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9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

生于斯,终于斯。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这世界再大,再绚烂,也比不上他心中装着的那片蔚蓝。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9篇)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 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 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 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 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 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 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 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再看之后,居然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面对喜欢的人,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或者松手,或者失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2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3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4

思绪太多,如乱麻在脑中纠缠,许多情节都很煽情,对于我这种一看电影就看哭的人来说,要理性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似乎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荐下看过《乱世佳人》,对于美国怀旧的电影有一种痴迷的情怀,喜欢里面动人的音乐,喜欢里面人的服装,喜欢里面人说话的语气,喜欢英国似的强调,看到这部排在top250的电影,以及像人物传记的电影,觉得对上我的口味,果然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下来。

电影很长,遗憾的是中间1900长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了解得比较清楚了。首先他从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长,拥有无私自通的钢琴天赋。我每每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还会一辈子待在船上吗?他会不会也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命运可以用十分悲惨来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许多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大海,他开朗辽阔了,他可以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那是因为他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他的女儿,他有自己要去奋斗的初衷,这是人性,人性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得以延续,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因为他的人性没有那么强烈,其中有一段与一个黑人钢琴师决斗的片段也充分地说明他不明白竞争是什么,但是这对于黑人钢琴师是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贪婪和欲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确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发现美的瞬间(一个女孩的美,确信他发现美的时候并不是人性的欲望在作祟),也可以记住美的音符,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世俗的世界,他是一个看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进充满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无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理性使他最终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从哲学上来讲,我们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很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1900并没有虚度一生,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弹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觉得厌烦,他在做他最擅长的事情,一直在做,这却不是无为,而是坚持,坚韧,这也许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的精神。现今社会,技术上的革新使得我们感觉似乎是有许多的可能性,整天蝇营狗苟,把时间浪费在了钻营,投机,取巧上,这正好与无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乱为。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的意志太强大使得我们不断地竞争,自私自利,使得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世间的痛苦总是多于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持久的。对于幸福和痛苦的论述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证: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因为他突然感到了快乐(爱情的快乐),所以他体验到了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漫长的,最终一切归于平静,然后亦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叔本华也提倡,美学上的体验才是终极的快乐,这也印证了1900最终的选择:钢琴,在钢琴中体验美,体验悲伤和快乐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5

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多年之后,那张从路边摊上淘来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过程中遗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远走他乡。但是一直不曾忘记,1900最后留下的话语,眼神,是那样坚毅,孤独,而温柔。始终会在心底出没,带来声息。

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为这样吗。

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会不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经的付出与所得,带着回望的沧桑,感怀,和崭新的希望。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那么亲爱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诉你,

从心生这个梦想的这一刻开始,

你就已经成为了最好的钢琴手。

请一定要,继续加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6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7

有一个人,因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莲山>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听到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我们的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8

_月15日,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登陆全国院线。此前的_月12日,《海上钢琴师》超前鉴赏会在惠州壹洲国际影城举行,获得好评如潮,不少观众被影片感动,在结束时留下了眼泪。“每个人都能从电影中看到不同的东西。”有观众在观影后表示。

《海上钢琴师》1998年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文艺巨作,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斩获美国金球奖等全球各类大奖22项,中国权威影评网站豆瓣给出了9.2分的高分,影片中悠扬动人的钢琴曲以及动人心弦的海上传奇故事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虽然过去了20__年,《海上钢琴师》仍然显示出了其跨越时代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充满了浪漫拉丁色彩,没有激烈精彩的枪战打斗的场面,也没有俊男靓女,只讲述了一段平凡人的传奇,却意外成功地打造了美国式的平民英雄1900,获得了众多口碑与赞誉。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在看似虚构的一个艺术家的悲剧中充满了人的生存隐喻,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命和存在的无尽的思考。

4K技术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

据了解,这部经过4K技术修复后的《海上钢琴师》版本,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分辨率大幅度提升,将多年磨损的影像和声音恢复到了当年被捕捉时的样子,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被完美呈现,光影层次变化细腻美好。同时,此次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将色彩饱和度调试至最适宜银幕观看的程度,完美保留了数字电影所没有的胶片质感。画质与电影感并重,让走进影院的观众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流淌的钢琴旋律、在与海共舞的酣畅淋漓中体会影片散发的最极致的浪漫。

观众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__年的船票”

《海上钢琴师》在1998年全球公映时,曾和国内大银幕缘悭一面。这次4K修复版登陆国内院线,有影迷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__年的船票。”

据介绍,《海上钢琴师》于11月9日、10日举办了全国超前点映,上座率场均第一,领跑整个11月档期中其他新作,使得电影获得淘票票电影41万观众的“想看”期待指数,淘票票点映开分更是高达9.6分,不负经典传奇口碑。《海上钢琴师》还在全国50城举办了媒体业务看片会,观众们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在社交网络第一时间分享观后感:“这部经典的作品从小到大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每次看完都会被深深地感动。一艘船,代表了一个天生的音乐精灵的全部世界。”

超前鉴赏会上,有影迷感叹,曾经一度不能理解男主角1900始终不下船的抉择,而如今随着阅历的增长,终于看懂了电影所蕴含的哲理:“十几年前在宿舍看的时候,怎么也理解不了他为何不肯下船。现在再看,忽然明白坚守比突破可能更需要勇气。”更有人表示被1900的勇敢彻底戳中了泪点:“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抓紧或者松手,相逢或者失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9

平淡却悠长的回味,莫里康内的配乐已经可以让你失眠.我时常眼前浮现,那个看着女孩下船,雨中捧着那张唱片,忧郁的眼神,让人心碎,时间在那刻定格.

两年前我的音乐老师曾经对我说过:意大利人特别善于用寓言来解释人生,比如卡尔维诺。因为深度阅读能力的欠缺,我对欧美的小说一直是敬而远之,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对此进行印证。幸好讲述寓言并不单是文学可以做到,电影也可以。

一部好电影的所有组成元素在《海上钢琴师》中都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传奇、深刻、浪漫、隽永,优美而灵动的音乐、华美的画面、精致的构图,以及一流的表演。

影片的主人公,一个天赋异秉的钢琴家,是个被遗弃在巨型渡轮上的孤儿,名叫1900。在船上长大,一生没有离开过大船,他生命的全部由钢琴和大船组成。一生只有一次想要离开渡轮走向陆地,那是因为钟情于一个在船上邂逅的美丽少女。然而,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陌生让他恐惧,最终恐惧让他对陆地望而却步,他选择了退回船上。此后再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离开那艘船,即使是生存与否这样的问题。美丽少女的深情回望成为留在他内心深处永远无法痊愈的一道伤口。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他说“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900在爆炸声中与世诀别,选择了自已的守候,他说,"Max,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m here. You're a minority, and you better get used to it.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从表面上看,我们靠选择制造我们的命运,1900一生中有很多成名的机会但是却选择了在轮船上渡了自已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其实选取择的本质不在于选取择的本身,不在于明智准确的决断。人生决不是投机,也不是赌博,而是内心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才是稳定恒久的立身安心的基本。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观念的局限,“无为而无所不为”,实现人生选取择的自由,而不是在飘移浮动的潮流中沉浮不定,丧失自我,迷失选择!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two thousand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 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