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致辞 > 毕业感言

往届毕业生毕业感言

时间很快,想到再过4个月XX级的师弟师妹们就要到来,才发现XX级的确实要走了。从一个懵懂的小伙子到一个有独立思想,有较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够在专业问题上与相应专家讨论并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青年,我很感激华工,电气学院,所有教过及我旁听过课的老师,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想问题,做人,做事的方法,感激我可爱的电气0409班的30多位朝夕相处了4年的兄弟姐妹,是他们给机会让我长时间地担任班级主要干部,担任班干期间,我的口才,想问题的方法,开会议的方式,与人成功有效地打交道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感谢实验室的几位博学而又令人尊敬的师长,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学会了要在某个领域成为绝对的专家,需要做哪些事情,从导师的身上,我更深刻地体会了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高效地做人,做事;感谢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去年科研的入门阶段,全靠师兄师姐们带着才迅速地进入状态;感谢与我一同保进实验室的其他几位同仁,这是在未来几年内可以与之一起浴血奋战的铁杆力量;感谢没有深入接触但仍熟识的所有我认识的人,静下心来我才发现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从有追求的人身上学习优点,从放任自流的人身上学习应规避哪些行为,哪些习惯,哪些心态才能避免自己也放任自流。

往届毕业生毕业感言

如果大学本科阶段还能再来一次,我仍会选择按已走过的方式度过大学前三年,当然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高考结束后,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我在志愿书上只填了“华中科技大学”一所大学。很冷静的我进了华工,没有“现在终于可以自由疯狂地玩耍“的想法。大学阶段是我人生过程中美好的重要而又短暂一个阶段,考入大学并不是我的终极目标。军训过后我就进入了状态,当然因为时常想着读高中时与我差不多水平的许多同学进了清华,北大,浙大等大学,同时又想着现在学的是电力,总感觉这个专业太老了,没前途。连续好几个月的时间状态都不好,学习的方法,效率都很低。时间能治愈创伤,花了3~4个月我开始‘在其位,谋其事’,认认真真地学习,没有做任何学生工作。大一下到大二上仍是认认真真地学习,期间可能错过了两次机会,一次是未在电工创新基地坚持下去,另一个是未好好地利用‘学习特优生’的培养阶段跟着老师好好搞项目。也许我选择了坚持在电工基地,现在会是另一种状态,认识另外一帮我欣赏的人,干另外一些我所想干的事情,可能会拿到一些奖项,可能也就不会有我现在的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大三暑假干过一段时间弱电方面的项目,画电路原理图,画pcb版,焊电路板,用matlab选控制策略,通过tms320lf2812dsp芯片将选择的控制策略实现(因为时间问题,这一步未做完),最终做出一个完整的产品,感觉电工基地做项目的流程我都已走了一遍,所以现在想起来没有在电工基地长久地待下去并不是太大的遗憾。因为老想着强电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特优生’阶段没有积极地与老师交流,结果是只挂了一个‘学习特优生’的名号而已。听过潘垣院士的讲座才发现当初我想得太肤浅了,潘院士常说不要囿于专业,把专业限定得太死了,人的思维也就僵死了。现在想来,在大学本科阶段,我压根儿就还没有那个水平理性地选择未来我该走那个方向,况且人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干那么一两个方向。用潘院士的话,才学了那么一点东西就想选专业,选个鬼专业。时间如果再倒退到前两年,我一定会利用‘学习特优生’的机会好好地跟着实验室的老师及师兄姐学怎样把一个继电保护产品做到极致的做事方法,时间当然不能倒流,所以我会抓住我手头的每一个机会,把每一个机会都发挥到极致,把每一项现有的项目都做到极致。

大二下开始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做人做事方面开始有了质变。做班级工作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什么叫做‘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思想,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言语,尊重他人的行为。而要做到尊重他人,在说话的方式,通知事情的方式,动员大家的方式等方面都学会了如何切实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大四当了一年的党支部书记,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开会议,套用余思维成功人土经验系列讲座里面的方式,准时开会,准时散会,开有目的会,开会前布置好个人的工作,会议主题,会议材料都提前公布,每次会议都应有结果,可以得出由大家讨论出的结果则甚好,没有的话我会将我预先想好的会议后执行措施推销给大家。本科期间及现在时不时都会经历一些低效的会议,开会临时通知,不准时开会,大部分没有通知何时散会,更谈不上准时散会,听一大帮对会议没有认真准备的人即兴发言,交流到,学到的东西太少。当然以前开的这些会,我也没好好准备,看了其他课题组的开会方式,自己尝试着花3~4个小时做过一次有较充分准备的会议才发现为会议而准备ppt演示文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可以反思前面一个星期哪些工作是无用功,哪些工作是真正可以拿得出手向人展示交流的小成果。

大二下及大三上仍是认认真真地学习,没有将考试看得很重。只是觉得既然要读大学,那就该干些大学阶段做的事情。单纯为了考试,为了保研,为了找工作而学习太狭隘了,会狭隘得让人体会不到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么个不断循环过程中的快乐。按照以前师兄师姐们的观点,大学里的知识并不多,认真学起来没什么难处的。我倒觉得,大学里面要求学习的东西是不多,但若拓展起来,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让人搞一辈子。就以任何大学生都要学的《微积分》为例,学华工版的两本《微积分》书是必须的,但可以深一步想,同济及浙大的微积分书编得不错,是否也可以拿来看看,看过教课书式的教材之后是不是可以像学习马列主义那样去研读莱布尼茨,埃尔米特等大师级人物的原始经典著作,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描述,并解决问题,欣赏这么一个过程,享受推倒出的数学公式所带给人的美感。当然这么一个在纯理性的世界中发现美的阶段我还没有成功经历过,估计是还没到那个水准,现在有能力做的是深入研习专业内泰斗级的人物写得专著,以便有能力在专业领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跟着他人的步子走,完成他人布置得任务,我比较喜欢主动掌握自己的每一步行动而不是跟着他人的指挥棒。

大三下及大四这一年半18个月的时间是我收获最大的阶段,可以说是在前面两年半的基础上实现了质变。

大三下选专业课,对面寝室一哥们与我同样头脑发热,选了9门专业选修课,加上4门必修课,共13门课,而那个学期满打满算也就19周。单纯为了考试的话,13门课并不多。但为考试而学习早已不是我的工作作风,我期望能嚼透所选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整个大三下学期忙得很充实,感觉在仔细地嚼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都有很大的收获。最后考试的内容很简单,考了一些不痛不痒,不着边际,上不了专业台面的知识点。大三下学期我的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有了13门嚼得很透的专业课做基础,接下来无论是后期的学习还是后期在实验室做项目都顺利多了。每接触一个方向在老师及师兄师姐的引导下都能很快地上手,很快地找到问题的所在及应该研究的内容。

大四上学期仍然选了11门课程,当时是想可能会选择保送到外校去,怕大四阶段堕落了,所以狂选了这许多课程。后来在本校内碰到了中意的导师及中意的课题组,进了课题组才发觉课程选得太多了也有不妥,因为进实验室比较早,未来几年内深入研究的方向都比较明晰,大四上大部分时间都赖在实验室,懒得去教室走动,课选了11门,吃透的也就《电分二》,《继保》,《电自》,《直流输电》这四门。

进课题组后接触了新的老师及一大帮师兄师姐,想问题方式,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有了质变。程老师教导要狠抓数学功底,给我指明了除了干活之外闲暇的时间我应该干些什么。文老师谆谆教诲要勤于思考,勤于总结,项目中的仿真及动模实验数据,波形要拿出来思考分析原因,要养成勤于写工作日志的习惯,记录文献阅读,仿真及动模实验过程中的许多心得,可疑点,关键点;要勤写文档,勤做总结。勤写文档,勤做总结方面我挺惭愧的,原本打算大四时将前面三年所学过的课程每6个小时总结一门课程,后来只搞了几门非常感兴趣的课程的总结,像工程电磁场之类的能让人的数学功底发生质变的课程都因兴趣专向手头的专业方向而搁浅。还记得有人评论拿破仑,说拿破仑是很善于总结归纳的家伙,他的头脑不是百科全书式的,但他的清晰的头脑能够让他在迅捷地找出解决问题的他头脑所存在的最佳策略。前面四年的所学总结肯定是要做的,现在还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完全融会贯通。等我能把我头脑里的千万亿个存储单元像计算机一样一级级分区,编址时,我头脑估计就可如清末官商胡雪岩年轻时那样眼睛睁开时就能保持方寸清晰。尊敬的孙sir教导一个专业的标准是: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疑问。告诫要勤于思考,提取共性的理论性质的东西,而不应疲于奔命,光是重复性地做仿真等。前面两个月忙船电方向的项目我也深有体会,感觉被项目甲方牵着鼻子走,项目甲方提的许多要求并不都合理,被一群不太懂的人牵着鼻子疲于奔命地做一些重复性的没质变的事情,等回过头来发现原来是一场空忙活,那种感觉我可不想体会第二次。孙sir还强调定时完成计划的重要性,这是我的一贯作风,只是有时目标定得太紧,仍会有些拖延。

在课题组里认识了一些我所欣赏的人,也结识了一些可以推心置腹地谈问题的朋友,能够与人在精神层面做和谐坦诚的沟通,这是一种很美妙的境界。

在实验室6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学会了如何说人话。学会了如何将一件前景并不明朗的事情如实说清楚同时又不打击人的斗志。以前说话太过僵硬,太过直白,从说出的话中找不出丁点儿说话艺术的美感,能够找到的只是说明书式的陈述,直白的观点。

大学阶段另外一个与课堂,实验室同样重要的培养人的场所是公选课及各式各样的讲座。公选课及讲座我听得并不很多,但仍有几场记得很深,很有收获。听邱成桐先生讲座才知道什么叫大家风范,什么叫学术,才切切感受到自己真的很渺小,从此不再吹嘘,虽然他满口广东口音,听懂的不多,但听懂的部分道理都记下来了,也在用于实际行动。听吴学谋先生讲泛系论才切实地感受到为什么国外只有‘doctor of philosophy’而不像国内这样划分‘工学博士’,‘理学博士’等等方向。这位老先生汉语甚于邱成桐先生,满口广东话,他的讲座一句也听不懂。不过幸好这位老先生考虑周到,讲座前以将他的讲座内容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个人,听了这么多讲座,这么认真地对待讲座这种学生组织的活动的老先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吴老人品,修养之高可见一斑。从吴先生处学到了如何从哲学,从泛系统论这么一个更高层面去思考问题,看他取得的成果才感到有多高的思想层次,有多高的修养才能做多大的事业。

也听过一位马列研究者对文革时期的剖析。他不是无意义地再去评论这场事件谁是责任者,而是剖析为何会出现高层领导整体性的决策失误,得出了个人成功与群体性成功之间的区别。以前只想过我要成功,没正而八经地想过如何吸引一帮人与我浴血狂歌,达到群体性的成功。还记得韩信说刘邦只能将十万人,他则多多益善,我能将多少人,这个问题是该好好思考了。

大学四年我从一个懵懵懂懂,不知未来何去何从的小伙,成长为一个方寸清晰的青年。学习的过程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事策略。“大方向上把持清楚,抓住现有的机会,将手头的每件事情都做到专家级别的极致,创造机会,选择并无所谓对错,关键是看如何对待做出的选择,心如止水地想事做人做事做学问”。还记得兄弟连连长的那句话“the speed is the most important.”

再过数月我就要经历三场离别,相处了4年的同班非同班同学好友的分离,与之一起相处带我入门乃至合作过的师兄师姐的分离,几个可推心置腹的朋友的分离。伤感涌心头。衷心祝愿我的朋友们一路走好。走好了,以后的相聚也就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