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每一位老师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窥究竟。虽然烈日炎炎,却抵挡不住老师们学习的似火热情。两天的深入学习,随着专家老师们的解读,逐渐揭开了新课标的神秘面纱。带着满满的收获,深感本次培训的理论之深,责任之重,目标之明。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

新课标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这一课程性质的明确,让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我在有了一丝自豪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的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要让学生具有怎样的品质?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有了越来越清晰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专家老师们对“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逐年段解读,让我们对核心素养有个更清晰地认识,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有了更明晰的目标。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两天的学习是个新的开始,是对新课程标准研究的开端。让我们心怀“铸魂育人”的初心,且学且思且行,用理论联系实际,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2

5月28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以“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为主题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系列线上培训活动,在苏豪珍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又一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与梳理,进一步加强了我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认识。

通过这一次的集中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参加培训,培训时间虽然短,却让我有感而发。以往,小学阶段的艺术类课程更多,由于孩子课业不重,家长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音乐或者美术等兴趣爱好。但随着升学逼近,学业加重,艺术类课程基本都会被砍,课外时间全被学科类辅导填满。新课改,也体现了学习的多样性,希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全面发展。

学习中老师讲到,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鼓励广大思政老师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所以我们更应学习新课标的要求规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我们去培育守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新课标的内容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不同方面,合理安排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生活内容,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积极参与到学科活动上,突显“因材施教”。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知道,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4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青少年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__年版)》。今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线上培训,罗嫣才、钟守权、孙静、钟亚、王丽敏5位老师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解读与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了分享,本次培训既有学术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案例分析,是一次高规格的专业前沿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新变化,新思潮,新理念在我的脑海里激荡。感触良多,下面介绍几点新变化和我的感受:

首先《新课标》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指明了大方向。

《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景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核心素养的提出相比以前的三维目标更全面,更立体,意义更深远。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这些为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供了答案。

其次,《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内容呈现贯通衔接、螺旋上升的体系。

小学注重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自律;初中注重高尚人格品质的道德教育、养成自觉;高中注重卓越人生目标的理想教育、形成自信,构建了不间断的思政课教学格局。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根据其阶段特点在养成教育习惯方面确立,而且不能仅备这一课的内容,应该了解这一单元主题,总揽全局,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单元难点、要点,这样更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确定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再次,《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要以生活为基础进行道德情感培养,课程要链接课堂内外,把我们的小课堂从时间、空间方面拓展到生活中,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据学情,设计适切的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如,讲新闻、讲身边事,让课堂更形象生动,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协同育人,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实现从认知到认同,促进知行合一。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事例时,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只注重体验活动,学习事实资料,还要进行反思,深层理解进而形成价值观点。教学思维应该是:兴趣-问题-认知-思想-行动。总之,道德与法治课要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就要“感人于肺腑、动人于心弦”。一方面,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内容要多样、形式要灵活、事例要鲜活,做到课程“质”与“量”齐头共进。另一方面,要推动课程改革,创新课堂形式,把智慧融入课堂中,要把传统的“灌输式”与“启发式”相机运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媒体技术将视频、动画等搬上课堂,增强课堂表现力、感染力,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

本次学习是思想上的洗礼,从理论到实践收获颇丰,开阔了眼界,深化了思想,在我们的脑海里埋下了新思想的种子,期待新学期,通过我们的努力实践,让思想的种子发芽,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5

7月21日、22日,认真参与了胶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统一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受益匪浅。特别是认真聆听了韩震教授所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__)的理念与追求》的报告,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明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明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应该说,《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关键环节。结合此次学习收获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我校将全面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将我校“合作育人”理念根植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合作育人”的有机融合。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开学前,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授课老师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以前,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治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的道法教师,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老师所说的我们得把道法课当回事,必须把它上好。

二、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

三、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四、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7

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__年版)及16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我第一时间对新的课程方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通读。新的课程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完善了培养目标、细化了实施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把握课程性质,培育时代新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结合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正确解读教材释放的信息,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学内容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精神,把“德”与“法”养成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从而助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国家战略。

明确课程目标,实现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教材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对于课程目标的建立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组织教师进行深入地学习,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结合新课标要求重点开展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最后作为学科带头人,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8

韩震教授站在世界格局大变化、中美大国关系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从宏观角度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__年版)》进行了解读。主要包括: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要求。

韩教授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进行了深入浅出、为一线道法老师,尤其是兼职老师打开视野,明白承担道法课的课程意义与育人任务,使我受益匪浅。

一、新课程标准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韩教授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让大家了解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在解读新课标的背景与追求部分花了近一个小时时间,明确指出我们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了解了课标的追求,指明教学方向,让我们每一位道法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少年强则国强,国强才有民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做好育人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是核心素养的落实

此次讲座,从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解读了20__版课标与20__版的变化与突破,给老师们教学中实际的指导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答疑解惑。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新课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指南,我们要精准细致研读,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正确实施教、学、评策略,才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有了专家提纲挈领的解读,我们对新教材的解读就会少了一份偏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立德树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新课标“前言”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迎接来自新课程的挑战。

一、走进新课程,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展、探究学习;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渗透;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二、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效地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

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时代新人,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三、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学习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举办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所要达到的归宿点。

4、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四、不断拓展和开阔思维空间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想象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五、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期待、耐心等待学生转变、成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

2、平等待生。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创新。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在新时代、新课标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为深入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快名师专业成长步伐,大力贯彻落实《20__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建设,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上级教育部门在今年暑期举办了线上新课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解读与课堂教学实施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培训,特就新课标导向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新课标导向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通过学习“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解读”,尤其是《新课标导向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我对新修订的道法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核心素养”一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__版课标整合了20__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新增了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学段表现,课程内容按照学段要求分四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景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化,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转变,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传承和提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涵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不仅凸显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的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而且在育人方式上体现出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二、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的建议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作为小学道法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核心素养落实到位。

首先,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次,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科的专业素养,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

再次,课堂实施“以果导因,素养反溯路径”的方法。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先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再紧抓结果反定必须之过程:选择教学中要用到的资源、素材、流程、活动等。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例分析

有了内涵的理解、策略的把握,而后就是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我便将核心素养之一的“劳动光荣意识”渗透其中,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通过课前小调查(“大白”的一天、烈日下的交警、各个社区坚守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们)和课堂上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明白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时间,懂得劳动光荣、不分贵贱的道德修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路有其漫漫,人上下求索。对于20__课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会专家各持其透镜与画笔,独见其所见,各绘其所得。作为基层道法老师,深知20__新课标的重要性,我们得益于时代,数不清的道德与法治专家同行持续传播正能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激活这门课程的明月与清泉。人有其志,凝心聚力,积极改变是高扬的征帆,内心成长是动力系统的升级换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霓为衣兮风为马”,我们要乘时代改革之风,剪裁适合实际、适合自己的虹霓作衣,舞出道法课的时代篇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既尊重每一位专家学者、同行的宝贵意见,又要坚持独立性格、自由思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要将时代的光辉、领导的指挥、名师的智慧、团队的锋锐、自我的发挥、学生的领会统统融合在一起。正如20__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教授的一句话:“道德与法治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愿意团结一切,汲取一切,只为更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广大莘莘学子,行稳致远就从我们的一堂堂道法课扬帆启航。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随着20__版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通过线上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学习,感受如下: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鼓励广大思政老师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心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20__版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深刻体会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育理念的更新,从而让我重新审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上的改变和教法,以下是我此次学习的粗略体会。

1、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2、新课标的'内容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不同方面,合理安排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生活内容,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积极参与到学科活动上,突显“因材施教”。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明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向,对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理念更加坚定。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__年版)》,同时观看了相关专业教授的视频解读,感悟挺多,收益不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值得关注: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__版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提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修养。

3.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听了专家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多的认识。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结合义务教育性质以及义务教育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不能夺也”,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应大处着眼。

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中国也在20__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借鉴国际国际社会和教育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且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纲,制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景标准、实施课程教学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假期的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__版)》的主要内容,感觉收获很大。

20__版课标整合了20__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学习相信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使自己永远对教学充满激情。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20__年5月11号下午,我倾听了韩震教授就20__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坐在屏幕下的我,用心地聆听着韩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咀嚼着韩教授说的每一句话,回忆着自己的课堂,思考着今后的教学走向,感受颇多。用新课标的理念,给我在小学道法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独特的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初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导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20__)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

三、“注重策略”“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20__)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

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