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1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莫过于教师——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

每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师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授业传道成了他们生命的选择,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个人,她不仅为师为表、传道授业、解惑答疑,她还是136个孤儿的“妈妈”,19年来在她的呵护下,一个个孤儿健康成长,走进学堂;她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免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照亮了贫困山区1645名女孩迈向大学之路。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也是党的xx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人间大爱,为孤儿、也为祖国,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命运无情,人间有爱。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用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怀抱,温暖了136名孤儿的生命。“孩子,别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一句简单的话,却是最伟大的承诺,是最坚强的担当。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为孤儿们建起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为他们托起了命运的未来。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张桂梅,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总是把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心头。她深刻认识到贫困山区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为解决孩子读书费用问题,她四处筹资、多年奔走,20__年成功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办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来,女子高中改变了1645个农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1600多个农村家庭的命运。

传道授业的光辉崇高,兴家庇幼的大爱伟大,张桂梅,用瘦弱的身躯为我们留下了顶天立地的精神光华。我们虽不在教师的岗位,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传递爱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本分。我们应当学习她的崇高精神,舍己为人民,大爱暖人间,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时刻温暖别人,用真情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阳。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2

走进黄诗燕在炎陵县委的办公室和宿舍,记者有些恍如隔世。

办公室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平房,工作人员多次要求做简易装修都被他拒绝。宿舍非常逼仄,用的床上用品比一般的普通人家还差。

“书记宿舍里的东西、热水器、床等,都是上一任领导留下来的。9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书柜、床板、抽屉,我都给修过。每次提出换新的,都被拒绝。”黄诗燕的联络员、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数度哽咽,“一日三餐除了公务接待就在食堂,喝什么茶、吃什么菜、穿什么衣都没有任何讲究。除了接待,一有时间就在走基层,每天都排得很满,经常是在晚上开会。有时候夜里十一二点还在办公室。”

县委书记是个“高危”岗位,稍不留神,就会被围猎。黄诗燕对朋友圈、社交圈、活动圈极其慎重。“我在炎陵县一天,就绝不吃请增加干部负担。”黄诗燕来炎陵第一天就表态。多年来,县里各级干部从没请他吃过一餐饭,谁都请不动他。

“黄书记在炎陵没有私交圈,我们之间也没有私交,只有工作感情,我对他很有感情。”炎陵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红兵说,“诗燕书记常说,‘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感情就是工作上相互支持,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工作中交往最好的感情’。”

“这样的领导还是第一回遇到。黄书记有很多同学在炎陵,但从不参加同学聚会。”县委办副主任陈远见跟黄诗燕共事9年,采访中,他泣不成声,“他不在外吃饭,更不搞娱乐活动,可以说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平时有时间,就一个人在宿舍里看看书。”

回忆起黄诗燕在炎陵日日夜夜,县机关事务中心副主任吴崇智情不自已,泪流满面。“今年8月,黄书记的妻子和家人来炎陵,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书记家人。因为公务繁忙,书记请我定好神农谷景区的房间和用餐。我想抢着预付款结账,他一再强调是自己结账付款。当时,我以为自己工作不到位,内心非常惶恐,书记一再安慰我,说‘公私要分明’!”

20__年春节,黄诗燕帮扶的贫困户、天坪村村民张福明致富后,去给黄诗燕拜年,带了几斤花生和一条烟。没想到遭到“一顿骂”:“老张,花生我收下,你买烟干什么?我抽烟自己买,你为什么要花这个钱?拿回去退了!”

常年在县里工作,远离家庭,妻子、女儿,黄诗燕都照顾不上。不管是孩子上学,还是家里米面油上楼,都是妻子一个人做。夫妻俩很少有时间打电话,黄诗燕感觉很愧疚,于是就利用在宿舍洗衣服的时间,边洗衣服边和妻子聊聊天。

这些天,黄诗燕的事迹还在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诵着。

他用8年多始终如一的奋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3

他对退休老师很有耐心

我们育才小学建校近六十年,共有一百多位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旭哥(同事称呼王红旭)还兼任人事相关工作,为教职工做好后勤保障。作为人事干部,旭哥对退休老师们很有耐心。有一次,一位退休教师收到几条金融信息,向他询问学校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他仔细查阅相关文件,帮助退休教师梳理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详细解释,避免了老师上当受骗。

他是同事眼中的知心大哥

自任职以来,旭哥一直负责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工作。旭哥一直把我当妹妹,对我很关照。从我进校开始一直到去年,都和他搭档田径训练!我性格很急,而他却很淡定,经常开导我:“不急不急,有旭哥在,成绩不会差!”我俩常常都训练到六、七点才下班。比赛场上,我比队员还紧张,他总是给我说:“别担心,让他们自己比,不要给他们心理包袱!”旭哥就像一个知心大哥,经常能化解我心头的乌云。

他和同事约定当“裁判搭档”

刚刚结束的艺体科技节,我有幸和旭哥一起当裁判,负责跳绳和跳高项目。遇到想要仲裁回看视频的同学,他都会目不转睛端着手机一遍遍给孩子们数。有一次,因为相差5个数,一分钟跳绳,慢放回看,眼睛都不敢眨,用了将近15分钟。每天裁判工作结束时,旭哥都会客客气气给大家说辛苦了。

后来,我们几个老师笑着说:“能和旭哥一组当裁判太幸福了,下次运动会我们还在一组,旭哥笑着说要得。”

这也许是句玩笑,但在今天,我更希望这是句约定,多希望这个约定能实现啊……

他是新进教师心中的旭哥

生活中,旭哥像哥哥一样照顾关心我。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春节没有回家。旭哥得知后,给我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并邀请我去他家吃年夜饭。我们聊工作、聊生活、聊父母,每一次聊天都很开心,让我这个独在异乡的外地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这件事,仿佛发生在昨天……

他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

王老师平时训练很和蔼,跟我们很亲近。我们调皮玩耍,王老师就和我们一起玩。后来毕业了,我们回去看他,他总说我们是他最喜欢的学生。其实,他也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

每当我们达成训练目标,他总是要奖励我们。之前他奖励我的那个足球,现在都还放在家里。印象最深的事,三年级时,我学习下滑,体育也没有起色,妈妈建议我暂停田径训练。得知这个消息,王老师找到我妈妈,耐心地给她做工作,我才得以继续训练。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4

随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的推进,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才被人们知晓,并迅速引起网上网下热议,赢得了广大网民的衷心钦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也应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朴实纯粹、淡薄名利的先进精神。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擦亮共产党员本色。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老英雄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当前锋打头阵,负伤不下火线,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急国家之所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矢志奉献,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擦亮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在转业之后,张富清老英雄接受组织安排,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张富清老英雄都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以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内化于心、外律于行。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淡泊名利,正确对待功权名利。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选择将功绩封存,从不以此要名誉待遇,不居功不自傲,真正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刻在心上,以自己的淡泊名利、矢志奉献,为大写的共产党人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今天,我们向张富清老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党员本色,学习他朴实纯粹、表里如一的理想信念,学习他淡泊名利、矢志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医院船,和平方舟为了和平而生,向着和平而去,承载着为世界和平贡献积极力量的重要使命。

入列以来,和平方舟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时,开辟了人民海军军事外交的新路子。和平方舟作为海军走出去舰艇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军事外交优势,当好强军思想的实践者、大国形象的代言者、共同命运的守护者,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闪亮名片。

“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在那些需要人道主义医疗援助的港口和国度,和平方舟播撒温暖人间的大爱,正是践行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庄严承诺。

眺望世界,和平方舟在大洋上犁出壮美航迹。在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中,和平方舟积极与外军开展国际人道主义联合救灾演练,共同提高应对海上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同外方医疗机构开展多国联合巡诊坐诊,互派人员观摩见学,多渠道多层面深化医学交流合作;为到访国医护人员举办医学和护理讲座,组织中医操作演示以及战救技能培训,帮助建立野战医院、开展野战防疫。

和平方舟,体现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舰行万里不迷航的忠诚品格,勇闯远海大洋、锤炼卫勤保障能力的使命责任,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拓展军事交流合作的担当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大爱情怀。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6

转眼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已满三周年,偌大的码头和堆场空无一人,只有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的蓝色设备在静悄悄地自动运行,行云流水般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而在这平静的背后,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更加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

从7年前方案开始攻关的那天起,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现在,加班奋战依然是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不仅要继续冲击世界自动化码头效率的极限,更要实现自动化码头高度智能化的升级,用自主创新敲开未来港口的大门。

团队中唯一的“女强人”李永翠已经好几年没有背过女式包,每天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一有空就打开工作。“自动化码头把我的妈妈夺走了。”她的女儿小远扬一度对自动化码头产生抵触。

团队的周兆君出差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天津设计院、上海振华,基本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最令他难忘的一次是确定轨道吊轨道扣件胶泥选型,一天之内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和北京的两家生产商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下车后已是凌晨2点多。

“自动化码头的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不断完善,运行更加合理优化,维护工作量和成本显著降低,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张连钢说,“要保持自动化码头领域的领先地位,自主可控是核心。”

激光扫描仪是自动化轨道吊的“眼睛”,轨道吊就是通过激光扫描仪来确定集装箱的位置,从而实现精准装卸,但这一领域仍为德国公司的进口产品所垄断。在张连钢的构想中,图像识别是替代激光扫描的一种新技术路线,可以实现更高的读取率和更出色的可靠性。

这样的国产替代方案在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工程中已经比比皆是:自动化码头桥吊的俯仰机构采用了国产的篱笆式卷筒,相比于动辄数十万美金的进口货,成本不到十分之一;AGV导引车摒弃了国外主流的铅酸电池,大胆采用自主研发的钛锂电池,实现了低成本、小容量、长寿命、轻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一举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着眼于港口实际需求,不断自主创新进行优化升级,正是这个可推广、可复制、可商业化的“平民码头”超越国外前辈的秘密。

在妻子眼里,张连钢是个凡事都要做到一百分的典型理工男,最大的享受就是讨论和解决问题。

90分往往就能引以为豪,要做到一百分何其困难。但对于自动化码头而言,这是由无数个细节的完美串联而成的大美,每一个环节都要不断优化以达到更优。

怀着这颗初心,张连钢和他的团队还在继续迎接新挑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让自动化码头更深度进化,朝着“自学习、自完善、自组织”的高度智能化码头不断进发,在世界高科技码头之巅牢牢树立中国港口的地位。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7

四十年前有一位青年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开始了学农为农之路,四十年后有一位院士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带领老乡走上了富农惠农之路。他就是我国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名誉校长、朱有勇教授。6月15日,朱院士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联播播出。一时之间,他的先进事迹从云岭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在云南农大师生中也引起强烈发饷, 激发了农大学子献身农业、服务三农的雄心壮志。

20__年6月17日,在云南农业大学20__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盛军带领全体毕业生再次学习了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勉励学农爱农的农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根植土地,学习学长、师长朱有勇院士,一生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朱有勇,1977年恢复高考到云南农大植保专业学习,1982年获学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他开创性地从栽培角度探索了利用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控制病害的新途径,标志性研究结果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将生物多样性原理与植物病害防治理论相结合,拓展了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对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作物病害流行及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几十年坚持信念、学农爱农、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成为老乡们最喜爱的“农民教授”。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8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方队中,有一面旗帜属于“硬骨头六连”。擎旗手王开说,这面战旗是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在党的带领下,六连打赢了一场场险恶的战役,官兵对坚持党的领导坚贞不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传统、讲连史,六连官兵不仅对优良传统如数家珍,而且个个通晓连史,人人都是解说员,官兵通过解说扎牢了感情根子、植入了忠诚种子。

少数民族士兵艾力扎提·艾合买提初到六连时,生活习惯不一样、训练节奏跟不上,一度令他对军营生活有些沮丧。指导员冯杰专门找他谈心,并培训他担任连史馆解说员。

瓦子街战斗、小尖山战斗……艾力扎提·艾合买提一有时间就扎进荣誉室,悉心品味战斗历程和英模故事。潜移默化中,艾合买提重燃梦想、重拾信心,为了练强体能,他主动给自己加码,如今,艾合买提不仅军事素质越来越好,扎根军营的理想信念也愈发坚定。

一把拼弯的刺刀、一封诀别的家书、一根带血的挑杆……连队命名纪念日,冯杰将官兵集合到连史馆,动情讲述“三件传家宝”的故事。这三件传家宝,成为六连官兵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军魂的重要载体,现在每逢新兵入伍、干部调整、执行重大任务等重要时刻,他们都要组织官兵到荣誉室瞻仰三件传家宝,教育引导官兵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今天我以六连为荣,明天六连以我为荣。“连队厚重的历史传统,正是官兵爱党信党、忠诚于党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冯杰说,“硬骨头六连”不仅有辉煌的历史、卓越的战功,更有一茬茬官兵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今天的故事、明天的连史。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9

为救人,他冲进过“火海”,曾多次下到满是有害气体的矿井,也曾被炸药包围……他就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

38年来,肖文儒和他的战友们参与了700多次生死营救,从垮塌的矿山、隧道、山体中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群众,创造了多个救援奇迹。

如今,他仍愿为应急救援拼尽全力。他说,要“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38年“逆行”中的700多次生死营救

在救援中,仅矿山二次爆炸,肖文儒就经历了4次,每一次都命悬一线。

事实上,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矿山企业大多是地下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多种致灾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致灾因素在井下有限空间内交织叠加,产生高温浓烟、二次爆炸等次生灾害。

肖文儒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他曾带着两名队员对一起煤矿火灾事故进行救援。当时,该煤矿通风不良,矿井下积存的几十吨煤尘在中部巷道发生自燃。“那真是生与死的考验,水与火的洗礼。”现在想起来,他仍忍不住感慨。

到达现场后,肖文儒和队友举起水枪开始灭火,但水枪里喷射而出的水柱搅起了更多煤尘,火光跟着就冲出来了,井下发生了二次爆炸。提前预判到这一情况的肖文儒,让队友们“全部趴下”。而趴在地上的肖文儒手持水枪继续灭火。肖文儒说:“我知道氧气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势。如果当时我停止灭火,可能就牺牲了。”

20__年6月5日,辽宁省本溪市龙新矿业有限公司思山岭铁矿措施井井口发生炸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根据应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对散落在废墟中的炸药、雷管浑然不觉。直到天亮后救援人员清理现场,他才发现自己被炸药包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多人被困在600多米深的地下。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首次创新应用钻孔救援技术,会同各方力量逐个解决难题,11名矿工在被困14天后成功获救,被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

在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通过钻孔传递上来两张纸条。第一张写着:“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谢谢你们了!”第二张写着:“麻烦再送一部电话,做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

在700多次“生死营救”中,每一次都是肖文儒和战友们从死神手里抢人。从上世纪80年代太原大大小小的矿山事故救援到20__年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救援,到20__年四川宜宾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再到今年山东栖霞笏山金矿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很多重大事故的救援现场,都有肖文儒“逆行”的身影。

“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了”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装有救援装备和换洗衣服的行李箱,接到任务就能“说走就走”。立即出发去救人是肖文儒生活的常态,他平均每年在外执行救援任务100多天,有一年甚至超过200天。

在救援现场,肖文儒往往一待就是几十天。多年一线救援“火里来水里去”,加上救援压力巨大,以及时常风餐露宿,生活作息不规律,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心脏血管也严重堵塞。医生建议他必须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手术后,医生要求他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家人也让他注意身体,他却比以前更拼了。

20__年6月24日,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接报后,肖文儒携边坡雷达赶赴现场,经过精准研判,带领救援人员进入作业区。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靠吃药强撑下去。

在出发前,肖文儒像往常一样,告诉家人只是出差调研,但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他正在现场救援。肖文儒的姐姐打电话给他,生气地说:“刚做过手术,你不要命啦!”看到被困的人一个接一个被救出来,肖文儒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了。”

救援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几乎占满肖文儒的手机相册。他对自己参与的大大小小的事故救援的具体时间、抢救人数记得一清二楚。肖文儒说:“这些可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

应急救援人冲锋在前,救出了别人的家人,却很难兼顾自己的小家。肖文儒儿子曾在一篇以“我的父亲”为题的小学作文中写道:“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在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来。”

那时,儿子也曾对肖文儒说:“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年轻的同志要多带去现场历练”

这些年来,肖文儒深切感受到国家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但他也看到,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肖文儒表示,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扛起应急“守夜人”的职责,在人民需要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他是救援战线上的老兵,具有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是我们救援的主心骨。”在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的印象里,肖文儒始终坚持只有下井勘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更有效。救援遇到困难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下井找原因。

矿山事故救援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业务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以及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竭诚为民的情怀。

肖文儒也看到,当前我国应急救援领域还存在专业人才稀缺、科技领域“卡脖子”、人员培训与管理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矿山救援队伍要在‘一专’的基础上实现‘多能’。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实战经验对于指导现场救援有很大意义。每次有急难险重的任务,肖文儒会尽量带年轻同志一起参与,让他们长见识、增本领、强能力。他说,“年轻的同志要多带去现场历练。”

在路上、在现场,他会抓住每一个“传帮带”的机会,不遗余力地传授经验、讲解知识、教授方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说:“跟肖总工出差是我最荣幸的事,也是我们年轻同志进步的最好机会。”

目前,肖文儒从事矿山救援事业已近40载,很多早年间同他一起入行的人都改行了,但他还是舍不下这份事业。肖文儒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10

如今,“连钢创新团队”经过几年发展,已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百余人。奔跑着的AGV、运行着的轨道吊、高高矗立的桥吊……码头上,镌刻着“连钢创新团队”践行新时代“振超精神”的每一个脚印。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

码头导引车该跑什么路线、什么时候转弯?轨道吊该把集装箱放在堆场哪个位置?抓取集装箱怎样准确辨明方位?……这些问题,过去都要靠人来规划,而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这些全交给了自动化码头流程管控系统。

码头装卸曾是一项集脏、苦、累、险于一身的特殊工种。从“汗水经济”迈向“智慧高地”,背后是一代代港口人“不甘心、不服输、不畏艰、不怕难、不满足”的坚守。

“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清楚地记得20__年初,她发现桥吊双小车的平台访问逻辑出现问题,作业效率大受影响。大家分析生产数据,怎么也找不到症结所在。

到现场去看看。李永翠克服“恐高”的心理障碍,爬上56米高的桥吊大梁,和团队成员连续观察了两个小时,完整看到设备配合的全过程后,解决方案浮出水面。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往现场跑,善于在现场发现问题。这也是张连钢组长常对我们说的话。”李永翠说。

扎根生产一线,“连钢创新团队”不断优化码头流程管控系统,让这个“大脑”越来越“聪明”。从开港作业至今,几个主要系统累计升级173次,优化功能20__多项,自动化码头也成为世界各大集装箱船公司争相靠泊的港口。

“大国工匠”家国情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和业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它的缔造者,是“连钢创新团队”。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将“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抛在脑后。党员干部就是要冲锋在前,他带领整个团队如同火焰一样燃烧自我,拼搏向前。

在全自动化码头,团队的通力协作尤为重要,每个人都不敢懈怠。

8月26日一大早,记者见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闸口冷箱经理管廷敬。20__年3月15日,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首船测试成功。就在首船测试前,管廷敬的母亲突然去世,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提及往事,管廷敬红了眼眶。

徐永宁担负着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攻关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妻子去世后,不擅表达的徐永宁寄情工作,和同事一起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云技术的自动化码头双活数据中心和神经网络系统。项目成功的那一刻,徐永宁一个人遥望大海,任泪水流淌。

对码头的付出有多少,家人的支持就有多少。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党委书记、总经理殷健说,“我知道大家心里苦。工作要顾,家庭也要顾。但团队里没有一个人因为个人的原因,造成整个项目的拖延。每个人都咬着牙挺过去,最终实现整个港口的梦想。”

变“不可能”为“可能”

以许振超为榜样,“连钢创新团队”仿佛生来就带有创新的基因:“创新让我快乐”“纪录是用来打破的”“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采访时,团队成员的话里流淌着胆气和干劲儿。

他们向难题叫板。660米×430米的堆场内,高低差控制在正负2.5毫米之内,解决了“码头堆场不均匀沉降和平面度”这一世界难题。

他们与时间赛跑。16002米的轨道梁工程提前30天完工,1440段箱角梁工程20天竣工,15762米的钢体轨道15天铺设完成。

高4米、宽2米的氢燃料电池模块要与轨道吊合体,350个接口要在72个小时内完成,团队成员三天三夜没回家。

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连钢创新团队’有不少我熟悉的面孔,他们几乎是‘白手起家’,在没有样本可供学习、复制的情况下,用精神催化生产力,最终让山东港口青岛港有了颠覆性变革。”“改革先锋”、金牌工人许振超说。

如今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的模样。自动化桥吊在港口上空划过,优美的弧线穿越海雾,一个个集装箱精准高效,箱起箱落。这座新兴的自动化码头,逐渐舒展身姿,探向深海。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11

专业敬业,他多次创造救援奇迹

矿山救援是一项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有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坚持科学决策、安全救援的原则。

在救护大队的17年间,肖文儒参与处理煤矿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胆大心细、勇于拼搏,练就了过硬本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__年,在处置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指导施救。在救援关键阶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侦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会同地方政府人员制定了严密的行动方案,奋战8天8夜,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次救援被困矿工的壮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成功书写了人类的大营救”“‘中国矿工获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许多国外权威媒体这样评价。

1000多名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4个昼夜,救出11名矿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说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举棋若定的肖文儒,为这个被称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现场指挥部决定布置4个钻孔进行施救。但因该矿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有构造破碎带,2号钻孔卡钻废弃。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这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举措。原来,13日开钻的3号钻,孔钻至井下521米处时,井底偏移达7.4米。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决定由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7日13时56分,这个“生命通道”终于打通。

救援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由于3号钻孔涌水在巷道积聚,工作组建议指挥部启用备用的4号钻孔代替3号钻孔,承担“生命通道”功能。为防止4号钻孔发生涌水,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并被指挥部采纳。后来,被困人员转至4号钻孔下方,最终11人获救。

肖文儒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在一次次救援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他是救援人员心中“权威”的代名词,是新时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护大队那些年,肖文儒不断探索实践救援新技术;为实现更加科学、安全的救援,他38年来不断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为持续发展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贡献了力量。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12

孙丽美1977年5月出生,20__年7月入党,20__年任古县村计生管理员,20__年任村党支部书记。8月31日,中宣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此前,全国妇联追授孙丽美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共福建省委追授孙丽美“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追授孙丽美“八闽楷模”称号。

干群眼中的“米粉书记”

古县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村民们白天下地劳作,孙丽美只能利用午饭和晚上时间入户与群众拉家常,推动工作。忙于工作顾不上吃饭时,她就到村委楼楼下的店铺简单地吃一碗米粉。每有干部群众一同工作错过饭点,她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一碗米粉,“米粉书记”的绰号就这样在干部群众间叫开了。

扎根农村17年,一碗碗米粉陪伴着忙碌的孙丽美,也见证着她“为村里群众做点事”的朴素心声。看到村民办事不便,为一件小事城里农村两头跑,孙丽美争取霞浦县人社局补助资金8万多元,在村委楼二层建设村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解决村民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而她也从三楼的“书记主任室”,搬到窗口的第一个位置办公。孙丽美说:“这里好,离群众更近一点,他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她几乎把村委楼当成了自己家,群众办事“随到随办”;谁家有困难,她“随叫随到”。

曾在古县村挂职的霞浦县卫生监督所所长陈迎霞回忆,孙丽美殉职后,她回村里看望孙丽美的母亲,在路上遇到一位老伯,老伯对她说,以前村民只要有事,随时到村委楼,丽美都在,村委楼也时时刻刻都有人值班。但现在丽美走了,大家都很痛心。

村民眼中的“暖心阿美”

“村里的一棵大树周围这两年改造成村民休闲场所,很多村民喜欢在那里聊天。阿美每天上班前都会去那里逛逛,听听村民们有什么意见,谁家又遇到了什么事,她就知道要怎么做工作了。”陈迎霞挂职时就和孙丽美共事,她说,阿美一直是个很热心、很暖心的人,责任心强,敢说敢干。

在村民雷健亮眼中,孙丽美是帮他渡过难关的“摆渡人”。20__年,雷健亮干重活时旧伤复发,做完手术在家休息,家里又遇到种种变故。“那时候,爷爷去世了,妈妈摔了脚,我又生病躺在家,真不知如何是好。当时,阿美耐心帮我填材料、办贷款,还悄悄递给我20__元。”雷健亮说,转眼十多年过去,这件事他一直铭记在心。

20__年,村民彭则安患上血管瘤,手术掏空了家里的钱。同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拿不出报名费。听说这件事的孙丽美找上了彭则安。“当时她对我说,你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彭则安说,孙丽美还联系上已经在霞浦县城打工一个多月的女儿,劝她一定不能签长期合同,一定要继续读书。最终,孙丽美向上级申请到5000元助学补助金,让孩子报上名。如今,彭则安的女儿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0__年,陈迎霞带着团队到村里进行“两癌”筛查,村民雷秀金被诊断为子宫癌。陈迎霞第一时间告诉了孙丽美。“她当时一听结果就和我说,雷秀金要是真得病那就不得了了,她丈夫车祸去世了,家中只有年迈的公公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女儿。”陈迎霞回忆,后来,孙丽美带着雷秀金去卫生院做检查、联系福建省肿瘤医院动手术,多方争取5万多元帮扶资金,雷秀金自己几乎就不用花钱了。雷秀金康复后,孙丽美还为她介绍工作,让她自食其力。

“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多好的一个人,知冷知热,真是舍不得。”雷秀金眼泛泪光。

儿子眼中的“满分妈妈”

“最遗憾的是,我还有很多话没和她讲。”孙丽美的丈夫杨亮顺说,作为妻子,她是顾家的;作为母亲,她很疼爱孩子;作为村支书,她正直有担当。

杨亮顺说,孙丽美本来计划今年“五一”假期一家人去武夷山玩,但家里没有车出行不便,加上正值农忙,想着以后再找时间去,就取消了。

这次没有成行的全家出游也成为了孙丽美儿子杨鑫的遗憾。在杨鑫眼中,孙丽美是个来去匆匆的母亲。“我的母亲和其他人不一样,平时很少见到她,吃饭时也是匆匆忙忙,有时我会不理解,还抱怨她……”在孙丽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杨鑫哭泣道:“现在我才明白,人之所以伟大,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事,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虽平凡却伟大。我为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感到自豪,她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秀品德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孙丽美离开后,杨鑫每晚都会翻看妈妈的照片,他说自己很想很想妈妈,虽然没有太多的陪伴,但她是个“满分妈妈”。有人问他,现在最想对天上的妈妈说什么。少年瞬间红了眼眶,他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对自己好点”。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13

黄诗燕同志一直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他入党35 年来, 始终忠诚于党、信念坚定,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每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今年 1 月 以来, 我国深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许许多多的工作者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自己的休假时间, 舍身忘已地投入到了抗疫斗争的一线当中,为疫情的防控、病人的救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每天关注着抗疫一线的报道,看到一线的工作人员因抗击疫情而累倒、病倒、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眼泪就会止不住的往下流; 看到每天发布的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我的心就会紧紧的揪在一起; 看到逐渐增多的治愈患者平安出院,我会为他们开心祝福……衷心的希望这场灾难能够早点结束, 希望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能平安、健康的归来,希望我们的祖国随着疫情的结束早日恢复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2 月 3 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同时,对疫情防控形势和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等工作进行了强调,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疫情防控战斗中的决心和魄力,我们坚信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中, 我们一定会很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在这次的抗疫战争中, 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黄诗燕同志一样, 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做到了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战得胜,让鲜艳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我不是“白衣天使” , 无法去一线救治病人; 我不是科研人员,无法研制抗击疫情的药物; 我不是新闻工作者,无法深入现场进行报道; 我不是人民子弟兵, 无法到抗疫一线去战斗, 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的认识到,不论处于什么岗位, 只有坚定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对的起自己当时入党的誓言, 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下, 心里装的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才不愧为共产党员。

今后, 我将以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 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汲取他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 转化成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 以更有为的担当精神, 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14

一个普通老师

为何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

20__年,在重病缠身的张桂梅奔走呼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全国第一个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成立。

为什么要办免费女子高中?面对人们的询问,张桂梅也反复叩问自己的初心。让她至今还阵阵心痛的,是22年前初中课堂上,没来上学的女孩留下的空位。

1998年,张桂梅是华坪县民族中学初二班主任,一次上语文课时,张桂梅发现有个座位是空的。“坐这个座位的李莉(化名)哪儿去了呢?”张桂梅问。有学生说,因为家里穷,李莉去爬树摘攀枝花准备去卖,不慎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张桂梅听到后心痛不已。回忆起这件事,她告诉记者:“李莉那黑黑圆圆的脸蛋,我现在都忘不了。”

同样在民族中学的一次课堂,张桂梅发现初三班团支部书记林秀(化名)的座位空了,她因为家庭贫困辍学了。张桂梅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去林秀家找她回学校,去了两次,脚走肿了,终于说服了林秀和她父母,让林秀回校继续上学。当年林秀没考上高中,张桂梅就鼓励她复读,让她在儿童之家生活学习。第二年林秀终于考上了县一中,后来考上了大学。

林秀和李莉的事让张桂梅震动很大,她常想:“我一个一个地去找辍学的孩子,我能找回来几个?尤其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因难以承受高中经济负担而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能不能有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读高中、考大学,阻断山区农村的代际贫困?”这就是张桂梅当年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也是她建校12年来苦苦坚守的信念。

12年来,在华坪女高毕业的1804位贫困女孩心中,张桂梅就是一支照亮她们前路的蜡烛。

10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华坪中心镇拉毕村村口,穿过一片菜地,跨过一条水沟,顺着墙边的小路,走进女高毕业生李小月(化名)的家。3年前李小月中考时,瘫痪多年的父亲说:“只要能读女子高中,就能上大学,我就放心了!”李小月如愿上女高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有能力供小月读高中,是女高免收学费、书费、住宿费,张桂梅老师每月还给小月700元生活费,小月才能读完高中。”李小月今年考上了普洱学院,母亲李良翠送她到普洱校门口。瘦削的李良翠连连感叹:“小月今年考上大学,我正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张老师又送来了1万元,凑够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张老师很伟大!没有她和女高的帮助,孩子读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学。”

在华坪县医院检验科,有一位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检验师,她叫高世婷,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在检验科值班室里,高世婷对记者连声说:“没有张桂梅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20__年,家在华坪县兴泉镇兴泉村的高世婷初三快毕业时,父母先后去世,家里只有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她的中考分数超过了县一中分数线,可没钱交学费。绝望时刻,华坪女高开始招生,张桂梅接纳了她,不仅免学费书费,每月还补助她300元生活费,还把她弟弟接到儿童之家生活。因为心里还充满对父母去世的悲痛,第一次见到张桂梅时,她禁不住全身发抖,张桂梅坐在她身旁,拍拍她的腿亲切地说:“别害怕,好好学习!”此后张桂梅多次找她谈心,让她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影,当了班长,3年后考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她在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由张桂梅负责。大学毕业后高世婷回华坪县医院工作,有了幸福的小家,还能赡养爷爷。80多岁的爷爷常在村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孙女在县医院上班呢。”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李欣坪万分感慨地说:“20__年中考结束,我很担心自己像同龄女孩一样,去打工或是嫁人生子。庆幸的是华坪女高发来一份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一切。正是张桂梅老师和女高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佩戴鲜红党徽的研究生。”

12年来,丽江市贫困山区许多初中毕业的女孩,都走进了华坪女高的学堂,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使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其中今年高考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了一本。“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民警和海关人员。今年有2个毕业于华坪女高的大学生自愿参军到西藏,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我们女高的学生了。”张桂梅很开心。

“张桂梅带动的不仅是华坪女高,还带动了全县所有学校。20__年女高成立以前,全县中考升学率不到50%,20__年就达到了90%以上,近8年来全县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市保持第一名。”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说。

“每年寒假,春节前我去家访华坪本地学生,大年三十我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吃饭,初一开始我就去华坪县以外的县区家访,每届高三学生我都要尽量去家访。”张桂梅说。

“张桂梅5次来李小月家家访,每次走菜地和水沟之间的小路我们都要搀扶她,她浑身病痛,走路越来越困难了。”华坪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今年2月初,因为疫情,学校开始上网课,但读高三的李小月没有手机无法上课,张桂梅花1600元买了智能手机送到李小月家里。“张老师身体不好,还多次来我家里关心娃娃,给我们买被子衣服,给过年钱,我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懂得感恩。”李良翠说。

张桂梅的家访已持续12年,覆盖丽江各地山区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公里。头几年,她常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常自己租车,骑过马和摩托,肋骨被颠断了两次。后来县里就派车帮助她家访。

一次,张桂梅来到深山村寨一位成绩下降的傈僳族学生的家中家访,这个女孩是全村第一个高中生,入学那天全村人送行。学生的爷爷对张桂梅说:“如果孙女能上大学,自己就是死了也安心。”张桂梅回答:“我一定让您的孙女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这个女孩已大学毕业,在她的影响下,这个村里已经陆续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

张桂梅12年来寒暑假的家访,让她对每个学生家庭的甘苦都了然于胸。“我是班主任,可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我还没有张桂梅老师了解,因为每个学生她都去家访,学生和家里有什么情况她会告诉我。”女高高三化学老师和德强告诉记者。

“张桂梅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还影响了丽江广大山区农村。以前农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很多,现在很少了,农村家长送孩子读高中的意识普遍增强,我们开家长培训会,有5800多名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参加培训,多数是农村家长。”华坪县妇联主席刘安平说。

许多慕名来华坪女中学习的人问:女中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教师普遍年轻,为什么能成功?

张桂梅回答很简单:“靠坚持!靠信仰!我们长期开展红色信仰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每天9点40分的课间操,全体学生跳舞蹈《南泥湾》,唱红歌《红梅赞》,下午下课时学生在教室唱红歌,每个周末组织学生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我们能吃苦,靠苦出来的!”张桂梅说。华坪女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们清晨五点半起床,晚上12点20分休息,每周只有周日休息3个小时,把学生的学习时间用到极致,学校的空间也用到极致,走廊墙上除红色教育宣传画外,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定律。老师们周末固定上课,毕业班老师每晚守到学生休息,而老师们没有加班工资。

女高的红色教育真能激励人吗?严格的管理学生受得了吗?老师长期加班没有怨言吗?有人将信将疑。

“唱红歌当然能激励我们,刚入学时有些不适应,后来就感觉到很能振奋精神,和英雄模范相比,这些苦不算什么。”李欣坪回忆华坪女高的艰苦生活时说。每晚11时半下自习后,毕业班学生回宿舍楼后都必须在走廊上做作业。10月16日深夜零点,高一、高二的许多学生也自发地在宿舍走廊上做作业。正在做作业的高一新生王芳告诉记者:“学姐都还在努力,我要向她们学习。”

“红色教育为什么有效果?因为张桂梅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吃的苦最多,捐款最多,付出的心血最多。与她相比,我们义务加点班不算什么。所以她说的话有号召力,大家都愿意听。”在华坪女高坚守12年的教师张红琼说。

张桂梅长期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23种严重疾病,多次送往医院抢救,如今她的手脚上贴满了止痛药膏,时常咳出血丝,在校园里走路都很艰难,只能乘电动车。12年来,为了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她每天对校园每个角落巡查5遍。10月16日深夜,记者跟随张桂梅巡查,她握着手电筒照明,颤巍巍地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查看每个房间时,她都要拔掉插座上的所有插头;同学们快下晚自习时,她把楼梯间的每一个路灯打开,“孩子们下楼跑得快,忘了开灯不安全。”她说。

张桂梅对学生看似严厉,但她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温馨的母爱。下午五点半,张桂梅到学生食堂等候刚下课的学生,她用手机和小广播播放红色歌曲,然后走到打饭窗口看学生打饭,招呼同学们排好队。“我在看食堂打菜是不是打少了。”张桂梅笑着说。学生吃完饭回宿舍,她又冒雨到宿舍门口催促学生:“还有5分钟上课,大家抓紧时间洗脚。”看着学生们匆匆走出宿舍跑向教室,她才满意地把宿舍大门锁好。23时30分,她又来到学生宿舍门口迎接下课的学生,查看毕业班学生在宿舍走廊自习情况。深夜1点,她才进宿舍休息。

20多年来,张桂梅把自己得到的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50多万元,都用来帮助女高贫困学生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用来弥补女高办学经费的不足。她退休后继续当校长,只有4000多元工资,可她每月医药费就需要上万元。全国总工会每年给她5万元治病,可她把这5万元都用于家访。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我评了教书育人楷模,有10万元奖金,我准备全部作为老师们节假日的加班补贴,不能让老师们总是尽义务啊。”

办学经费困难是张桂梅的一大心结。女高每个学生三年学习成本费用大约5.8万元,政府承担了很多,还需学校部分自筹。可学校不收费,只能靠社会捐助和政府临时补助。今年7月,市县政府支持成立张桂梅助学会以来,社会各界捐款有900多万元,学校经济压力才得以缓解。

张桂梅还为一个心结焦虑,学校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师。10月16日上午,她主持了一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的面试,让她很失望,只有两人符合条件参加面试,一人面试合格。“我们还要继续招老师,我们一定要实现考上清华、北大的梦想!”张桂梅坚定地说。她盼望社会各界在师资力量上给予华坪女高更多的帮助。

63岁的张桂梅中年丧夫,没有子女,没有财产,但她并不孤独。从20__年起,张桂梅一直是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先后有172个孤儿在儿童之家成长。在她心中,女高和儿童之家都是她的家,孤儿们和2268个女高学生,都是她的孩子。每天下午6时半,张桂梅都乘电动车来儿童之家看望孩子们,一到门口,孤儿们都跑出来喊:“老妈!老妈!”大家亲热地搀扶她下车,牵着她的双手,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家门,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15

20__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炎陵县等5县脱贫摘帽。炎陵县为全省第一批脱贫的县,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是向长眠在这片红土地3万余名革命先烈英灵奉上的一声真情告慰。”黄诗燕曾说。

脱贫,黄诗燕带着大家干。20__年起,黄诗燕联点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一个七品官,每个月都进来村里,不容易!”村民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村民们没想到,黄诗燕最后一次下村,竟是他们与黄书记的最后一面。“这样的书记,少见,难得!”村民们说。

扶贫攻坚是黄诗燕眼里的头等大事。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在村里走访贫困户。”炎陵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黄诗燕带着同事们,坚持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作为脱贫的关键,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吴集会给记者算账:黄桃、白鹅、菌类等特色农业带动6548户21701名贫困人口户均年增收6800元;绿色工业带动2692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2.5万元;39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8家休闲山庄、354家“农家乐”带动2112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8万元……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黄诗燕既是一线总指挥,又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连一本扶贫手册,他都细致入微研究设计。

过去为压实扶贫干部责任,表格较多,包括扶贫手册、收益核算卡、贫困户退出确认书等,加重了基层扶贫干部的文案负担。黄诗燕很早提出来,化繁为简,把多如牛毛的表格压缩为一本简洁明了的手册,涵盖脱贫攻坚方方面面内容。扶贫部门完成手册初稿后,黄诗燕和相关部门一起,一行一行对照检查,字斟句酌讨论每项内容。“从20__年到现在,炎陵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20__—20__年,炎陵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20__年2月通过省核查评估,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为0.6%,群众认可度最高,为98.49%;当年6月,炎陵县通过国务院专项评估检查,错退、漏评“零反馈”。

8年多时间,炎陵解决了15000多户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的问题,新修或改造800多公里道路,全县群众都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如今,在炎陵,最旧的是县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学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