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观《荡寇风云》后感:良心剧作,反响却很是惨淡

编者按:《荡寇风云》是讲述戚继光抗倭事迹的,单纯从这段历史来讲,这是一部电影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个香港导演来说(香港导演大多沉溺在武侠电影中不能自拔)。

观《荡寇风云》后感:良心剧作,反响却很是惨淡

1.选题很优秀

这是一部继《大明劫》之后拍的最用心的明史电影,虽然在人物刻画方面不如《大明劫》,在故事讲述上不如《大明王朝1566》,情节设计上不如《绣春刀》,可作为一个香港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来说,实属难得。

香港导演拍历史题材电影,硬伤在于格局,其次在对历史的了解程度上,往往拍着拍着就成了黑社会火并了,就成活生生的武打电影了。

《荡寇风云》聚焦于台州之战。台州之战是由九次不同规模的战斗合成的战役。片中重点呈现了新河之战和花街之战。新河之战发生在1561年4月26日,花街之战则在27日。

其中花街之战颇具传奇色彩:此战明军歼倭寇1000余人,斩首300余人,俘寇首2人,淹死倭寇甚多,缴获武器650余件,救出被掳男女5000余人,而戚家军仅阵亡3人。

这么精彩的故事,从商业片要求的故事性和传奇性来看,绝对是选对了。清朝修明史修得很详尽,片中的主要事件都有据可考,包括戚家军的阵法、武器都有比较认真的还原,从成片效果上来看,陈嘉上导演做得比我想象得要好。

明代九年的抗倭战争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而当前讲述这段故事的影视题材少之又少,这部电影很成功的把我们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反侵略年代,在让人铭记历史的同时也展现出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2.情节有理有据

抗倭是电影的主旋律,从影片中也可以直观的看出倭寇的凶狠、残忍。

历朝历代从古至今,日本人从没有放弃过对这片土地的野心。他们狡诈险恶,为利益不择手段;他们残暴凶狠,纯粹的以欲望而生。面对这样的族群,血债血偿就是最好的回馈。

热爱和平并不是忍受欺凌的理由,自身发展的局限更不是侵略的借口,针对倭寇这样的群体,无论何年何月,送他们去上帝那忏悔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

倭寇的侵略并不可怕,比侵略更可让人痛心的是有无数的贫苦百姓借着倭寇的名义大肆对自己的同胞烧杀抢掠。无力去批判这些百姓愚昧或者缺乏民族大义,在生存面前,所有的龌龊都已经不值一提。

电影中,戚继光的形象是正面的,他呕心沥血练兵,将一群贪生怕死的军队打造成一只虎狼之势;他运筹帷幄,以少胜多堪称经典。

在他的身后却有一个人在默默的支持他,那个人就是胡宗宪,一个说不上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角色,他行贿受贿巴结权贵陷害忠良,但是他也为抗倭将领从财力到信任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当他把那笔明知道戚继光会拿去练兵而原本用来给他行贿升官的钱交出去的时候,那个一个甩手,尽是心酸与无奈。

这个时代哪怕是像他这样位高权重的总督,也无力改变任何趋势,有时候他是那个下棋的人,更多的时候他也仅仅只是一枚棋子。而最后撕掉那一份从锦衣卫得来的书信,尽显宰相肚中能撑船。这样的一个充满着争议的人物,或许就是他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抗倭最后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

电影中戚继光的家庭生活也挺值得玩味的,他是万人无敌的大将,可是永远也是自己妻子手中的常败将军,他可以战胜穷凶恶极的倭寇,但妻子的手腕永远也掰不过,一波波的狗粮撒下来,吃的好辛苦。这些不影响故事主线的小情节,丰富了整个故事,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戏。

3.别开生面的新奇

在看多了好莱坞的各种高科技,激光,特技打架,这部片的打架可谓刀刀入肉啊,充分展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血腥,比较出彩的是巷战和守城战,没有很夸张炫目的大范围杀伤,都是一刀一剑砍出一条血路有木有。

片子中使用的服饰,装备十分讲究,很有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冷兵器跟初代笨挫的各种土炮相结合,戚家军的鸳鸯阵给人感觉很实在,很实用,不像以往影片太花里胡哨的,它是先上盾牌挡一波箭和炮,然后怼狼铣(说道这个怼狼铣。它是一种很长,类似竹子没削干净,留下一节节尖尖的丫杈,但里面又有钢制刀具的武器,这算的上是戚家军的创新,看着过瘾),再然后怼三眼土炮,刀兵伺机而动,一有机会就开盾突破就上。

巷战有一幕非常让全影院男儿肾上腺素飙升的是,戚将军带领的一小波部队被倭寇四方八面用火力压制包围,戚家军只有组成盾牌阵苦苦支撑着,防御着,根本杀不出去,倭寇为速战速决还上了一波小钢炮,直接把盾阵打一个缺口,我心想:卧尼玛,在那个年代,日本鬼子武器就已经有比我们领先的苗头了呀。

千钧一发之际,戚家军的土重炮阵及时在倭寇大意突破杀过来的时候赶到,打了倭寇一个措手不及,戚将军一看有机会,带领刀兵雄起杀出去,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呀。守城战也很感动,老弱妇孺都齐齐上阵杀敌,什么石头,木板,能找得到的硬物都往城下砸过去了。

战斗中有好几幕都是戚家军比较突出的角色小将跟倭寇角色小将近身肉搏,拳拳到肉,刀刀见血,动辄就是用手掌血握着刀口往脖子抹,很真实,看着就疼。边看边感叹,感谢先烈的血与肉的付出,才换来今天你我安逸地坐在电影院,吹着冷气,喝着可乐吃着爆米花看戏呀。

4.虽有瑕疵,不掩宝玉

《荡寇风云》是一个战争片的底子,却夹杂进了很多动作片的元素和讲述方式,而这两种类型元素又没有很好融合,形成了电影的两张皮,最后两边不讨好。

比如戚继光去锦衣卫监狱探望俞大猷,没来由的要比个武,对人物塑造还没什么用;戚继光去义乌征兵,要把村民打服了才行,这个思维逻辑放在战争片里很奇葩。

以及最后一出的打戏,倭寇头领剩一个光杆司令了,戚继光还要跟对方大战300回合,从长刀打到短刀打到肉搏,这非但在情节上没有合理性,在情绪上也没有必要性,虽然说是尊敬日本武士道精神,但却显得有点过于造作。

这跟《精武风云》中陈真只身犯险虹口道场踢馆是两码事,纯粹是为打而打,因为请了仓田保昭来就是要打一架的。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我觉得《荡寇》的创作初衷和态度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且对于这样中国电影中的稀缺片种,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公众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