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摆地摊卖菜经验

摆地摊卖菜要不怕辛苦,每天都要早早的开始忙活,面对顾客要保持微笑,用良好的心情和语气与顾客交流,解决顾客的需求。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摆地摊卖菜经验的例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摆地摊卖菜经验
摆地摊卖菜经验篇一

早6点忙到晚11点

一双黝黑的手上有几道裂口

“菜老板!今天生意好得很哟!”昨日下午两点,林婆婆和周婆婆约好一路来到小林的蔬菜店。这间不大的铺子分为了时蔬区和精品区,买菜的人排起了长龙,小林正帮客人装菜,一双黝黑的手上沾满了泥巴,几道裂口赫然在目。

“人家是研究生,还是大学老师,居然吃得苦,对人也好!”林婆婆说,今年8月,满身书卷气的小林带着女朋友到小区卖菜,他的身份很快就“暴露”了。“大学老师卖菜”引起了周围人的热议,有很多市民都是冲着这一点来光顾的。

“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忙活了,进菜、洗菜、摆放、销售,都是他亲手干,晚上11点过才回家休息,简直看不出来是个大学老师。”每天都到店里买菜的杨女士说,“有时候,他忙一天只吃一顿饭,对我们很有礼貌。”

居民们说,小林卖的菜不像其他菜贩那样加水分,还理得很干净,而且价钱便宜。如果他顾不上煮饭,隔壁的杨大姐就给他预备好午饭。除了聚拢人气外,大家都爱在小林的店外聊聊天,这里俨然成了社区的聚会场地。

家人和朋友曾反对

目标是连锁发展蔬菜超市

小林是南充仪陇人,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到广东海洋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起了助教,工作并不忙,每月有近4000元收入,有时间便去打打篮球。可是他总觉得,这样的日子缺少激情。

工作期间,怀念家乡的他时常回成都玩,有一次他陪亲戚逛菜市时,发现成都的大多数农贸市场都是由菜贩自由经营,学食品的他立刻意识到,如果菜市向超市连锁化发展,或许可以聚集人气赚大钱。于是,今年2月,马上就可评讲师的小林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了,他和女朋友一起来到成都,在双楠居民区开了第一家菜店。今年8月,他们又在棕南小区开了第二家店。“凡是认识我的人都反对!”小林说,当初从学校辞职时,引起了不少朋友的争议,但他最终还是“一意孤行”回来了。

“我是想做成标准化、连锁发展的蔬菜超市。”虽然卖菜很辛苦,可小林心里有个宏大的目标:“所有蔬菜保证质量,价格便宜、不缺斤少两。”他认为,这是以后成都菜市的发展方向。

近半年亏损5万元

卖菜不仅辛苦还有“学问”

尽管前景似乎很光明,但仅怀着理论设想的“书生仔”也尝到了现实的打击。开店以来,让小林没想到的是,因为蔬菜、生鲜店的东西具有存放时间短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很困难,仅是采购这一关,便足够考验人。“很多菜贩把长相好的菜放上面,下面却差得不行。”小林说,他总是亲自上阵,去龙泉、白家等地批发蔬菜,早上3点多就要起床去进货,白天又得待在店里,开店几个月,他瘦了十几斤。

更让他备受打击的是,看起来生意红火的店子却在亏本。“我一天要卖4000多斤菜,每天连同卖肉在内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到现在已经亏了五六万元了。”小林说,他的店菜价十分低,加上“顺手牵羊”的事时常发生,因此经常亏损。“还是太老实了,没有经验。”居民杨女士分析说,小林第一天卖排骨时,因为没经验,排骨被人偷走了一大块。

“菜老板”的心声

几次想放弃,舍不得善良邻居

面对目前经营不善的状况,小林坦言:“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现实生活的无奈。在辞职前,有些困难根本想不到。”小林说,现在离自己的梦想还很远,好多次父母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敢接,老师、朋友他更是不愿意主动联系,骨子里的倔强一再要求自己要沉得住气。采访中,他再三要求记者不要透露其真名,他不想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近况。

小林说,虽然现在离梦想还很遥远,“连锁生鲜超市”也仅是一个他脑子里的雏形,但他却还不想放弃:“其实我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最舍不得这个小区那些善良的人。既然选择了,就要做下去。至少,我现在明白了创业有多难!”

海洋大学回应

卖菜不丢人,有想法就是好的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上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曾忠林向记者证实,小林的确在学院读完硕士研究生后留校当助教,今年,他主动提出申请,辞职回到了成都。

曾书记说,在学校里,小林对人特别有礼貌,勤快踏实,还特爱打篮球,能力挺强。“他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学校教给他的理论来摸索创业的路子是好的。”曾书记说,学院此前并不知道他回成都具体做什么,可是他认为,开蔬菜店“卖菜”并不丢人,相反,这是许多硕士研究生不敢尝试的路子,不肯从基层摸索起,空谈创业。曾书记祝福说:“我很支持他的事业,希望他继续努力!”

摆地摊卖菜经验篇二

XX附近有一个叫做"珍妮璐"的小超市(JENNY LOU S SHOP),招牌一点不显眼,可进进出出的顾客大部分都是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让人很好奇。

与周围的居民一打听,人人都知道这是个"专门挣外国人钱"的店。和店里店外的老外一聊,几乎人人都翘起了大拇指--"我喜欢那里。"进到店里仔细一看,吃的、用的,许多新鲜玩意儿都是以前在超市没见过的,上面的说明是英文、法文、德文……一个中国字儿都没有。

这个天天和洋东西打交道的超市老板,不是什么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更不是什么"海龟",而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他,叫卢XX。

从摆地摊卖菜,到"珍妮璐"蔬菜连锁店,再到如今在寸土寸金的京城繁华地段拥有的11家颇有模样的小超市,卢XX用了20xx年时间。

吃亏捡商机

因为家贫,卢XX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了。1992年,为了生活他来到北京打工,从小吃苦长大的他开始在鸡尝建筑工地给人家做小工,辛辛苦苦两年后,他发现自己根本就没赚到什么钱。

1994年初,卢XX决定去三里屯市场卖菜。当时由于妻子王xx怀着孩子,他叫上了妻妹王建英一起干。

那阵子真的很苦,卢XX和王建英两人每天凌晨两点多就起床,去几十里外的批发市场进货,菜拉回来之后,天还没亮就得去赶早市,如果哪天生意不好,散市时菜没卖完,他们还得蹬着三轮车到附近居民区里吆喝叫卖。最终王建英受不了这样的苦,进了一个工厂打工。

蔬菜摊的生意一下子清淡了许多。卢XX一个人忙活着,可不管怎样努力,少了一个人照应生意就是大不如从前。进货时抢不过别人,每天只能少进几个品种的蔬菜,一些抢手菜品,他就很难抢到。卢XX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时间西葫芦卖得特别好,卢XX很难进到货,即使偶尔运气好,抢到一些,也都是人家挑剩下的小个儿……正在卢XX一筹莫展时,这小个儿的西葫芦却给他带来了商机。

那段时间,细心的卢XX发现,光顾他的外国顾客明显多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老外挑菜,不仅要蔬菜新鲜、水嫩,还喜欢个头小而饱满的,和我们中国人爱挑大个儿的习惯刚好相反。百思不得其解的卢XX和许多熟人都说起这事,最后一个朋友告诉他,这是东、西方审美情趣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的缘故,西方人认为小巧的菜品不仅好看,而且营养价值高。

于是,卢XX每次去批发市场进货都会刻意挑人家剩下的小巧菜品。这一招果然见效,卢XX的生意很快火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抓住机会,到批发市场与一些供货商签了一份"皆大欢喜"的合同--所有的小巧菜品都归他。

从不赚钱的买卖开始

卢XX的妻子王xx负责超市的进货,这个看上去很朴实的中年妇女说:"我们不懂英语,一开始也就是顾客教一句我们会一句。现在我们进货也是根据顾客需要和身边朋友的建议,顾客需要什么会告诉我们,我们再想办法去找。"许多人都无法理解一个不懂一点英文的"土鳖"居然能把这个专和老外打交道的店经营得如此好,卢XX的理由也非常简单--诚信。

有一次,美国大使馆的后勤人员向卢XX定了一卡车小个儿的西葫芦,一个礼拜后交货。因为货的数量大,短时间在附近凑不齐,需要去到几十里外的另一个市场采购,但这样一来加上运费之后根本就是一桩不赚钱的买卖。卢XX为了不失信于人又节约成本,自己蹬着三轮车一车一车往回拉……当使馆工作人员准时收到货时,乐得翘起大拇指:"卢,你是讲信誉的,了不起!"从这次不赚钱的买卖开始,卢XX的生意越来越好。许多大使馆、外国餐厅都慕名找到了他。在外国朋友的帮助下,他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蔬菜店--JENNY LOU S SHOP。

卢XX的店发展并不顺利,因为做得太红火,遭到同行嫉妒,各种各样的打击接踵而来。先是一帮小流氓隔三差五来闹事,更有甚者通过关系让电力部门切断了店里的电源,这样的打击是致命的:不仅生意没法做了,许多需要保鲜的货品都腐烂掉了。卢XX通过司法机关的介入,最终将电源恢复,可小店的生意却倍受打击,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正在这个时候,一些外国朋友主动帮助卢XX把三里屯的店搬到了酒仙桥,卢XX的店也越开越多,搞起了连锁经营,甚至在郊区大兴承包了一片土地,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基地。

卢xx的诚信为自己赢得了众多的朋友,也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无招胜有招

"我们没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就从蔬菜摊做到了今天。"王xx平总结不出什么生意经,卢xx也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经营之道。

"这的服务很好,虽然员工都不怎么会英文,但他们都很和善。而且这里能买到许多我一直很喜欢的东西,别的地方都没有。"一位来自北欧瑞典的顾客对《时代人物周报》说。

店里的员工大部分都不会英语,卢xx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要诚实、友善。卢xx的"国际化标准"服务也很浅显:不管哪国人,以心交心总是行得通的。

"我们没想过能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我们只想着一天比一天做得好,客人一天比一天满意。以前店特别小,我们尽量从环境和货品上去满足客人。现在那么多大超市、洋超市进驻北京,我们也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王xx说。

如今,卢xx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每天开着车去各个店抽查,看看货摆得好不好,顾客满意不满意。"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处理什么问题,好的表扬,坏的批评。"提到今天成功的原因,王xx唏嘘不已:"以前我们和别人家一样都是个小摊,可老卢就是收拾的干干净净,菜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人家一看我们家的菜就有食欲,所以我们的菜卖得好。而且我们不骗人,缺斤少两的事从来不做,顾客都不是傻子,时间长了他们也都明白谁家菜实在、谁家菜听着便宜可总不够斤两。看我们做得好了,多少人跟着我们学,可他们的店开了又倒闭了,我们就是实在,不欺骗顾客,而且我们的货品也是其他人没法比的。"所有的道理听起来都是那么简单,可JENNY LOU S SHOP偏偏就成功了。也许"说"和"做"之间确实存在很大的距离,卢xx和王xx说不清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少,但他们却一步步地做到了今天。

王xx告诉记者,他们现在除了从供货商那里拿货,也开始自己和别人拼凑一些集装箱,直接从国外进货,"这样的货品很受顾客欢迎,价钱便宜,而且是店里独有的,可是因为货源不稳定,容易断货。"如今,卢xx有一个心愿,他想做一个一流的基地,然后组织客人去参观,他想让大家都知道JENNY LOU S SHOP的东西的确是"绿色环保"的。可王xx极力反对:"我觉得这是不实际的。虽然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现在的条件不可能那么简单就能做到,比如土地不好,你不上化肥菜根本就不长。可是你既然已经给人承诺(不用化肥)了,就不能骗人,一点都不能骗人。

摆地摊卖菜经验篇三

第一个绝招:细分买菜人的需求,针对性的初加工

王xx发现,深圳买菜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喜欢新鲜的好菜;一类是图省事的,对难处理的菜一般不买。王xx准备了两种类型的菜,来满足上面两类人的需求。

第一类菜:卖相很好的菜。每天菜贩子把菜送到他的摊位时,王xx就和保姆一起摘菜,把菜搞得漂漂亮亮,然后用保鲜膜包装好,这样的菜很受白领顾客的喜爱。

第二类菜:方便烹饪的菜。王xx和保姆把土豆削皮,把豇豆折成一段一段,把南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等于卖半成品菜。价格贵30%左右,却深受时间紧的上班族和手脚不灵便的老人的喜爱。

第二个绝招:给小区附近的小餐馆送半成品菜

王xx的半成品菜,深受顾客欢迎,也引起了小区附近很多小餐馆老板的兴趣。虽然价格要贵一点,但却可以省下一个小工的开支。那么多菜,王大爷摘不过来,小区有一群没事干的人,王大爷把闲散的碎片化的人力资源充分整合摘菜,同时保证质量。

第三招:给顾客做美食顾问

王xx曾做过单位食堂的大厨,他充分发挥烹饪特长,给顾客当美食参谋。比如素菜如何与荤菜搭配等等。王xx还到深圳小区旁的彩印店,把每一种蔬菜的烹饪技巧制作成小卡片,提供给有兴趣的顾客。

第四个绝招:搞“回头有奖”

王xx请人刻了一枚大印章,印在为顾客提供的国家级标准的食品袋上,顾客下次来买菜,凭这个袋子可以享受5%的优惠。除了这个,一般顾客买菜,王xx总会送几根葱苗蒜秧。

王xx在深圳菜市场的这些绝招,让他的生意非常火爆,效益很稳定。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这位大爷就是个榜样。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能力,就有钱赚。可能此刻你只是个搬砖的,也说不定哪天你就是个月入过万的搬砖的。

结语:商业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真是无处不在~~卖菜哲学是基于长期经营后的经验积累,而从CRM角度来说,第一步;是通过细分客户群,而不是细分市场,对应细分客户群的偏好,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第二步;将服务价值化,要知道蔬菜从商品属性上是没有差异化的,唯有从服务上让顾客进行差异识别,所以无论是小白领、老阿婆,还是餐馆都愿意为大爷的“食材半成品”服务买单,因为大爷的这项服务为他们节省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