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对物流业及其发展经济机理的再认识

我国引入物流概念并加以发展与实践已有20多年之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是学术理论界对物流的认识仍未能达成一致,存在一些偏差,在物流发展实践上也存在着政策导向不明、行业盲目发展、运作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与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实践是不协调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可见,如何从认识本源上准确定位物流业的内涵、本质、内容及其发展规律是有效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对物流业及其发展经济机理的再认识

1 对物流内涵的争议

内涵是形成概念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在对物流内涵的认识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1.1物流是一个产业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物流是一个由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活动构成的完整的产业系统。而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再通过产业系统自身的技术经济特性的组合和产业运作,最终形成产业的输出。由此所导出的物流业发展的理念应该是“增长”,即追求高投入与高产出,力争把产业做强做大。

1.2物流是一个服务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物流是国民经济派生的产物,是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辅助服务体系,其核心任务是以最低的成本为工商企业提供最优质的物流服务。因此,物流发展的理念应该是尽量完善物流服务,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而获取足够多的收益。

1.3物流是专用技术体系及组织方式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物流的本质是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或者作为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一部分,对物的流动,包括采购过程中物的流动、生产过程中物的流动、销售过程中物的流动、逆向物流物的流动的各个作业环节(即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交换等)进行有机整合,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物的流动过程中的费用,保证及时、快速、安全地送达目的地,提供最良好的服务,以满足用户获得最大利润和拥有最大竞争力,即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要求1。因此,物流作为管理物的流动的专门技术体系和组织方式,其发展的理念应该是不断提高技术的专门化水平与物流组织水平,以谋求自身的获利空间。

2 对物流业的再认识

上述观点基于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角度所提出,具有各自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无意去否定他人见解,只想力求阐述清楚自己对物流业的几点认识。

2.1 物流属于产业界定的范畴

“物流是不是产业”一直是业界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反对者认为物流系统中的诸多环节,如运输、仓储等,已是既定的产业存在,如果界定物流也是产业,将会导致产业边界的混乱与模糊,人为地无限扩大物流研究的范畴,这不仅不利于物流的发展,也不利于原有产业的发展。而且,如果物流是一个产业,则产业发展“增长”的理念与物流的现实目标相佐,因为物流追求的根本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物流耗费,在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前提下,物流业产值不增长是最佳的,即使增长也是不得已。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则从对产业属性和需求本源的分析出发,认为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甚至有的专家认为“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是一个伪问题(王佐,2003)。笔者的认识倾向于后者,认为物流属于产业界定的范畴,同时还想进一步从产业界定和产业构成的规定性要求的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诠释。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同一性质,承担一定社会经济功能的生产或其它经济社会活动单元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社会影响的组织结构体系,构成产业须有三个规定性,即规模规定性、职业化规定性和社会功能规定性2。首先,从规模上看。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初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联合调查:2001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估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3。2003年这一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且正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张志刚,2004)。同时,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04年初的统计显示:2003年中国内地社会物流总值近3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高于同期GDP增速约两倍;每一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扩大到1:2.5(1991年该系数为1:1.4)。可见,我国物流业不仅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快速上升的物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拓展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再次,从职业化程度看。职业化是指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专门从事某一产业活动的职业人员。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于2001年正式启动,目前全国近90多所大学设置或恢复了物流相关专业,在校生5 000人左右,并且还在继续扩大物流专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制定并发布,同时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也正在全面展开;在职人员的物流知识和物流技术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培训形式多样,受训群体不断扩大。可见,我国物流产业正在走向职业化。最后,从物流的社会功能看。物流业的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了物流不仅能够通过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功能性活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并创造产业增加值,拉动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003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 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以上,已经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稳定因素。因此,物流属于产业界定的范畴,我们应该按照发展产业的思路来研究和推进物流业的发展。

2.2 对物流业内容的界定要坚持动态的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的运作平台会发生演进式的变化,物流业的内容随之不断丰富。例如,由于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和汽车制造技术的革新,高速公路快速货运已逐渐为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企业所使用,也成为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重要内容;再如绿色物流、电子物流等概念的提出,都是物流业内容的一种延伸。因此,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物流业会被赋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便在同一时期,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考量角度,也会对物流产生不同的理解,可以说,任何试图静态地准确地界定物流业内容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笔者认为,对物流业内容的界定不在于它外在的具体业务形式,而在于它是否是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个动态界定的概念。在具体界定时,要对比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是否与物的流动过程有关;

·是否与物的流动过程中的其他业务环节相关,即业务的有机性;

·是否具有专项服务的功能,并提供实际的服务。

例如,在传统的社会分工中,产品、商品的包装通常是生产或销售过程的附属环节,在领域划分上分别归为生产活动或销售活动,但在现代物流系统中,产品或商品的包装已经成为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型的物流园区中,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纷纷入驻,从业务关联性来看,它们形成了物流链的具体环节,已与物流系统融为一体,是物流业内容的组成部分,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职能部门的业务均属于物流业的范畴,当它们不与物流过程结合在一起时,则不具有物流业的特征。因此,从静态的角度去界定物流业的内容是不科学的。反过来,以动态的原则来界定物流业,对物流系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物流系统应该拓展哪些业务,应该配置哪些设施,应该从物流服务对象的需要和物流系统的内在联系出发加以考虑,而不是判断它是否属于物流业的范畴。

2.3 物流发展的主旋律永远是整体最优

台湾学术界对“Logistics”一词一直存在着两种译法,即“物流”与“运筹”,后者认为研究物流的核心就是通过“运筹”寻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这种观点不无道理,物流是个系统化的概念,寻求系统最优或整体最优是其必然的逻辑起点。首先,从物流系统本身来看,物流是为物的流动及以物的流动过程为主线建立起来的、相互关联的业务系统,强调物流系统各环节的通力协作,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谋求物流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最优化,这就是资源整合的优势。相反,如果物流系统的运作目标是局部最优,那么就单个业务环节而言,如运输或仓储等,服务可能做到最好、最经济,但各环节之间由于缺乏最优化的配置与协作,会导致高连接成本和低运作效率,最终所谓局部最优的简单加总所获得的效益必然小于整体最优的结果。其次,从物流发展的内在机理来看,物流的动力源头是系统整体优化所带来的用户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物流发展不能立足于自身,必须立足于服务对象的利益空间寻求发展,即为用户创造利益空间,以对方获取利益为出发点来确定自身的收益水平。从此角度出发,物流的整体优化不仅是物流系统本身的整体优化,更重要的是物流用户价值创造系统的整体优化,这也是目前物流理论研究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

整体最优的实现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时间上的优化与空间上的优化。而“优”的标准并不在时间与空间本身,而在于与时间空间相联系的利益总量:只要整合后实现的利益总量大于整合前的利益总量,则意味着优化,否则不优。

3 对物流业发展经济机理的再认识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理性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依赖利益的支撑。所谓经济机理,就是指物流业发展与经济支撑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说能够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的途径与方式。目前对此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即挖掘“第三方利润源”是发展物流业的根本立足点,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来挖掘“第三方利润源“。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认识:

首先,物流业发展赖以依托的利益空间是局部可接受与整体最优之间的利益差额,只要这一利益差额能在物流链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使它们各自都得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利益,都有利可图,物流业即可获得发展。

其次,从形成的途径来看,物流业的利益源主要来自于六大方面的效益,即时间效益、空间效益、专业化效益、规模效益、工艺效益和系统化效益等。

最后,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时间上的优化与空间上的优化。而可能产生物流优化效果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千差万别,如采购方案的优化(包括采购点的优化、采购方式的优化、采购时间的优化、采购批量的优化等)、运输优化(包括线路优化、时间优化、方式优化等)、生产组织方式优化(如在便捷的物流服务系统支持下许多厂家都采用了“即时生产制”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优化、业务组合优化、合作伙伴重组、销售网络优化、销售方式优化、供货组织优化等等。

4 几点启示

通过对物流业及其发展经济机理的再认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在发展理念上,物流业强调的是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是物流环节的整合,而不是业务环节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置换;物流业必须围绕物的移动过程来建立业务系统,而不宜追求具体的业务形式;能否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物流系统的组织层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在于业务层;拓展物流服务的着眼点在于对服务对象需求的分析,而不是自身的供给能力。

标签:物流业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