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通用18篇)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通用18篇)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包括4课活动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我国在经济、国防、外交、科技、

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崇尚科学的态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初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观。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一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五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七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一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三期中测评

十四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五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六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七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十八期末复习

十九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 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 .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 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 题 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课时+1课时作业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3课时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3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压迫勇于斗争、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

这学期主要是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它概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xx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外国势力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二是近代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历史事件的联系。

2.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分析问题容易偏,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方法设计

1.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取阶段测试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含对后1/3的帮扶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和教学水平,多向那些优秀教师学习。

4.对于后1/3学生重点做以下几方面(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做基础题。(2)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溜号,因此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3)多关注他们身上小的闪光点,多去表扬他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结合县六中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取在四校联考中获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在四校联考中获得第一。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学校安排每星期2节正课,一节自习,安排在周四、周五,并且在上午第四节和下午第三节,时间排极不合理,这给学生的成绩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客观条件不能改变,我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我采取方法:

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题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3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课时+1课时作业

期中复习考试2课时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3课时+2课时作业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1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3课时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教学计划,不知当否,望同仁批评指正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5

一、学期三维教学目标: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力求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性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治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教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二、教材分析内容分析及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主专政的国家,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建国初期在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明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的道理,通过这段历史的学生,使学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珍惜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习生明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_”那样全局性的、长期的严重错误,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在这二十年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取得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成就辉煌。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知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失误,但总的来说成就是主要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历史问题,学会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历史思辨能力。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从沿海经济特区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上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

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成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重大意义,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方明成果,知道西腊城邦和雅典民主,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知道西欧封建制的确立,以及的创立与传播。对世界古代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世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三、学生评价:

本学期八年级共有两个班,每班54人,班额较大,大部分学生来自丰登镇各村,一少部分来自西湖农场,回族学生居多。

根据上课及与班主任交流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差,平时几乎没有课外书可读,因此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历史素养及知识集累少之又少。另外,受中考导向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中考不考,可学可不学,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历史,存在偏科现象,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八年级也是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变化最为活跃的时期,比较难管理。近几年,中考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历史课将占一定分值班,但因为分值较小,这种局面也不会有很大改变。另外,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知识面狭窄,信息来源渠道闭塞,孤陋寡闻。再加上过去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以上因素都将在一定和度上影响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这门课的价值和作用,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渗透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班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搞好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四、教学措施:

1、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依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缤纷教育”校本课程,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2、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在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组织教学,调控教学,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3、认真学习领悟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能够自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能,诱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快乐发展,幸福生长,成为的自己。

4、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参观、考察、进行社会调察,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在开放的情境中去自觉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教育成为生活化的教育。

5、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去获取知识,改变过去由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6、改变评价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功价方法上,改变过去一张试卷评价一个学生的作法,把过和性评价的形成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包括4课活动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我国在经济、国防、外交、科技、

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崇尚科学的态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初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观。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一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五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七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一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三期中测评

十四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五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六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七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十八期末复习

十九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7

一、课程标准要求: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历史成绩、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八个班的历史,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三、教材简析: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共22课,活动课2课。主要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发展关系,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经过,中国格局的变化。安徽地方史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只能组织学生自学。

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主要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特点是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A、基础知识:

让学生按照教纲中的要求掌握各类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B、思想认识: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让学生能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的关系、社会阶级矛盾,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看待世界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C、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学生方法也不一样,如

A、对优生要求:除了掌握教学大纲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上达到自我运用的水平,学会运用辨证唯物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措施:上课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多交流,通过培尖的形式加以沟通;作业布置加大难度,多布置分析性的作业;以面批为主。

B、对差生要求:完成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措施:上课认真督促、作业以面批为主;课后多补差;经常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了解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上进。

4、认真备好每节课

明确重点、难点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大纲,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6、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7、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

8、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

以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9、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

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10、优化课堂教学

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略)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8

一、以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理解了历史的因素。

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二、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由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以动引他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9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xx市平均水平。

三、 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 .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 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 题 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课时+1课时作业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课时+2课时作业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4课时+2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3课时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0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中国近代史部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到民国时期的文化。

2、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

三、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初二(1)、(2)现有学生101人,学生虽对历史较感兴趣,但他们不愿 花时间对知识进行识记。

2、第四册共有27课,学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历史。正文部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注释和文字说明,不作要求。

四、 具体实施与要求:

1、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

2、课堂教学按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

3、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5、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

7、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五、课堂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内容 周次

1、2课 1

3、4课 2

5、6课 3

7、8课 4

9、10课 5

11、12课 6 13、14课 7

15、16课 8

复习 9

中考 10

17、18课 11

19、20课 12

21、22课 13

23、24课 14

25、26课 15

27课 16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1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教学目标

(一)基本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二)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 26 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标有星号的内容,供各地的学校选用。前两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四、采取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2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压迫勇于斗争、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

这学期主要是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它概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xx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外国势力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二是近代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历史事件的联系。

2.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分析问题容易偏,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方法设计

1.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取阶段测试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含对后1/3的帮扶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和教学水平,多向那些优秀教师学习。

4.对于后1/3学生重点做以下几方面

(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做基础题。

(2)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溜号,因此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3)多关注他们身上小的闪光点,多去表扬他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一)教材体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__年中共xx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根据《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学习主题。其中前三个学习主题是按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三个阶段各设一个主题。第一学习主题叙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反映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文化~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第四至七学习主题,以专题形式呈现,分别叙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在这四个学习主题里,又按时序反映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概况。全书在七个学习主题下共安排21课和三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活动。

(三)教学要点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文化~”的内乱。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教材特点

第一,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严格以《课标》规定的主题内容为基本依据。

第二,教科书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实际各不同,一些学生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第三,为了及时反映《课标》未来得及反映的最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加强教科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史教科书的时代性特点,教科书把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写进教科书,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xx大召开、“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

第四,《课标》的某些内容跳跃性较大,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反映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内容的内在联系,教科书对部分内容作了补充或拓展,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减轻了学生负担。对于《课标》“内容标准”以外增加的内容,教科书均用※号标明。

五、教学重难点:

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文化~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4、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思想教育

第二周:第一课

第三周:第二课

第四周:第三课、第四课

第五周:五课 第六周:复习迎接月考

第七周:月考

第八周:第六课、七课

第九周:八、九课

第十周:十、十一课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十二、十三课

第十三周:十四、十五课

第十四周:十六、十七

第十五周:十八、十九

第十六周:月考

第十七周:二十、二十一

第十八周:二十二、二十三

第十九周至二十一周:考前复习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包括4课活动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德育渗透

本学期通过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我国在经济、国防、外交、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崇尚科学的态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初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观。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一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五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七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一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三期中测评

十四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五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六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七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十八期末复习

十九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6

一、以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理解了历史的因素。

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二、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由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以动引他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__的“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党的精神,神化学科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习思想,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学习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以“先练后讲”为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落实自主学习方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二年级共分为六个年级,共有学生400人左右。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优秀生几乎没有,及格生也不多。学生情绪很不稳,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7个主题,共二十二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是中国近代史。教学难点是怎样记住“落后就要挨大”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2)、培养学生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3)、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教学成绩达到的目标:

争取在本学期历史成绩有所上升,及格率达65%。

四、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4、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5、使用尝试法教学,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得到尝试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7、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感。

五、周进度安排:

周次

时 间

主要内容

8.15-8.21

第1课. 鸦片战争

8.22-8.28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3课、收复新疆

8.29-9.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5-9.11

第6课洋务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

9.12-9.18

第8课辛亥革命

政教处

第9课新文化运动

9.19-9.25

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课北伐战争

9.26—10.2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政教处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0.3-10.9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校委会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0.10—10.16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与复习

10.17一10.23

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第17课内战烽火

十三

11.7—11.13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十四

11.14一11.20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十五

11.21一11.27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十六

11.28一12.4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十七

12.5—12.11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导处

十八

12.12—12.18

复习

十九

12.19—12.25

复习

二十

12.26—1.1

复习

二十一

1.2一1.8

期末考试

二十二

1.9—1.15

放寒假

八年级历史工作计划 篇18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压迫勇于斗争、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

这学期主要是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它概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xx年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外国势力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二是近代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历史事件的联系。

2.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分析问题容易偏,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方法设计

1.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取阶段测试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含对后1/3的帮扶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和教学水平,多向那些优秀教师学习。

4.对于后1/3学生重点做以下几方面

(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去做基础题。

(2)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溜号,因此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3)多关注他们身上小的闪光点,多去表扬他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