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职场指南 > 创业人生

念好“创业经”:大学生准备好了吗

“很多大学生可能有创业想法,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简单地把专业知识跟创业能力划上了等号”

念好“创业经”:大学生准备好了吗

很多大学毕业生认为,没有好的点子,一切无从谈起。具有可操作性的点子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在一些专家看来,高校急需在创业教育方面转变观念,加深认识,加强创业方面的教育;一份报告显示:“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的创业者仅占1.94%”。是什么让他们止步不前?

■ 亲历者说

行业基础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很陌生,创业不仅仅是有“创意”和“钱”这么简单。创业最需要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对这个行业商业运作的理解。

譬如:不同的行业中间商的提成比例是大不一样的。同一行业中,越靠近零售的产品佣金比例越高,相对销售额越小,运营的相对成本越高;而越靠近原料级的产品则正好相反。这直接涉及到产品的定价问题。没有一定基础的人往往在这一关都要先吃上一大亏。

又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管不是像普遍认为的那样“越严越好”,产品的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最好的质量就是客户刚好满意的质量。过严会导致成本过高,过松则导致东西卖不出去或者废品次品过多,造成大量损失。

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基础,充其量也只能搞点小打小闹,对国家和父母的多年培养而言是一种浪费。(据新华网)

100个大学毕业生里只有不到两个人选择创业。教育部8月份公布的一项最新数据:“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的创业者仅占1.94%”。是什么让他们止步不前?又有哪些人迎难而上?通过哪些办法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调查。

专业知识匮乏,创业遭遇瓶颈

小武的公司成立半年多了,但是至今还没有开张,公司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找个业务太难了,而且我对整个市场情况还不是十分了解,作为一个新手,我们公司也没什么优势。”目前来看,小武的创业基本等于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只要公司存在一天,我就会不断找机会发展业务,哪怕不赚钱也行。”小武说。

小武大学攻读出版专业,对出版行业相对熟悉。创业伊始,他选择了现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文化公司”,小武认为,虽然这类公司不少,但市场还是很大很大。

然而,几个月的无功而返,让小武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起初的想法有些过于简单。没有接受过任何创业教育的他吃了专业知识的亏。

北京研究劳动问题的专家郭兴昌认为,很多大学生可能有创业想法,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简单地把专业知识跟创业能力划上了等号。而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建教授也表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更多涉及到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成就感的追求。高教授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创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资金和市场竞争因素。

参与社会实践,夯实创业基础

“不瞒你说,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创业实践,因为我们家里穷,父母没有钱给我买作业本,所以我就抓住学校缺水的机会,用啤酒瓶从家里装上水,然后给同学们喝,喝一口给我一张纸,这样我就不用愁没有纸写作业了!”北京贝壳晨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把他的创业经历向记者娓娓道来。

马海现在依旧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在读学生。大学四年的四个暑假,马海从来没有停下来过,小工厂、大集团公司甚至大型国有企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年下来,他都有着不小的进步。“从大一开始,我就不断地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对社会有了一些了解。大二那年我做的保健行业社会调查报告还获得了北京市社会实践报告三等奖。”

凭借在社会实践上的优异成绩,马海在本科毕业前被学校先后评为“社会实践十佳标兵”和“北京科技大学十佳班长”,并顺利地取得了工作保研的机会——在校团委实践部工作一年后直接读取材料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团委实践部的这一年,拥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马海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并成功地将自己的运营理念化为现实。

北京纪泽翻译公司的投资人兼董事胡威也是这样一位闲不住的人,“在北航读本科的时候我就创办了老乡会,在人大读研期间,我又在研究生会担任了外联部的部长。可以说,我从来没有中断过和社会打交道,通过这些社会实践,为我开拓市场和寻找创业伙伴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校期间的这些经历让胡威的创业十分顺利,注册公司、发展业务都没走什么弯路,现在公司月盈利已经超过了一万元。但是这点业绩还无法让胡威满足,“我现在已经在考虑注册第二家公司了,注册资本计划在一百万以上,业务也要拓宽一些。”说到这,胡威显得干劲十足,“争取在我30岁之前把房子、车子都敲定,并且还清所有欠款。”

有好“点子”才有希望

胡威最擅长的就是出点子,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他已经涉足了不下五个领域:太阳能、电子、影视传媒、视频外包、品牌策划等等,每一个在他看来都是商机无限,可以放手一搏的大事业。他坚信:“只要资本充足,很多行业我都可以试一试。”

没有好的点子,一切无从谈起。在马海看来,好的点子、具有可操作性的点子是成功的保障,当然,这些还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去发现和积累,不断地通过实践检验能够化成真金的“点子”。

马海找“点子”是出了名的,跟他聊天,不到三两句话就会转到“点子”上。在同学眼中,马海就是“点子”的代名词。“我觉得任何人都会给我启发,所以我愿意跟人聊天,聊着聊着就有灵感了。”

马海业已把创业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找点子,马海总是处于十分忙碌的状态,上网查资料、跟人聊天、总结自己的经验……“每一天下来,我都觉得自己在成长。”马海很有成就感地说。

经过综合考虑,马海把自己的事业定格在了校园。为此,他成功创办了“校园淘宝”网,与学校内的一些电子器件、餐饮等店面合作,让学生通过网络购买校内的一些商品。“目前,这项业务发展的十分好,就在这个月,我们还把业务发展到了北京邮电大学,我们的目标是把北京高校的小店小铺都放到校园淘宝网上。”马海自信地说。

“公司要想长远发展,没有实体还是不行的。”马海坚信自己的这一观点,也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推动下,马海在校园的触角又伸长了一大截:通过竞标,他的公司获得了学生生活区附近一个复印店兼食品店的一年经营权。同时,将校团委举办的会展等活动争取到他的公司。

资金,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资金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创业中的一个瓶颈,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很多人通过家人资助或贷款走上了创业之路,但是马海发明了一种新的模式:让学生出钱入股。

“因为在团委和学生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北科大的社会实践又有着较好的传统,我就把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发动起来,入股我的公司,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资金也有了。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要资金没有资金,要人没人,说实话,就我一个人在那折腾,但是办法总是有的,”马海把自己的这个集资办法称为“双赢”战略,既可以让公司有了运转资金,又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来,一举两得。

马海自豪地说:“现在,我的公司基本上实现了收支平衡,学生股东已发展到25人,公司的具体业务我也可以基本不管了。”

谈到目前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马海表示有关政策落实起来还比较困难,银行、税务等具体执行部门似乎也不太清楚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政策,也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办理渠道。“为了找钱,我也是费尽了脑细胞,才想出了上面的办法。刚开始的时候还担心,要是大家都不愿意出钱,我就干不下去了。”

对此, 郭兴昌指出,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创业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很难获得创业资金。目前,虽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 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但在政策的落实上、程序的简化上做得还不够到位。因此,对很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即使有了创业的方向,找到了合适的项目,缺少资金来源也将成为他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难贷出还因为贷款的瓶颈并没有突破。比如说,小额贷款规定,贷款主要是创办个体经营项目或合伙经营项目。但如果大学生创办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请小额贷款了。还有小额贷款规定,要先办企业才能申请贷款,但办企业先得办执照租场地,按一月租金两月押金规定,办执照成本就得好几万。

创业教育不可少

几位受访者均对记者表示,在校期间基本没接受过什么创业方面的教育,主要都是靠自己的积累和摸索,以及对创业的极大热情。教育部8月份公布的调查发现,有12.5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任何创业教育,有8.07%的学生不了解自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高达39.5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

也有同学表示,目前学校的创业教育过于简单,根本没什么作用。“就是搞些就业讲座什么的。听完那些成功人士的发财之道,自己该怎么办还是不知道。个人情况不同,有些根本就不适用。”一位同学无奈地表示。他建议,学校应该开创业方面的选修课,比如政策法规什么的。另外,多举办一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

郭兴昌认为,高校急需在创业教育方面转变观念,加深认识,加强创业方面的教育。

在高建教授看来,创业教育能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一个非常好的现实基础,通过创业教育能够让他提前认识到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基本上仍属于“业余教育”,创业课程也都是引进国外的教育课程,很少针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进行系统研究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