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职场指南 > 创业人生

调查:大学生就业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

核心提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确实有了很大改变,相比找一份稳定的饭碗,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大军的时候,来自社会的偏见有时却成为大学生成功路上的阻碍。

调查:大学生就业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

■ 新闻链接

合肥一名大三男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剩余时间”小铺,明码标售自己的剩余时间,声称只要合法的事情都肯干。记者近日与这名出售剩余时间的大学男生小李联系上,他告诉记者,出售时间虽然已经推出近一个月,但只有人问还没有人来消费。“我会一直做下去,这是我创业的一种方式,有尝试总比没试留有遗憾的好。”

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但转变得越来越快,而且行动力也是一流的,年轻人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在摸索中开拓了很多就业渠道和路子,其中不乏令人赞许的创新之举。然而,也应该看到,有些做法因缺乏深思熟虑,有违公序良俗,或游离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界,不免要招致非议。就如合肥这名大学生,他虽然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剩余时间出卖到底,看起来充满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但是明码标价“只要合法的事情都肯干”,就给人一种天方夜谭似的轻率之感,一种老虎吞天无从下口的茫然,一种贪多嚼不烂的浮躁之气,就免不了让人担忧,这种创业之举会随时冲破道德和法律的阈值。据《北国网》

一边是铁饭碗,一边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面对这样抉择的时候,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后者。记者近日就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理想和现实,两者都不耽误

对于蒋斌来说,考研落榜是件高兴的事儿。

尽管父母希望他继续深造下去,可蒋斌不这样想。去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他,为了满足父母的希望,硬着头皮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现在的他,虽然也没有正式的工作,但仍过的很充实。最近,他的一个近百人的美术高考辅导班刚刚开班,每天既要给学生上课,同时又要管理其他代课老师。这样的一个辅导班,学期是从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3月,剩下的3个月是空闲期。忙上大半年,就能赚的比一般上班族还略微多点儿。

“我对雕塑挺感兴趣,但这个专业实在不好找工作,即使研究生毕业,也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要找一个既能赚钱又能不耽误我创作的办法,就只有办辅导班了。”蒋斌告诉记者,他在大二的时候,想到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学生要报考美术院校,觉得这是一个市场。于是灵机一动去给考生辅导美术,“赚些零花钱”。最初只有一两个学生,还是朋友介绍过来的,但到后来,学生越来越多。临近毕业时,他意外的发现,不用再出去找工作,光是办辅导班,就足以养活自己。

“即使能找到工作,也未必有我现在赚的多。而且我这样每年都有充裕的业余时间来创作,可说是理想现实两不误吧。”他笑着说。据他介绍,与他同一届的同学中,除了一部分选择了考研之外,还有不少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读了硕士走出校园,还是很尴尬

像蒋斌这样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的不在少数。

XX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的房子(化名),尽管在毕业时得到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在一家省级电视台做编导,但为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久即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当同龄人还在过着每天坐班按时拿工资的生活时,他的公司已在业界小有名气。

而苏明(化名)今年则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度过了第8个年头。作为本科时年年奖学金的获得者、院学生会主席,一直被同学视为“牛人”的他,却在硕士毕业时,出人意料的选择了考博。

作为优等生,为何不及时从学校出来找份好工作?对此,苏明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两年的就业形势不大好,读了硕士出来也还是很尴尬的,与本科生相比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而我自己对研究传播学理论很感兴趣,如果出来随便找个公司坐班,那样的生活我会觉得很无趣,不如索性静下心来多读些书。”至于博士毕业后的打算,他表示,还是以选择研究类岗位为上。

学生创业,家庭支持的并不多见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大军的时候,来自社会的偏见有时却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阻碍。蒋斌就有着这样的遭遇。在毕业时,他跟父母表示了要继续办班不出去找工作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并被要求考研。直至后来他考研“故意”失败,并用自己赚的钱,在北京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之后,父母才接受他的做法。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陈高生副教授专门研究创业教育,他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确实有了很大改变,相比找一份稳定的饭碗,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过,“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一个很大障碍就是社会认同度低,尤其是父母亲朋的态度。一般来说,长辈总希望子女能有个安定有保障的饭碗,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得到家里支持的并不多见。”

不过,陈高生也指出,在大学生就业观日益多样化的同时,真正选择创业并且能取得成功的还在少数。就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近两年每年毕业的应届生中自己创业的人数比例不到3%,绝大多数人还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为目标。而在创业的人中,还有不少人失败了或者做的不尽如人意,又回头重新找工作。

企业家文化,影响当代大学毕业生

根据今年6月份发布的,由麦可思公司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XX)》显示,XX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与XX年1.2%的比例接近。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其月收入大大高于受雇应届毕业生的月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的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在XX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此外,在XX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者中,有41%—48%的人认为,创业理想是创业的最重要动力,只有12%—15%的人,是找不到工作才创业。而大学期间对其创业帮助最大的是假期实习和课外兼职,学校、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和咨询以及大学的模拟创业活动也有显著帮助,如创业大赛等等。

对此,陈高生指出,传统观念使得中国大学生创业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水到渠成,且高校创业教育的空白也缺乏对毕业生必要的引导。“现在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多了,只有对他们做全方位的引导与服务,大学生才敢于去创业。”陈高生告诉记者,为满足学生这一需求,财大就专门开设了“创业先锋班”,设有机会识别、管理、投资、团队建立等与创业有关的十几门课程。今后,高校普遍引入各种创业课程,利用社会力量帮助学生创业将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