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2023学习实施方案(精选18篇)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心态,能较大程度发挥集体互助力量。近段时间,在探索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方面,我们在进行积极地探索。以下是高年级语文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2023学习实施方案(精选18篇)

一:学生方面

1、有效分组

针对我们学校班级多,班级人数多的情况,我们把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分配,每四人结合为一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至少有一名同学成绩优秀,有一名同学成绩在班级中相对较差,其他两名同学成绩中等。这样的组合,可以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力基本均衡,小组成员之间能够齐心协力,搞好学习。

2、成员职责

学习小组确定好以后,组内民主选举一名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建议小组长每隔一个月左右进行流动,使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

3、发言顺序

作为小组成员,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没有先后顺序,互相出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检测并订正。但是在讨论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时,要求组长一定要组织小组成员全部发言。发言的顺序,建议让小组内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学见解有不同看法,可以加以补充,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在班级交流的时候,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发言,发言的时候,要以“我们组认为···“来进行交流。

二:教师方面

1、确定话题

进行小组合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生交流合作。低级的检测等形式的合作对教师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出示探究性的问题时,要求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为学生提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探究的问题过难或过于容易,都会使小组合作的成效不明显或者说不够有效。同时,要在日常程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法,使合作学习凸显实效。

2、教师参与

目前,我们的学生都基本能够在小组内发言,但是,对于倾听很多同学做的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参与其中,在班级内进行巡视,询问学习成果,如果发现有学习困难,及时进行点拨。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不善于发言,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哪怕他们说的很少,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鼓励。

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合作的时间,不能太短,学生尚未讨论出结果。但也不能过长,一节课毕竟有限,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的挖掘,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1、使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绪。

2、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和成果,培养愿意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养成协作学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高尚的科学道德。

5、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收集数据”、“总结整理”和“沟通评价”。

1、确定主体。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创设情境、抓住机遇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范围和主题。研究课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学生本人、家庭、学校、所在都有现实意义,同时又是可行的、可研究的。

2、制定计划。项目确定后,研究团队应着手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计划中,应明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现状、时间和地点、具体实施步骤、研究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同时,还要明确研究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

3、收集数据。根据计划中的规定,每个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活动、在线查询、参观和实验操作等各种渠道和渠道广泛收集数据,并做好过程记录。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3

一、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保证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五到位: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导到位,学生组织到位,活动实施到位,过程管理到位。特拟定本实施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及组织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元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道德;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加强学科间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了终身求学的学习观念。通过过程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与观察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与交流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培养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原则: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具有开放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小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10人以下的课题小组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研究为主。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价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三、阶段目标

高一年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学科内知识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研究与学习。年级以主题讲座、组织参观、专家访问、现象观察、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与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注重学科内综合为主。

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式研究”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设计与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背景综述与研究,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合适表述方式等。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科技文化的综合,注重以文理课程综合为主。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

(略)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具体分工

1.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制订,检查和落实。对全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管理,对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负责组织和协调年级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2.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组织与具体实施

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培训,学生选题开题的指导,课题的结题与交流,并负责对全校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

3.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4.指导教师——具体课题管理

指导老师负责对自己所指导的课题进行全程指导,管理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帮助、建议和鼓励,并具体指导学生最终整理、撰写出论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对本课题成员作出学分评定的初步意见。

5.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助学校管理小组的老师,对课题进行过程性指导与管理,及时将学生的研究进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

(1)选题阶段:

①由学科备课组教师提供推荐的研究课题,然后由学生选择、参考或自主拟定课题,并最后确定研究课题。

②学生根据课题的类别与性质,自由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选举课题组长。

③教学管理处负责对全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并开设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讲座;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负责对课题组长进行培训与指导,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管理与协调。

④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的前期背景研究,拟定研究方案。

(2)开题阶段:

①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并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论证。

②在教师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开题报告评价表”。

③学生针对开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开题阶段研究心得”。

⑤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3)研究过程阶段:

①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每利用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小组就填写一份“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果进行了调查、访谈、实验或外出活动,学生应在“公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管理用表”中下载相关表格进行填写,并将其装入“研究性学习(普通)档案袋”中。

③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每一次出席情况、活动情况和完成任务情况,都要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研究档案”袋上进行记录。

④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4)结题阶段:

①学生进行结题报告的写作。

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的结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结题报告评价表”。

③在所有研究小组中选择出色的小组,在年级的“结题汇报会”上进行展示。

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结题阶段研究心得”。

⑤学生针对结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⑥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⑦“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对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并推荐参加各类比赛。

七、研究性学习课程各年级推进日程

(略)

八、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

参见《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管理手册》、《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

九、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答辩会

优秀论文答辩会初步评委组成: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指导教师。

优秀论文答辩会最终评委组成:成立优秀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高校专家组成。

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设为三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奖励办法:优秀课题指导教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加分,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优秀课题论文或成果:优先送上级部门进行专业评比。

优秀课题学生发放《优秀研究性学习论文获奖证书》。

十、研究性学习专项经费及教师的工作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经费支持与配备,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专项经费每年约150000元,其中校外科研经费50000元。

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

指导教师:以学生实报时间进行累计,每40分钟为一课时,课时津贴以学科辅导课标准进行计算。

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实际组织活动课时计算。

专家讲座:按照外请专家的标准进行。

成果计算:

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答辩会:一等奖(150元/篇)、二等奖(100元/篇)、三等奖(50元/篇)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

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国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点已不下数十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山东省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等。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初步的阐释,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对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要素、特征研究多,对其理论基础作系统、深入研究得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关系、要素、功能及教学基础环节缺乏明晰的认识;②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征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

(二)现状

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在低年级还不为多见,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世界。学生在课堂中或者只是“个人”,或者只是并无实质性功能联系的所谓班级之一员。换言之,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孤独的个体”,于是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便成为普遍现象。而教师又往往把全体学生当作“一个”来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赶,也不进行从容研讨,教师便匆匆归结。试想这一堂堂课下来,究竟给了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学生在琐碎的问答中收获了什么呢?

显而易见,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意义

每个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应该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予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最优发展提供了保障。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假说和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说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二)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三、实验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具体体现在:

1.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实验的对象、方法、因子和手段

(一)实验对象:二年级学生(一至五班)

(二)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总结法、观察法

(三)实验因子

1.实验内容:以小学低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教材为实验研究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加以调整,增加合作学习的含量。

2.实验形式: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组织形式,保证实验的实效性。

3.实验基地:以学校为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设施等自然条件进行实验。

4.理论指导: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规范操作方法,支持人及时组织学习和研究,保证实验的方向性和操作的科学性。

5.实验教师:任二年级语文的四位青年教师。

(四)实验方法

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 、“新授中启发心智” 、“小结中评价提高”。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 “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4.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五、实验原则

()合作交流原则: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分层次合作交流。

()主体性原则: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合作学习的推行。

()反馈性原则:合作学习是动态过程,要通过反馈→引导→反馈的循环过程来提高学习质量。

()创造性原则:合作学习应把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作为主要学习目标。

六、实验过程

本实验从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

(一)准备阶段(20xx.9)

1.制定方案,并讨论和论证。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3.建立实验资料档案,进行实验前测,实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二)实验阶段(20xx.10——20xx.6)

1.组织实验教师按实验方案操作,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修订、完善实验方案。

2.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教研课,撰写论文,上交实验计划、总结。

3.定期进行成果检验和评估。

4.在整体实验运作中,制定和完善领导跟踪研究、教师交流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并随时进行实验的系统监控。

(三)总结阶段(20xx.7)

1.组织实验教师对实验成果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撰写经验论文。

2.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申请专家鉴定和评估。

3.整理资料,归类并存档。

4.总结实验成果。

七、课题实验组织和实验管理

(一)实验组织

问:许金刚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导:杨艳艳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研员

陈兴远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导副主任

刘学霞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中年级学科部教导主任

宋长英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低年级学科部教导主任

负 责 人:

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一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实验教师:

(二)实验管理

课题实验小组负责制定实验方案,定期深入实验班级调查研究,了解并掌握实验的运行情况,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系统控制。

八、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实验小组,明确分工,加强对实验的领导和管理,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

2.建立健全实验教师考评制度。

3.保证经费投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物资基础。

九、成果体现形式

1.撰写实验报告。

2.撰写学术论文。

3.展示实验成果及课堂教学。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5

一、目标:

1、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抓住思维对话中的“生——生”对话环节,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

3、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学困生。

二、分组:

1、班主任协调各科任课教师本着差异互补的原则,相对均匀的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4—8人,各科同组。

2、将小组成员按优、中、差分成C、B、A三档,以便于小组合作及评价。

3、小组命名及小组寄语由班主任引导学生结合本组特点自主进行。

三、实施:

严抓三个环节

1、备课:

A、要有明确的周计划,根据学期进度制定出明确的周进度,每周的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所用课时数都应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周计划中明确指明。

B、各科根据教研员的备课要求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问题,每节课进行什么内容,课堂上哪些环节需要合作,都要提前想好,设计好,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每学科每周不得少于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导学案必须由集体备课产生,课改组将对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抽查。

C、提前一周备课,每个周五下午第一节课之前,各学科教研组长将本学科下周的完整导学案及下周检测题收齐交到教导处,由课改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分管领导签字确认使用。

D、做好导学案及相关资料的整理积累工作。教研组长做好检查记录。

2、上课

A、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应用到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B、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应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的全部过程,以免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降低了学习效率。

C、合作次数适度。一节课中开展了多次讨论占时一半多,反而制约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D、合作不能操之过急。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

E、合作时间应充裕。合作学习刚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不应为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终止合作。

3、周考:

A、实行周考制度,提前一周设计好考题,每周五针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做到授课、复习、检测周周清。

B、每周二之前各科要把上周的检测题批改完毕,周四之前由班主任将本班各科成绩及名次表以电子稿形式上报刘仲林校长,并于周五将本表结合家校联系表通知家长。

C、周考与平时课堂小测及批改之间不矛盾,小测及批改按原先规定继续执行,并作为小组考核的一个依据。

四、评价:

1、各班级可采用计算小组提高分或计算小组提高名次的方法对班内各小组进行考评。各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施情况制定好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逐步完善,并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科教师利用好课代表做好本学科的小测成绩统计和平时老师对小组的加分记录工作,结合班级教室文化建设,固定区域,将各项记录、统计上墙。

3、班主任每个月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月考、周考、小测及任课教师平时的加减分情况对班内小组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利用班会做好总结。各班选出一个优胜小组在升旗时进行表彰,并在校宣传栏张贴照片。

五、听课、研课安排:

1、十一假期开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每天的第二节第六节为各科集中听课时间,第三节和第七节为集体研课时间。听课研课过程,学科领导及同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

2、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步骤必须与自己设计的导学案一致,听课研课的课型不局限于新授课,随教学进度和周计划进行。

3、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之后,同学科之间还要继续互相听课学习,要求每周听课节数不得少于两节,要求课堂活动过程记录详细,本人的思考感悟要到位。

4、听课研课具体安排见听课研课安排表,学校将创造条件把授课教师的上课过程录制下来,并对听课研课情况发放通报。

六、上学期小组合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形式化。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起不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应结合适当的检测,口头书面皆可。

2、学生参与不均衡。多数学生“搭台”,少数学生“唱戏”。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该适当压住个别学生的风头,让其成为组内合作的主角,而不是一言堂的霸主地位。

3、小组合作自由化。小组合作的环节无设计,当提问无人回答的时候,老师就要求讨论,太随机;还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完全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4、学生课堂展示时局限几个人。课堂展示的学生原则应该是B类学生,鼓励A类学生大胆发言,让每类学生都有所提高。

5、小组合作缺乏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大小、姿势和语言套路老师都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加以规范,需要动手操作的科目,谁动手,谁主持,谁发言,小组内要形成一个共识。

6、老师不放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巡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边走边嘟囔,往往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七、小组合作科目:

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学科中开展,其他学科可以借助小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自行开展小组合作。

八、十一假期开学后,初一至初三级部小组合作全面展开。

看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的人还看了: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6

一、目标:

1、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抓住思维对话中的“生——生”对话环节,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

3、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学困生。

二、分组:

1、班主任协调各科任课教师本着差异互补的原则,相对均匀的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4—8人,各科同组。

2、将小组成员按优、中、差分成C、B、A三档,以便于小组合作及评价。

3、小组命名及小组寄语由班主任引导学生结合本组特点自主进行。

三、实施:严抓三个环节

1、备课:

A、要有明确的周计划,根据学期进度制定出明确的周进度,每周的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所用课时数都应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周计划中明确指明。

B、各科根据教研员的备课要求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问题,每节课进行什么内容,课堂上哪些环节需要合作,都要提前想好,设计好,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每学科每周不得少于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导学案必须由集体备课产生,课改组将对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抽查。

C、提前一周备课,每个周五下午第一节课之前,各学科教研组长将本学科下周的完整导学案及下周检测题收齐交到教导处,由课改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分管领导签字确认使用。

D、做好导学案及相关资料的整理积累工作。教研组长做好检查记录。

2、上课

A、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应用到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B、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应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的全部过程,以免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降低了学习效率。

C、合作次数适度。一节课中开展了多次讨论占时一半多,反而制约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D、合作不能操之过急。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

E、合作时间应充裕。合作学习刚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不应为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终止合作。

3、周考:

A、实行周考制度,提前一周设计好考题,每周五针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做到授课、复习、检测周周清。

B、每周二之前各科要把上周的检测题批改完毕,周四之前由班主任将本班各科成绩及名次表以电子稿形式上报刘仲林校长,并于周五将本表结合家校联系表通知家长。

C、周考与平时课堂小测及批改之间不矛盾,小测及批改按原先规定继续执行,并作为小组考核的一个依据。

四、评价:

1、各班级可采用计算小组提高分或计算小组提高名次的方法对班内各小组进行考评。各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施情况制定好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逐步完善,并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科教师利用好课代表做好本学科的小测成绩统计和平时老师对小组的加分记录工作,结合班级教室文化建设,固定区域,将各项记录、统计上墙。

3、班主任每个月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月考、周考、小测及任课教师平时的加减分情况对班内小组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利用班会做好总结。各班选出一个优胜小组在升旗时进行表彰,并在校宣传栏张贴照片。

五、听课、研课安排:

1、十一假期开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每天的第二节第六节为各科集中听课时间,第三节和第七节为集体研课时间。听课研课过程,学科领导及同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

2、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步骤必须与自己设计的导学案一致,听课研课的课型不局限于新授课,随教学进度和周计划进行。

3、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之后,同学科之间还要继续互相听课学习,要求每周听课节数不得少于两节,要求课堂活动过程记录详细,本人的思考感悟要到位。

4、听课研课具体安排见听课研课安排表,学校将创造条件把授课教师的上课过程录制下来,并对听课研课情况发放通报。

六、上学期小组合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 形式化。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起不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应结合适当的检测,口头书面皆可。

2、 学生参与不均衡。多数学生“搭台”,少数学生“唱戏”。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该适当压住个别学生的风头,让其成为组内合作的主角,而不是一言堂的霸主地位。

3、 小组合作自由化。小组合作的环节无设计,当提问无人回答的时候,老师就要求讨论,太随机;还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完全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4、 学生课堂展示时局限几个人。课堂展示的学生原则应该是B类学生,鼓励A类学生大胆发言,让每类学生都有所提高。

5、 小组合作缺乏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大小、姿势和语言套路老师都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加以规范,需要动手操作的科目,谁动手,谁主持,谁发言,小组内要形成一个共识。

6、 老师不放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巡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边走边嘟囔,往往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七、小组合作科目:

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学科中开展,其他学科可以借助小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自行开展小组合作。

八、十一假期开学后,初一至初三级部小组合作全面展开。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7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这为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区要在优化评价体系、拓宽育人载体和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上下好功夫,让更多“大国工匠”喷涌而出。

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释放干事创业“精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区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落地落实,切实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让技能人才有奔头,打开技能人才涌流的动力源头。要切实厘清评价流程脉络,利用“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多部门联动联审,避免“交叉打结”来回跑腿,释放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精力。优化技能人才评价指标,关键是要把评价重心由单方面看学术论文向多方面考察成果转化、应用实用情况转移,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隐形台阶,倡树以发挥实际效用评先树优导向。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开发技能人才发展档案库,动态追踪其入职、创业、创新等现实表现,在提高评价科学化的同时也更好实现政策“扶一把”“送一程”,促使人才全方位成长。

拓宽全方位培育载体,提高技能学习“引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技能人才是发展的源头要素和中坚力量,特别是当前我国许多关键技术还处于“卡脖子”“被垄断”状态,技能人才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传统的学校培养、企业培养等“单一模式”已不适应新发展要求,各地区要通过统筹兼顾、联合打通、多向交叉等方式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真正构建起产学研发展平台,牢牢把握当地自身需求,培养数字经济、汽车、新材料等不同领域人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共联,加快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探索打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壁垒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同社会效力认证,使技能人才在薪资定级、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享受公平公正待遇,推动职业教育提质扩量,从源头增强技能人才供给发展能力。

营造舒适化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英雄最怕无用武之地。”释放技能人才红利,科学用才是关键。要搭建干事创业舞台,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到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生产一线渠道,通过开通人才登记、申请系统等大力向攻坚一线和改革前沿输送人才。要坚持人岗相适,深入思考“发展缺什么和他能干什么”,既要保证“杀鸡不用牛刀”,也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科学匹配度。要公平公正对待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不能盲目追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以免“招来女婿气走儿”,造成技能人才流失。技术进步攻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人才发展规律,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而要“放长线钓大鱼”,通过提供项目创办、转化成果“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努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确保技能人才安心扎根岗位、充分施展才华,不断增强人才发展新势能。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3、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方法”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课外如何有机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3、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

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

七、课题研究步骤:

20__、9——20__、2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制定方案,组织论证。

20__、3——20__、2研究实施阶段

20__、3——20__、7总结评估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及管理:

1、成立校“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法的培养”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实验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各自实验的进展情况,商讨下阶段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

3、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研究报告

(2)优秀教案集

(3)研究论文集(包括个案)

(4)公开课展示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9

一、组织方法

1、班主任负责学习小组的组织、组长的选用、组员序号的排列。负责统计每天、每周的评价结果

2、各小组根据小组情况,制定周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

3、各小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组长督促组员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确保组员不掉队、本组无差生。相互监督导学案独立完成情况,及时向课代表举报抄袭导学案的现象。

4、每节课前,各小组轮流互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学具准备情况、知识复习巩固情况,做好检评记录,及时向值日班长汇报。

5、课上合作学习时,组长主持,讨论分析问题,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观点、学习成果,并决定小组发言人,积极展示集体学习成果,提出小组的疑难问题。

6、教师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评价小组发言、汇报、展示以及测试情况,评价小组学习纪律,量化赋分。

7、教师课上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提问时,让各组机会均等、难度相当,提问学生水平相当,尽可能平衡提问几率。

8、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合作学习时间,并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可自主学会的内容不必合作),杜绝教师主讲,倡导教师主导。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评价细则

1、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

(1)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优秀作业、良好作业、合格作业、较差作业分别赋5、3、2、1分。不交作业者减5分。

(2)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导学案、保存导学案的情况,导学案完成情况与作业等级赋分相同,每丢失一个导学案减10分。

(3)教师评价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对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代表小组发言情况,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小组学生纪律情况,差的酌情减1~3分。

(4)教师评价学生各类测试情况,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赋分5、3、2、1分。

2、组间互查内容与方法。

组长课前检查相邻组的课前准备,重点检查导学案的准备、完成情况、学具准备情况、知识复习巩固情况,准备不充分或未完成者,每人次减1分。

3、组长评价内容与方法。

(1)组内设组员情况记录本用于记录小组和各组员加减分情况。

(2)评价组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桌上物品摆放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课堂及自习纪律、劳动卫生。以上各项完成不好、不积极参与、违纪或劳动不积极、卫生较差者,酌情减1-3分,一周一总,作为评选优秀组员的依据。

三、奖励办法

每周汇总各项检查结果,各班每周评出两个合作学习优秀小组,五名课堂积极参与之星,学校给予表彰,同学个人的量化成绩与期末评优选先挂钩,并计入个人成长档案。对后进小组,各班给予相应鞭策,促其进步。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0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2)、激励性。一节课结束后,对各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评价板展示出各小组的情况;每周结束后,进行一次自主学习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组评定,将每周评出的最佳学习个人和学习小组公布在班级光荣榜上;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全学期的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出高效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类明星小组。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1

一、分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最大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发挥组员彼此督促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课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后进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在成绩上取得进步。

二、分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成4人小组(或6人小组,就具体情况而定),每两位学生“师徒结对”坐同位,便于合作学习。

2、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小组成员成绩平均,实行分层帮助。例如,不及格,分数较低的同学由90分左右的同学辅导;90分左右的同学由100多分的同学辅导,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老师。

3、在小组内选出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各司其职。每小组有责任心,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纪律组长,以确保组内纪律。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

每一大排选一位大组长,不定时抽查大组内组员和组长的作业完成情况、合作情况等。

4、小组分工要明确,除小组长外,组内其他成员也要有事做。比如其他人可以是本次合作的发言人、或记录、或收集资料等,每次合作的角色可以改变,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对于分工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小组成员也要给予肯定。用这种评价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小组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

三、考评及激励制度

良性的竞争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组与组之间,定期实行评比制度。严格实行加、减分制度。

1、老师给每一小组同一基数(如100分)。上课时,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积极者,加分,反之减分。如主动积极且正确回答问题的+1,答错不加分,但要对其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2、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申请外援,由其他组帮忙解决,帮助其他组成员解决问题的+2;若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则由全班同学大范围的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一对一”小分队中,“小徒弟”有明显进步的,“小老师”加分;“小徒弟”不但没进步还退步的,立即换“小老师”,同时原“小老师”减分。

月考或是其他形式的考试中,小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加分,反之减分。

4、在讨论过程中,对于违纪的小组及个人要严格进行加减分以示惩罚。如浑水摸鱼讲闲话的,发现一次-10分;勇于举报的一次+5分。

5、分小组和个人,定期对小组总分进行评比,颁发奖状。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评价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这种评价方式就是可取的。我们可以实行量化积分制,小红旗荣誉制等…

四、反馈制度

1、组长定时向任课老师反馈组员情况。各项负责人(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做好要记录。

2、老师定期检查。老师定时向组员了解情况。

课前:老师布置明确的任务,课前抽一定时间预习,由小组长监督整个过程。上课老师检查预习效果。

课内:(1)老师监督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整体讨论、课堂学习情况,和下课对小组的抽查等。(2)组长负责监督小组做题情况,小组讨论时每位同学情况,和一帮一辅导情况。

课下:(1)老师抽查小组上课做题情况,来给各小组以督促。(2)对于个别困难同学由小老师帮助辅导,由小组长监督完成,向老师汇报情况,小组互相抽查。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2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1、要求各小组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2、通过家长会宣传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3、班内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标语,各小组的口号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

4、通过黑板报的栏目小组大擂台”,营造出快乐和谐高效的氛围。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技巧。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要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成对合作学习如何互帮互助,做到你说我听、我背你听、你做我检查。教给学生四人合作学习如何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四人合作学习如何展示、辩论和竞赛。

3、每周组织一次“学习小组长沙龙”,旨在充分调动小组长的极性和提升组长管理水平。

附1:初一三班班课堂合作学习基本技能细则

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以下十项:

(一)听取

1.听人发言要专心。

2.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

3.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4.听人发言如有不同见解,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共同进步.

(二)说明

1.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

2.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3.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

4.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罗嗦。

5.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三)求助

1.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向同学请教,态度要虚心有礼,搞明白为止。

2.接受帮助后,应向对方表示感谢。

(四)自控

1.服从组长安排。

2.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3.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

4.服从组内大多数人意见,有争执向老师请求援助。

(五)帮助

1.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

2.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3.帮助时,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建议

1.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

2.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七)协调

1.鼓励

(1)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组织讨论。

(2)关注每一个组员的活动,对组员的发言适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3)随时注意观察讨论的气氛和组员的参与情况,用微笑、期待的目光或鼓励的话引导较少发言的同学参加意见。

2.阻止

(1)当组员思想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时,可先正面提醒:“请注意纪律”,或用目光动作暗示。如仍无效,再严肃地点名制止。

(2)当组员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时,应委婉地发出信号,使之言归正传。

3.分担

(1)每次活动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2)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组长为中性发言人

(3)各自专心学习,努力完成任务。

(4)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提高。

5.总结

(1)综合说明同学讨论时提出的几种意见。

(2)分析讨论意见,作出结论。

附2合作技能“七字诀”

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

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

求助别人要心诚,得到帮助表谢意。

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

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

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

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三、扎实拓展小组多元合作评价机制

1.学习成绩测评

每周、每单元、期中、期末的数学、语文、英语以及其他科目测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每次测验之后,由各小组长统计各个小组成员的总分,然后由科代表进行全班小组排名,根据排名给各小组成员进行加分(有几个组最高就加几分,依此类推)。同时,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小组,每进步一个名次,全组成员加1分。

2.作业完成情况

对于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小组成员互相督促,遇到疑难问题相互探讨解决。科代表在收作业时注意登记不交或迟交作业的同学,并实行扣分制科代表将结果按小组进行统计后,将统计结果交学习委员记录(登记上墙),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3.课堂表现

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答对者每次加1分;能提出有价值问题者加1分(当一个同学回答问题错误时,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当有其他组同学竞争回答问题时,同组组员享有优先权),但一周内每人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由科代表进行统计,每天将加分结果按组统计后交给学习委员登记。

4.行为习惯养成

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按规定时间到校,佩带校牌,主动捡拾垃圾,不在楼道、教室里追逐打闹,有秩序的上下楼梯,讲好个人及公共卫生,对人有礼貌等。违反者按学校的日常行为量化办法扣分,同时该小组扣所扣分数的一半。(分数学校有规定)

5.奖励措施

初一三班各组分项成绩汇总表(周)(略)

根据上面各项汇总周结表。小组的奖励实行“一荣俱荣”的原则。在八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流动金星学习小组的竞争活动,以此来激发活力,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对先进小组和小组长进行奖励——随月考小组成绩和平日量化考核的结果,全班共设2个金星学习小组,由副班长统计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每周一班会公布一次,并在周一的班会进行颁奖活动。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和个人,除设立金星学习小组之外,还设立最团结小组,成员进步最大小组,课堂最佳表现组,黄金搭档,最佳发言人,同时采取星级奖励,设立“卫生星”、“管理星”、“体育星”、“合作星’’、“进步星”、“特长星”等激励措施,增强小组和学生的荣誉感,增添前进的动力。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3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2)、激励性。一节课结束后,对各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评价板展示出各小组的情况;每周结束后,进行一次自主学习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组评定,将每周评出的最佳学习个人和学习小组公布在班级光荣榜上;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全学期的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出高效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类明星小组。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xx]6号)和《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试拟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xx)中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高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具有关注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开设方案

学校开设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按每周至少两节课排入正式课表中(第三学时可与其他学科整合或纳入假日、假期),以保证高中三年不低于216学时。主要用于集体讲座、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讨论、结果报告等。还须由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时间进行。学校在每学年安排一个研究课题,也可在高中三年前五个学期每学期安排一个研究课题。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累计不少于3个研究课题。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是:从亲历经验切入,以切实适己的问题探究为线索,训练逻辑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整合学生自我的日记、语文学科的周记,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感悟等文本作业形式,由学生以自我为主积累成长之旅中的发现文集。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年级段剥离出来,由教研处统一聘任教师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学生分组、课题管理、课题鉴定和学分认定等。

指导教师:曾小巍、王恩波、梅联珍、林王源、吕智勇、尤永安、史辉跃、蔡丽丽、江伟亮、陶爱芬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式

高中三年共15学分,属计划内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上)为准备阶段;高一(下)、高二每个学期各安排1个课题;高三(上)为反思、提高和完善阶段。具体如下:

1.组织形式:①小组合作研究(4--10人);②个人独立研究;③个人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2.时间安排: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完成3个研究课题。每周安排一个下午,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一般每生每学期完成一个小课题研究,每个小课题5个学分,三年必须完成3个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1-6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填写申报表,由指导小组负责协调,组成研究课题小组。也允许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4.学分认定:由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认定。

具备五个条件,可得3个学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

5.奖励机制:设立校长资助课题奖,每年评选出10个希望课题,予以资助奖,并选出优秀课题参加送省、市级评比。

附表:

年级 研究性学习 高一上 集中学习

占15课时(5个下午,每个下午3节课,下同)

内容:

1、研究性学习综述(第1周,讲座);

2、怎样找资料(第4周,讲座);

3、怎样调查(第7周,讲座);

4、统计初步(第13周,讲座);

5、怎样写开题报告(第16周,讲座)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占39课时

内容:

1、阅读一些“研究性学习”案例;

2、确定一批研究性学习课题;

3、分组,及组内分工;

4、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5

为切实落实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推动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特制定《浙江省江浦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实施办法》。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定义

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形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课程实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取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和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下,围绕研究主题,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处理,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加工处理信息,恰当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尊重他人的创意和成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习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来源于自然、社会、自我三大领域。人与自然。如环境保护研究、生态建设研究、能源利用研究、农作物改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自然资源保护与开放利用研究、天文地理研究等。人与社会。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会管理研究、人群心理研究、人口研究、城市规划研究、交通建设研究、法制建设研究、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与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人与自我。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研究等。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6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部分。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时最多,占有重要地位。开设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制订《**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必修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2.目的和意义

(1)促进每个学生心身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3)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4)促进教材多样化,逐步落实学校对教材的选择权。

(5)促进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研究性学习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会推进以加强德育为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

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完成。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与以往课程相比,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以及师生关系上都有其特点。

4.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

根据研究课题内容难易、时间长短、组织形式的不同,研究性学习有三个不同的课程模式:专题研究型、小课题研究型和主题综合型。

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要求

1.注意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注重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能力。

(2)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来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4)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发展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

2、正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1)问题性——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

(2)开放性——时间安排、主题确定、研究视角、方法运用、结果表达,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

(3)综合性——围绕专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4)社会性——关注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实践性——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3.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

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具有不同的教学环节。

专题研究型。专题研究型是指研究内容比较单一、所用课时数较少,一个教学班研究同一课题内容的.课程模式。属于研究性学习的初级层次。

这种模式的教学环节包括:

①选择学生感兴趣、结合师生实际、便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课题;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

③以突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为主的课题小结、评价。

(2)小课题研究型

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整理归纳的基础上,确定几个课题,在一个教学班或一个年级内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的课程模式。

这类模式的教学环节有:

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②指导教师对学生自选课题的筛选、课题确定、成立

课题组;

③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

④课题小结与探究成果展示;

(3)主题综合型

主题综合型,是指每学期全年级设立统一的范围宽广的主题,通过对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自选小课题的筛选,分设若干各子课题,以小课题组为单位的自主、开放式的探究过程。

主题综合型课题的探究过程包括:

①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

②个人选择题目、拟订计划、方案;

③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公布经年级筛选、综合的课题名称;

④学生自由组成小课题组,在小课题组长的领导下共同设计调查方案;

⑤开题报告、方案评审;

⑥小组实施、教师监控、参与、指导;

⑦撰写研究报告,小组、个人总结;

⑧班级展示、同学评议、自评;

⑨答辩会、年级报告会,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的交流;

⑩教师评定成级,年级总结,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论采用那种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都要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一是预期性,即通过学习学会处理预期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二是主动性,即让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主动接近和参与精神得到体现。都要做到: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和获得感悟、体验,重在知识的应用而不是学习。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7

完整的行动学习流程如下:

①选专题→②选学员→③开展学习与实践→④初步成果审定与决策→⑤实施过程跟踪评估→⑥最终成果固化与应用。

一、选专题

专题可以为挑战性的任务、项目和问题。例如:

任务——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发展;

项目——柳南区金太阳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开发项目;

问题——人才流失率偏高问题。

(一)确定专题的原则

重要性——最好是中心工作;

迫切性——在近期需要解决或形成成果;

复杂性——最好是跨部门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可行性——通过努力在职责范围内可以解决;

具体化——有明确的目标及具体成果要求;

时效性——在4—8个月内可以完成。

(二)专题确定及专题设置的主要步骤

1、通过调研分析,提出拟作为行动学习专题的问题/任务。也可以由主要领导指定专题。

2、拟选专题经领导审定后最终确定。

3、专题确定后,与该专题联系紧密的单位牵头制定专题设置方案。

专题设置方案内容包括:①找出专题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和关键问题;②把专题分解为3—5个分课题;③根据分课题的任务要求,提出分课题参与单位;④初步提出分课题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成果目标。

1

4、组织有关专家和领导对专题设置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

5、经领导审定后确定专题设置方案。

二、选学员

(一)小组规模

根据分课题研究与工作的需要确定学员,通常4-8人一组(不

含促进师)。在实施过程中,将问题解决的责任或任务落实到个人(即确定个人承担的子课题),可以是一人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几个人解决一个问题。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必须确保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任务。根据需要,及时组建子课题行动学习小组。

(二)选员原则

相关原则——与问题相关,属于本职工作范畴,有责任和条件解决该问题的人;

多样原则——最好有不同专业、部门、经验;既有理论工作者,也有工作实践者;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来自一线的一般干部。

承诺原则——参与者要有学习成长的内在动力,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感。

(三)角色分工及要求

一般有如下角色:召集人、分课题组组长、小组联络员、其他学员、促进师。

召集人

要求认清行动学习的价值,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一定调配资源的能力。召集人是否作为学员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职责:

1、负责具体管理和监督行动学习专题实施过程;

2、研究解决行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3、参加重要学习与研讨活动,了解专题实施进展;

4、负责问题解决方案或专题成果的决策实施。

分课题组组长

学员之一,负责分课题组的学习与工作。主要职责有:

1、在促进师的协助下设计学习与工作流程,组织安排学习与工作;

2、营造平等、开放、民主、真诚的学习研讨氛围;

3、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成长和形成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小组联络员

学员之一,负责信息沟通联系。主要职责:

1、负责各项信息(如通知)在组内成员间的传递;

2、负责组长与组内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3、负责项目执行办与各组之间的信息沟通。

学员

学员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促进师

促进师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技巧,是过程设计者和引导者。促进师可来自内部(如从后备干部中选拔),也可以外聘。可以二对一(两名促进师对一个小组),也可以一对多(一名促进师对多个小组)。

促进师协助组长做好以下工作:

1、促进提高学习与研讨效率(比如研讨过程的设计,研讨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等);

2、协助促使小组运转和学习氛围的形成,避免研讨偏题,控制学习节奏;

3、维护会议守则,及时发现并管理会议冲突,监督是否按规则和要求开展学习活动。

三、开展学习与实践

(一)召开项目启动会或开班仪式

(二)举办第一期研讨会/研讨班

主要内容:

1、讲解行动学习和促进技能,专题相关知识培训;

2、明确分课题的工作目标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子课题及目标。如不能确定子课题,则须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3、研究制定小组或全班行动方案。

(三)举办后续的研讨会/研讨班

通常,小组研讨会一个月一次,每次一天。全班两个月左右举办一次研讨班,每次的时间三天左右。

各小组后续研讨会的流程

1、进展汇报。每人汇报前一阶段工作进展,陈述遇到的问题;

2、小组研讨。研究解决每人或小组遇到的问题,形成问题解决方案或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3、回顾小结。每人总结反思小组会议的质量和自己的表现,提出下一次活动的改进建议。

全班后续研讨班的流程

1、进展汇报。各组派代表简要介绍前一阶段学习与行动情况,以及项目课题工作进展、成效。重点是分享经验和提出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

2、学习培训。听取专业报告与讲座,补充相关知识;

3、分组研讨。小组研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和小组行动计划;

4、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简要汇报有关问题研讨成果,下一阶段(指两次全班集中之间)的行动学习计划。

小组会议或研讨班的规则

1、计划: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出时间;召开会议是每人的承诺,不应缺席或临时请假。

2、准备:对照行动计划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困惑,准备问题。明确小组研讨的主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偏离主题、漫无边际。

3、守时:按时到会,确保会议准时开始,不浪费他人时间。遵守给予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言完毕,确保各成员都有机会讨论自己的问题。

4、平等:与会人员享有平等的发言权,依次轮流发言,不得出现“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现象。与会人员应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围绕实际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得搞“人身攻击”。

5、陈述:问题应当具体,不宜太宽泛,陈述时应简明扼要。对小组成员要有充分的信任并真诚地交流。不要对他人过于依赖,只有自己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倾听:当小组成员在发言时,认真倾听,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放慢节奏,等发言者把话讲完,不要急于抛出自己的想法或作出判断。必要时做好记录。

7、支持:积极参与,向陈述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贡献思想,启发陈述者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应时对事不对人,内容尽量是具体的、对方能够做到的。

8、开放: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参与交流,积极吸收他人谈话中富有价值的内容,不封闭自己,不轻易否定他人观点。

9、避扰:不打电话,关闭手机或将其调震动档后放入包中,不吸烟。

10、保密:对讨论的内容做好保密工作。

(四)研讨会/研讨班结束后

根据行动计划进行调查研究或实践试点;

在预定期限内形成问题解决方案或意见建议(即初步成果)。

2023学习实施方案 篇18

一:方案指导思想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扩大其视野,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

(1)第三周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师组织选题或自报课题,教师初审 将各班上报的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初审(辅导教师负责),

(2)第五周到第六周各班组建小组,开题论证 各班组建1-2个课题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聘请辅导教师. 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师到班指导。

(3)第七周到第十五周开展研究,导师监控 以业余时间为主,各课题小组自行活动。辅导教师提供指导、监督,并注意提醒学生保留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料。

(4) 第十六周组织中期报告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组织中期报告,让各课题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及时引导的作用。 以年级为单位,汇报研究开展的情况。

(5)第十八周成果展示,论文答辩 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各课题小组的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报告、论文的交流; 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课题成果,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论文展示及评比。

(6) 第十八周表彰先进:对优秀课题成果结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7) 第十八周到第十九周课题资料的整理、总结上交年级组和教研处.

附:研究性学习课题举例:

1: 微量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

2: 光照对开花植物花期的影响.

3: 鱼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长情况研究.

4: 昆虫触角及其摄食行为的研究.

5: 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对策.

6: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探索.

7: 不同种水体污染生物净化方法的研究.

8:热污染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9: 香烟烟雾对三龄家蚕幼虫的结茧质量的影响

10: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合理饮食结构的研究.

11:日常食品中常见致癌物的文献研究.

12:糖尿病人的食物疗法的研究.

1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危害研究.

14:中学生服用营养品情况调查及其分析.

15:关于DNA芯片与21世纪身份证的文献研究.

16:克隆技术对器官移植的作用与意义探讨.

17:基因疗法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

18:造福于人类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献研究.

19: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2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卉栽培现状调查分析

21:基因组计划与转基因食品开发的展望.

22:濒危动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应用.

23: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

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肠杆菌含量的测定与思考.

25:农作物秸杆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2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7: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