开工建设。新建通村水泥路200余公里。

管理得到加强。开展了小产权房专项整治,拆除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米,城区的建设秩序逐步规范。深入推进“四城联创”,扎实开展市容市貌、“六小门店”等专项整治,出台了电动车、渣土车管理办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通过验收。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完成造林5万亩、植树200余万株,绿化河道、道路550公里。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专家评审,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启动建设。加大煤矿、非煤矿山整治力度,关闭了16家非煤矿山。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全民节能意识逐步增强。深入开展“清水行动”,扎实抓好污染减排,金龙水泥公司脱硝等6个重点污染减排项目按期完成。温泉沟垃圾处理场基本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2处、户用沼气20xx户,完成农村“三改”500户。启动了“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实施了庙耳沟、罗汉湾等1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绿色机关、校园、企业、村庄等一系列创建活动。

——一年来,我们不断健全管理机制,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竹溪”创建活动,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46名网格员上岗工作。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深入推进“六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开展企业、建筑、矿山、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力度,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认真开展“打两非、纠漏错、抓四术、控超生”活动,人口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涌现了“道德模范”肖玉萍、“最美乡村教师”吕祥华、“竹溪好人”柯玉楚等一批先进典型。

——一年来,我们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秦巴山片区竹溪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批并启动实施,完成整村推进14个、危房改造1192户;探索了扶贫到户模式,当年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出台了全民创业促就业实施意见,扶持创业550人、带动就业2400人。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农村幼儿园33所;县二中改扩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高考成绩综合排名位于全市第三、南三县第一。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开招录新机制教师83名、幼儿专职教师15名。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骨干教师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新农合参合率、门诊费用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率分别达到99%、44%和76%。中医院门诊楼和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局、乡镇卫生院等一批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中医院通过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复评。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个,“两馆一中心”开工建设。举办了首届“秦腔楚调”民歌大赛,向坝民歌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氏宗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荣获“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大力实施广电网络拓展工程,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2%、97%;城乡低保、五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社会救助、救灾防灾、优抚安置、双拥、老龄等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对20xx名残疾人落实了特困救助。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大裕沟、东城角保障房交付使用,东城新区、西关片区保障房开工建设。

——一年来,我们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制定了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出台了招投标管理、项目竞争立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63项。坚持县政府与县人大、县政协领导联席会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全年共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意见123件、县政协委员提案140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8%。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县委实施意见,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政府绩效管理系统建设,开展了效能督查、电视问政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规范了公益性岗位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加强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建设,公务员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开展了二届修志、侨情普查和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了机关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公务接待。推进了人防应急准备与信息化建设。县档案馆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通过考评验收。民兵预备役、地震防灾、气象灾害防御、物价监管等其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县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中扶贫搬迁、烧田学校建设、开通城乡公交、新增城镇就业、背街小巷整治、中心市场改造、保障房建设、垃圾处理场建设已全面完成,县医院门诊楼改扩建、竹溪河三堰桥至跃进桥段综合整治正加快推进。

各位代表,发展充满艰辛,成绩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克难攻坚、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竹溪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小、市场主体少,持续发展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低下,转型发展依然艰难;争取项目难、征地拆迁难、企业融资难等发展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发展环境不优、工作效能不高、协调配合不够、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剖析成因,积极探索破解之策,在突破难题中开拓前进,在不断创新中加快发展。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实施“xx”规划、加快“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

新的一年,挑战和机遇并存。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经济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全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xx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结构的发展要求;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加突出。但我们更要看到,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新任务,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和创新活力将叠加释放;随着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南水北调“两规划一方案”的全面实施,以及谷竹高速即将建成通车,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新的发展潜能将逐步凸显,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更要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政策机遇,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县十三届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坚持抓项目、增后劲,抓调整、促转型,抓产业、强实力,抓服务、惠民生,抓改革、添活力,抓效能、树形象,确保“两区一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5%;利用外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省市确定的目标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转型发展,全力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必须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

——20xx年,我们将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加快绿色产业引领区建设。

壮大现代农业,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加强农业保障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土地治理、低丘岗地改造、灌区节水、塘堰整治、小农水、鸳鸯池水库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普及良种良法,积极推广农业机械,深入实施“粮安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切实保障粮油、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建设茶叶、核桃、药材、魔芋、黄姜、贡米、烟叶等特色产业基地25万亩;积极推进生态资源产业化,建设一批苗木花卉基地和珍稀植物观光基地;提高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大老产业基地管护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基地效益;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建养殖小区80个,加快肉、奶牛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库区水面资源,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范土地流转;鼓励能人回村、企业进村兴建产业基地;引导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培育一批农民经纪人,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做强生态工业,强化绿色发展支撑。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发展现代新兴产业并举,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亿元企业2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洞沟电站建设,加强对已投产电站的运营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着力培育以风力、光伏、生物质能源开发为主的新兴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按照配套发展、互补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切实加强茶叶、魔芋、贡米、黄姜等绿色产业基地与生产企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使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推进绿谷农产品加工园、魔芋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人福生物医药产业园、秦巴药谷建设,开工建设黄姜循环经济园;鼓励支持楚秦、创艺等生物医药企业做大做强。有序发展矿产建材产业。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体推进为契机,认真组织矿产资源勘查,进一步整顿规范矿产开发秩序,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完成建材工业园建设。加快培育电子科技产业。支持博瑞特光电项目、力莱锂离子电源生产和满华光电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完善金铜岭科技产业园道路、管网及配套基础设施;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完成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

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绿色发展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组织、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技改扩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坚持培育本地企业家与引进外地企业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学习外地先进管理经验相结合,全面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深入实施“校县共建”活动,推进与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建立一个院士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个,认定省、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4家以上。支持“旋龙牌水泥”、“双竹魔芋面”、“竹溪魔芋精粉”争创湖北名牌产品。开展“泉溪土豆”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推进竹溪魔芋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龙王垭省级有机茶园示范区建设。

——20xx年,我们将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加快生态城镇示范区建设。

科学编制规划,不断优化城镇布局。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和规划制度建设,加快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坚持把绿色理念、地域文化融入规划编制全过程,开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做好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对接,完成各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编制,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镇功能。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旧城棚户区改造政策,推进西关街、牛头山、鼓楼街、三堰桥头、广场公园、老水泥厂、郭家梁子、大裕沟口、福安居、东门街等10个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建设东城新区、西关街片区、牛头山片区、三堰至跃进桥片区等片区内的10条道路;建设康家岭、三堰桥头、烧田片区3个集贸市场;推进天然气入户,启动“数字竹溪”、“智能城市”建设。加快镇村建设步伐。提高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县河、东沟、同庆沟片区配套设施,完成莲花片区建设;突出试点示范效应,重点支持丰溪、天宝集镇改造;鼓励各乡镇创新建设方式,推进集镇扩容升级;加大宜居村庄和绿色幸福新村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加强协调服务,确保谷竹高速公路按期建成通车;积极推进346国道县河至黄龙段一级公路、水向路兵营至天宝段、水向路桃向段、宽界路洛河段、桃菜路、黄龙高速客运站和新洲码头建设。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

规范城镇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形象。落实生态城镇管理和考核办法,整合执法管理资源,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管理城市。进一步深化“四城联创”,扎实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建筑工地达标、交通秩序整治、文明素质养成等“十大工程”,全面改善城市环境,争创省级卫生县城。严格执行各项规划,实行规划建设“五线”管理,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继续抓好小产权房清理,重手整治违法违规建设,坚决做到有违必查、违建必拆。制定和完善镇村建设管理制度,加快环卫社会化服务改革,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向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乡镇集镇延伸。

——20xx年,我们将更加突出顺应消费需求,加快省际物流集散地建设。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商贸物流平台建设,以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为龙头,整合农特产品、家具建材、汽车摩托车等各类资源,加快形成连接城乡、辐射周边的商贸综合体。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农贸广场、物流广场和物流信息中心、小商品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华兴贸易公司和锐通物贸电子口岸建设,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总量。大力发展电子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物流业,鼓励本地企业开展产品网上直销。繁荣活跃消费市场,引进和新建一批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品牌连锁店。积极发展平价商店、平价菜店,大力推进“农超对接”,有效降低群众消费成本。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推进旅游服务中心、亚之洲酒店和大仙山、皇木谷、牛头山景区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开发十八里长峡、关垭子、八卦山、金鱼岛等生态景区。开展旅游形象包装和整体推介工作,做好地域旅游文化的挖掘整理,建设具有竹溪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不断提高竹溪旅游知名度。加强旅游线路规划,推出山水画廊、国心画廊、茶文化观光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星级宾馆、星级农家乐、旅游名村、生态旅游示范村、度假村建设,提高散客游、自驾游和田园游接待能力。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落实服务业扶持政策,强化要素配置,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扩大、层次提升。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实施金融创新工程,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保持贷款总量合理增长。支持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放大担保融资效应,开展股权托管交易试点,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积极发展会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消费、休闲养生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竹溪餐饮品牌建设,促进其向产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发展。

——20xx年,我们将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全县人民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注重生态建设,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以争创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深入实施护绿、增绿活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湿地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突出抓好346国道、谷竹高速路、水向路、兴界路沿线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快推进“四张名片”建设。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切实守住山头、管住斧头、把好源头,维护森林和动植物安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生态自然保护小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出台鼓励发展林业经济的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林业经济。

注重综合整治,提高环境保护质量水平。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石漠化治理、山洪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项目建设。继续开展“矿山复绿”行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有效预防次生灾害。强化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加快乡镇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县工作,加强水源、水厂、水质监管监测,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大力开展城乡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电站生态流量执行情况专项整治,确保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认真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和环保前置审批制度。深入推进“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努力维护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良好环境。

注重资源节约,提升公共生态文明指数。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土地和破坏耕地行为,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用途不变、质量稳步提升。把绿色发展、低碳环保、循环经济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和废物利用率,实现资源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继续推进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加大“三沼”综合利用力度。推进地热利用项目,创新节能管理机制,加强公共机构、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加大城乡建筑节能力度,大力推广环保节能砖和新型墙体材料。着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文明出行。深入开展绿色乡镇、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企业、宜居村庄等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共生态文明指数。

——20xx年,我们将更加突出社会建设,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度。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实施秦巴山片区竹溪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完善扶贫到户机制,改革资金管理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以提高创业能力和改善创业环境为重点,引导支持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补充作用。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规范城乡低保、五保管理,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完成桃源、泉溪、中峰福利院建设。继续做好移民、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依法保障妇女儿童、企业职工、农民工、老龄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农村危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廉租房、公租房年度建设任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认真实施义务教育“三年规划”和“四大工程”,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加大村级幼儿园建设力度,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投资学前教育。实施县二中改造二期工程,创建市级示范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争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进县”。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健全重特大疾病、慢性病保障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快中医院迁建和县医院综合楼建设,启动县妇幼保健院迁建;推进新洲乡卫生院周转房和城关、水坪、天宝等一批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引进民营综合医院和康复医院。以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为重点,强化基层基础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和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积极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切实加强文化体育工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两馆一中心”建设;充分挖掘民间民族文化,创作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实施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抓好“村村通”运行维护,启动“户户通”建设。

认真办好民生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xx年我们将继续为全县人民办好十件实事:①完成扶贫搬迁500户;②迁建殡仪馆;③完成鄂陕大道综合改造工程;④实施老城区电网改造;⑤改造城区5条泥巴路;⑥实现城镇移动4G网络全覆盖;⑦改造县城老田径运动场;⑧实施龙坝水库环境污染综合治理;⑨为乡镇干部和村主职干部办理意外伤害保险;⑩开展竹溪河沿线生态系统修复。

——20xx年,我们将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按照xx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全面推行“五制、九公开”服务模式,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启动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县乡(镇)村政务服务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健全公共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妥善做好卫生、计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加快农村经营机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依法规范林地流转、林权交易行为,逐步推进林场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委托执法模式,建立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支持农投公司做大做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融资还款能力。

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坚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外资和激活内资更好结合,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引擎,实行全员全域抓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强化招商责任,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对接率和成功率。更加突出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回归招商、以商招商和节会招商,力争全年引进县外境内资金30亿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放宽经营条件,拓宽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建设,努力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发展的格局。加强与京津冀受水地区的对口协作,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支援,力争在项目建设、资金投放、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影响力的理念,着力打造开放包容、重商护企的发展环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共同优化发展环境、悉心呵护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要高度重视投资者,尊重纳税人,关爱企业家,对本土创业和外来投资兴业的客商,我们都要坚持优质服务零距离、环境保障零干扰、政策落实零折扣,不断完善“五个一”、“两隔离”的工作机制,确保企业家安心发展。要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加大融资、担保、贴息等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投资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下重手整治各类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对行政审批过程中拒不办理、超时限办理、增设前置条件、相互推诿扯皮等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对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损害市场主体利益的行为,对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损害客商利益的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20xx年,我们将更加突出自身建设,以良好的作风和有效的工作取信于民。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中央放给市场的权力接转放开,把中央下放给我们的职能接好管好,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职责。突出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完成绿色崛起示范县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林业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和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加大统计数据质量审核和评估力度,努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国有资产等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平台功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竞争性谈判、风险评估和项目稽查制度建设,促进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民生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着力推动单项审计向综合审计转变、政府投资项目事后审计向提前介入全程监督转变。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完成政府绩效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加大行政效能监察、政风行风评议、电视问政、治庸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能力席位标准,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凝聚建设和谐竹溪的正能量。以“五联五进”为载体,拓展网格化管理范围,加强立体化打防体系建设,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争创省市“优秀平安县”。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强化对社会组织、重点人群、出租房屋、公共场所的管理。推进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加大网络舆情研判和互联网上网单位的监管力度,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突出抓好源头预防、属地管理、信访积案化解和责任倒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切实加强企业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着力规范政府行为。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主动与县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加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力度,切实提高办结率和落实率。建立健全协商民主机制,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政府及组成部门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带头转变政风、文风、会风、作风,努力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和服务力。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深入整治“四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推动新跨越,实现新梦想,是全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盼。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为加快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不断开创竹溪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竹溪县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高举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大旗,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大力度调结构,务实创新促改革,多措并举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局面。

——县域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12亿元,同比增长2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亿元,同比增长13.5%。

——发展质效同步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亿元企业2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亿元,同比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2.9%。新增纳限商贸企业11家,完成外贸出口1603万美元,利用外资672万美元。全年争取到位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8.7亿元,同比净增4.4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2个,完成投资36亿元。续建新建招商项目57个,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3.34亿元,同比增长35.1%。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507元、6818元,同比分别增长8.9%、13%。完成11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新增城镇就业4085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1%,门诊补偿率达到45.3%,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5.3%。

20x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育绿色产业,推进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竹溪河中峰段治理、石庙子水库和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农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塘堰整治、灌区节水等一批农业基础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实现粮食产量4.82亿斤、油料产量5137万斤。发展农业产业基地12万亩,苗木花卉培育和水产、畜禽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培育家庭农场21家、专业合作社99家。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工业不断转型升级。县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获得批复,新老园区并区运行,金铜岭园区密云大道建成。水电企业效益良好;人福医药、力莱科技、满华光电、蕃王酒业灌装线和双竹贡米技改扩能项目投产见效;魔芋产业园、秦巴光电产业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创艺扩能、汽车维修、天翔蚕蛹蛋白提取、冷轧钢、奶牛养殖场等项目加快推进。瓦房沟、麻湾石墨探矿权获批。梅子贡等5家企业在武汉光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科技创新取得实效。双竹牌“竹溪贡米”等6个绿色农产品获得中国汉江流域首届农博会“金奖”;岱王沟林场的野茶、魔芋产品分别获得首届中国?武汉绿色产品交易会绿色产品“金奖”和“优质奖”;顺溪牌“豆腐乳”、“黄豆酱”和云浩牌“竹溪黄连”荣获“湖北名牌”产品。制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级地方标准2项。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13家,登记省科技成果4项;创艺公司承担的“黄姜加工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专利150件,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基地5个、校企研发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1家,培育重点产业创新团队3个。启动了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蒋家堰镇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

(二)建设生态城镇,促进城乡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县城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城市风貌与特色等9个专项规划编制。修编了丰溪、泉溪等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了汇湾镇青龙村、龙坝镇同心村等23个村庄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快。谷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城中心市场和3个集贸市场投入使用。西关街、牛头山等10个片区的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长安大道、楚秦大道连接线、宽界路洛河段道路相继建成,东城新区路网、西关街沿河大道等7条道路加快建设。城区管道天然气投入试运行。竹房城镇带的红庙、莲花、马家沟片区推进顺利。天宝、桃源等乡镇的集镇建设加快推进。水向路新兵段、桃菜路和县城垃圾处理场专用公路完工;县河至黄龙段一级路、水向路(水小段、兵天段、桃向段)、龙背湾电站复建公路、黄龙高速客运站推进顺利。鄂坪等4个乡(镇)综合交通服务站开工建设。新建县乡道路35公里、通村水泥路210公里。龙坝水厂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完成,新增集中供水18处。管理进一步规范。持续深化“六城联创”,扎实开展“十大工程”和“十大专项整治”,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卫生城分别通过命名授牌,园林城创建进一步深化,森林城、环保模范城和生态县的创建正有序推进。新增城区封闭式公用信息栏20余个,拆除违章建筑4000余平方米。推行环卫市场化运作,加大社区、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组织了绿色创建和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评选了首届“最美家庭”、“最美之星”,开展了“文明使者”、“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第三产业,顺应消费需求。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商贸广场、物流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举办了两次鄂渝陕绿色商贸展销会;农贸广场、小商品城加快建设,物流信息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建成湖北大卫公司、梅子贡茶业公司、秦巴黑猪、泰和大鲵开发专业合作社等电子商务平台。新增市场主体11300家。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2.8亿元、32.1亿元,比年初分别净增18亿元、5.6亿元;居民存款达到57.5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额5亿元。荣获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称号。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十八里长峡、楠木寨、合和山等旅游规划。旅游服务中心、牛头山生态城、鸡心岭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福安国际、物流商务等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关垭子、大石门、县河村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旅游扶贫重点村,新洲的楠木寨、丰溪的合欢谷、汇湾的曾家寨等一批旅游景点初步建成。

(四)加强生态文明,提升环境质量。编制了“三廊”建设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以奖代补办法,“三廊”建设推进有力。完成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规划、“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总体规划和重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植树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道路河道绿化460公里,农村庭院绿化1.8万户、林业育苗5000亩,植树200余万株。出台了森林采伐、林地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完成了古树名木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工作,建成自然保护小区23个。获得“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称号。环境监测、监察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持续向好。“清水行动”和“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活动效果明显,县城垃圾处理场建成使用,乡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加快实施;探索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新路子。矿山整合关闭进展顺利。十八里长峡列入省级地质公园。严格耕地保护红线管理,全年GDP地耗率下降了7.7%。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500口、小型沼气工程14处,安装生物质炉800户、太阳能路灯460盏。17个“生态家园”试点村、5个生态乡镇、62个生态村基本建成。创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3个、“宜居村庄”2个,新洲镇新发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五)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到位,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顺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小型水利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财税改革、公车改革、公务卡消费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扎实开展“十清十查”、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和服务发展“十项承诺”活动,推行电视百姓问政,坚持常态化明察暗访,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继续实行全员全域抓招商,引进了视频监控、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矿泉水开发等一批招商项目。与北京密云县建立了协作对接机制,开展了全方位的对口协作。

(六)努力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完成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四双”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了金融扶贫创新工程,实施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1700户,精准扶贫初见成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顺利完成,泉溪、桃源、中峰福利院建成使用。对98名残疾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建设保障性住房20xx套、竣工416套。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市级复核评估,长安学校投入使用,县二中改造主体工程完成。各类教育同步发展,县一中高考综合评估位于全市同类学校第一。“两馆一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敖宗祠纳入省级文保单位。“山二黄”戏剧《爹爹你挂墙头》获湖北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完成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中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县医院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新增电视宽带1300户、电视用户2600户,完成公益电影放映3550场次。物价总体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健全打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等6个全覆盖,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信访总量同比下降。“六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不断规范。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没有发生较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溪城中心市场被评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十件实事推进顺利。鄂陕大道综合改造、老城区电网改造、老田径运动场改造、城区5条泥巴路改造、扶贫搬迁、城镇移动4G网络全覆盖、为乡镇干部和村主职干部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竹溪河沿线生态系统修复8件实事完成,殡仪馆迁建、龙坝水库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正有序推进。

(七)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问责处理85人,党纪政纪处分31人,清退超标办公用房148间,减少公务用车43台,推行公务卡3200张,接待费用下降了将近40%。推行权力清单制度,61个县直部门4842项县级权力清单实现公开。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建成使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等相关制度,政府运转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意见90件、政协委员提案161件。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力度加大。招投标、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机关事务管理不断规范。从严控制机构编制,不断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公务员队伍素质稳步提升,科技局、丰溪镇分别获得“湖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湖北省文明乡镇”称号。完成了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入户调查、录入汇总工作。开展了“档案数字化转型年”活动;编印了《竹溪县志1980-20xx》系列丛书。加强了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指挥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驻外机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发展凝聚人心,实干成就梦想。20xx年,我们在稳增长中取得了新业绩,在调结构中迈出了新步伐,在促改革中实现了新突破,在惠民生中收获了新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凝聚着全县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县、深化各项改革的重要之年,是全面完成“xx”规划任务、加快“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

新的一年,机遇与希望并存。国家将实施定向、精准和差异化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向中西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新兴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同时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继续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继续对各个县市(区)实行分类考核,加大竹房城镇带建设力度。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支持“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等等这些,都为我们转型发展、争取项目、改善环境、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利机遇。从我们自身看,随着谷竹高速公路通车、平利至镇坪接巫溪的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荆门至安康铁路纳入规划、全省山区交通示范县建设的加快推进,制约我们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打破,加之近年来我们谋划实施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实践中,全县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我们加快发展凝聚了正能量。

新的一年,困难和挑战同在。全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时期,国家、省、市降低了GDP增速的预期,对发展的质量要求更高,我们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重大项目投资不足、环保门槛提高、融资风险防控等多重制约,加剧了我们稳增长、调结构的压力。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扶贫脱贫任务繁重,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执法与群众的要求和期盼还有差距。同时,周边区域发展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赶超发展的竞争和不进则退的压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目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县,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保生态、惠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绿色发展、项目快速推进、扶贫精准发力、生态持续向好、民生有效改善、社会文明和谐的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安全生产事故等控制性指标在省市确定的目标以内。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顺应常态抓发展,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引领,抓住新机遇、引领新常态、力求新作为,在扩大总量中提升质量,在改造传统产业中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必须勇于攻坚促改革,以政府自身革命为引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转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更多的绿色GDP。必须千方百计惠民生,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分享红利、增进福祉。必须借力发力强动力,既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外部支援,更要克难攻坚、自力更生,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推动竹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持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夯实农业基础。深入实施“粮安工程”,建设好基本农田整理、小农水重点县、北部灌区等农田水利项目,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和新机械,确保粮油稳定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实施“四个百万”工程,新建产业基地5万亩,建设油用牡丹、设施蔬菜和猕猴桃三个示范园,支持泉溪镇建设魔芋种繁基地。完成奶牛、肉牛养殖场和母牛繁育基地建设,新发展畜禽养殖场80个,新建种羊场2个。加快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苗木花卉等林业经济,推动水产养殖业规模发展。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优质农业,强化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推进订单生产、农超对接。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将旅游元素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之中,建设一批农业观光示范园。加强绿色食材基地建设,依托竹溪饮食文化研究会,做好“竹溪菜”品牌注册和开发工作。四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运用市场主体的办法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和管理。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将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联合社1家、家庭农场12家以上。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完成洞沟电站建设,强化水电企业生产调度,确保投产电站效益最大化。力争治铮魔芋、天翔蚕蛹蛋白提取、楚真食品项目投产。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支持华驰资产重组,促进人福、创艺等企业扩能提效。加快纳米碳酸钙、冷轧钢等项目建设。二是培育新的支柱。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关键技术应用,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力莱、满华满负荷生产,确保秦巴光电、新视界科技投产;加强瓦沧富锶矿泉水项目的对接洽谈,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产品投放市场。三是注重企业培育。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企业倍增计划工程,落实支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小进规”奖励制度,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以上。四是创优发展平台。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总体规划。完善金铜岭园区配套设施,大力实施“满园工程”。加快推进光电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

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编制20xx-20xx年现代物流和商贸业发展规划。建成鄂豫陕商贸物流园农贸广场和小商品城。支持电商服务发展,完成县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县乡物流服务体系,打造“秦巴片区绿色商贸会展中心”、“秦巴片区绿色产业联盟”。创新经营模式,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市场5个、便民超市2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30家。顺应消费需求,加快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人福、梅子贡等建设出口基地。力争旅游服务中心今年开业迎宾、合和山景区取得实质性进展。鼓励农民、农场、合作社和工业企业兴办观光农场、观光厂区、观光车间,开发旅游商品,发展旅游购物场所。认真做好旅游资源普查,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培育、线路规划、产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开展摄影家采风活动,挖掘推介旅游资源,提升竹溪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加强生态城镇建设

加快城镇建设。继续加快推进西关街、牛头山、东城新区等10个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完成跃进桥至三堰桥片区的道路、东城新区路网等7条道路建设。启动鄂陕大道西头延伸改造工程,加大城中村背街小巷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力度。规范城乡公交运营,加强城区出租车行业管理。完成竹房城镇带的莲花、红庙、马家沟片区续建和踩新桥综合体建设,启动新生、沙坝、明家湾、许家坝片区建设。加快集镇建设,完成天宝、桃源等乡镇集镇扩容。抢抓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机遇,认真落实全县生态城镇建设意见,大力推进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扶贫搬迁、保障房等项目建设,促进人口集聚转移,不断提高城镇化率。

提升服务功能。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县”,认真实施“改薄”计划,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重点做好“三通两平台”建设。完成县二中二期改造,力争通过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争创“湖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确保县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四化”乡镇卫生院和“五化”村卫生室建设。加大新农合资金使用监管力度,切实扩大群众受益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两馆一中心”,推出一批文艺作品。推进“村村响”、“户户通”工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救助体制机制,完成殡仪馆迁建、烈士陵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龙坝、新洲、洛河福利院建设。巩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各项待遇。

推进“六城联创”。全面启动国家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确保省级环保模范城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完成省级森林城和国家生态县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信仰培育、素质提升、志愿服务、惠民便民、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六大工程”,持续推进“十大专项整治”,落实县级领导包联社区(村)及县直部门帮建措施,制定出台“六城联创”考评问责办法,实现创建新常态,建立管理新机制。支持各乡镇、村开展各级各类创建活动,规范生态城镇建设考核,切实提高乡镇、中心村管理水平。

(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持续建设绿色美丽竹溪

全力推进“三廊”建设。牢固树立全域发展旅游的理念,坚持生态建设和旅游景点培植相结合、改善农村面貌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全力推进“三廊”建设。以“绿满竹溪”行动为抓手,切实加快“绿廊”建设,全面开展植树造林,重点完成好谷竹高速竹溪段沿线可视范围内荒山、坡耕地绿化,改建、消除农村危旧土墙房屋。按照“线点相连、花果相映、林草互补”的要求,加快推进“果廊”建设,完成水天路沿线5000亩经果林产业带建设任务。围绕全域风景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景廊”建设,“景廊”沿线每个乡镇创建一个3A级景区,“楠木寨”创建4A级景区。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管理,坚决防止“两高一资”项目落户。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快推进山体生态修复和龙坝水库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成竹溪河蒋家堰段、县河段河道综合整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深入推进“清水行动”、“向灰尘宣战活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xx”规划项目的实施、运营监管力度,全面完成规划内项目建设任务;启动《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三沼”综合利用向养殖小区、农业产业化基地拓展。

开展生态文明创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和生态责任审计试点县建设。按照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生活幸福的要求,加大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力度,完成西桥村等18个市级“生态家园”试点村建设。做好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申报工作。深入开展绿色县城、绿色村镇、绿色单位、绿色通道、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努力提升竹溪的生态指数和宜居水平。

(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持续加快小康社会进程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开展扶贫整县推进工作,全面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深入开展“四双”帮扶工作,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认真落实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责任,坚持因村、因户、因贫制定扶贫脱贫规划,综合运用各项扶贫政策,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在整乡(镇)、整村、整片推进精准扶贫上积极探索,创办一批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进一步整合扶贫资源和政策项目,深化金融扶贫工程,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一是加快交通路网建设。以建设全省山区交通示范县为目标,构建“综合、民生、生态、智慧、和谐”的交通运输体系。完成县河至黄龙段一级公路、水向路兵天段、桃向段、水小段路基路面工程。开工建设花桥寺至关垭段一级路工程、宽界路鄂坪至泉溪太坪段改线工程、天宝至瓦沧改扩建工程和排子岭隧道、凤凰咀隧道、土地梁隧道、林场隧道、桃子垭隧道、小界梁隧道、王家山隧道、五峰山隧道工程。加快推进黄龙高速客运站、四个乡镇综合交通服务站建设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改造县乡道路30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100公里。二是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完成丰溪、守葛线、中梁输变电工程和西关街棚户区配电网改造项目。三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加大鸳鸯池水库项目争取力度,力争今年开工建设。继续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加强水源地、集中供水点的水质监测,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四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原则,建设好农村信息服务子平台。完善信息传输方式,扩大3G、4G网络覆盖范围,逐步实现行政村、林特场宽带网络全覆盖。

增强群众致富能力。树立全民创业的理念,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0人。创新引智机制,实施农村创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双回归”工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400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00人、高技能人才200人。充分发挥村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发展一批致富项目,创办一批产业基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五)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规范政务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局长牵头办、一章管全程”的模式,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发展环境最优县。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投资和债务程序综合管控,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从严管理“三公”经费支出。认真落实新《预算法》,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制度,扎实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研究制定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办法,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从严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提升卫生计生工作水平。深化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夯实基层监管基础。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配套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土地、林地管理制度,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促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承接好司法体制改革。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项目投资促进年”活动,全年重点向上争取项目100个,争取资金超过30亿元。抓好投资储备,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挤进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笼子。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壮大秦巴山竹溪绿色农业板块,推出秦巴山竹溪生物医药板块,筹备秦巴山竹溪光电产业板块,力争有5家以上企业在武汉光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巩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成果,加快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支持村镇银行筹建。扩大融资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合理利用政府债券,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农业保险,逐步扩大“三农”保险领域和受益范围,保障有效需求。大力运用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资本市场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模式,加大回归招商、亲情招商力度,努力提升招商质效,全年招商引进资金50亿元以上。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金融、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领域的有序开放。加强对口协作,落实好“1+5”对接工作,加快推进援建和对口协作项目建设,建成对口协作竹溪产业示范园。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加快推进质量兴县,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开展科技创新型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认真做好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工作,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三品一标”工程,积极申报“竹溪魔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竹溪腐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真做好湖北名牌产品复评工作,争创双竹牌“魔芋面”为湖北名牌产品。

(六)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持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实施“平安城市”视频监控三期工程,努力争创省平安县。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网格化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行“十进网格”服务,实现基础信息、矛盾联排、为民办事、农村信息化并网运行。加强和创新社区(村)服务管理,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农村“三留守”人员、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加强信访信息化和法治化建设,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逐级反映信访诉求。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与救助机制,整合民政救助、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力量,加大对社会各类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

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说清楚”、约谈制度,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加大交通、校园、矿山、特种设备、建筑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力度,推进小煤矿、非煤矿山整合关闭,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预警监测,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推进放心粮油市场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完善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公共安全工作制度,着力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道德讲堂”、“法治讲堂”建设,深入开展“十星文明户”系列创建、“十星文明村镇”、“最美家庭”、“最美孝星”、“竹溪好人”等评选活动,着力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抓好传统道德教育,弘扬慈孝文化,凝聚正能量,形成孝德、感恩、仁爱、和顺的良好社会风尚。支持人武部正规化建设达标,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七)深入推进自身建设,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更加注重法治,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治竹溪建设,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继续坚持人大、政府、政协联席会议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引导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依职履责。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建立基层法治建设责任机制,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引导全社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更加注重严政,进一步提高勤政廉政能力。不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狠抓“四风”整治,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县委“实施意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弛而不息纠正“四风”,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显公仆本色,让人民满意。始终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必追究,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审计监督、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做到违法必查、有腐必惩。

更加注重效能,进一步提高服务执行能力。坚持实干实为、善做善成,招招求实、步步踏实,不避险、不畏屈、不怕事,促进政府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修订和完善《竹溪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切实保障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有序进行。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强化制度建设,逐级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用刚性的约束、硬性的措施、坚决的执行、科学的考评,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谋发展、抓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着力在谋事干事、强化执行、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真正用抓发展的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在全面完成上述各项任务的同时,今年县政府将认真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①建设思源学校;②迁建妇幼保健院;③建设东城角集贸市场;④完成生态移民、扶贫搬迁500户,完成危房改造1000户;⑤建设保障房20xx套;⑥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⑦村村通客车;⑧建设智慧城市;⑨在城区新修一批公厕;⑩实施“宽带竹溪”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各位代表,梦想承载希望,奋斗开创未来!竹溪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朝着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阔步迈进。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竹溪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竹溪人民加快跨越赶超的前进步伐。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勤勉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竹溪县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xx”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xx”期间,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发展大旗,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在迎接挑战中拼搏奋进,圆满完成了“xx”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是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强基础、培后劲,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19.8%、22.9%、2%、14.1%,分别是“xx”末的1.9倍、2.5倍、2.8倍、1.1倍、1.9倍。连续五年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争取到位各类扶持资金12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5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招商引资128.6亿元,是“xx”期间的3.9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0亿元、39亿元,比“xx”末均增长3倍。五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全省金融扶贫示范县”、“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这五年,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发展取得实效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粮油生产稳定增长,畜禽养殖势头良好。茶叶、核桃、药材、烟叶、魔芋、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00万亩。培育家庭农场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3家、专业大户392家。创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

生态工业提速增效。绿色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电子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家、亿元企业达到15家。新增“新四板”企业7家。人福医药、力莱科技、满华光电、蕃王酒业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工业园扩区并区强力推进,荣获“全省和谐开发区”称号。科技创新成效明显,登记省科技成果28项,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13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家。9家企业加入湖北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湖北名牌产品2个。龙王垭茶业公司获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龙王垭茶”获中国驰名商标。中鑫生物科技公司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双竹公司获全市“十佳农产品加工企业”称号,竹溪贡米、小磨香油、森林蜂蜜获全市“我最喜爱农特产品”称号。

新型业态加快成长。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一批重点景区建设规划。楠木寨、鸡心岭、合欢谷等一批旅游景点建成开游,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龙王垭养生山庄等一批商贸旅游综合体建成营业,合和山等景区加快建设。开通了乡村旅游线路,举办了首届采茶旅游节、百里景廊首届旅游文化节暨汇湾曾家寨景区首游仪式。建设3A级以上旅游景区3个、星级农家乐280家。“竹溪蒸盆”获最美“十堰味道”特等奖、全省“四大蒸菜”网民评选第一名。秦巴电商产业园、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电商产业孵化基地投入使用,注册电商企业11家、网店153家。秦巴天城、秦巴黑猪、根号等电商企业发展壮大,淘实惠、益客讯、竹溪微商城等一批电商平台上线营运。市场主体达到2.2万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58家。

——这五年,是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注重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规划管理日益规范。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4个集镇总体规划、128个村庄规划和城市风貌与特色等一批专项规划。“六城联创”深入推进,省级园林城、文明城、卫生城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通过初评,全国文明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加快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通过中期调研评估、森林城完成规划编制。突出规划、控制、建设、发展、管理五大重点,进一步完善了巡查联动、建房审批、审查议事、绩效考核等体制机制,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城镇建设推进有力。烧田片区、东城新区、西关街片区、牛头山片区加快建设。城区橡胶坝、楚秦大道、幸福西路、长安大道、鄂陕大道延伸、黄龙高速路连接线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使用。完成了一批乡镇集镇改造,建成了敖家坝、大石门、同庆沟、莲花、东沟等竹房城镇带示范片区。改扩建国省道一二级公路192公里、县乡道路145公里、通村水泥路922公里,新建物流中心及12处综合服务站。谷竹高速、水向公路水天段建成通车,县河至黄龙段一级公路、水向公路桃向段、天瓦段和宽界路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南水北调重大土地治理等一批项目。完成了潘口、白沙、龙背湾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农村电网提档升级,一批电站扩容增效。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编制完成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规划、“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总体规划和百里“绿廊、果廊、景廊”建设规划。“绿满竹溪”行动深入推进,百里“三廊”建设卓有成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湿地建设,造林25.6万亩。成功争创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长峡省级地质公园五张“绿色名片”,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通过初审。完成了38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建成17个“生态家园”试点村、11个生态乡镇、138个生态村。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31个建设项目完工。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6家,关闭“五小”企业31家。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系列创建活动,公共生态文明指数不断提高。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共享成果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切实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扶贫攻坚精准发力。出台了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决定,编制了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规划,明确了路线图、作战图和时间表,制定了项目到户、资金整合、考核问责等系列管理办法。创新金融扶贫,发放扶贫贷款3亿元,惠及贫困户6000多户。深化“四双”帮扶,实现单位驻村、企业联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完成57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实施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9530户,减少贫困人口5万余人。承办了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千村书记培训会及全市精准扶贫培训会、金融扶贫现场会,承接了12个市(州)20多个县(市区)的组团考察活动,敖家坝、莲花、沙坝等一批精准扶贫示范点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在全省率先探索“电商+精准扶贫”、“众筹+精准扶贫”模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长安学校建成使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4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县一中、二中分别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验收;职教资源实现整合。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完成了中医院迁建、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一批村级卫生室建成达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两馆一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甘宗祠、敖宗祠分别纳入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向坝民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二黄剧种得到保护和传承,广播电视、农家书屋和信息网络实现全覆盖。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5%、99.2%;城乡低保、五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得到有效保障。就业再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建设保障房77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5000余户、垦区危房改造320套。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福利院建成使用。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8条,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认真办理“十件实事”,解决了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这五年,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行政效能逐步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加快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能。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法治竹溪、平安竹溪建设为抓手,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城乡网格化和视频监控全覆盖,健全打防控体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综合整治,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面落实。县直监察机构派出改革、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推进顺利。理顺了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

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行政效率更加高效。注重制度建设,坚持理性从政,推行了政府工作五级廉政承诺,扎实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加强项目报备、政府采购、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行政监察,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运转更加规范。建立绩效管理信息平台,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组织开展了“百人进百企”等服务企业活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高标准编制了“十三五”规划,建立完善了一批重大项目库。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与此同时,统计、物价、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机构编制、机关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驻外机构、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们紧紧围绕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确定的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抓落实、锐意创新求突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同比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2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14.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6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7元、同比增长12%。20xx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xx”圆满收官!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绩,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县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是历届政府励精图治、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溪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竹溪发展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奋斗的历程让人难忘,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欠发达、块头小、发展不足仍然是基本县情;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农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工业抗风险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加快精准脱贫、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竹溪县委关于制定竹溪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竹溪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推动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目标的决胜期。纵观全局,我们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跨越发展的前景一片美好。

未来五年,纵观全局看竹溪,发展大势利好。“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战略等宏观经济形势利好;省、市将继续加大对我县精准扶贫、竹房城镇带、汉江经济带和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等支持力度,这为我们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未来五年,放眼区域看竹溪,发展机遇众多。“十三五”期间,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对口协作将深入推进,与北京受水地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更加紧密。周边地区高速、铁路、航空项目的实施,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互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大中城市圈。以生态旅游为牵引的区域合作势头强劲,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机遇增加,这为我们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五年,立足竹溪看竹溪,发展潜力十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转型,生态资源、绿色产业优势将会得到更好地彰显,我们的绿色发展将释放出巨大红利。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我们注重打牢绿色发展基础,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人心思进、争先发展的浓厚氛围,这为我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旗帜,以扶贫开发为总揽,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着力建设“绿色产业引领区、生态城镇示范区、省际物流集散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努力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建成、两个示范、三个做优、四大支撑、五个竹溪”。一个建成:到20xx年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县“摘帽”;20xx年巩固整体脱贫和“摘帽”成果;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示范:全面建设“全省精准脱贫示范区”和“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三个做优:围绕“做优山区有机农业、做优绿色低碳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四大支撑:夯实“绿色产业引领区、生态城镇示范区、省际物流集散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四大支撑,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个竹溪:努力建设“绿色竹溪、开放竹溪、创新竹溪、法治竹溪、幸福竹溪”。

具体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力争“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10亿元、7亿元、22亿元、200亿元、47亿元、1.9万元、1.4万元。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们将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对外合作、开放发展;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做优山区有机农业。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加速培育一批全国、全省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有机农产品品牌。

壮大绿色低碳工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做精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强力发展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高效发展矿产建材业,积极发展光电电子产业,稳步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进“满园工程”,打造“百亿园区”。大力支持全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申请“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等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和支持全县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把竹溪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省际物流集散地。加快发展金融、健康、养老、信息服务等业态,着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全域化规划、全景区建设、全行业融合、全时空打造、全民性参与”的总体布局,推行“旅游引领、产业融合、城乡一体、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打造“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旅游品牌,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实施“互联网+”战略。运用物联网技术,促进“互联网+”与创业创新紧密结合、互促互进,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拓展创客空间和网络经济空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孵化基地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催生社会发展活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格局

优化空间布局。在主体功能区基础上,重点打造“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即以竹溪北部高速路沿线为城镇集聚发展中心;“两带”即沿省道238线城镇发展带、省道229线城镇发展带形成贯通县域南北的两条城镇空间发展轴。“三区”即结合县域功能分区情况,按照地域接近性、资源相似性、产业趋同性的原则,在全县形成“全面发展集聚区、生态产品供给区、绿色资源保护区”三个功能区。明确各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导向,建立科学、严格的空间管制措施。通过优化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推进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进产城融合,以“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建设为基础,重点打造“一城、七镇、多点”的新型城镇体系。按照“产业围绕资源走,人口围绕产业走,建设围绕人口走”的原则,以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库区移民、产业移民为抓手,引导企业、资本、人口等要素向城镇集聚,加快竹房城镇带和水向路、宽界路沿线集镇带建设,努力建成一批美丽生态乡村、生态家园,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快海绵城市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和完善“六横三纵”交通综合运输网络,推进省际出口路、省道连接线建设和县乡道路提等升级,抓好陆运、水运、空运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郧巫高速竹溪段前期工可设计,积极争取通用航空机场立项,加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公路项目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南北水系连通(鄂坪调水)、水资源优化配置、农村安全饮水升级工程,保障全县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优化完善电网结构,积极利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深入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政务一体化工程,加快“智慧竹溪”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增强生态保障能力。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活低碳化。坚定不移守住生态底线,强力推进百里“绿廊、果廊、景廊”建设,深入开展“保住青山、护住清水、守住蓝天”行动,提升生态保障能力,构建“点线相连、花果相映、人景相宜、生态和美”的生态廊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和提升十八里长峡等一批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珍稀动植物园。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水体污染治理,立足“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抓好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县、乡(镇)的水污染防控体系,建设水生态文明县。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田生态管理,推广有机、高效种养模式,加大“三沼”综合利用,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加强空气污染治理,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体系。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提升生态管理水平。实施生态红线管理,划定并严守各类环保红线。创新考评考核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探索开展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审计试点,逐步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环保重大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四)坚持开放发展,增强持续发展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集中审批。统筹推进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促进全民创业。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打造小型创业基地、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繁荣创新创业文化,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加强投资路演、政策宣传,展示创业成果,促进投资对接和互动交流,为创新创业提供展示平台。

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科技交流、区域产业合作、产业金融服务和产品贸易物流平台,全力打造出口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出口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深化与密云区的合作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对口协作长效机制。加强省际协作和省内市内通开,联合周边地区构建省际(市际、跨县)经济协作区。发挥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鄂渝陕省际协同发展;与陕西汉中、重庆巫溪、巫山对接,力争融入“长江经济带”;与陕西西安、安康、平利、镇坪、旬阳对接,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省内神龙架对接,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挥“汉江经济带”堵河源优势,联系市内竹山、房县倡导建立“南三县”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合作区,推进“南三县”协作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深化精准扶贫。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夯实扶贫开发基础,加强贫困地区道路畅通、安全饮水、电力供应、教育、医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设施等建设,瞄准扶贫对象,查准贫困成因,找准帮扶路径,选准扶持项目,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扶持到户、帮扶到人。创新扶贫方式,强化工作举措,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整村推进五大重点扶贫工程,提高扶贫精度和成效。加强扶贫开发监督考核,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扶贫资金整合推进机制,落实“四双”帮扶,构建县、乡(镇)、村“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慈善机构、爱心人士、返乡创业人员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着力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和实施教育扶贫,加强励志教育,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计划,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高位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督导。推进健康竹溪建设,加快创建健康促进先进县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省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挖掘和发展竹溪特色文化艺术,加强山二黄、敖宗祠、甘宗祠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和完善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促公平、保稳定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服务创新。深化“平安竹溪”创建活动,加强“十进网格”服务,提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覆盖全域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法治竹溪”建设,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进严格公正司法,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优化公共安全环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蓝图,只要我们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规律,就一定能够谱写竹溪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开启发展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至关重要。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城市工作会、农业农村工作会及县委十三届五次会议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总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以扶贫开发为总揽,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蓄后劲、保生态、惠民生,加快“两区两地”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安全生产事故等指标控制在省市确定的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十大工程”:

(一)推进精准脱贫工程

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统筹谋划,整县推进,努力提高扶贫攻坚成效。

咬定脱贫目标。认真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脱贫攻坚计划,按照确定的时间表、进度表和任务图,实现产业增收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解决一批、创业就业带动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助学扶智扶持一批、医疗救助帮助一批、政策兜底保障一批,力争全年完成2.5万贫困人口脱贫。

创新扶贫方式。继续深化金融扶贫,支持创新更多金融产品,扩大金融扶贫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打造金融扶贫“升级版”,力争新增金融扶贫贷款5亿元,惠及贫困户1万户以上。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科学制定易地搬迁扶贫规划,强化项目和政策对接,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推进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完成易地搬迁扶贫7000户。大力推进众筹、电商扶贫,促进农特产品“走出去”,社会资本“融进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强化保障措施。建立扶贫资金统筹机制,整合使用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四双”帮扶措施,强化帮扶责任,完善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帮扶的长期化、制度化,确保33个贫困村出列。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积极争取中直、省直、市直单位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帮助联系村理思路、定规划、争资金、谋发展。

(二)推进产业升级工程

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启动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出台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推进龙坝镇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好有机农业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油生产。加快推进茶叶、核桃、药材、魔芋、设施蔬菜、高山土豆、油用牡丹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金银花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场60个,申报“竹溪黑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苗木花卉、森林食品加工等林业产业,面向全国招聘10名林果及养殖专业技术人员,为发展林果及养殖产业提供服务。突出绿色高效,抓好烟叶生产。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培育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专业大户120家以上。

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大力调整工业产业、产品和能源消耗结构,运用互联网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在进一步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围绕园区集聚、产业集群、企业成长三大重点,推进企业倍增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培育亿元企业3家、创新型示范企业15家。支持治铮魔芋生产线、天兴食品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依托优质水资源,科学开发高端矿泉水。加快推进生物质、光伏等新型能源开发。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登记科技成果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各1个。复评“亲家母”牌高山腊肉、“梅子贡”牌茶食品为湖北名牌产品,支持龙王垭申报武当质量奖,制定竹溪腐乳地理标志产品省级地方标准。

加快发展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有机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战略,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互联互通、互联共享。加快电商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推动“京东中国特产竹溪馆”、“淘宝特色中国竹溪馆”开馆上线,发展电商综合服务网点220个,培育淘宝村3个、淘宝乡镇1个。以电商运营中心、秦巴电商产业园为依托,开展电商培训4500人以上,开发电商产品单品超过20种,实现本地农产品线上销售额2亿元以上。完善流通市场网络体系,推进县乡村、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引导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内外延伸。力争鄂渝陕商贸物流园农贸广场二期、小商品城、物流中心建成使用。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家。积极推进“竹溪蒸盆”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申报注册“竹溪蒸盆”商标,开展国家级非遗和“老字号”及地标产品申报,建设连锁店,编辑出版竹溪饮食文化、竹溪菜谱,制定竹溪菜烹饪技术规范标准。

(三)推进改革驱动工程

以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新需求,增强新供给,催生新动力。

扩大有效投资。加强财源建设,确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持续增长。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有序启动“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向上争取重点项目100个、争取到位资金28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完成投资70亿元。整合招商资源,提高招商质效,完成招商引资46亿元,加快华彬矿泉水、PE管材、楚真食品、爱民中药材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人福、力莱、满华等外贸出口企业,实现外贸出口额增长10%、利用外资增长16%。推进养老、健康、家政、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创意等领域消费升级,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产品,激活消费需求,挖掘消费潜力。

加强要素保障。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400家、上市企业1家以上,引进创投公司1家,企业直接融资达到6亿元以上,担保公司年担保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盘活土地资源,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加强用地指标争取和重点项目用地报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鼓励探索以土地等资源参股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促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深化区域协作。继续落实好框架协议,推进对口协作,抓好援建项目实施,努力扩大在经贸、人才、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通竹溪优势特色农产品进京大通道。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对接周边市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融合、互通发展。

(四)推进城乡宜居工程

以“六城联创”为抓手,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城市发展要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城乡规划管控。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着力提高城乡发展的系统性。加强城市设计和修补,彰显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推进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全域旅游、易地搬迁等规划“多规合一”,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统一的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地下综合管廊、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消防规划以及片区村庄规划设计,实现县域城乡规划体系全覆盖。严格规划执行,强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综合整治,规范建设行为。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全面提升居民素质,推动政府、社会、居民共同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居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建设绿色生态城镇。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紧凑集约、绿色高效发展,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深化“六城联创”,确保省级森林城、环保模范城和国家卫生城创建达标,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及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加快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西关街、牛头山、金铜岭、东城新区的基础设施和路网基本形成,烧田农贸市场、东城角集贸市场建成使用。推进工业园区东西大道、漫液沟至北环路南北大道、金铜岭园区东西大道建设,启动幸福西路至高桥棚户区改造、景观河堤、公共游园、绿化升级工程,推进绿森大道、三堰桥至跃进桥道路及污水管网、幸福路南头道路改造。完成竹房城镇带的沙坝、明家湾、新生、绿之恋片区续建工程,推进龙坝镇廖家岭、水坪镇桃花岛、城关镇大峪沟、县河镇小田坝、新洲镇新发、汇湾镇小河口、鄂坪乡九湾等示范片区建设。创建宜居村庄5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18个。积极争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县。

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发展的宜居性。加快推进花桥寺至关垭一级路、宽界路(汇湾段、丰溪段)、水向路(桃向段、天瓦段)、泉天路、汇两路、长龙路和高速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场建设,建设县河明家祠大桥、鄂坪鲜花大桥、兵营罗汉湾大桥,确保县河至黄龙段一级路全面通车;新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县乡道路改造60公里以上。启动南北水系连通(鄂坪调水)工程、汇湾河水利风景区申报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鸳鸯池水库、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鄂坪、汇湾、泉溪、天宝项目区)、中小河流治理(泉河段、三堰段)、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现代农业、配电网改造等水利、国土、电力基础设施项目。

(五)推进旅游突破工程

坚持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原则,推进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科学谋划上求突破。启动十八里长峡、鸡心岭、八卦山、龙湖湿地公园、朝秦暮楚旅游区、桃花岛、桃源画廊、茶盐古道等旅游规划编制,全面开展乡(镇)村、林(农)场旅游规划工作。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全民旅游创业。开展竹溪旅游形象广告语征集工作,宣传营销百里“景廊”,举办风光摄影、采茶旅游节和第二届旅游文化节活动。

在景区建设上求突破。加快推进关垭古长城、合和山、鸡心岭、楠木寨、皇木谷、黄花沟、腊梅沟、合欢谷、夫妻树、中峰寨等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中心后续工作,创建3A级以上景区4个。

在乡村旅游上求突破。加快推进“桃花岛绿色生态体验公园”建设,打造石板河、汇湾河、杨家扒林场等乡村生态游景点。培植休闲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特色旅游名镇2个、名村3个和古村落1个。大力发展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对接武当山、神龙架等周边旅游市场,形成一批以生态旅游、饮食文化旅游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产品。

(六)推进生态涵养工程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用生态“底色”描绘转型发展“绿色”,形成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格局。

加强生态建设。坚守生态底线、构筑生态屏障、做大生态蛋糕、积淀生态财富。严格耕地保护,强化地灾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绿满竹溪”行动,持续抓好百里“三廊”建设。植树造林12万亩,全面完成谷竹高速路、346国道、宽界路、水向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脊生态修复、森林景观营造,消灭绿化“天窗”和空白地。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强化环境保护。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严格环保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工业点源治理,规范城镇污水、垃圾项目运营。启动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项目。

建设生态文明。编制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和自然资产负债表。加快实施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创建国家级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入户4200户。

(七)推进民生关爱工程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树立全民创业的理念,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实现新增就业3400人,扶持创业337人、带动城乡劳动者就业20xx人。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展阳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推进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完成思源学校、西关小学建设和特殊学校迁建工作。开展健康促进县和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天宝、向坝、兵营、中峰等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和16个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加大重大疾病防治力度,积极引进民营医疗机构和挖掘社会医疗资源,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稳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防控能力。启动创建“全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成“户户通”、“村村响”、“两馆一中心”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完成城关镇、天宝乡、向坝乡、马家沟福利院建设,加快殡仪馆迁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棚户区综合改造,盘活存量房、优化增量房,着力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八)推进活力释放工程

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充分释放利于发展、促进创新的社会活力。

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规范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设置,完成文体、广电等机构合并组建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国家税改任务,推进“营改增”扩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项目投资报备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积极探索PPP新模式。加强公共资源监督管理,完善招投标办法,加快推进异地招标、电子招标;整合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收费清单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一个窗口受理制、并联审批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许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机制,加大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行网上申报、审批,建立跨地区、跨层级的行政审批服务和全方位电子监察平台系统,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和协同运行。大力推进以“三证合一”、先照后证、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农村经营权体制改革。稳步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加快统计调查方式改革,推进调查对象统计数据联网直报,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规范有序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公务用车改革,积极搭建公务用车平台。

(九)推进社会治理工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法治竹溪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法律顾问制度,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着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平安竹溪”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拓展“民情通”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数字城管、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源头治理,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完善预警应急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全民国防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

(十)推进效能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坚持科学施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重心调整,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议案,坚持民主决策扩大参与,主动加强协商,自觉接受监督,努力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

坚持廉洁从政,深入贯彻《准则》、《条例》,坚决执行“八项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全面深化政府工作五级承诺,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纪律意识,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勤勉执政,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效能问责。建立政府工作容错“正面清单”,鼓励干部放手、放胆开展工作。对标对表、压实责任,立说立行、敢想敢干、善做善成,说了就办、办就办好,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创先争优的竞进氛围。

各位代表,今年县政府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①建成市民中心;②新开通4条城乡公交线路;③建成老年养护中心;④建成高桥公园文化广场;⑤推进幸福路延伸工程;⑥建设城区停车场;⑦改造1个县城老旧小区;⑧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00公里;⑨解决4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⑩每个乡镇建成2—3个旅游休憩驿站。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时刻铭记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在自我加压中砥砺奋进,在转型发展中跨越赶超,在创业创新中成就梦想,奋力谱写竹溪绿色发展、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