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关于临沣寨的文章欣赏:探访临沣寨

本站:临沣寨是我国保存完好的一座古村落,有着优美的风景和令人神往的传说,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探访临沣寨》。

关于临沣寨的文章欣赏:探访临沣寨

听说郏县堂街镇境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心往神驰,总想去看看。

雪后初晴,和几位古村落兴趣爱好者一道,驱车二十公里开始了探访临沣寨之旅。

车子在停车场停稳,放眼望去,四米见高的寨楼远远的矗立在约3米宽5米高的寨门之上,虽无城楼之雄伟但不失奇特之壮观。约七米高的清一色红石磊就寨墙浑厚坚实,完好无损,素有“中原第一红石寨”之称。环绕寨墙周围有一条人工铺设的平坦而蜿蜒的小道,供人畜通行,小道外围便是宽十米深四米的护城河。

走近寨门,咋一看去不像传统的正方向建筑,从寨门向里观望,斜拉建着几栋民房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再往里走豁然开朗,一条笔直的青石筑就的主街道映入眼帘,宽敞幽深。民房墙角几位老人在雪后暖阳下围坐闲聊,我们带着疑问拜访了那几位老人,其中一位侃侃而谈,介绍了临沣寨前世今生。

来临沣寨有东西南三门,看似斜向的东门其实是正朝东方,其中轴线与紫云山皇姑殿中心一致。太阳跳出地平线,东门寨楼接受第一缕阳光,取其意紫气东来。从寨门外向里面看不到正中街道,是古人为了防止敌人对寨内的军事窥探,故设计了和寨门有120度夹角的视线盲区,带着好奇我们又返回寨门外,选择了合适的角度,真的看到了寨内笔直的大道,惊叹古人超人的设计智慧。

再次进寨,才发现略带斑驳的两扇寨门约厚二十公分,外镶铁皮,一行“同治元年制”大字清晰可见于门楣之上。推拉之下还活动自如,门后两侧墙上各有一个约四十见方,深二十公分的青石洞穴,想必是门栓装置了。

顺着寨楼一侧陡峭而又狭长的石梯拾级而上,已是微微冒汗。登楼远眺,寨外东南向是来时的省级公路,宽敞畅通,寨内“井”字形的两纵两横街道车水马龙,行人川流不息,热闹非凡。一排排一幢幢原生态明清古建民房尽收眼底,真乃错落有致,华而朴实,竟然没有一所现代气息的建筑。顺着宽厚的城廓围走,发现每个城垛之间都有窥视眼、挠刺孔,想来是冷兵器的作战时代的军事设计。城墙排水利用天然地势,采取防洪防坍塌的精巧溢流沟将积水引入护城河,巧妙设计令人咋舌。

绕城一周近一个小时。走下寨墙,深入民居,朱姓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自豪地介绍自己是这个古寨的朱姓第六代传人,祖先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后裔。明末清初为躲避清政府绞杀灭族,其中一支从山西洪洞移民至此,隐姓埋名,奋发图强,崭露头角于咸丰晚期,鼎盛于同治初年,出了一位朝廷身兼盐政司二品大员,修建了这座古寨。由于世道混乱匪患猖獗,寨墙以及民居、街道、小巷全部以军事化设计,敌进不能出,敌出而不能攻,就连日寇进犯中原时也没能攻下此寨。此寨原名叫水田村,后因朱氏家族以盐为生发达改名朱洼寨,再后来因当初护城河起始经汝河、过沙河、链接京杭大运河,汇入天津港,朱氏盐商把持河南全境,纵贯半个中国,鼎盛时期,护城河上运盐船只磨排长龙,陆路驾车络绎不绝,因汝河名沣,村寨临沣而居,即改名临沣寨。老人讲起祖先事迹眉飞色舞,俨然沉浸在盛极一时的遥远过去的家族风光。

临离临沣寨,感叹老人家族的辉煌,也感叹年近80岁却依然守护着祖产家园。如今空穴老巢,虽有三进三出的四合建筑已被国家列入文物保护,但辛酸依然写在那沟壑纵横的脸庞,我们主动买了他几份自种的土特产红辣椒,权做对老人的一丝慰藉和尊敬。

回眸临沣,在除四旧的苍凉时代,若不是因为临沣寨墙挡住了那一场大洪水的袭击,救下了全寨百姓而被政府特批保存,也许今人再也看不到它辉煌的过去,再也听不到它的神秘和神奇。

临沣寨,我们身边的古民居建筑,为你自豪!

公众号:花洲文学

标签:临沣 探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