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跟拖板桥有关的美文欣赏

本站:一座桥,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人生的态度,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拖板桥》。

跟拖板桥有关的美文欣赏

拖板桥,在县城儒林路钮家(仙鹤)巷口,明万历四年(1576)建。桥原为木板多孔桥,后改木为石,长市尺50尺,宽10尺,高40尺,如长虹卧波。拖板桥见证了吴敬梓家族的兴衰。桥石上有刻字,楷体,端正清秀。桥北为河湾街,原为明清米市区。近有吴家的探花第、遗园、赐书楼,街北有北极阁(玄武阁)。

北极阁(玄武阁),现为吴敬梓纪念馆、吴氏故居所在地。吴勖建,与笔峰对峙,为清代文人雅会之所。民国期间,九月九常有登高于此。探花第,在县城北郊北极阁高丘(走马岗)南面。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吴国对(吴敬梓的曾祖父)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俗称“探花”),因建此第宅,故名。原建筑范围甚大,正宅约十进,前门在河弯街,后园达高丘下的州门涧(即“后坝”)。后园中有赐书楼、文木山房、遗园。这里是吴敬梓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面临襄河,竹树楼台,十分幽雅。咸丰间毁于战火,惟存门前四座鼓形旗杆大石础及园中少数石刻。遗址现已建成“吴敬梓纪念馆”。襄河从探花第门前流过。襄河上有两座石拱桥,叫涌金、积玉。河岸上只有半边街肆,故俗称“半边河街”,所以此水也称“半边河水”。联云:“门向涌金,一片人声如鼎沸;宅依积玉,半边河水总环清。”

桥南接吴氏另一故居——“薖园”也是“薖园石刻” 的出土处。出钮家(仙鹤)巷口,左有襟襄楼,建于1920xx年,楼中设有茶社。清末民初时本县人、塾师王大启曾作楼联两幅:“襟怀潇洒非关酒;襄水潆洄(水洄旋貌)更有楼”、“襟带当风茶当酒;襄河环碧水环楼。” 离拖板桥不远处有远近闻名的“集贤居”酒社,亦为文士登览聚会之处。居有名士王宗沂联:“集部广搜,试闲窥、陆羽茶经,窦苹酒谱;贤流(圣贤之流)毕至,定不乏、仲宣(王粲的表字)赋笔,太白(李白的表字)太白。”

与钮家(仙鹤)巷口相对的是肖江宗祠,又称“五车堂”。据说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巡幸江南,到江宁(南京)后乘船下长江游滁河、入襄河到椒陵“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缙绅,培植士类,阅兵祭陵”。路过椒陵时,江氏祖先把五车祖传的书籍作为礼品,进贡给乾隆。为了表彰江氏子民的不凡之举,乾隆皇帝把肖江宗祠命名为“五车堂”。意思是江氏族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从此“五车堂”也成为肖江宗祠的别称。这些传说,在我记事时,家中发黄的毛边纸“江氏族谱”也有记载。

拖板桥钮家(仙鹤)巷口出口处,与肖江宗祠相邻的是《新华春梦记》的作者杨尘因故居。《新华春梦记》是一部描写袁世凯复辟帝制始末的历史小说,多以史实为据,以辛辣、诙谐的手法揭露了袁世凯xx民意、卖国求荣的行径,以及筹安会的丑行。作家还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蔡锷讨袁之义举,以及蔡的爱情生活(1985年3月10日,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对该书进行再版,改名《新华春梦》,作适当删节、改动,删节本为64.9万字)。由于《新华春梦记》揭露了袁世凯在新华宫内的丑恶生活,因之影响很大。吴稚晖在叙言中说:“杨子的《新华春梦记》史实甚详,可惜以稗史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到过该书,蔡东藩著述的《民国演义》引用了《新华春梦记》的大量史料。

《新华春梦记》,民国五年(1920xx年)春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当时正值南北对峙,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为了避免袁氏丑闻外泄,遂派人到上海向各书店收购此书,并出5000块银元托人向杨尘因收买版权。杨尘因乃迁居租界,避而不见。由于该书被袁氏大量收买,因之社会上只有少量流行。《新华春梦记》为灰蓝色封面,书名下方署有“杨尘因著,张冥飞校评”字样。

杨尘因生前与梅兰芳、周信芳、苏曼殊、柳亚子、欧阳予倩等文学、艺术大师友善。他能编能唱,善评京剧,据说曾为梅兰芳、欧阳予倩等人编写过剧本。杨尘因与苏曼殊的交往很深,当时,苏曼殊和杨尘因在上海颇有名气,人称苏为“文豪”,杨为“铁嘴”,可见杨尘因是能言善辩的。杨尘因于1961年病逝于上海,《羊城晚报·花地》专栏曾载有纪念他的文章。

公众号:天府散文

标签:美文 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