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论语学习心得教师(精选4篇)

论语学习心得教师 篇1

我认为学习《论语》的目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华和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课文,而在于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做人道理。

论语学习心得教师(精选4篇)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好像真的在学生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了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去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了我们的祖先,去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课就没有白上。

说到我的教学过程,上课我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加大读的力度,例如散读、齐读、领读、个人读、小组读。通过读的训练,同学们对课文就容易把握。为后面的讲解奠定基础。从读入手,这样也就更好地是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内涵。

因为《论语》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论,在学习上有难度,后来经过研讨,学生积极的解决疑难,还很顺利。《论语》渗透着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做人修身,对于学生来说此时正是需要这一教育的时候。

我认为本学期国学课我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有的同学对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深入钻研、虚心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论语学习心得教师 篇2

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使我受益非浅。于丹对《论语》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拆讲与分析。先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的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心灵之道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于丹是这写到的“当不幸降临了,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要使学生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三、处世之道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和自己周围的人相处呢?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该时时刻刻要遵循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并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观念中提前适应社会。无论以后在社会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四、君子之道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首先是第一种境界,我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应具有的境界。而且还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做人的标准。可能我们无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让我们的有限生命在苛责外在的世界中度过。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身上也需要这种“苛责”。

论语学习心得教师 篇3

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

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给我的启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必须首先自己读《论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我在网上浏览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论语学习心得教师 篇4

《论语》所反应的是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经过两千多年历史淬炼的经典著作值得一代代人去重温,为一代代人去阅读赏鉴。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而今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是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道德精髓,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基石。当然,儒家在做人修养上注重“仁”、“爱”的品德,“无同情之心者,无羞耻之心者,无恭敬之心者,不可称之为人”(《孟子·公孙丑》),孟子认为,人之性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有此四心,萌发人的仁、义、礼、智。“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仁者爱人,有礼者恭敬人”(《孟子·离娄》)。孟子讲仁,以仁律己,就是把自己当人看,守仁就是守住自己,“不失赤子之心”。显而易见,孟子的“仁”与孔子的“仁”是相一致的,素有“孔孟之道”之说。因此,儒家提倡做人的良知、正气、节操和胸怀:不泯良知,让社会行于正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自信人生二百年,自当击水三千里”,把壮气、豪气汇成一腔正气;“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教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行仁仗义,守身如玉,做大丈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让人有博大的胸怀与境界。“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儒家认为道德是人内心信念的提升。孔子强调正确立志,要求“为己”;孟子强调“思诚”。《大学》和《中庸》中“慎独”,强调即使独处无人监督之时,也要坚决履行道德规范,更是道德自律的体现,通过修身完善自己,通过自省来督促自己。孔子重视修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自徙,不善不能改,是吾之忧也。”(《论语·述而》)“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显然,学习《论语》,就是荡涤我们的思想浮尘,升华我们的道德因子。“做事先做人”,一切从修身立德开始。诚然,诚以为人,诚以立业,诚以威国。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行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加强学习是现在的首要的任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领会学习与思考的辩证法很重要,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必须认真读书并进行思考,两者不可偏废,即“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核心在一个“悟”字,自我修炼、自我思考、自我循环、自我完善过程求的就是一个“悟”。能“悟”,才能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于新问题就会有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当然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要使自己学习后的蓝天更加辽阔,还要及时总结,总结是提高的基础。我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包括关联性的思考,才能使自己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识。总之,这次学习让我体味人生要“言寡尤,行寡悔”般淡定从容,要做到心灵的勇敢,要让生命提升效率泛出光芒。手捧一颗心来,无愧于人、无愧于岗位,永远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奋力拼搏,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