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通用10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1

按照市纪委的通知要求,观看最高人民检察院拍摄制作的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名义》,以增强全局领导干部职工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通用10篇)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义》中众多案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些贪官都是因放松了思想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都是从“不拘小节”一步步变为巨贪,都是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成为私欲的工具,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警示深刻。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铸牢“三个基础”,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一、铸牢思想基础。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 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提高每一个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多学习,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党的理论、方针等重要指导思想,学习中纪委和市纪委全会报告,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党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二是要做表率,在思想上时刻树立廉洁从政、为党

分忧、为民解难得思想,不断敲响克己奉公、廉洁从政的警钟,真正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从内心深处筑牢自觉抵制贪欲引诱的防线,避免贪欲的腐蚀,努力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三是要带好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进行谈心谈话活动,确保“三重一大”工作由集体决定,做到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撒手,营造一个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民主班子。

二是要铸牢工作基础。

贪官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理念,着力打造诚信统计,打造领导用得上、群众看得懂的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服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一是加快改革,加快一套表及其配套改革进程;打造基本单位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协同监管、科学决策、科学统计奠定基础;加快在地统计改革,促进城区经济监测,推动城区经济发展;加快地市级标准化局建设进程,推动全市统计工作登台阶上水平。二是夯实基础,推行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的控制办法,在全市推广统计诚信全员承诺制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审慎评估制度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基本单位共享、一套表采集两个平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一套表数据、统计诚信、宏观决策四个信息数据库,构建稳固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三是依法行政,20xx年1月1日新《统计法》正式实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守法而执法”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全力推行执法顾问制、限期责令整改制、行政处罚备案制、违法告知制四项制度,推进统计执法由“以罚代管”向“以整改纠正为目的”转变,实现统计执法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两促进、两提高。

三是要铸牢制度基础。

程度、欧阳菁等高官的逐步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在工作中我们将健全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一是工作制度,完善督办工作制度,实行工作限时办结;始终坚持对局机关进行“治庸治懒”检查制度,在财务上执行预算制、日清月结等制度着力打造勤政机关。二是任用制度,全力推行市委《干部轮岗指导意见》,实行“公开竞争、实名测评、双向选择”等方法,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牡丹江市统计局学习培训规划》,充分利用年报会、工作会、普法等机会,从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加强对统计队伍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总之,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我们深深地感到增强防腐拒变的防范意识,还要必须做到三个“始终保持”,一是始终保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二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三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地反省自已,检查自己的行为,彻底与贪污腐败、损公肥私行为决裂。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2

《人民的名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审查机制下,拍摄严肃政治题材等同于带着镣铐跳舞,呈现一部可信、可看、可评的检察题材电视剧,难度系数远高于其它类型的国产电视剧。

耐人寻味的是,《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平台竟是湖南卫视。这家以娱乐见长的内地电视台领头羊今年播出的剧集质量一言难尽:某古装剧陷入抠图风波,某现代剧的老套剧情宛如陈年韩剧。说实话,当听说芒果台以2.2亿买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我的心里是一阵纳闷——在我看来,该剧最适合的平台是央视。不过,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如今的国产剧生产和销售已经逐渐实现了高度的市场化,即便是像《人民的名义》这样涉及政府官员形象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话题之作,也能够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创作空间。这对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

观看了前两集,个人认为,《人民的名义》的亮点有以下三点。

首先,剧集向观众展现了反腐工作进行的具体过程,让人身临其境。第一集一开始,陆毅饰演的反贪局侦察处长侯亮平在受贿嫌疑官员赵德汉家楼下蹲点,并向其实施了攻心战。赵德汉起初面不改色,后来发现还要去办公室调查便扬言要报警,得知侯亮平职位后马上满脸堆笑说是误会,最后在搜查过程甚至大发雷霆要告,到了自己隐蔽的豪宅前随即腿软,但依然狡辩到底。一个老奸巨猾、软硬兼施的老狐狸形象被塑造得分外立体。

在赵德汉的家里,塞满冰箱的现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巨额钱财可谓是触目惊心。当办案的车驶过夜晚的天安门城楼,开进国家某部门的大门时,观众能感受到查处贪官的严肃和雷厉风行,从而认识到国家的决心和魄力。同时,我觉得国产剧的接地气,不只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更需要体现在作品本身的时代风貌上。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的名义》是一部难得的将严肃政治题材进行通俗化改编尝试的电视剧,值得我们点赞。

第二,剧中反贪工作人员的人性化处理能够赢得观众的好感。比如在检察院内,工作人员林华华向上级陆亦可抱怨又要加班不能谈恋爱,还大大咧咧地开单身女领导的玩笑。上下级之间的互动让人倍感真实亲切。之后反贪局长陈海正要出发办案,被突然赶来的检察长季昌明拦下,后者为人谨慎稳重,坚持按照先批复汇报的常规程序来办案,则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体现了查办官员的复杂和曲折。

最后,电视剧对中国官场的现状进行了力度相当之大的讽刺。能动谁不能动谁,要拘还是要规,地方办案还是移交最高检办案,陈海和季昌明前往的这场汇报,表面上在讨论,但似乎在拖延。为了工作也为前程,官员们互相甩烫手山芋,揣摩彼此的心思,可谓是将派系斗争刻画地形象而到位。剧中提到的重政绩纵容贪腐,通风报信,抓内应,都让人收获了谍战大戏般的过瘾体验。

最典型的“谍战”情节,莫过于在酒席上八面玲珑觥筹交错的丁市长察觉风向不对,立马从酒店后面溜走,中途让司机去老家接人,自己换出租车到机场迅速变装逃跑。而另一边,参加汇报各方势力的胶着则又是一场暗战,不时有与会者离开进行私人沟通就足以说明。整体上看,这两集的剧情可以说惊心动魄、扑朔迷离、悬念丛生——更别提背后还有没登场的大BOSS。

此外,虽然没有明言,但我觉得剧集一定程度地讽刺了官员讲话时的官腔。“学习你的讲话精神,和群众保持联系”、“为人民服务”等老套话,不仅老百姓听着不舒服,官员们听着也不舒服。更何况,这些正派无比的话还会被像赵德汉这样口口声声把党,把人民挂在嘴上的贪官利用来显示自身的清正廉洁,而事实是,真正的好官员根本不需要这些陈词滥调。

剧集中的一些台词也耐人寻味,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功力。评论丁市长的台词“你以为别人是敬他酒,敬的是他手里的权力”和总结汇报会的旁白“表面上看起来公事公办,其实另有内容,暗涛汹涌”都辛辣而老道,堪称既行审查条件下的大尺度。就这一点而言,《人民的名义》把背景设定在了一个架空的省份汉东情有可原,一方面不能被认为是在直接影射现实中的某位官员,另一方面也能突破现实的情况,让剧情更有看点。

《人民的名义》在制作上也丝毫没有掉链子。演员的台词功底,稳健的镜头调配和合理的多线叙事,都让看过不少硬件上不忍直视,单纯贩卖明星人气和颜值的IP剧的我感到十足的诚意。无奈的一点是,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化环境里,良心剧往往容易遇冷。但令人惊喜的是,《人民的名义》播出效果意外的成功:豆瓣评分9.0,,CSM全国网破2,已显露出势不可挡的爆款之态。这个成绩让人欣慰。因为可以说明我们的观众并不是只爱看小情小爱和抗日神剧的,一部用心制作的电视剧依然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作品。

《人民的名义》,还请继续给力!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3

3月28日观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作的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名义》,可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义》中众多案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些贪官都是因放松了思想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都是从“不拘小节”一步步变为巨贪,都是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成为私欲的工具,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警示深刻。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铸牢“三个基础”,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一、铸牢思想基础。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 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提高每一个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多学习,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党的理论、方针等重要指导思想,学习中纪委和市纪委全会报告,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党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二是要做表率,在思想上时刻树立廉洁从政、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得思想,不断敲响克己奉公、廉洁从政的警钟,真正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从内心深处筑牢自觉抵制贪欲引诱的防线,避免贪欲的腐蚀,努力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三是要带好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进行谈心谈话活动,确保“三重一大”工作由集体决定,做到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撒手,营造一个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民主班子。

二是要铸牢工作基础。

贪官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理念,着力打造诚信统计,打造领导用得上、群众看得懂的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服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一是加快改革,加快一套表及其配套改革进程;打造基本单位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协同监管、科学决策、科学统计奠定基础;加快在地统计改革,促进城区经济监测,推动城区经济发展;加快地市级标准化局建设进程,推动全市统计工作登台阶上水平。二是夯实基础,推行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的控制办法,在全市推广统计诚信全员承诺制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审慎评估制度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基本单位共享、一套表采集两个平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一套表数据、统计诚信、宏观决策四个信息数据库,构建稳固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三是依法行政,20xx年1月1日新《统计法》正式实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守法而执法”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全力推行执法顾问制、限期责令整改制、行政处罚备案制、违法告知制四项制度,推进统计执法由“以罚代管”向“以整改纠正为目的”转变,实现统计执法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两促进、两提高。

三是要铸牢制度基础。

程度、欧阳菁等高官的逐步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在工作中我们将健全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一是工作制度,完善督办工作制度,实行工作限时办结;始终坚持对局机关进行“治庸治懒”检查制度,在财务上执行预算制、日清月结等制度着力打造勤政机关。二是任用制度,全力推行市委《干部轮岗指导意见》,实行“公开竞争、实名测评、双向选择”等方法,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牡丹江市统计局学习培训规划》,充分利用年报会、工作会、普法等机会,从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加强对统计队伍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总之,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我们深深地感到增强防腐拒变的防范意识,还要必须做到三个“始终保持”,一是始终保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二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三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地反省自已,检查自己的行为,彻底与贪污腐败、损公肥私行为决裂。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4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该案件牵连甚紧的汉东省京州市(虚拟地名)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汉东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

在汉东省政坛,以汉东省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汉东省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汉东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人民的名义》绝不仅仅是一部反腐小说,而应该是广义的政治小说,是对中国目前政治生态的写照,很多都是生活中发生的。

通过《人民的名义》反腐倡廉电视剧,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落马官员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警示教育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大家观后感慨良多,既为那些“台上领导”一下子变为“台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并一致认为,在领导、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让拒腐防变的意识入心入脑,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得到启迪和教育,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收看《人民的名义》的同时,我一直在想,“清官”和“贪官”之间有何质的区别?

首先,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清官”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宗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是他们的追求。而“贪官”不同,他们追求的是富裕的物质生活。一心想着自己的小家。以不正当手段敛财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追求的是虚名实利。

其次,他们思想、立场不同。“清官”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尽力为人民利益着想。他们一身正气,大公无私,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正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人民,所以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能抵制各种威逼利诱。而“贪官”则相反。他们误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夺来的。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假公济私,可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更不用说各种诱惑了。

通过这次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再次警示我们: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觉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

三、要注重加强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现实生活中,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未雨绸缪,形成“不去为”的教育机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培养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也会遇到各种诱惑,我们应该牢记前车之鉴,提高自身修养,拒绝贪腐。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5

历时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为读者奉献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说《人民的名义》。对这部新作,可以言说者甚多。我以为它首先为我们如何提高主旋律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提供了丰富、新颖而有效的经验。毋庸讳言,我们的主旋律文学创作确实不太尽如人意,许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与故事一旦搬进了文学作品便味同嚼蜡,许多被民众共同关注令人振奋的重大主题到了文学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与深度。时间一长,读者对主旋律文学创作似乎越来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我们的许多作家没有将主旋律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来对待。不管主题如何重大,题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学的规律来创作,不管哪一类作品,只有具备了文学的优秀品质,它才会得到读者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旋律并不享有非审美的豁免权。

《人民的名义》可以说再主旋律不过了,作品彰显的是党的以来反腐的主题,传达的是人民呼唤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强烈愿望,契合的是当下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带来的是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故事,是环环相扣、戏中有戏的连台大戏,是性格丰满而独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层劳动者,上到党的高级干部,包括商界、企业、金融,以及社会灰色地带的各色人等,是现实的浮世绘,是时代的众生相。作品以一个省域为故事空间,并以其政治生活为主要的故事内容,以重大腐败案件的侦查为故事动力,层层推进,抽丝剥茧,不断将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惊心动魄,而且对当今中国的复杂的政治生态、多样性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当前社会主体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满足了读者审美需要,给人们带来了酣畅的精神享受和富于挑战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不能仅仅从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上进行评价,它同时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带来了启示。不能不说,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轻质”的“小长篇”似乎渐渐成为主流。这些长篇多以日常的局部生活为背景,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戏剧冲突,主题也大都以一些小情感、小忧伤为主。传统长篇那种深刻的主题、重大的题材、宏阔的场景、众多的人物、激烈的冲突和汪洋恣肆的语言不再是主流。

我们当然知道,长篇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传统为前提,不能以抛弃长篇艺术的多样化为代价。当长篇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时,我们在长篇中便难以看到时代的潮流,难以感受到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辉。而许多长篇的艺术手法也渐渐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复杂的结构营造、戏剧性冲突的设计技巧等等都稀有传承。现在的长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积累与艺术的修为,许多年轻作家上手就来,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样的局面如果成为主流,长篇小说将难以完成本来的文化功能,变得徒有其名。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这批作家的力量了。

就以《人民的名义》来说,它对时代的呼应,它对现实的批判勇气,足以鼓荡起人们的豪情,满足人们对社会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对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刻划,包括对许多小人物的精雕细刻,都使得文学人物的画廊不断增量,而对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违的英雄式形象得以回归,从而复活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审美情结。与之相对应,以英雄人物为引领,对社会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反思使得长篇小说再次显露出史诗的光芒,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美。

文学有其审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但艺术观念的进步应该使我们对文学的进程有更自觉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仅以长篇制作来说,轻重并重才是其多样化的发展之道。我们当从这个高度来估量《人民的名义》这类作品的审美价值。

《人民的名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审查机制下,拍摄严肃政治题材等同于带着镣铐跳舞,呈现一部可信、可看、可评的检察题材电视剧,难度系数远高于其它类型的国产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6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H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这部剧展示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么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近期这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败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最后,短片还警示了我们一些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认识的误区,例如:“这是经集体研究的,出了问题也不应是我个人承担责任”、“我帮了被人的忙,别人事后感谢,自己没有主动伸手要,不算受贿”、“贪了就跑,一跑,案子就了”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人群中,公职人员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7

相比近年来霸屏的各类宫斗、玄幻,《人民的名义》这样一个题材“硬”,并且几乎“裸播”的反腐剧,在微信、微博等大型社交平台都引起强烈反响,可见观众对好剧情、好题材、好演员的需求——哪怕看看张丰毅、侯勇等戏骨们飙戏,也可以看得过瘾。

群众关注反腐斗争,所以这剧能火

3月28日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播出第一集,据收视统计平台的数据显示,《人民的名义》首播当晚虽遭遇“中国VS伊朗世界杯预选赛”,却以高出其2倍的收视率刷新多项纪录。

《人民的名义》受到关注,说到底还是因为社会公众关注反腐败斗争。犹记得20xx年,以国企改制中的腐败问题为背景的电影《生死抉择》上映,一时间热议不断。斗转星移,一晃20xx年的时间过去了。一方面,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规模和复杂性反而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人民积极参与的反腐败斗争,也始终在进行中。尤其是以来,反腐败斗争以极为迅猛的势头和泰山压顶般的力度在全国展开,大小“老虎”纷纷被捉入笼中。公众在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反腐败斗争的“内幕”,便于更好的参与,也便于有效的监督。

《人民的名义》正是满足了公众的这种要求。尽管这不过是一部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但由于有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为“底料”,更兼有反腐败斗争“前敌总指挥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直接“牵头”,因此,说这部戏是对反腐斗争的艺术再现,应该不算夸张。

剧中“贪官”形象,现实不乏实例

在第一集中,由陆毅饰演的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依法突击搜查国家某部委某处长赵德汉(侯勇饰)家,这位级别不高却手握全国资源审批重权的处长被人举报涉嫌贪腐。而当侯亮平到达赵德汉家时,这位处长正在破败不堪的筒子楼里吃炸酱面,两人心照不宣地大打心理战。陆毅尽管一脸正气,胸有成竹,但侯勇似乎略占上风。他好整以暇,面对搜查若无其事,还时不时打着官腔教训陆毅几句。真真假假,观众也开始怀疑,难道抓错人了?

剧中的“赵处长”,若的确是受贿千万的“大老虎”,其实也不奇怪。在现实里,就有不少“两面派”官员的原型。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赃款数以亿计,清点时连点钞机都烧坏了。可巨贪如他,平时却很“低调”,穿衣朴素,常骑自行车上班;还有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储备发展中心主任王尔发,在法庭上面对检方指控其涉嫌利用职务便利受贿时,仍能慷慨激昂地发表“廉洁宣言”,称自己多年来一直坚决抵制受贿。

反腐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而在第一集的另一个场景,“汉东省”省会,反贪局长陈海接到侯亮平的电话,让他逮捕正在参加京州光明峰项目开发协调会的副市长丁义珍。陈海正要行动,却被检察长拦下来向省委副书记汇报,在他们患得患失的纠结中,丁义珍接到一个神秘电话,他旋即玩了一个金蝉脱壳,逃出酒店,并带着早已准备好的护照,逃往机场……

可见,贪官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练,反侦查能力、心理素质都相当过硬,要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绝非轻而易举。更何况,现在的腐败分子也早已“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高度灵敏的网络,随时能够获知各种信息,并采取销毁证据、制订攻守同盟、相机逃跑等反措施。检察机关在和腐败分子斗争时,尤其是在侦查阶段,并不具有绝对优势。

总之,第一集给观众的印象是检察机关出师未捷,反遭挫败,腐败分子或老谋深算,或诡计多端。无论中央也好,地方也好,表面上看起来一派繁荣祥和,但实际上却暗潮汹涌,腐败分子和反腐败力量都高度紧张,激烈较量,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民的名义》还将陆续播出,仅从第一集,观众就可以感知到反腐斗争的复杂性。相比近年来霸屏的各类大IP,宫斗、玄幻大概把观众“看伤了”,《人民的名义》这样一个题材“硬”,并且几乎“裸播”(指拒绝购买收视率,且宣发低调)的反腐剧,在微信、微博等大型社交平台都引起强烈反响,可见观众对好剧情、好题材、好演员的需求。哪怕对政治、法律都不大了解的普通群众,看看张丰毅、侯勇等戏骨们飙戏,也可以看得过瘾。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8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谈谈我的深刻体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因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通过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典型腐败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党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通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及职工都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深刻领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靠自觉、靠严格自律,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要“慎微”,要“慎独”。 同时,让人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从心灵深处得到净化,牢筑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把握人生。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自己手中的权力既可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工具,也可成为毁伤自己的利刃。对于无权无势的人,在各种非分的诱惑面前即使有那个心,也往往没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也往往缺少付诸行动的条件。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权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难重重的事情却可能易如反掌。这样,当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捞取好处的时候,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也就开始了。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多少人自以为手段高明,自以为手中的权力和强大的后台可以充当“保护神”,最终却都难逃被押上审判台的下场,被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

在社会道德目标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在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断地步那些翻身落马者的后尘,重蹈覆辙,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后,我再次深深认识到时刻自警,增强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时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权利与诱惑面前,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前人教诲语重心长,实实在在地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句子。“ 兢兢”,是谨慎小心的样子;“业业”,是诚惶诚恐的样子。兢兢业业,就是一种极端负责、生怕有什么闪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高度自觉的“自警” 精神,是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质,“自警” 精神是抵御诱惑的武器,“自警” 精神是保持廉洁清正的最后屏障,“自警” 精神是平衡权利与责任的天秤。天下事无不成于节俭而败于奢糜。我们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自警,增强自律,进一步开展好工作。

观看了“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也有几多感慨。是啊,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会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

这部剧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敲响了警钟,党员、官职不是护身符,手中的权不代表自己的利益,处在党员干部职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待,国家的希望。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怀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围绕“权、利、廉、责、德”五个方面,时刻自我警醒,时刻自我约束,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领导干部。

作为国家干部,如果不洁身自律的话,那么最终会得一应有原下场。曾多次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的袁学林所说 “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时此刻,毁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利欲熏昏了头脑。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9

历时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为读者奉献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说《人民的名义》。对这部新作,可以言说者甚多。我以为它首先为我们如何提高主旋律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提供了丰富、新颖而有效的经验。毋庸讳言,我们的主旋律文学创作确实不太尽如人意,许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与故事一旦搬进了文学作品便味同嚼蜡,许多被民众共同关注令人振奋的重大主题到了文学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与深度。时间一长,读者对主旋律文学创作似乎越来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我们的许多作家没有将主旋律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来对待。不管主题如何重大,题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学的规律来创作,不管哪一类作品,只有具备了文学的优秀品质,它才会得到读者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旋律并不享有非审美的豁免权。

《人民的名义》可以说再主旋律不过了,作品彰显的是党的以来反腐的主题,传达的是人民呼唤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强烈愿望,契合的是当下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带来的是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故事,是环环相扣、戏中有戏的连台大戏,是性格丰满而独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层劳动者,上到党的高级干部,包括商界、企业、金融,以及社会灰色地带的各色人等,是现实的浮世绘,是时代的众生相。作品以一个省域为故事空间,并以其政治生活为主要的故事内容,以重大腐败案件的侦查为故事动力,层层推进,抽丝剥茧,不断将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惊心动魄,而且对当今中国的复杂的政治生态、多样性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当前社会主体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满足了读者审美需要,给人们带来了酣畅的精神享受和富于挑战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不能仅仅从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上进行评价,它同时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带来了启示。不能不说,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轻质”的“小长篇”似乎渐渐成为主流。这些长篇多以日常的局部生活为背景,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戏剧冲突,主题也大都以一些小情感、小忧伤为主。传统长篇那种深刻的主题、重大的题材、宏阔的场景、众多的人物、激烈的冲突和汪洋恣肆的语言不再是主流。

我们当然知道,长篇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传统为前提,不能以抛弃长篇艺术的多样化为代价。当长篇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时,我们在长篇中便难以看到时代的潮流,难以感受到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辉。而许多长篇的艺术手法也渐渐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复杂的结构营造、戏剧性冲突的设计技巧等等都稀有传承。现在的长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积累与艺术的修为,许多年轻作家上手就来,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样的局面如果成为主流,长篇小说将难以完成本来的文化功能,变得徒有其名。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这批作家的力量了。

就以《人民的名义》来说,它对时代的呼应,它对现实的批判勇气,足以鼓荡起人们的豪情,满足人们对社会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对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刻划,包括对许多小人物的精雕细刻,都使得文学人物的画廊不断增量,而对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违的英雄式形象得以回归,从而复活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审美情结。与之相对应,以英雄人物为引领,对社会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反思使得长篇小说再次显露出史诗的光芒,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美。

文学有其审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但艺术观念的进步应该使我们对文学的进程有更自觉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仅以长篇制作来说,轻重并重才是其多样化的发展之道。我们当从这个高度来估量《人民的名义》这类作品的审美价值。

《人民的名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审查机制下,拍摄严肃政治题材等同于带着镣铐跳舞,呈现一部可信、可看、可评的检察题材电视剧,难度系数远高于其它类型的国产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000字 篇10

《人民的名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审查机制下,拍摄严肃政治题材等同于带着镣铐跳舞,呈现一部可信、可看、可评的检察题材电视剧,难度系数远高于其它类型的国产电视剧。

耐人寻味的是,《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平台竟是湖南卫视。这家以娱乐见长的内地电视台领头羊今年播出的剧集质量一言难尽:某古装剧陷入抠图风波,某现代剧的老套剧情宛如陈年韩剧。说实话,当听说芒果台以2.2亿买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我的心里是一阵纳闷——在我看来,该剧最适合的平台是央视。不过,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如今的国产剧生产和销售已经逐渐实现了高度的市场化,即便是像《人民的名义》这样涉及政府官员形象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话题之作,也能够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创作空间。这对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

观看了前两集,个人认为,《人民的名义》的亮点有以下三点。

首先,剧集向观众展现了反腐工作进行的具体过程,让人身临其境。第一集一开始,陆毅饰演的反贪局侦察处长侯亮平在受贿嫌疑官员赵德汉家楼下蹲点,并向其实施了攻心战。赵德汉起初面不改色,后来发现还要去办公室调查便扬言要报警,得知侯亮平职位后马上满脸堆笑说是误会,最后在搜查过程甚至大发雷霆要告,到了自己隐蔽的豪宅前随即腿软,但依然狡辩到底。一个老奸巨猾、软硬兼施的老狐狸形象被塑造得分外立体。

在赵德汉的家里,塞满冰箱的现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巨额钱财可谓是触目惊心。当办案的车驶过夜晚的天安门城楼,开进国家某部门的大门时,观众能感受到查处贪官的严肃和雷厉风行,从而认识到国家的决心和魄力。同时,我觉得国产剧的接地气,不只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更需要体现在作品本身的时代风貌上。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的名义》是一部难得的将严肃政治题材进行通俗化改编尝试的电视剧,值得我们点赞。

第二,剧中反贪工作人员的人性化处理能够赢得观众的好感。比如在检察院内,工作人员林华华向上级陆亦可抱怨又要加班不能谈恋爱,还大大咧咧地开单身女领导的玩笑。上下级之间的互动让人倍感真实亲切。之后反贪局长陈海正要出发办案,被突然赶来的检察长季昌明拦下,后者为人谨慎稳重,坚持按照先批复汇报的常规程序来办案,则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体现了查办官员的复杂和曲折。

最后,电视剧对中国官场的现状进行了力度相当之大的讽刺。能动谁不能动谁,要拘还是要规,地方办案还是移交最高检办案,陈海和季昌明前往的这场汇报,表面上在讨论,但似乎在拖延。为了工作也为前程,官员们互相甩烫手山芋,揣摩彼此的心思,可谓是将派系斗争刻画地形象而到位。剧中提到的重政绩纵容贪腐,通风报信,抓内应,都让人收获了谍战大戏般的过瘾体验。

最典型的“谍战”情节,莫过于在酒席上八面玲珑觥筹交错的丁市长察觉风向不对,立马从酒店后面溜走,中途让司机去老家接人,自己换出租车到机场迅速变装逃跑。而另一边,参加汇报各方势力的胶着则又是一场暗战,不时有与会者离开进行私人沟通就足以说明。整体上看,这两集的剧情可以说惊心动魄、扑朔迷离、悬念丛生——更别提背后还有没登场的大BOSS。

此外,虽然没有明言,但我觉得剧集一定程度地讽刺了官员讲话时的官腔。“学习你的讲话精神,和群众保持联系”、“为人民服务”等老套话,不仅老百姓听着不舒服,官员们听着也不舒服。更何况,这些正派无比的话还会被像赵德汉这样口口声声把党,把人民挂在嘴上的贪官利用来显示自身的清正廉洁,而事实是,真正的好官员根本不需要这些陈词滥调。

剧集中的一些台词也耐人寻味,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功力。评论丁市长的台词“你以为别人是敬他酒,敬的是他手里的权力”和总结汇报会的旁白“表面上看起来公事公办,其实另有内容,暗涛汹涌”都辛辣而老道,堪称既行审查条件下的大尺度。就这一点而言,《人民的名义》把背景设定在了一个架空的省份汉东情有可原,一方面不能被认为是在直接影射现实中的某位官员,另一方面也能突破现实的情况,让剧情更有看点。

《人民的名义》在制作上也丝毫没有掉链子。演员的台词功底,稳健的镜头调配和合理的多线叙事,都让看过不少硬件上不忍直视,单纯贩卖明星人气和颜值的IP剧的我感到十足的诚意。无奈的一点是,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化环境里,良心剧往往容易遇冷。但令人惊喜的是,《人民的名义》播出效果意外的成功:豆瓣评分9.0,,CSM全国网破2,已显露出势不可挡的爆款之态。这个成绩让人欣慰。因为可以说明我们的观众并不是只爱看小情小爱和抗日神剧的,一部用心制作的电视剧依然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作品。

《人民的名义》,还请继续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