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我是**市一名普通的基层财政工作人员,很高兴就读省委党校的社会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我认为每次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能让我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安安心心、认认真真学习各项内容,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同进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作为当今时代下一名干部应必备的技能、理论水平。在学习结束之际,认真回顾此次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方面的收益。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一、“三个更加”,为做好今后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加清醒的感受到肩上担子之重,进一步增加了工

作信心。此次培训,内容安排之丰、教学形式之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清醒地知道肩负的担子有多重。要按照“争做学习型领导,争带学习型队伍”的要求,始终保持一种“本领恐慌感”、知识匮乏感、时代落伍感,牢固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二、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以前的工作中,自己始终认为与周围的某些人比较起来,时常在收看新闻、读报纸,参加会议以及其他培训学习,还不致于落伍、被淘汰。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听到老师们讲的东西,同学们交流的一些观点,才觉得当今知识更新之快、竞争之大,压力之重,才感到自己离时代的要求、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把握好每堂课,认真吸取每一份营养。同时也坚定了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付诸行动,不能因为工作忙、缺乏学习氛围而对自己不负责。

三、不断更新观念、拓展思维。

我们长期工作在一个地方,如果缺乏与外界必要的交流,就容易形成狭隘的思维,井底之蛙。因此在以后我心须把握好以人为境的观念、思维,来完善自我,做好各项工作。

四、坚定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理念。

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让我看清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原因,解决的办法,过程等,同时了解了同班同学所处的工作环境,面临的压力,比较而言,自己还是相对较轻松的,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状况,自己也有义务、任务,只有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才能一步步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各位同学,我是1971年出生的,1994年7月天津财经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毕业,在大学一年级考过英语四级以后就与英语无缘了。我是20xx年报考了母校在职研,由于工作繁忙,20xx年报考了综合类考试,考试当年就通过了,英语一直是弱项,当年没敢报。20xx年我报名英语考试,由于工作繁忙只复习了半个月,心里没底,没有勇气参加考试。20xx年报名完英语考试后,我想要提前准备了,故我于20xx年3月17日报名学苑教育保过班网络课程(OTS3课程),希望能对自己的复习有所帮助。最后的考试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误。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一、学苑教育课程最重要!!!我报名的时间较晚,由于时间紧张,结合情况,专项讲座我听了几堂课觉得过于简单,就没有听。听了基础课程和阅读提高,词汇精讲及后面的串讲。老师们讲得很精彩,在听的同时一定做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笔记。针对占分较大的阅读理解,我听了两遍王建华老师讲的阅读提高班,收获很大。另外学习中若有不懂的也可以给老师发邮件,老师都非常及时地回复。

二、词汇问题:大家都是在职考研,工作忙家中负担词也较大,根本没时间背诵词汇。听了邵宁老师的讲解,我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老师讲过的词汇上,我有两个小本笔记,凡是老师讲过的词汇必会,同时结合老师生动的讲解,很容易将所讲的词汇和词汇替换记清楚。可以说,词汇大纲那本书我从没看过,临考前两周每天临睡前复习一下邵宁老师的笔记,记记词汇,也挺有意思的。

三、必须重视历年真题的训练:历年真题必须练习,我是分项练习的,每听完一个题型的课程后再进行练习,练完以后针对错题要进行分析。练习时注意时间要求,平时必须养成快速做题的习惯,每个练习都按老师对每个题型的时间分配要求进行。最后我找了20xx和20xx年两年真题在规定时间进行了统练。真题比任何模拟题都有效,如果时间有限的话,必须先进行真题的演练。我是做了20xx年真题的,任何模拟题都没有做(学苑的模拟课程也没听)。

四、作文的准备:针对词汇量较少的我而言,作文是个大难题。我一边听学苑老师的课程,一边看学苑教育发的历年真题中的范文,总结了适合自己记忆的每段开头句和最后结尾句(这里必须有2-3个高级词汇),将这些例句进行背诵。同时我在网上针对“中国梦”“人口老龄化”热点话题搜了两篇范文进行了背诵,虽然没押上最后的考题,但培养了作文思路和增强了语感。另外,学苑教育的老师讲解了写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也要熟记于心,在写作中时刻提醒着自己,对我最后能较好完成作文也非常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在备考在职研英语考试中的点滴心得,希望对每位追梦的同学们有帮助,再次感谢学苑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何老师日常的督促和鼓励,谢谢。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须再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发挥一两次。我是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所以我的硕士是在台大历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硕士、有博士,因此我以这两个阶段为主,把我的经验呈现给各位。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位有成就的学者,我也必须跟各位坦白,我为了要来做这场演讲,在所里碰到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的同事,因为他们刚离开博士生的阶段,比较有一些自己较独特的想法,我就问他:「如果你讲这个问题,准备要贡献什么?」结合了他们的意见,共同酝酿了今天的演讲内容,因此这里面不全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虽然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因为我也总还有其它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硕士论文是二十年前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论文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你说有特别好吗?我不敢乱说。我今天只是综合一些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作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程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 self-help 」,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 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 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中国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学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

我常说英 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 search 是寻找,而 research 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 research ,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 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 …… 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理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 style , style 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 师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 ,而是论述清楚。

三、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培养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 -- 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于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早点选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个题目,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然比一年还要好。

四、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何谓卓越的大学?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学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园的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同学在咖啡厅里面谈论的,直接或间接也都会是学术相关的议题。教授们在餐厅里面吃饭,谈的是「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哪个人那天演讲到底讲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大学。那种交换思想学识、那种互相教育的气氛不是花钱就有办法获得的。我知道钱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东西。一个卓越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表示里面有一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大学。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一,不要轻易觉得自己不适合搞研究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太适合搞研究,因为觉得做学问需要一颗很静的心,什么时候都能坐得下来,而且一坐就可以几个小时不动。开始做后也是老嫌麻烦,要看这么多文献,写文章,反正每一步都要花好多的时间,好多的心思,心里一直都是隐隐约约的有些浮躁的。

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锻炼后,我发现自己的心静了很多,很多事情当你知道注定要花这么多时间,有这么程序之后心里面反而坦然了,安静了,能耐心的去做了!所以我想说什么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做实验的习惯、心态也是慢慢培养训练出来的,不要轻易就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研究!人都是比较怕麻烦,怕重复劳动的,有一些偷懒心理是很正常的!

如果让你去做公务员,做一些琐碎而重复的事情你又喜欢么?估计没多久你就烦了吧!所以我觉得如果你不是那种得过且过、只图悠闲的人,而是希望过充实、有意义生活的人,那你就具备搞科研的潜力!

二, 不要把别人想得高不可攀

说实话,在我读研之前,我对科学家这个称谓是非常敬畏的,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但是多了一些接触之后才发现他们也并不是那么神奇,他们也只是在某一个领域和方面懂得比较多,但是他们也有很多不懂的、需要继续学习的东西,在某些具体的方面我们学生还更清楚。即使是像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巨人也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罢了,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他们正好处在那个时期,那个领域,就是他们不出现,也会出现另外一个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最多也就是时间晚一些而已!当然他们的成就和他们的聪明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我并不相信他们是那种绝顶聪明、无人可及!只要你坚持努力,没准你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下一个牛顿!

说到这里我还想谈谈现在的教育,它只给我们灌输这些科学家是多么多么的牛x,多么多么的聪明,多么多么的废寝忘食,他们只会工作,只给我们说这些科学家的优点,只做正面宣传,把这些科学家都搞得像神一样,害我们把他们都想得离我们太远,严重的打击了我们的信心。一颗小小的还未发芽的心就被他们扼杀了,所以我拜托这些教育者以后对科学家的介绍能更全面、具体一些,把他们真是的生活都反应出来,不要只说他们生活的一个侧面,害我们误以为这些就是他们的全部。不要把他们包装得那么的完美无暇,遥不可及!

三, 不要把科研当作生活的全部

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自己修身养性、休闲爱好,不要一天只知道做实验、搞研究,科研不能等于生活的全部。根据劳役结合的原则,要记得适当的放松,要知道,只有心情好了,做事才会顺手,如果心情都不好了,只知道压抑自己整天做实验,那样是不对的!而且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和做实验搞科研是相通的,把它们搞好了,对研究也有帮助呢!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只会读书、只懂学问的呆子。

我们认真了、努力了,这就已经足够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刻意追求我们非要做到多好多好,顺其自然、一直加油就好,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我们都要开心的过。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青春是个多彩的词汇,它既有热情奔放的火红,又不乏硕果累累的金黄,当然也会有迷茫的青涩。研究生则是青春的一个经典注脚,研究生的经历是对青春的又一完美诠释。看着图书馆前那些穿着学士服照相的学弟学妹们,顿时察觉研一生活即将结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离去的列车渐行渐远,仅留下丝丝回忆。整理回忆如同享受一首老歌,但生活在回忆中就无法翻开青春的新篇章,因为我深知: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海浪中却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过让纷飞的翅膀在暗云中褪化。

研究生一直是我孜孜追求的梦想,在我看来,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研究生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研究生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我们,便可以看到最灿烂的风景。为了这个久违的梦想,我和志同道合之士,起早贪黑的拼命学习,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如今仍旧历历在目。在那收获的日子里我们深刻的理解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有意义,栉风沐雨我们一同走过,风雨同舟我们决不放弃。站在新的起点上的时候,我是那么的激动,又是那么的神往„„

然而当研究生生活的画卷铺开时,我发现努力追寻的梦想,并不都“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历尽千辛万苦,仍会感觉雾里看花。泡在实验室里,想要努力做出成果,往往无从下手,想要认真研究却毫无方向,每天伴随着彷徨与无助。那时,我迷茫过,徘徊过,然而时间却从未停下它的脚步,正如朱自清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我却时常找不到自己的节奏。但我从未放弃,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有节奏,总希望快乐伴随着成功,微笑在每一个青春的季节里。我已为自己定下一个崭新的目标:踏上考博之路,实现人生更高的价值。 我想真正追逐梦想的人,从不会因为路途艰辛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苦涩的过程,注定会为青春注入新的内涵,不要让不安的心被浮躁占据,驾起灵魂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殿堂,学会更好的为人处世。坚持很难,放弃却很容易,但我始终坚信: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没有度过寒冬就不知春的温暖;没有走过沙漠就无法感受水的甘甜;没有经过失败就理解不了成功的喜悦。因为年少轻狂,我很可能会失败,可也正是青春给了我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资本。只要我满怀激情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我们终究会取得胜利。

研究生现在已经不是幻想,更不是妄想,而是我尚未成功的理想。逝去的日子已成为青春不可磨灭的记忆,每一次尝试,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牵手,都将沉淀为永恒。为了将来奋斗吧,总有一天我会满载而归的!那时我会听到枫叶流舟,会看到金菊在笑,会闻到硕果飘香,因为我到了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