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历史培训心得(精选10篇)

历史培训心得 篇1

为提高自身的管理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经营和现代管理意识,促使在工作中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我从20xx年x月开始参加了杭州年代学校开设的国际工商管理班的学习。在一年时间里,通过到杭州面授和课后的温习与自学,先后学习了市场实务、企业战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等课程,掌握了解了国际工商管理的主要知识,使自己在工作和管理上上了一个新台阶。

历史培训心得(精选10篇)

一年来,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与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本人能尽可能的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信息工具,与同学开展研讨与交流,并及时请教有关教师专家。通过学习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以前主要停留在本职工作和本部门管理的认识。通过学习对管理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还有更新的提法“知本经济”时代,因此学习无论对于个人、单位还是企业都至关重要,而且非常之必要。企业和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增强竞争能力。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对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管理培训,全面普及管理知识,一部分人通过培训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技能和管理方法,才能为本单位提供全面的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的解决方案,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虽然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工作,但是通过高级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说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执政能力。像我们街道有工业企业300多家,年纳税超亿元以上,如何引导企业创优做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执政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是要制定好发展战略,战略制定好后,主要是在管理上贯彻执行,当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管理活动支持经营的决定,因而战术性的意义较大,企业的管理有执行和决策两部分,工作不外乎就是想和做,想是决策,而做就是执行。像客户订单的承接、采购、验收、付款、出货、收款、记帐等一系列活动都是执行过程,“执行管理”就是我们对各项交易做记录、分析应用,并设法提升其效益的活动,因此,执行的对象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现在大部分企业不是没有决策,没有制度,而是决策、制度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各企业、企业各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而且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随着层面的增加偏离程度越远。制度不能很好贯彻,管理有很多不规范行为,考核制度滞后,不能完全监控企业的行为,更不能达到事前稽核的功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课程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如何引导启发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执行能力,以达到执行的规范与快速。像可以用erp来整合企业的职能,使企业需要它的协助来使交易和数据管理都上轨道,提高执行速度,降低信息处理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竞争力,还可以用erp来提升决策管理的能力。其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考虑。在执行方面,是可以直接寻求erp的协助的,只要把数据整理清楚,把单据内容正确地录入,erp的整合功能自然可以替企业带来省力、正确、及时等自动化的好处。若学习了足够正确的观念,erp还可将许多“事后”的管理工作提前为“事前”的管理,因而强化了事前稽核的功能。

在学习中,同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希望学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予以提高、改善。

一是适当增加导师课堂的授课时间。可以说,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的学员基本上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的。虽然,参加的学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无形给学员的知识消化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是创新学习的方式。由于参加高级工商管理的学员来自全省各地,统一到杭州参加一定时间的面授,无可非议,但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是非脱产学员,身后还有大量的工作。如何解决工学矛盾,是摆在杭州以外的学员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我认为可以采用远程网络教育的方法来实施,这样既可以解决学员赴杭来去匆匆的“赶集”之难,又可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是选用教材应更符合实际。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的课程,选用的是香港的教材。由于香港与大陆的文化差异,有些教材、作业题的词语在阅读上难以理解,无形给学员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我认为,应该把香港的教材与大陆的教材进行统一修编,更有利于学员的理解与消化。四是加强实践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研讨会、主题班会的形式,不定期的组织学员进行研讨交流,加强学员之间的友谊,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

历史培训心得 篇2

我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培训心得 篇3

这次我参加了20_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历史培训心得 篇4

到华南师大参加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

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历史培训心得 篇5

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我们大家从全区各市县汇聚在银川9中,热聚在会议室,在满满的两天里,认真的聆听学习会议精神。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参加这个部编教材培训,回想此次培训,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使我对新教材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些教学故事及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的精彩讲解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教材洋溢着的时代的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对七年级改版的历史教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培训张静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简介》、《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两个专题讲座。向大家介绍了部编教科书的编写背景、编写理念,明确了部编教材的使用原则,对新旧教材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用课例展示和评析的方式告诉老师怎样用好新教材。北京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北京汇文中学历史教研组长丁丁老师为老师们作了《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教学经验介绍》的专题讲座。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部编教材编写的真谛,开阔了我的视野。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充分理解部编教材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让课堂活起来。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历史课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从20_年开始,我们要关注历史学科,这关系到三年后的中考,六年后的高考。因而部编教材在历史课程的育人方面,强化立德树人的培养。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因此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立足课堂,把这一精神贯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于到课堂上,把课堂搞活,从根本上强化这一理念。

(2)课本架构变化大。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成,点增加的少删的多。线主要是纵向和横向发展交错来讲,在总体打通的前题下,分阶段设置单元,突出单元主题,如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3)增加了史料、图片资料。以前教学中我们只能按照教材提供的资料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教师要想将知识点变的更深更宽就必须重新寻找资料,这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工作负担。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资料,增加了教材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历史培训心得 篇6

培训已告一段落,整个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得益彰。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实地考察、一线教师说课与教学改革研讨、教师自主研修、合作式互动探究互动等,让参训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专家们要求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巧妙地缩短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同样,好的结尾可以使教材内在联系加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渴望和追求。

专家们还要求上课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规范,注意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要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语调丰富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听起来意犹未尽,兴趣大增。例如,用亲切、崇敬的语言讲述对爱国者的爱,用鄙视、憎恨的语言讲述对卖国者的恨,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历史名词等等。

二、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

归纳所有专家的讲座,都会发现这个字眼“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三、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使历史教学丰富多彩

历史是一门贯通古今、纵横中外、与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综合陆学科,在教学中应加强历史同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陆,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昨天的政治就是今天的历史,政史是紧密联系的。如:西周战国时期,七雄兼并战争极为惨烈,各国为争城争地相互残杀。秦国崛起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谓当时的政治大变革,今天再看已成了一页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还要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如:北京人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火的使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巨大胜利,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与语文的关系也紧密相连,二者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可先让学生阅读《隆中对》,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而再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加深。

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条件也息息相关,学习历史离不开地理。在历史课上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地对历史现象、历史地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并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充分利用地理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机械化兵团在北方严寒冰雪的突击下瘫痪。这使希特勒三个月消灭苏联的闪电战受阻,大大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可见史地结合给历史课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培训已然结束,学习仍将继续。“国培”结束了,可我却走上了初中历史教改路上的又一个起点,我将乘教改的春风奔向教改的阳光大道。

历史培训心得 篇7

20_年7月13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20_年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本次培训内容详实,在培训中观看了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聆听了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专家张静老师对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的介绍及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还聆听了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丁丁老师对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经验介绍及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这次培训活动对初中历史教学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对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回顾对新教材的学习培训,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更新了历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在初中历史教学岗位已有近三十年历程的教师,在去年使用新教材中,对于新教材的删、减、增有很多的困惑,一直都期待着能有机会的学习交流,和教师同仁们一起研讨,解决各种困惑,这次的培训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搭建了一个方便、高效的平台,让我们可以聆听专家的指导。原来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才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利用我们学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因此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突显,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来说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

张静老师告诉我们,使用部编教材的理念,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在课标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二是理清逻辑,形成历史认识;三是用教材教历史,发展核心素养。让我明白了实施历史课堂教学,必要的讲述是不可少,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落实核心素养。更让我理解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培养家国情怀,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是充分合理运用史料组织教学。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对于教材中的辅助部分,张静老师根据课例清楚地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课文前设、旁设、后设。在我们观看了《秦统一中国》课堂实录,张静老师在进行评析的时候,对课堂中使用史料史证上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尤其是课本中提供的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图插图,经过长时期的验证对课堂教学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史料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史料,并学会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另外注意史料的选择,不要过多,要结合教材和学情进行选择,使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发挥史料的作用,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培训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每个历史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舞台,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努力。

历史培训心得 篇8

7月13—14日,我参加了在银川市第九中学举行的为期两天的20_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本次教材培训内容详实,高屋建瓴,对当今初中历史教学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天,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员张静老师针对部编新教材作了全面又细致的说明,从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经过,新教材的内容、体例及重点核心,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了具体的解读,让大家明确了教材改革的方向。我也收获颇丰,尤其是对新教材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点线结合,呈现历史整体面貌。这次部编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并且贯通解释了中国古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这就构成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面”。这样,就能收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功效。

精心谋划,构建教学完整平台。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除此还有课文前设,课文旁设,课文后设等,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阅读,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

重要问题,准确阐述正面教育。在编写和审查部编历史教材的过程中,处理一些重要问题的表述时,既要符合历史实际,史事准确,更要符合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

这个问题,既关乎历史观,又涉及到历史发展的主线,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分析教材、使用教材时需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历史教育的功能很好地发挥,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张静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录像观摩课,这节课注重史料的解读,应用史料教学,扩展教材内容,给在座老师以深刻的启发。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尤其是课本中提供的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图插图,经过长期的验证,这些材料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史料,并学会概括提取有效信息,使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第二天,北京汇文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丁丁老师针对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课例进行了评析。丁老师的讲座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并结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尤其是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丁老师带来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与《辽、西夏和北宋的建立》等四节示范课各具特色,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流程清晰顺畅,问题设计独特而巧妙,师生互动积极而热烈,知识点落实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这四节课,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与我们分享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与经历,引发了我们对如何使用新教材的深刻思考,我相信,我们将与新教材共同成长。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我更细致的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也清楚的意识到这套教材将给我们一线教师教学带来更多拓展的空间,我已经迫不及待与新教材美丽相遇。

这次部编版历史教材在呈现方式、学习要求等各个方面与《历史课程标准》高度契合,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它有一些新的历史教育理念。这些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历史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强调基本史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

两天的培训活动,我仔细聆听认真记录。通过学习,我开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通过学习,我沉寂的思维被唤醒;通过学习,为我打开了一个个新的视角。新教材培训,引领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切实用好教材,激励我们成长为掌握教学真谛的优秀教师。不需扬鞭自奋蹄,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前行,相信前进的路上,风景会更加美丽。

历史培训心得 篇9

为期两天的培训结束了,扪心自问,你收获了什么?给你心灵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透过各种记忆碎片,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种渗透到教材始终、课堂始终的史证精神。教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学生严谨探索的精神。不管哪种严谨都落脚于准确,翔实的史料。有几分史料说几分话!从教材的变化到教学案例展示,表达的都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气息。历史不再是传统的讲述历史史实的一门学科而是培养学生严谨史证精神的一门“科学”。这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讲史证精神扎根课堂、扎根灵魂!

中国古代历史多次证实“要立国,先俢史”,西汉有《史记》、北宋有《太平御览》。本世纪我国提出要实现伟大中国的复兴梦,最根本的是要培养足以扛起历史重任的接班人,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与强大的精神。历史学科要培养的就是科学严谨的史证精神!新编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认识。

看教材细节。对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再次研读,发现教材的变化甚至都落实到了细节。如,七(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材第34页中讲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人教版)更改为党项族首领元昊。原因是大量史料只证实元昊是大宋皇帝赐姓李,但为证实他曾自称为李元昊。同时元昊还曾自创姓氏,因此从更严谨的史学观点出发改为元昊。第35页澶渊之盟的时间因史学界就签约具体时间有争议,谨慎考虑时间模糊处理。窥一处而知全部,足以看出部编教材落实于细节的史证精神。

看教材中的新概念。七(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一次提出民族交融的概念。以往民族融合的提法不准确,过于强调各民族的合而弱化了各民族还保留自己民族特征、文化的史实。因而交融的表达更严谨科学。结论必须有科学的史料论证,当然结论本身也要科学、严谨以传达史学的科学态度。

看经典课例。北京文汇中学教师的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是一节史料论证贯穿始终的经典课。第一,在史料史证上有突破。课堂中先普及史料的分类,告知学生各类史料的特点,再让学生从图片、文献、实物三类史料出发找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史证能力,授之以渔。二,随后训练学生这一能力。提问:你找的是什么类型的史料?论证的是什么?用学生寻找的史料编成历史剧本创设情境。三,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巩固落实课堂的史学方法——史料实证,讲课上探究的方法适度延伸。这节课不是已往的将史料论证做点缀的课,而是将史证作为线索贯穿课堂,有始有终。导入有史料,问题有史料,结论有史料,课堂有历史的厚重感但轻松可控,学生史料论证能力实实在在得到训练。这节课备受推崇是因为它是一节常态课,未经任何后期雕琢,因此最真实的反映了老师与学生对史料的使用状态。由课堂呈现效果看出,史证能力、史证精神已深刻扎根课堂与学生的学习日常,它已成为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学习的内驱力。

由以上三点可看出,本次部编教材所传达的新号,历史不再是单纯讲述历史史实的学科而应该是注重史学能力,培养史证精神的一门“科学”。让史学观念、史证精神渗透课堂,最终融入学生血液与灵魂。

通过本次培训,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提高认识,有高度才能有深度,广度。从备课起就应重视史料,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用史料解决问题,课后学业应训练史证能力。总之,有计划,分步骤,将学生史证能力、史证精神作为历史教学的一项任务来践行。

历史培训心得 篇10

今年xx月,我有幸的被推荐来参加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近半个月的培训学习中,让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的生活,这是毕业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接受那么长时间、那么系统化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同时还与省内其它院校的一线教师们进行的充分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半个月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现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

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四、更新与专业知识教学理念乃当务之急

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五、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而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并富有个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讨论政治有关话题,然后在班里交流,学生经过打分、得分、答辩、同学间互提问题再打分等环节,培养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标签:培训 精选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