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描写建筑的散文:北宅子 一曲古老的旋律

编者按:北宅子在甘肃天水民主西路,是现存较有特色的明代古建筑之一。每每行走在这古老的宅院,总有缕缕旋律萦绕耳畔,令我们沉醉不已。

描写建筑的散文:北宅子 一曲古老的旋律

甘肃天水民主西路,有两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老民居,南北隔街相对,故而俗称南宅子、北宅子。他们的主人姓胡,也被叫作胡氏民居。是现存较有特色的明代古建筑之一,被誉为西北第一民居。

南宅子建于明万历20xx年,是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的私宅。北宅子是官至太常寺少卿署正卿的胡忻私宅,胡忻为胡来缙之次子,也就是说,南宅子、北宅子是父子关系。

大凡到过天水的人,南宅子几乎是必到之处。因为是老爷子嘛,其修建年代要远远超过北宅子,历史价值不言而喻。不过,胡忻中进士后,出任临汾知县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升任之际,临汾百姓专程为其赠送万民伞,并为其制做了一尊本人木雕像赠予。回京的他,历任工部、礼部给事中,官至太常寺少卿。因其参与修建皇城的两宫、三大殿功绩显著,被连续提升,任命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正四品、主管祭祀。

因为儿子胡忻是京官,地位要比父亲高,故而其宅院建筑的规模要比南宅子更为宏大。占地面积有155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面积达多1245平方米,其建筑平面略呈正方形,坐北朝南。整体布局是东南角设总门三间,当心间辟门,匾额题“太常第”。门前有“太学生胡端孝子坊”牌坊一座。门外置石狮二只,门内北为影壁,影壁东西各有通道,由前、中、后三院组成。三院依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了具有明官宅代表性的三院式结构,在东西两侧外有四个大小不同的跨院。颇有今故宫外围中三进小院之风貌,这极有可能与胡忻做过工部、礼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监修过明故宫大有关联。

虽然说,北宅子历经400多年风雨,目前依旧完好如初。并且一直有胡氏族人代代居住着,这在全国来说是极其罕见的。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对这处官宅真可谓耳熟能详。它的角角落落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因此,当我感知着巧夺天工的宅院时,仿佛在欣赏着一曲由钟磬打制出的古老音乐,深沉且雄强。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意味,让我无数次沉浸其间,陶醉而不知归路。

北宅子是一首完整的官家大乐,不仅仅有分段,还有引首之序曲。序曲是从门前牌坊开始的,左侧“父子乡贤”坊,右侧的“恩纶三锡”坊,都是一记美妙音符。

音乐的起拍是从舒缓的大门开始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建造有严格的礼制。大门的式样、规格、屋顶形式、门前石狮、石鼓大小都有规定。王府正门广五间,大臣三间,百姓一间。南北宅子的主人都是权贵大臣,门第为三间开,属“官宦门第”,望门而知主人的身价如何。依古制建房屋为单数,最大为九间,只有皇宫才行,七间的则多为寺庙,一般居住的房屋最多为五间,只有官员才能有,普通的百姓最多只许三间。但是我们看到北宅子正厅都是面阔五间,可以说,胡忻在宅院规格上做到了极致。

拍节一转,前院给人以铿锵有力的打击乐。正庭北房为硬山顶建筑,方形廊柱,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前廊月梁为卷棚式形制,是胡忻会见宾客的场所。宏伟的建筑和第二进四合院中的庭楼连成一起,衔接自然,使人感觉到不凡的气势。 门楣上悬“的诗礼传家”匾额,告知着主人的治家之道。“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的抱柱楹联,彰显出胡大人的雅趣。东西厢房各三间,为歇息居住之所。整个院子里花木繁多,庭前种有桂花、芍药、牡丹、迎春、月季、檐前有萱草、麦冬等。东西厢房前又有高大的石榴、探春梅、刺梅、丁香等。一年四季可谓花香四溢,繁花似锦。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院子的东、西南两隅,西南墙边窗下有修竹一丛,清风竹影,绿叶婆娑,令人心旷神怡。而东南沿墙则有小丘起伏,绿苔遍地,墙上有爬山虎、瓜蒌、地上种有海棠。院中栽有这些花草也是象征吉祥、如意、兴旺、发达、高洁、富贵、长寿、美好。在增添生活情趣的同时也寓意着胡氏家族人丁兴旺,官运亨通。每当夏秋之际,蝉鸣虫唱,自然和谐,充分体现了主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

伴随旋律自然过渡,中院像一声铜锣骤然响起。高大的重檐硬山顶阁式砖木结构五间二层楼,以其雄姿出现在面前。一楼为书房,是胡忻研读经史,以琴会友的地方。二楼是祭祀和供奉先祖的祠堂。主厅楼形制独特、气势恢宏、是北宅子整体建筑的核心,充分体现出明代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顶覆灰筒板瓦,五脊上下共六架椽,檐下无斗拱。二楼梁记为“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下层六列六柱,檩与柱的勾搭做法远较南宅子为复杂,檐柱石与檐柱之间的乳袱呈弯月形,古建称之为“月梁”,属于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做法。这座楼阁最突出的是二层五间檐柱之间镶嵌的木雕栏板,每间五块各浮雕团花,计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的图案。其中还有一面在圆形开光雕出一人物形象,整体雕刻精工而不显繁缛,原彩绘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其色泽仍依稀可见。面对这座古老的楼阁,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雍容华贵与当年的辉煌。其雕刻精致,图案雍容华丽,为明代雕刻艺术之佳作。就建筑规模和建筑整体构造的价值而言,北宅子比闻名遐迩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毫不逊色,“而细节雕饰之华美精细,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一行在这座古建筑面前驻足良久,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中院的东西厢房为胡忻家眷、亲属居住的地方。院内植竹立石、种有腊梅,梅花不畏严寒的风骨,体现出主人高雅的情趣和品质,这是北宅子隆冬时节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院中栽植的竹子也是有讲究的,竹子外实中空虚心而有气节,坚贞不屈、高风亮节、踏踏实实、胸怀坦荡、清雅脱俗、耐寒坚韧、四季常青。院内花木点缀,也正是胡忻品德的真实写照以及昭示后裔的做人之根本。

深沉雄浑的后院,是胡忻祖父居住的地方,俨然有着令人回味的曲调。硬山墙上端的砖雕极具特色,两侧砖墙上的“福、禄、寿”等图案,以线条明快、雕工圆润艺术风格,表现出胡氏家族所希冀的福祉。正厅一腿三牙方桌上摆放有插屏、烛台等。方桌两边各摆放两把太师椅。东耳房四平条案上摆放有插屏、钟表。室内还有琴桌、描金盒、大木箱、圈椅等。西耳房四平条案上有青花瓶,室内还有花几、脸盆架等。耳房还有一个最具北方特色的很大土炕,炕上摆放了一个炕桌,靠西面墙边有炕柜、小木箱。这些古朴亲切的民俗物品,好像看到当年胡忻祖父一家人围坐土炕桌前喝着小酒,吃着秦州特色的八大碗菜品,最后还不忘来碗浆水面。看着胡家人其乐融融,边吃、边喝,边聊的场景好不温馨和幸福。走出耳房,这个院子宽敞开阔,院中栽有凌霄、樱桃、紫薇、月季、探春梅等,每年春夏,院中满园春色,花香四溢,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北宅子形体上虽为四合院,与北京的四合院却有着天壤之别。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北宅子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且四面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也淋不到雨。一院接一院的整体形制与建筑设施有着很强的防卫功能,若遇意外事故或灾害可以从后院走后门而出,这也是这座名宅设计上的特色。这好像在一首音乐结束后,却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对我来说,这处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官宅似乎熟知的有些麻木,不过,每当我在其书房伫立于书案之际,便会触景生情,仿佛看到了胡大人正在奋笔疾书,草拟《请发内币赈荒疏》、《民力已竭包矿难堪疏》的奏折,恳请皇上发内帑赈荒、豁免秦州矿税的情形。万历皇帝终被胡忻的诚心和执着所打动,给了胡忻一个天大的面子,分别予以赈济和抚恤。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减轻百姓负担,救民于水火的大好事。秦州百姓对此铭记于心,感恩不尽。在胡忻居住的北宅子前立了“父子乡贤”牌坊,以彰其功德。

穿插于整座院落的门口、过厅、照壁、隔扇以及彩绘、木雕、屏风、石雕、器物、牌匾、楹联、古玩等,无不折射出主人的文化品味。更有那花草、奇石点缀其间,充溢着无限雅趣。无不给人一种抒情的音乐感。每每行走在这古老的宅院,总有缕缕优雅曲调萦绕耳畔,让我沉醉不已。

作者:刘亚丽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