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职场指南 > 精英人物

王喆:慢跑的先行者

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生活,有些生活也许你想都没有想过,你想也想不出来,总是不经意呼之即出,挡也挡不住。

王喆:慢跑的先行者

王喆没有想到自己会一头扎进中国最原汁原味的房地产市场,戴着一顶“发展经济学”硕士的帽子,那时候是在海南,那时候还是1992年,那时候的那时候,房地产还只是一个像股票一样怯生生的外乡人,走到哪里都象是在徘徊,一切都只是想象与摸索。

2005年8月18日,这是一个被安排好的日子,王喆早就计划好了,要热闹一番。这一天还在日历上,再过10个日落与日出,这一页将被掀开。5年前,王喆开始精心打造的“大房子”要开盘了。王喆猛吸了一口雪茄,轻轻吐出,这是一种古巴产的雪茄,牌子是“罗米欧与朱丽叶”。王喆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上了。王喆承认,轻轻吞吐间,他的情绪会得到放松,他也需要一种调节。办公室里雪茄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每天从中午开始,王喆会习惯性地开始点燃一支。他需要一种心情来迎接他的大房子的开盘。172幢1500平米的大房子,每幢价值2000万元。这是一个可以冲破人们心理预期的楼盘――财富公馆。这是一个楼王时代的开始。

温榆河畔的大房子

王喆有心理准备来面对一切市场的变化。

2000年的时候,王喆就准备做财富公馆这个项目。

财富公馆的项目前前后后经过了5轮细致地的论证,有好几家咨询公司投了反对票。5年前,北京就没有哪一家房地产商会那样做,当时只有300—400平的房子,偶尔也有700-800平的“楼王”,但不会很多。咨询公司给王喆开出的应对方案是留20%的部分做1500平米的大户。事情似乎进入了疆局。

王喆考察了上海、深圳、广州,这一圈跑完之后,他决定只做大盘,计划172栋,2007年,赶在奥运会之前全部盖完。

王喆为他的固执寻找理由,“我与许多朋友在聊天时,他们说700平的房子已经不够用了,希望能不能有大一点房子。一方面可以强调社交功能,朋友来时不至于太拥挤;另外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满足居住的需要,这样生意与生活一举两得。”

经过对国内外诸如纽约长岛、法国地中海、香港半山及浅水湾等长达两年的市场调研和对几十个富豪生活方式的摸底,财富公馆的主题曲总算写成:财富+生活+生意=中国富豪生活方式。

王喆已经明白了他为什么要造这样的大房子了。

“作为别墅本身来说首先是生活,要有居住功能,要求其各种生活配套都非常完善。其次是生意,我觉得别墅除了居住功能外,还应该有商务、宴请、娱乐等功能,就像当年的旧上海,商界名流、知名大亨、政界要员都住在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公馆中,洽谈生意、享受生活。”

2001年,财富公馆正式启动。这块地距离国贸仅15分钟,俨然成了一个天然氧吧。附近散落的高尔夫球场,马场似乎也在映衬着财富公馆生活的底色。

而第一期动工的24栋大房子,王喆为这个由美国EDSA公司设计的欧式建筑物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公馆,就是与其他的别墅定位不一样。财富公馆完全属于大户型,每一栋建筑面积至少是1500平方米,而且室内挑空达到八米以上,内设弧形双楼梯,中间还有室内庭院,非常舒适,所以呆在家里可以进行聚会,生意上的交流和洽谈。

为了突出这种品质生活的内涵,大量的经典元素被加入财富公馆。私家保险库满足了业主的贵重收藏、房契、股票、家传的信物亦或一些对个人具有特殊价值的纪念物妥帖安全地保藏,并可以随时把玩欢赏,以生活的品质成就了艺术的品位。类似的特制细节不胜枚举,水族游泳池、欧式燕尾弧形双梯和画廊鉴赏室等,不但能满足业主们的特殊生活需求,同时也营造出一系列阔绰气派的场景感和居家空间,让高层人士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伴随着第一期24栋的大房子的封顶,超万平米的会所也已经封顶。这个为财富创造者打造的全新生活空间将成了一个新的社区,她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凝聚,可以计算的市场将达340亿元的相对抵值。而这一切就不是王喆所能掌控得了的,王喆需要不时地看看市场的脸色。

慢跑者的吆喝

一个半月前,财富公馆的销售还是一片空白。王喆有压力,王喆身边的人更有压力。

“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或者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我们想为北京市的规划留下一点东西。1000亩的绿色公园,还有欧式人性化的大宅。”

王喆这一点想法,至少占去了整整5年的时间,这也让王喆错过了理论上地产黄金期。显然,王喆不是在那黑夜里打马狂奔的人,他是一个慢跑者,也是一个先行者,尝试着他的财富公馆能够成为北京的一种标志,至少在地产界。

随着第一期开盘的日期的临近,王喆的情绪与市场的反应连得更紧了。这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需要从营销来寻找出口。

2004年4月,在财富地产的总部办公室里,李世濠见到了王喆。在地产界打拼了14年的李世濠被留住了。李世濠的加盟加快了财富公馆的营销节奏。先是与宾利轿车的联姻,然后设私人看房专机,近期“财富公馆高尔夫年度俱乐部杯赛”也正在进行中——这一系列的营销举措着实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财富公馆之“中国财富第一居所”的名声也堪称有名有实了。

李世濠明白,财富公馆倡导的“生活+生意”理念不仅要为尊荣的业主提供美仑美奂的交际场所和舒适贴心的家居环境,还要配备只有少数颠峰人士才匹配的罕有服务。财富公馆需要为客户提供全程的大管家服务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建立遵循的基本价值即是“物以类聚”。通俗的说就是,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房子泊什么样的车子。

2005年初,财富公馆与宾利成功联姻,顶级名车与高端别墅的财富对话,一度惊艳京城。4月中旬,财富公馆又与金鹿航空达成了战略联盟。这是财富公馆继联姻世界顶级轿车宾利后又推出的中国首例看房空中客车,携手金鹿航空公司先进的豪客800XP喷气式公务机专属接送贵宾看房,从陆地御驾升级到空中交通,私人包机看房的创新之举毫无疑问的成为中国地产界营销方式的大手笔。今年6月至8月期间举办“财富公馆高尔夫年度公开赛”,先后有8站比赛,与贵族运动的交相辉映也提升了财富公馆在营销领域内的品牌内涵。

而王喆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加入了这场营销运动中来,除了与一些老板们打打高尔夫,喜欢航海的王喆,也会叫上一些朋友一道扬帆济海,享受这份蓝色之旅的快乐。

也许是由于大房子的缘故,王喆在宣传上还是有些低调。他怕财富公馆变成豪宅的同义词,但一点儿不宣传,似乎买家有些不满意,他们总得让一些朋友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吧。王喆对记者说了一句心理话,财富公馆似乎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市场的脸色

进入夏天,北京的天气多多少少有些反常,先是下冰雹、很快就迎来高温警报,不过也有大雨之后的凉爽。7月的北京街头,你依然能够偶尔感受到这份清凉里的舒适。这个季节里,财富公馆的销售工作却硬是头顶着烈日不敢打伞。

“谁要那么大的房子?”与财富公馆的零销售记录让主管销售的李世濠有些不安。这个零记录也成了一家地产杂志最醒目的报道,不过,很快这个零销售记录就被改写。

6月初,一位爱好红酒的女士来看房子,她先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显然原先的600平的房子已经不能满足这对夫妇的需要了。她的先生需要一个空间来满足他对音乐的爱好,这位女士也需要一个空间来做红酒窖,而财富公馆1500平米的超大空间恰恰满足了这对夫妻的特殊需求,按个人喜好装修成的室内音乐厅所提供的专业混音效果实现了这位先生的情趣爱好,加之窖藏千瓶红酒的红酒坊更赢得了女主人的欢心。她看了两次房子,第三次是她先生来看的房子。从飞机上看到广告签单,总共10天时间,这10天时间也是财富公馆5年来第一次展开笑脸,那一天,对雪茄有着与王喆同样爱好的李世濠非常开心:第一单,给了整个销售团队极大的信心。

有了第一单,也就有了第二单,第三单,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接连认购了七套房子,销售接近2个亿。

这里似乎也有着许多戏剧性的故事。

有一个在高尔夫比赛的老板,上周带着两个朋友来看房子。他自己没有说话,两个朋友投了两个否决票。这一次照面,不欢而散。销售员的电话问候里得到的反馈也非常的冷淡。

用李世濠的话讲,这是一笔悬在空中的单子。过了几天,高尔夫球赛,老板与从国外回来的儿子一起被邀请来了。美国大学毕业的儿子也顺便看了看房子。这一看,来了一个峰回路转,儿子的大加赞赏,让久居国内的老爸有了点现代的需求,一点头,单子签下来了。

老板们买房子,没有理性可循,这是李世濠的总结。

北漂11年记

开始加速的销售进度,王喆压力减轻了不少。他每天都会抽至少两根长长的雪茄,中间还会夹杂着几根小的雪茄。浓浓的雪茄味飘散在财富地产王喆的办公室里,这时候已经是北京的下午3点。

王喆有一些心情来梳理大学毕业之后的这一段历史。算算从海南到北京,他竟然过了11年的“北漂”生活。

1984年,王喆出生在南京,生长在徐州的王喆进入了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现名华中科技大学)。那一年他15岁,王喆算是一个南方人,一个吃过面食的南方人。

大学时代,王喆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尽管看起来有些温文尔雅,但王喆的血液里天生着一种不安定的因素,且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冒险的表情。大学三年的时候,王喆搞了一个乐队,他是主唱,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想玩。王喆心里明白,一个真正在大学里受欢迎的人,绝对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对音乐的偏好,王喆的四年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1988年,大学毕业的王喆继续留存学校,一年后考上研究生。1992年,王喆的头上就有一顶“发展经济学硕士”的帽子。这顶帽子很快让他结束了在广东、深圳找工作时的失落。

1992年,王喆的导师是海南三亚市副市长江上舟特别敬重的学者,所以,王喆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三亚市发展规划局。在这里,王喆开始实现了房地产事业的梦想。

1994年,在规划局里看不到海南地产未来的王喆决定离开海南。这个决定,王喆用了10分钟时间,他的顶头上司规划局局长却用了几个小时来挽留他。人生没反悔的事情,这是一个好朋友的提醒。

就这样,王喆从政府机关辞职下海,就带一个包,一路来到北京。

还是地产,王喆没有离开这个他熟悉的行业,不用他选择,就象当初找工作一样,他也不用选择,也没得选择。

广州、上海、北京是王喆可能的选择,但他没有来过北京,等到他来了之后,也不想再走了,北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

1996年王喆被聘请为北京财富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往后的经历里如果还能找到当初学生时代的影子的话,那就是2003年,王喆投资拍摄的电视剧《男才女貌》,这部片子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国产电视剧之一,2004年拍摄的电视剧《女才男貌》及电影《情人结》,播出后均反响强烈。

似乎王喆的性格多少有些娱乐的成份。

2005年,刚刚过了本命年的王喆依然是一个王老五。工作的紧张让王喆不敢分心,他偶尔也会与他的下属聊一些情感话题。(董文胜)

来源:《当代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