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有关蚺蛇尖的美文欣赏:攀越蚺蛇尖

本站:蚺蛇尖是位于香港西贡的一座山峰,海拔四百六十八米,为香港著名远足胜地之一。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攀越蚺蛇尖》。

有关蚺蛇尖的美文欣赏:攀越蚺蛇尖

其实,蚺蛇尖本不是适合远足之地,但是爱冒险的港人硬是在碎石、浮沙和泥沟间闯出路来,并把此山评为香港及西贡第一尖。

我和几位常常行山的好友对苒蛇尖仰慕很久了,这大概是“资深”行山人士的“通病”——总想走新路线,挑战险峻和难度大的路线并视之为征服。而攀越鼎鼎大名的西贡第一尖,正正符合我们各人心态。于是在十二月,等到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我们三人出发了。

这一天,乘坐巴士去西贡的游客特别多。越来越多人把行山作为消闲、健身和联谊的活动。繁忙工作、生活之余,走出狭小空间,拥抱广阔自然,呼吸清新空气,这,相信是我们爱上行山的共同理由。

下车步行一个半小时后,沿着长满山稔树和其它乔木的林间路徐徐上行,很快景致开扬起来。右边山麓下是碧海和沙滩,蚺蛇尖峰巍然屹立在远处左方的蓝天下,山顶隐隐可见人影晃动。原本还以为这条路少有人行走呢。像是被山洪冲击过的山坡,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细细碎碎的小石子混合着黄色浮沙和黄土,这就是我们的登山路。终于明白了西贡第一尖称号的由来,果然名不虚传——山峰尖峭,山路难行。好在我们都有充份准备。我穿了一双新的防滑鞋;明戴上了手套,以备手足并用时保护手掌;梅是行山经验最丰富又吃苦耐劳的姑娘,这自然难不倒她。这条路曾经出现过好几次意外了,因而我们也不敢大意,收起手机,仔细看路,每一步都要踩实踩稳,因为很容易滑倒。好在路宽,我判断出只要不走边界地方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后,心里安定了许多。神奇的是,精神高度集中以后,平时的烦恼也就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由内而外的轻松,充实。

且行且歇两个小时左右到达山顶小平台。已经聚集了几十个游人,大多是年轻人,都带着征服的舒畅在拍照,赏景。其中有十来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举止打扮及面貌显示他们生活优裕。能登上这座山对于花甲之年的人来说也实在很了不起,游人们都投去佩服的目光,有的人还竖起了大姆指。特别是那位年纪最大的老太太,戴着浅灰蓝色农夫帽,天蓝色上衣,杏色长裤,肤色白晳,气质很优雅,看样子有七十多岁了,连行山杖也没有带。此后她成为了我们拿来鼓舞士气的典范。

也许因为蚺蛇尖山及附近山峰大都只是生长着矮小的灌木,蚺蛇尖虽只有四百多米高,但站在山尖上的视野极之开阔。眼前尽是美景:重重叠叠的山峰,参差错落,气势不凡。远远近近的大海,深深浅浅的碧蓝,还有那澄澈得近乎透明的一湾近海,让我的目光久久留连,而这震撼的美丽,又让我觉得既真实又陌生。

太阳渐渐偏西,我们也必须踏上返程。下山路比起来时更不轻松,尤其是对于不惯山路的明来说。但她是勤劳乐观的广东姑娘,凭着她的谨慎,坚毅,她一次也没有滑倒过愉快地走完全程。由于这座山的路比较宽,因而每个人选的路都不一样。这正如人生之路,不同的起点,我们在中途遇上了因而结伴同行。有的人可以同行一辈子,有的人中途挥手再见。在略微平坦的分叉路口,我们停下来休息。明的番薯饼香甜糯软,梅的鸡蛋玉米健康方便。我带了几个水果,正好补充维生素。喝足吃饱后又走了三四个小时,我竟然没有像以前走山路末段时那样疲惫不堪。

再启程下山,为了欣赏不同的风景,我们选择了与来时路相反的左边。这条路比来路更滑,但我已经习惯了,也就轻松起来。我一手打伞,一手拄行山杖。走到半山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两手各拄一根行山杖,羡慕地看着我们说:“你们好厉害啊!”我笑笑说:“你也厉害呀!”三步并两步,我连跑带滑地很快走出了50米,回头看,那女孩还在原地站着,她旁边有一个男人在和她说话,像在鼓励她,我前面一个中年女人大声朝她说:“行左边啊!”可是女孩仍然不敢动。女人无奈地走回去拉着她很慢很慢地下山。这情景让我很感慨,那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尚能自如地上下山,而二十多的姑娘却举步维艰。

我们的下一代大都已经不习惯走山路了。但愿在人生路途上,他们能正确面对崎岖。

这一天走了八个小时。走过了我生命中最难的苒蛇尖,顿感此后再没有困难可以让我怯懦,却步。我想:人生就是翻越一座座大山。沿途可能风光旖旎,可能坎坷不平,可能寂寞疲累,但是只要坚持前行,定能到达顶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的美好。

公众号:天府散文

标签:攀越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