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职场指南 > 创业人生

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思考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思考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一些高校纷纷出台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解除了许多后顾之忧。然而仔细分析和思考,笔者发现现行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不配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认为就是高校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担负起主要责任。目前除了教育系统、劳动保障系统、人事系统、公安系统外,其它系统比如银行、保险、工商、司法、税务、投资基金等系统,都还没有相应的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大学毕业生进入市场后,如果市场准入标准太高,创业环境不改善,市场游戏竞争规则不公平不规范,创业成果和产权得不到妥善保护,那么,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很容易受到伤害。这些都是在大学生创业政策制订过程中,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第二,政策执行力不强。虽然国家再三强调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地贯彻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行其是。一些主管领导甚至没有认真学习国家创业政策,更谈不上研究和制订本地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政策。有的地方政府人才交流中心对未就业的大学生办理人事择业代理,每年照样要收240元代理费;有的教委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或人事局档案室保管大学生档案,照样要每月收20元的保管费;有的省市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仍要变着花样收取全省毕业生各种费用(如出行业费、择业代理费、出省工作费、报到证费、改派费、派遣费等),毕业生还没找着工作单位就要先交一笔就业费。

第三,政策治标不治本。目前,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是在大学毕业生办理创业经营许可证过程中可以享受的一些优惠条件。但大学生创业存在两个突出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创业资金,二是缺乏创业管理能力。前一个问题好解决,而后一个问题却不容易在短期内解决。缺乏创业能力,发现不了市场机会,有了机会,不懂组织市场运作,不懂团队管理,即使有创业资金,也不知财务管理与融资,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没有把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创业型人才,而是侧重于就业型人才的培养。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被动就业,不敢创业,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就是有再好的创业政策,大学毕业生还是不敢创业。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建指出:我国的创业类型以生存型为主,而不是机会型。参与创业活动的创业者绝大多数只受过初等以上的教育,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中国的创业机会很多,但国民创业能力弱。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不能仅限于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政策不仅要应急,更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性,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有近期政策、中期政策和长远政策。关键要制定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政策,而且这个政策不能只考虑高校,中小学教育也要注重青少年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问题。因为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幼儿就开始由低级到高级渐进发展的过程。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需要有战略眼光。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应是减少大学生创业障碍,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放思想,倡导创业精神。进入新世纪,世界形势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人类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如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网络世界个性化……,新的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选择的世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有创业能力的人才。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第二,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我国创业环境在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直接支持、中央政府的创业政策、新企业审批)、政府项目(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织)、研究开发转移(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中为创业企业提供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和文化与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责任关系)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因此,提高对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加对创业企业的政府服务型组织,改善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将是政府创业政策考虑的重点,也是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有力支持。政府要大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规范市场游戏规则,降低公司注册资金准入标准,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上海市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先进行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在兴建“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该基地占地74亩,将建立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践园、适应都市经济发展的实训园区、引进国际著名职业培训认证机构的服务园区等。

第三,全面创新教育,培养创业人才。创业已成为 21世纪的全球议题,日益受到各国和各地区的重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包括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社会需求与实践的推动下,国外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有关课程,还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就是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或商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最早起源于美国,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了首届商业计划大赛。从此以后,世界各国有20多所著名大学每年都举办这样的竞赛,许多大公司如著名的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几乎每年都要催生五六家新企业,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创业计划被高新技术企业以百万美金买走。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的一项统计,自1990年以来,该校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雇用着110万人,销售额达到 2320亿美元,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战后的日本也很重视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XX年加入“WTO”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由于我国国民整体的创业能力与其它国家相比,属于低水平,虽然有许多市场发展和创业的机遇,但许多人“无动于衷”,习惯了用不变应万变。我国许多组织由于缺乏竞争力,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那些原本就处于竞争弱势缺乏创新能力的组织,在未来的几年必将被时代淘汰。唯有敢闯敢干具有很强创业能力的人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摘金夺银”。

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呼唤我国教育尽快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培养成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我国有一部分重点高校XX年已开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成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创业研究与训练机构,开设了一些创业管理课程,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也正在蓬勃展开。但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在“边缘”位置,处在“可有可无”状态。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其培养的时代意义的认识,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把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通过科学的创业教育政策推动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从被动就业型教育到自主创业型教育,已势在必行!

标签:大学生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