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高中历史教师经验文章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高中的历史教师也从中得到了较多的教学经验,其主要是在史料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了教师角色,通过史料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高中历史教师经验文章的范文,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教师经验文章

高中历史教师经验文章篇一

本人自1999年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庐江县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中学——天桥中学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在20xx年通过选调考试进入到现在的汤池中学教授高中历史,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初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参加自学考试、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等形式,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吸收和借鉴了他人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随着历史学科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编纂的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如何跟上这种形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 ,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和经验获得过程的指导、重视对学生的体验与感情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历史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美国人沃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抑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为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出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与学生选择的空间,以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这一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对新课堂的把握上,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新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转变为主导了,一字之差,意义却变化极大。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尊重学生人格、主体意识、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是形势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所以,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差异的学生,要创造不同的环境,发展个性,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信息、情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当好组织者、策划者和参谋。现在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就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动手能力,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使他们的学习由“填鸭式” 变为“自助式”, 由“封闭式” 变为“开放式”,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学生成长的舞台和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例如,新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其典型例子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师首先必须注意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其次确定问题提出的指向,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别异同”这几个角度提出问题。再次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要多样化。最后还要善于把问题继续引向深入。这样经过训练后,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提问的技巧和规律,养成质疑的习惯,从而产生创新意识,提高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我校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笔录备用。(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此外要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间要加强合作,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备重点与难点,围绕学生来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通过备课组定期举行的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统一进度,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对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一个人闭门造车所无可比拟的。

三、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多展开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接触社会,采集社会上的一些信息,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课,开展辩论赛。如:对拿破仑的评价,对辛亥革命的成败的评价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中学历史老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是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挥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作为一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就更有必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多年来,我通过自学、接受培训、同行帮助、前辈指导,不断的听课,经常性的反思、总结,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地运用诸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互动学习法等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创新,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无怨无悔!

高中历史教师经验文章篇二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希望自己教出的学生不光是学会了知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各种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希望自己的课堂真正能实现和达到学生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改变以前教师满堂灌得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感觉很难。

首先、学生刚开始不适应这种模式,不知道在课堂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尤其是讨论。往往在讨论环节浪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展示和点评的时间少,而且一节课下来所展示的内容太少,一个导学案往往需要两节课完成,就这样学生感觉还不会,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许多同学为此而失落。我也经常反思该怎么做。

其次、我们必须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去摸索与探究高效课堂之路。 现在一段时间已经走过,虽然我们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改进一点一点的在前进,许多同学包括许多老师在内真正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好处和意义的所在。许多同学应经开始适应它了。结合我上课的体会,我感觉:

1、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

2、自己必需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总是老一套,也要有自己的创新。

3、 培养和锻炼学生,首先要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比你想的要做的好。

4、培训好小组长,让他带领其他小组成员一起搞好课上讨论,展示和展示;让他及时督促和收发导学案;让他检查好本组完成作业和背诵情况。

5、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竞争。

6、自己要多总结多反思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高中历史教师经验文章篇三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在中学任教已经整整三十多年了,回首这些年的酸甜苦辣,不禁感慨万千,随着岁月的流转、教龄的延长,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认识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作个交流,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为了上好每一堂历史课,总是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广泛搜集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历史课,尤其是高中历史课,理论较为抽象,往往给人以枯燥无味之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很浓,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应紧紧抓住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历史课是中学阶段最能反映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学科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在上课时,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以“讲”为主,“读、议”结合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所以因学科而异,因学生而异。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讲“为主,”“读、议”结合。

运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师情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讲解是思想历史课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艺术,讲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简洁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讲”为主,并非“满堂灌”,我在讲解之前,经常要求同学认真看书,积极做好准备,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抓住学习的要点,增强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听课的效率。

除了“讲、读”之外,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三,巧设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巩固知识的一个途径,教师讲得再好,如果不进行巩固,这些知识就会逐渐被忘记。“练”不是盲目的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要练得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

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复和反馈,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

第四、注重解题思路的能力培养

无论是单科的简答题还是文科综合的历史题,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的考查。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试题设计都紧紧依据社会历史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公众问题,采用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设置情景材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一般都要求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回答,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何意义”等,题目要求回答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的则要求全面回答。设问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所以我在教学中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

第一,认真审题,把握命题旨意。一是要在仔细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有的可能有一层,有的可能有多层,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二是要明确题目的设问指向,即弄清是回答“是什么” 的问题还是“为什么”的问题,是“怎么办”的问题还是“何意义”的问题,是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运用历史常识。

第二,回归教材,寻找理论依据。在审题的过程中,要从材料的中心旨意中“折射”理论依据,即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三,事理交融,科学组织答案。用课本所讲的理论知识或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题干材料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具体要求是: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总之,随着教龄的递增,相信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多、更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