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心得体会 根据我校“学习贯彻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要求,本人认真研读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现结合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一、学习内容

《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__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二是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三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

四是要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健全就业和用人保障政策。

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评估,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二、学习体会与收获

(一)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关系到大多数人就业生存的一种技能教育,也是提高全社会劳动水平的基础教育,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我县政府投入巨资扩建职教中心,从规模和结构上提供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平台。十几年来,通过上下努力,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了一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不过,就我县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来看,现行职业教育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为此,我县职业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充分学习并领会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品味,真正办好老百姓信得过的职业教育。

(二)教师素质必须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要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学校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这些特殊的工程师。但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双高”的文化修养和“双师”的素质。

所谓双高文化修养,即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着的一类教育,社会需要什么行业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各行各业知识与技术在不断更新,有的行业更新速度十分惊人。不仅需要高职教师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前沿技术,而且还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高职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各行业的新情况,及时掌握新技术,勤奋地、持续不断地从各种渠道汲取和补充自己的一桶水,确保传授给学生的是足够的有营养的水。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实地作战的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还要有娴熟的技能和必要的经验。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所以提出了双师的岗位资格,即高校系列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仅仅考取专业技术职称还是很不够的,高职教师必须有实践工作经验。

(三)一定要让学生好学、学好,成为全面的人才

高职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的精力集中于学习并且好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特别是对于年轻而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更加需要来自环境的压力。要从考试、考核、激励等各个环节入手改变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比如,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如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奖励证书。应大力提倡高职学生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以起到促进学习提高质量的作用。用技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与艺术一样有其独特魅力,特别是前沿知识及应用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人才仅仅有理论和实践技能还不够,还必须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可能是祸害社会而非造福人类的“人才”。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特别还要加强以下教育内容: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德育教育以及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三、工作建议

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何教学都是“教”和“学”对立面的有机统一,老师教得再

好,学生不学,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没有“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学层面必须着力寻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书、教知识向教人、教学生转化。这样就得深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认识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特点和接受规律,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二是做到爱岗敬业,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职业高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德育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三是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吸取新信息、新知识、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就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所具备的与后两者教育类型所不同的一些性质元素。在学习完王新和卢红学教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文章,我深刻的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即特质,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以下方面不断丰富和深化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的认识: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或者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以培养生产或者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经营、服务等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内容的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位置定位,即: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二重性。高等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能把工程图纸转化为实物,把决策、设计等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形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

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要求一直都是十分明确的。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不是仅指某项或几项具体的操作技能,也不局限于心理学上的能力概念,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工作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基本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基于此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体现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和课程结构体系,并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理论教学要适度。这和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注重学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不相同,在教学计划中强调受教育者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把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强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强调理论教育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而定,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讲清要领、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技术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求系统性、完整性,着重于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准确运用。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专业设置的适应性、教学目标的能力化、培养过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训练性、毕业取得双证书”五个基本特点。

三、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基础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岗位群需求的专业本位特征。

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表明,高等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其高职专业设置通常都是宽窄并举的。所谓“宽”是指以学科本位的逻辑设置体系来设置专业,“窄”是指以能力本位有针对性地按照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要素来设置专业。如电气设备施工与维护专业,适用于各行各业的用电系统,它的技术领域较宽;而空调专业、通讯专业只适用于高层建设的空调系统、通讯系统,专业针对性较强,口径较窄。西方发达国家高职专业设置虽然宽窄分布不一,但均为宽窄并举。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专业设置针对某一职业,二是专业设置针对岗位群,三是专业设置与某种技术相关联。就总体而言是专业口径宽窄并举,但专业种类较少。

四、师资队伍的“双师型”

高职教育要求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普通高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应当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所谓“双师型”教师,指教师既是“讲师”(教授、副教授),又是"32程师”“律师”“会计师”“服装师”等。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新一代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确定高职学生的培养规格等方面,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和其独特性,更好的,合理的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努力建设好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中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期间,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微、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教育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所以,我们应确立的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保证学生的受教权。对于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势全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同时,我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不从理论实质上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体罚学生、限制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层出不穷。

总之,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前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__—20__年)》两个文件,深刻体会到现代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急需要提高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需求。

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常被人们视为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职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如果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低下,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呆板,缺乏灵活与生动、缺乏创新,则不能激起中职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专业兴趣。因此,专业教师要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等方面着手,来促进中职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专业课堂教学是中职生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并对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有深刻影响。

一、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专业课堂教学上,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摒弃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真正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采用“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的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职生创造轻松、愉快的专业学习环境,为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改革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

我们应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使专业课程内容与当前生产实践不脱节,从而了解当前专业学科急需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采用直观教学法、现场教学、参观教学、现场模式演示等教学方法,以及多采取谈话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方式,让中职生有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机会参与角色扮演,设计、研究和动手操作,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注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如对于抽象的内容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模拟等,使枯燥的专业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 、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

本着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改革对中职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效果的好坏,不是凭一两次考试作定论,而应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如:检验每个教学模块的学习效果,可采用加大实务考核和平时考核,减少理论考核比重的做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如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应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完成,教师通过多次综合考核评定,最后定出考核等级,并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 、建立学生激励机制

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还应依靠外界激励机制的刺激,专业兴趣才能得以加强和持久,而重视建立课堂外专业技能激励机制成为培养中职生专业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以竞赛活动为载体

学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尽可能多地开展以“爱我专业”为主题的各种趣味性竞赛活动,如开展爱我专业征文、演讲比赛、与各专业知识相关的竞赛,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专业技能的同时,能促进中职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1)、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用较强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全班同学的情绪处于急于获取知识的状态,使教与学同步。

(2)、组织自学

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自学程序题,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回答程序题中提出的问题。

(3)、强化思维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讲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反复记忆。运用实际的操作来记忆理论上困难的只是,并用理论辅助实际操作,打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强化思维记忆。

(4)、总结记忆

课堂中得出的概念、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整理成为易记忆且不易混淆的条目,让学生储存入大脑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职业技能考证书为依托,激励中职生爱专业、学技能,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

在提倡中职生“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的形势下,中职毕业生拥有“双证书”或“多证书”成为必然。因此,学校应注意以考证为依托,通过建立奖励制度,鼓励中职生考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并对考取“多证书”的中职生进行适当学分奖励或物质奖励,激发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达到中职生“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力求多证书”的目的,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

总之,学校应以提高中职生专业技能,拓展中职生的专业兴趣为目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教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来促进中职生的专业兴趣,确保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真正推进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受益匪浅。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形成了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校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此法学习,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响应向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二是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三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和作用。

四是要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和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健全就业和用人保防政策。

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导评估,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凭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职业教育是关系到大多数人就业生存的一种技能教育,也是提高全社会劳动水平的基础教育,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来看,现行职业教育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在全面开展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切实加以引导,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品味,真正办好老百姓信得过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中国的昌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工作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期间,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制度》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意念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工作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忘掉不能忘记,自己中的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技术员。“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教师是教师热爱生活职业道德的根本。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自由民主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学员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紧紧他们不在意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新体验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纯洁去展现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品德的品德去培养学生品德的。他们应是最能自我管理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妈妈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小孩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教职员学生的感情基础理论,小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塑造教师是塑造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非常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就可以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即可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荣膺丰硕的育人之果。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

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不是高位与富足、权威与呆板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在于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基础教育人的关系,尊重就是彼此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不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公民权利绝对行政权,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有效保证保证学生享有受幼儿教育的资格。

所以,我们应确立的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保证学生依法处理的受教权。对于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势全体,教师更应予以尊重。同时,拥护我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有权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学生不从理论实质上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父子关系,那么,体罚学生、限制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意愿、压制学生创造力等情形现象将层出不穷。

总之,教书不仅是教给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应平等的漠视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我爱你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有鉴于此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关注点,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气魄,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试著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蓬勃发展。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为认真贯彻执行者全国人大坚决贯彻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税法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应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本学期我们泰山小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多途径,法制教育全方位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及运用法律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视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法制宣传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学法培训课程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文学创作的学习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中小学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对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富尔县,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权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代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才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天性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均,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提议,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本着做到在乎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班主任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所,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当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京把柄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代教育是广泛性教育。学校的法治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终身教育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方法结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了解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深刻理解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同时我们也必须牢记,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也是党的__大强调的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持续的科学发展。

就我校十五年职业教育发展史,尤其是在近三年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提出“打造职业教育品脾”的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要打造职业教育的品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我认为就课堂教学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学生管理:

在严格学生入口与出口的前提下,加强各个环节管理。从课堂出勤率、课堂听讲、完成作业等方面入手,严格与学生的德育考评相联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接轨,使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采取理论教学阶段考核机制,对于理论不过关的学生不予参加实践学习,进而促进理论学习。围绕“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这一中心,开展“人文教育”,重点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贯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发展的方向,使学生一入校就有目标,并始终保持足够的信心,成为促使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把教书和育人、成才与成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使毕业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能做到人格健全、品行端正、诚实守信。

教师管理: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应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引入竞争机制。使教师的学历进修、业务学习与教师考评相结合,实行课程竞争上岗,加强教师的竞争意识。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轮流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专业技能训练,要求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参加校内外生产实践,参与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并积极参与行业和社会的科技服务。力争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而是进行适用性、实践性的技能和知识的讲解。定期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到校讲座,更新理念,提高水平。持之以恒地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鼓励广大教师成为学生的“人格示范者、发展促进者、心理支持者”。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始终紧跟市场需求与时俱进,采用诸如“定单式”、“校企联合”等多种培养方式,建立骨干专业结构体系,逐步实现专业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针对不同专业课程,推行模块教学,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及就业形式进行选修,(如计算机专业)以拓宽职业适应面。学校逐步对实习基地进行调整与改造,按照企业实际状况设计和布置,实训期间模拟企业管理模式运作,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感受和经验。

总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今年5月1日,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26年来的首次大修。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更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具体的实践中,目前还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的普遍现象。此次新职教法修订后,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的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格局上有了新要求。提出了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

产教融合过程,主要还是在“融”字上下功夫。针对“校热企冷”现象,职业学校要逆向思维,合作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从这个层面上思考,其实是要主动作为,更多为企业思考,比如提供必须的技术培训渠道,加快新员工的.入职时间,提升老员工的职业素养,为企业节约员工培养时间,招来就能用,进企就能顶岗。职业学校要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短板”、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把企业专项设备、企业技术骨干及生产制度引入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培训机构、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学生开展校企合作学徒制试点,订单式定向培养技术员工,为企业提供技术后备力量;对企业开展在岗在职员工技术培训,借助职业学校的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等级升级认定,逐步提升企业员工技能待遇,同时利用职校优势,开展企业员工团建、增强企业凝聚力;开展职业素养、生产安全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只有深挖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共赢点”,才能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形成良性发展局面,推动校企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又一个里程碑,也说明了高度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在认真阅读了新修订的《职教法》第三章二十七条后,针对本人培训工作深有感触,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民生问题,发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鼓励返乡创业就业培训,提高高素质、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2、加强校企精准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生实习、就业的'纽带。创新高质量的合作模式,明确校企合作初心和使命,促使校企双方互通有无,精准对接校企双方需求;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岗位对应工作任务、任务对应职业能能力的路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三方共赢。

最后,我会以“守规矩、敢担当、要积极、抓具体”为工作目标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