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包含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调整阵痛,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优环境、惠民生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生产总值增长10.9%,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成功跨过20xx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10.2亿元、85.3亿元,增长10.3%、16.2%;预计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480元、9605元,增长10.5%、1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先后两次出台稳产促销保市场政策措施,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大力实施工业和非公经济两个“1113”工程,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回升。强化银政企对接,建立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全市新增贷款余额139.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彬长旬清洁能源基地、高新区、纺织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加快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2.8亿元、增长14.5%。工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了税收,扩大了就业,为加快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坚持夯实基础、健全体系,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粮食总产184万吨、水果562万吨、蔬菜412万吨、肉蛋奶115万吨。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总投资36亿元、年屠宰生猪168万头的双汇冷鲜肉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泾河东庄水库获国家正式批复,亭口水库、红岩河水库等重点项目完成节点任务。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三)坚持打造特色、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苏宁云商、西域美农等一批电商企业成功入驻,当当网项目签约,武功进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市电子商务营业额达到60亿元。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技术合同交易额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10.3%、23.4%,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袁家村、马嵬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极具人气,彬县大佛寺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5.2亿元、增长14.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四)坚持战略招商、项目带动,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5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25亿元的正泰电气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30亿元的华晨汽车产业园开工建设。全市1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6.7亿元,占年计划的126.4%。西咸新区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4.2亿元、占年计划的140.6%。全年共引进合同项目251个,10亿元以上58个,完成投资750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92.4亿元、增长21.3%。项目在扩增量、优结构、促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全面融入大西安,北客站到空港的轻轨项目开工建设,地铁一号线二期启动勘察设计,西咸北环线加快推进,大西安文化体育功能区建设开局良好。咸旬高速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年度投资139.4亿元的192个城建项目扎实推进,新修和改造道路27.7公里,城西快速干道建成通车,拉大了城市框架。人民广场、文咸广场改造完工,咸阳植物园、丝路公园等13项园林绿化工程进展顺利。扎实开展多城同创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跻身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全国十大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完成,16个省市级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完成投资24.8亿元。21个新型农村社区、24个传统民俗文化村和16个农村改革试验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坚持铁腕整治、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总投资12.1亿元的13大类污染治理项目完成555个。提前一年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任务,彻底结束了污水直排渭河的历史。下决心关闭了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太西氮肥厂,拆改燃煤锅炉303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2万辆,全面启动湿地建设,完成营造林38万亩。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超出省考指标76天。

(七)坚持民生为先、办好实事,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投资100亿元的35件惠民便民实事全面完成。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保障水平,将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22种大病报销全部纳入新农合保障范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8万套,实现稳定脱贫11.8万人,为11.5万户、28.3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7亿元。把卫生、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制定相关规划,促进布局优化、服务均等。“双高双普”工作扎实开展,武功、三原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成功申办省第xx届运动会,市民文化中心的青少年宫、科技馆等八大场馆全面封顶,大秦剧院投入使用,中小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向市民开放。新增100辆公交车和1000辆公共自行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效加强,“放心早餐”经营网点逐步扩大。引石过渭倒虹段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市区供水安全得到保障。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化”建设和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咸阳模式”在全省推广。

(八)坚持勇于创新、重点突破,各项改革有力推进。着眼优政惠民,完成了48个市级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任务,取消76项,下放35项,精简率36.6%。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医药卫生体制、城乡义务教育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职业教育、殡葬制度等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增长22.9%。通过这些措施,激活了市场、方便了群众,支持改革、推动改革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九)坚持践行宗旨、改进作风,政府效能全面提升。市政府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制定了调查研究、厉行节约等5大类17项制度。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克扣惠民资金、执法监管部门“三乱”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查处违规案件13起、党政纪处分13人。坚决执行“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压缩13.6%,拍卖超标超配公务车270辆,清理清退办公用房3.5万平方米,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五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双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对台、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地震、人防、地方志等工作有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市发展稳中有进、逆势前行,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咸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咸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咸阳地处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的市情短期内还难以改变,经济总量不大与质量不高并存,一些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和转型发展的新矛盾相互交织。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环境保护压力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人均财力弱,社会事业投入欠账较多;政府职能转变有待深化,依法行政能力亟需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xx年,是“xx”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和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这一趋势性变化对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展望未来,20xx年我们将举办省运会,20xx年我们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对咸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些不仅要贯穿于今年经济工作始终,而且要作为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基本遵循。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常态,既要正确看待当前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更要看到国家大战略布局调整带来的有利机遇和动力,全力推进提质增效、加快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作为关中城市群和大西安的核心区,作为国家确定的资源成长型城市和创新型试点城市,加之西咸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咸阳在全省乃至西部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政策和区位优势叠加放大,历史性地将咸阳推到了创新驱动、开放开发的中心地带和重要位置。特别是多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业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工业七大支柱产业支撑经济高速平稳增长,以及日益壮大的县域经济规模,都为我们实现雁行破阵、率先领跑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和有利条件,大力实施改革促发展、开放促发展、转型促发展、共建促发展“四促举措”,更加注重加强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支撑作用,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潜力,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常态、运用新思维、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统筹抓好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各位代表,确定适度加压的发展目标,是立足于咸阳多年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为全省发展贡献正能量的需要;是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庄严承诺,为转型发展争取时间、赢得空间的需要。只要全市上下盯紧目标,共同努力,困难面前不退缩,激流勇进争上游,就一定能够迈出建设"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的新步伐!

三、20xx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工业为支撑打造咸阳经济升级版

坚持工业主导不动摇,以20xx年工业总量翻番为目标,以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方向,以两个"1113"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七大支柱产业加速发展。

充分释放现有产能。强化服务意识,严格实行"领导联系、部门负责、一企一策"工作机制,力争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产值1100亿元以上。强化要素保障,认真落实工业稳增长16条、新13条措施和煤炭企业减免收费政策,用足用好供电供气直接交易等便利政策。强化引导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工业产销率达到96%以上。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路径措施,突出重点产业、重点板块,深度谋划实施七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计划,走集群化发展路子。突出煤化工和精细化工,支持橡胶产业联盟创新发展,加快能化产业向高端化迈进。突出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船舶、能源设备,不断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突出粮油、果汁饮料、乳制品、肉制品加工,推动食品产业品牌化、链条化发展。突出大数据、新型平板显示器、电子信息材料,力推CEC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马,再造电子信息产业新优势。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全力抓好平台建设。加快"两区一基地三园区"建设步伐,强化要素整合,以龙头带产业、以产业兴园区,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坚持筑巢引凤,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建设机制,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大彬长旬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力争在引进大型煤化工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抓好高新区开发建设,加快医药产业聚集入园,带动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纺织工业园突出退城入园与引进企业并举、扩能升级与延伸链条并重,加快和立东升等项目建设步伐,二、三分厂尽早投产,推动园区投入产出步入良性循环。加快高科技历史文化产业园工作进度,确保上半年开工建设。建立项目联手引进和利益共享机制,优化项目布局,提升31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加快标准化厂房和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壮大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观光农业转变。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稳粮、优果、扩畜、增菜,在提高产能和提升品质上下功夫,积极打造肉蛋奶茶生产重点县,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180万吨左右。大力发展双矮苹果及特色果品,新栽各类果树15万亩。创建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0个,生猪存栏达到221万头。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板块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强化龙头带动和园区引领,谋划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打造特色品牌,加快"马栏红"苹果产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电商发展,提升咸阳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大力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提升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加快亭口水库、红岩河水库、柏岭寺水库、张家山泉群开发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做好东庄水库、引汉济渭工程服务工作。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旱作农业等5个试验站建设,推广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发挥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有序做好农村改革和村委会换届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以服务业为龙头培育新的增长点

实施《振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在拓展领域、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全力打造中华养生文化名城、休闲度假城和电子商务示范城。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产业。围绕构建制造业、大宗商品、农产品、保税物流四大体系,推进咸阳航空物流基地等重大前期项目,加快苏宁云商、当当网等项目建设,打造大西安地区物流基地。制定发展规划,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有机对接。

做大做强旅游和文化产业。抓好乾陵唐文化景区、汉唐帝陵旅游等项目建设,提升拓展袁家村、马嵬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把400万亩果园变成大花园,吸引大西安游客休闲游、度假游、避暑游,让咸阳旅游有看头、有玩头、有买头,走了以后想回头。力争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46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50亿元。积极谋划和实施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金融及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增长。

加快培育新的消费业态。依托中医药和地热资源,鼓励发展医疗、保健、养老等健康产业,培育一批中医养生和保健旅游品牌,打造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健康咸阳"。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优化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加快连锁超市、特色街区建设,带动消费升级。注重培育壮大研发设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促进高端高回报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以扩大开放为抓手提升经济外向度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开发新高地。

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大西安建设。坚持超前谋划、统筹实施,加快西安北客站至咸阳机场轻轨、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建设,推动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无缝对接,发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作用,促进交通一体、产业共建。加快大西安文化体育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市民文化中心和奥体中心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临空物流聚集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积极服务西咸新区发展,支持空港新城国家航空城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支持秦汉新城第四军医大学医教研综合园区建设,支持沣西新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和信息产业园建设,支持泾河新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文化旅游和农业技术合作交流,鼓励企业拓展建材、食品、纺织品市场,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份额。

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引进域外投资、激活民间资本作为扩大开放的着力点,以壮大产业规模、增强自身实力为基础,不断提升与国内外市场合作发展的水平。狠抓战略招商,严格执行"五个不要"负面清单,围绕完善产业链和培育产业集群,突出工业和高科技项目招大引强,扎实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定向招商,确保完成省上下达的810亿元到位资金任务(含西咸新区)。狠抓项目建设,确保总投资4628亿元的190个市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完成年度投资766亿元。狠抓环境保障,继续深化投资发展环境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打造营商环境,提高宜商指数,让投资商和创业者在咸阳安心发展壮大。

(五)以"人"的城镇化为重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突出"新"字、写好"人"字,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尽快完成主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围绕迎接20xx年省运会制定《主城区三年提升计划》,优化城市发展布局。突出完善功能与提升品质并举、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并重,深入实施"3+6"工程,抓好年度重点城建项目,推进产业、交通、环境有机衔接。坚持以水为脉,加快咸阳湖二期和双照调节蓄水库立项建设,严格落实生态湿地建设规划,加大泾河、渭河湿地恢复力度,加快马栏河、清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带。坚持以绿为韵,围绕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建绿、扩绿、补绿、透绿",强化特色街区建设和街景整治,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坚持以文为魂,加强对历史街区的有机保护,保留历史文化符号,彰显城市人文底蕴。严格落实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条例,积极推行数字化城管。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抢抓关中城市群建设机遇,年底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加大县城给排水、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武功、淳化等5个县城过境公路升级改造,配合做好铜旬高速建设,改造县乡公路200公里。加快省市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沿渭示范镇建设。积极创新人口管理和服务,认真做好农民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和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年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5%。把移民搬迁和小村并大村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对有历史记忆、关中特色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完善并继续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和传统民俗文化村建设,让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现代文明。

(六)以系统治理为关键加快建设美丽咸阳

顺应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期待,突出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强力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按照"生态、景观、安澜"的要求,启动实施新一轮渭河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统筹做好管理工作,实现正常运行、达标排放。扎实推进气化咸阳,今年市区供热普及率达到80%,逐步扩大县城供热范围。加强重点行业治污设施提标改造,完成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硝工程,年内全部淘汰20xx年以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确保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以上,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狠抓资源节约和淘汰落后产能。坚守耕地红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四条红线",集约节约用地,扎实做好节水、节能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健全水、气环境质量补偿考核机制。

加强生态修复。扎实开展"旱腰带"地区资源整合和开山采石整治工作,确保"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绿、三年变面貌"。继续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30万亩,绿化道路300公里。

(七)以利民惠民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着力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鼓励大众创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大学生见习制度,积极增加公益性岗位,向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职业教育,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强化劳动技能培训,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加强社会保障。严格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继续做好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重视做好城市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改进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政策,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温暖困难群众。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严格落实全市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规划,突出抓好"双高双普"、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加快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资源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市,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快平安咸阳建设。加强对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抓好"xx普法",增强全社会法制意识。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提升安全生产"三化"建设水平,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30件惠民便民实事,下大气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难心事。围绕让群众吃的放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和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解决农村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石头河供水市区全覆盖,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围绕让群众居住舒心,对旱腰带地区1370户5500人实施扶贫移民搬迁,投资60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5万套,提高入住率、注重宜居性,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加快棚户区、老旧社区改造提升步伐,合理布局菜市场和便民超市,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围绕让群众出行顺心,对城市道路、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启动城区公共停车场、住宅小区停车场建设,全面推行公交刷卡。围绕让群众生活安心,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继续推进贫困寄宿生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340个。围绕让群众过得开心,实施信息惠民优政工程和"光网城市"建设,突出深化应用,加快推进群众办事"一站通"、公共服务"一卡通",实现咸阳湖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

(八)以深化改革为引擎释放发展活力

立足新常态,必须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潜力、激发社会活力,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源。

坚持以政府自我革新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为重点,加快推进简政放权。认真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集中审批,压缩审批环节三分之一以上,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提交。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电子监察和全程开放式监管,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牢牢抓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个核心。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四合一"审批办理,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实现经营管理与资本管理分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使更多的经营领域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把创新投融资机制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手段。切实抓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1条意见落实,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和营改增试点步伐。积极扶持投融资担保、小额贷款、投资基金等机构建设,推进交通银行、长安银行等市域内金融机构向县镇延伸,支持建立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力争年末全市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发挥财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用,建立健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城投集团转型发展和扩资增信。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开展PPP融资试点,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问题。支持科隆橡胶、康惠制药等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鼓励引导非政府项目进入。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12351"科技创新工程,着力突破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脱节的瓶颈制约,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推动咸阳配套向咸阳制造、咸阳创造迈进。支持三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泾阳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兴市战略,加快培育中国驰名商标。

各位代表,发展是责任,改革是担当,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围绕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奋力书写咸阳民生改善、经济腾飞的新篇章!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强化法治意识,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大力推动政府公务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快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

(二)强化创新意识,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加强干部理论武装和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各级干部转变发展理念,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者"和"操盘手"。注重借助智库和外脑,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运用市场手段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注重全要素聚集整合,提高做好经济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三)强化执行意识,提升推动落实能力。坚持勇于负重、实干克难,坚决克服守摊子思想和为官不为现象,满腔热情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大事、改革要事、民生难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进一步完善对标管理体系,健全目标责任制管理、绩效考核、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四)强化自律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推进公车改革。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形成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各位代表,实干收获希望,拼搏铸就未来。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埋头苦干,为建设"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而努力奋斗!

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以共建大西安为统揽,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在稳定上升通道,圆满完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主要做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研判,综合施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坚持每季度提前一个月进行分析预判,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财政调动作用,落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各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16亿元;注重科技研发推动作用,科技研发投入8.3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23.2亿元。坚持对标管理,认真学习省内外先进经验,以目标责任考核推进落实。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60.4亿元、增长13.1%,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17.9亿元、79亿元,增长3.7%、22.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488元、8538元,增长10.6%、14.4%。

(二)壮大产业,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致力于打基础、利长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积极应对冬春连旱,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食品工业增长27.6%。全年粮食产量189.4万吨,果、菜总产分别达到545.8万吨、387.3万吨,畜禽产品产量101.2万吨,农业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一。扎实推进工业发展“1113”工程,装备制造、医药分别增长19.6%、11.6%,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占比提高到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835亿元、增长18.7%。出台支持高新区发展意见,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加快。加快新兴纺织工业园建设,企业搬迁和项目引进工作有序推进。列支3000万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50.79%。实施振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高科技历史文化产业园、苏宁云商西北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咸阳,乡村旅游发展活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9.7亿元、增长15.4%。

(三)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战略招商,引进合同项目303个,合同引进资金2332亿元,到位资金708.1亿元。健全项目推进机制,15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5.3亿元,占年计划的126.3%。西咸新区50个项目完成投资159.9亿元,占年计划的121.1%。交通设施完成投资73.7亿元,西平铁路咸阳段全线建成,咸旬高速、西咸北环线加快推进,新建农村公路281公里。水利设施完成投资22.2亿元,东庄水库、羊毛湾水库供水工程顺利开工,亭口水库、红岩河水库、渭河综合治理工程进展良好,解决了56.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4.5亿元、增长27.1%。

(四)全域谋划,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加快融入大西安,公交线路与西安地铁一号线及时对接,秦汉大道、正阳大道等13个道路对接工程全面开工。实施主城区改造提升“3+6”工程,140个年度城建项目进展顺利。打通文林西路、经电路等12条断头路,城西快速干道建成通车,路网结构得到优化。咸阳古渡、清渭楼南广场免费开放。北塬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市民文化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国家园林城市通过专家组考察评审,我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创建智慧城市试点市。深入实施县城三年大提升计划,彬县、淳化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省市重点示范镇完成投资24.4亿元,全市进城落户农民20.5万人。

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和“xx”工作回顾

20xx年是我们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认真贯彻“三稳两优”重大部署,围绕追赶超越,突出“五抓”举措,实施对标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55.9亿元、增长8.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18.7亿元、85.4亿元,增长11.9%、1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25元和9690元,分别增长8.4%、9.5%。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加强分析研判,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稳产促销保工业,扎实推进“1113”工程,启动工业翻番计划,强化“八抓八保”措施,全力支持企业稳定产能、拓展市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74.3亿元、增长9.2%。立足提质增效稳农业,以农业十大工程为抓手,发挥示范园区带动作用,调整产业结构,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认真解决果品、鲜奶等销售难题,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新发展矮化苹果7.6万亩、设施蔬菜2.3万亩,肉蛋奶稳定增长。着眼壮大三产扩消费,实施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武功和泾阳入列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增长67%;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1.6亿元、增长13.8%。

二是坚持扩投资调结构,有效集聚发展势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3.2亿元、增长22.9%,高出全省15.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0%,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集中力量加快项目建设,190个市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925.2亿元,占年计划的121.2%。强化服务支持,西咸新区50个项目完成投资173.7亿元。积极推进战略招商、精准招商,主动加强与央企、省企对接,全年共引进合同项目252个、合同资金 1965.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37.3亿元。陕韩中小企业园开局良好,泰迪熊博物馆落户大西安文体功能区。总投资280亿元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开工,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拉大框架,全力建设“大西安”核心区。抢抓关中城市群建设机遇,扎实推进“一市五县”建设,16个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完成投资22.9亿元。着眼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大西安文体功能区建设,市民文化中心主体建成,省十六运主场馆咸阳奥体中心规划设计完成,北塬一路、平福大道即将通车。扎实推进中心城市“6+3”工程,启动三年改造提升计划,年度投资79亿元的148个重点城建项目顺利实施,文兴西路、丝路公园等项目先后建成,公交一卡通正式启用,一批地下管廊和停车场启动建设,点亮工程成效明显,夜色中的咸阳更加迷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深入人心。

四是突出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坚持铁腕整治、建管并举,全力打好治污降霾攻坚战,完成治污降霾重点项目681个,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8天、较上年增加41天。渭河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全省考核第一,旱腰带采石矿山治理全面启动,马栏河、冶峪河、清峪河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绿化委核查。狠抓节能减排,加大重点企业提标改造力度,四大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五是扎实办好惠民便民实事,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30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达到251.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8%。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1%以内。扩大大病保险、困难救助覆盖面,调整提高8大类21项社会保险待遇标准。精准扶贫第一批146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旱腰带区域特色城镇化移民搬迁10个项目有序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扩建步伐加快,全年医保报销31.7亿元。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5所,兴平、长武、秦都3个县市区通过省级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改造、新建永寿、三原、礼泉等3个县级体育场馆。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平安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深刻汲取5·15事故教训,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任务,推行权力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及商事制度改革,加快网上政务中心建设,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公车改革市县同步推进,全市“三公”经费下降16%。深化金融改革,通过设立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撬动金融资本13.6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镇村综合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发证率达到85%和83%。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202所李魁武同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型企业科隆橡胶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30.7亿元、增长19%。

一年来,双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外事、侨务、对台、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地震、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实现了新发展。

各位代表!20xx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市“xx”规划实现圆满收官。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战胜了严峻挑战,办成了许多打基础的实事、利长远的大事、补短板的难事,咸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加快追赶超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比20xx年净增1057.2亿元,经济总量由西部城市的第15位前进到1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7.5%、 24%、15.2% 、17.3%、14.6%,分别是20xx年的2.3倍、2.9倍、2倍、2.2倍和2倍。秦都进入全省五强区,渭城名列第七。彬县、兴平进入全省十强县,三原、泾阳、礼泉、乾县进入全省前20名。

——五年来,我们坚持矢志不移调结构,一手抓招商引资扩增量,一手抓科技创新提质量,积极探索咸阳又好又快发展新路子。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 15.3:57.5:27.2,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54%。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传统农业加速向优质高效、生态观光农业转变。工业主导地位持续增强,华晨汽车、正泰电气、修正药业、双汇等项目助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彬长旬高端能化基地建设为加快煤炭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纺织工业通过退城入园焕发生机。实施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迅猛发展,乡村旅游竞相发展、各具特色,成为咸阳一张靓丽名片。

——五年来,我们以共建“大西安”为统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加强与西安、西咸新区的基础对接和产业联动,沣西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创新发展,为我们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咸旬高速建成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西咸北环线、旬铜高速通车,标志着咸阳绕城高速全面建成、境内高速连接成网,地铁1号线二期、西安北客站至机场轨道交通启动实施,西宝高铁、西平铁路客货运全线开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 全市10.5万群众告别老旧危房、喜迁新居。大力实施畅通工程,打通城市断头路,新建道路118.3公里,改造道路30.3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0.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提高到33.6%,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咸阳湖二期启动实施,渭河成为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东庄水库、亭口水库等重大水利设施开工建设,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五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政府,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1项、承接97项、下放38项,市场准入门槛降低,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市场主体五年净增9.6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2.1%。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我市干部作风满意度在全省测评中名列前茅。实行镇村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提高农村两委会干部待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44件、政协委员提案3262件。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更加注重兜底线、补短板,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坚持两个80%不动摇,每年实施一批惠民便民实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制定出台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累计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 20.1万套,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20xx年增加15273元、5473元。

各位代表,我市“xx”时期改革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咸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xx”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但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公共服务不均衡,仍有近33万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社会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高,新常态下一些干部不敢担当、不会作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咸阳发挥优势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期,是破解难题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补齐短板全面够格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冷静分析宏观形势,我国经济进入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生产能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深刻调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省市共建大西安和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扎实推进,加之多年来集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优势实现追赶超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

——富强咸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创新引领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 20xx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人文咸阳。秦风秦韵秦文化进一步彰显,”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更加靓丽,咸阳软实力明显提升。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到20xx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比重达到6%。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旅游业总收入近500亿元,年均增长13%。

——健康咸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美丽咸阳建设深入实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5.4万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法治市全面推进,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实现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改革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第一追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坚决跳出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实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推动发展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决转换发展动能,突出结构调整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的动能,突出兜底补短形成共建共享格局,不断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坚决破除惯性工作方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以法治思维服务发展,确保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三个陕西”建设贡献咸阳力量。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增强产业发展新动力。优化存量与扩张增量齐抓并举,一二三产协调推进,供给消费同步发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工业翻番计划,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三个千亿产业,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建材、战略性新兴产业五个百亿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时尚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着力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优质高效、生态观光、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抓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本链、服务链有机融合,加快构建富有咸阳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坚持以协调为关键,构筑均衡发展新格局。加快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建设,与西安、西咸新区携手共建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统筹区域发展,加快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彬县、兴平确保10强位次并实现进位,三原、泾阳力争进入全省10强。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打造”一主一副双核心和两环两轴多辐射”城镇体系,狠抓新型农村社区、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新改建国道481公里、县乡公路1492公里,全面建成亭口水库、红岩河水库、柏岭寺水库、羊毛湾引水以及张家山泉群开发供水工程。

坚持以绿色为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认真落实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督察和终身追责制度,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坚决打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电能替代,加大渭河、泾河、沣河生态治理力度,系统谋划建设全市水系和湿地,加快旱腰带区域生态修复和北部绿色矿山建设,深入实施”北部森林化、中部果林化、南部园林化”生态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

坚持以开放为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咸阳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西部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大西安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基地和秦汉唐文化交流展示基地。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以共享为根本,汇聚全面小康新合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兜底,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普及学前3年教育,全面实施20xx年免费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形成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年脱贫、三年巩固,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四个贫困县摘帽。

各位代表,机遇承载使命,挑战考验担当。只要我们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