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心得感想范文

今年暑假,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票房双丰收,全面颠覆炸裂暑期档。大家观看这部电影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心得感想范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寄托当下人心中的英雄情怀

哪吒的形象一改往常,变成一个有着黑眼圈的少年,这一细节的反差和后面剧情令故事展现的情怀更为生动。哪吒与孙悟空一样家喻户晓,早在多年前就有部《哪吒闹海》,其立意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殊途同归,除了哪吒与父母间的情意还有拯救陈塘关百姓的无畏,更有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主义情怀贯穿始终。

电影在前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易于被受众接受。作为暑期档的电影,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吸引了孩童,更吸引了一大波的成年观众。它打破成见,强调自我的独立性,更兼顾有隐喻的现实。影片中有不少世俗丑恶的一面,比起真相,很多人更愿意去相信道听途说,然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面对世俗如此,哪吒依然是我们童年记忆中那个敢于与命运做出抵抗的少年,正如海报上的字:不信,所谓命中注定。

电影中笑点不少,让观众喜泪参半。故事一开始哪吒就以魔丸诞生,因为其魔性致天命难违,仅有三年的寿命。然在短短三年里哪吒却有着难比常人的经历,他的经历与孙悟空类似,同为反叛型超级英雄,明知天命难违偏要违,好似我们童年时看过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逃出八卦炉的那一刹那令人唏嘘感慨,虽看起来反叛传统却依然保留着最中正的热血和感动,依然有着奉献和担当的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

面对世俗复杂,尽管很多人选择默默接受,社会上的未知和艰辛让很多人棱角随着岁月都已消磨殆尽,剩下的唯有对青春过往的回忆,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似填补了大多数心中早已消逝的英雄情怀。电影中哪吒虽被人当成妖怪,哪吒极力改变现状却始终被世人误解,但是他内心的童真和正气犹在,这也造就他了后来没有堕入魔道,从而逆天改命。

也许我们不能是站在风口浪尖把握时代命运的人物,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就好比电影中哪吒成为英雄的路纵然艰辛,即便天生为魔也不屈服于命运,这样的豪情和血性相信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英雄梦。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心得体会

父母的爱与陪伴给予孩子力量

哪吒由一魔丸投胎转世,世人见之都避恐不及,唯独父母将其捧在手心,多加呵护。哪吒母亲温柔的眼神,时刻都给予哪吒内心善良和安全感。 哪吒的父亲,坚定而伟大,总是以身作则,说的少做的多,从行动上支持自己的孩子。知道哪吒生性邪恶,但依然希望在哪吒短暂的时间里可以教他做人。他对哪吒深沉的父爱让人动容,甚至是在哪吒三岁生辰时宁愿挨家挨户磕头,也要把百姓求来参加生辰礼。 李靖夫妇对于哪吒的态度与影响,是帮助哪吒克服魔性,终逆天改命的重要力量。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能?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惜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爱?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的思想和人格

哪吒生性顽劣,被管教约束。父母的不放弃,尽力为他提供好的生活环境,给予哪吒正确的价值观和归属感,以身作则,教给他责任与担当。太乙真人尽心教导,陪伴哪吒成长。正是因此,在东海之水即将落下时,是哪吒托起冰山,拯救了陈塘关无数百姓。

正是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哪吒从最初的顽劣不堪,到想要惩奸除恶,乃至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匡扶了正义。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十分深刻,家庭教育给孩子身心发展打上的烙印,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要轻易给孩子带上“坏孩子”的帽子

哪吒从出生起就被人视为“坏孩子”,他救出小女孩,却被认为是抢走了小女孩而遭到谩骂;他苦练一身本领,想要降妖除魔,却被嘲笑说他自己就是妖魔。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于是他便开始成为人们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大搞破坏,小到家里的物件、院墙,大到整个陈塘关的房屋、路面,都遭到破坏。

生活中,有些家长也常常不自觉地扮演着“陈塘关百姓”的角色,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给孩子扣上一个个不太雅观的帽子,这也是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对孩子多一些认可,将眼光和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上,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他在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正视错误是成长的必然历程

哪吒在影片中一直被人误解敌视,他内心是孤独的。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他时不时出去制造麻烦,不断犯错。但当哪吒在面临他人的误解偏见时,父母选择站在了他这边,并开导他,肯定他。虽然哪吒当下碍于情面没表达出喜悦之情,但他却已接收到了父母的爱与信任。

回归本心地教育孩子,让他自然地长成理想的样子。接受孩子犯错并不是任由孩子去故意犯错,而是在孩子需要家长关注的时候,给予他包容和等待。面对错误,能正确认识,并引导其改正,这才是家长应当关注的。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父母适时地给予孩子正向而明确地指引,孩子必然会有所领悟并走向正道。

赋予孩子责任和担当

李靖曾对哪吒说,你是灵珠转世,你将来要拯救天下于水火中。正是这善意的谎言,成了哪吒莫大的动力。或许哪吒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大的担当,也没有多么强大的责任感,更不会想到拯救黎民苍生,但父亲的这句话,在哪吒心里埋下了一颗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看起来可能力所不能及的事。请务必相信,他们比想象中强大得多,就如同那颗在哪吒心中埋藏了三年的种子,在面对陈塘关残垣断瓦时,义无反顾冲向冰山的那一刹那,它,发芽了。而哪吒也用他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责任越大,力量也越大。每个孩子都期待成长和成功

每个孩子都期待成功,这是他们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哪吒虽托生魔丸,但他终究是个孩子,一个渴望被认可被接纳的孩子。于是他会不顾一切去追逐海夜叉,因为他知道,只要救下海夜叉手里的女孩,他就能够被人们接受。

或许正因为这份执念,让他最后甘愿顶起那压向陈塘关的冰山,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故乡。他期待成功后被人们认可的喜悦,他期待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每个孩子都是如此,请相信他们,为了获得成功他们会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因为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暑假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在我们的印象中,敖丙不过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出场没几分钟就挂了。当年哪吒闹海,把敖丙抽筋剥皮,气得龙王要为儿报仇,前往陈塘关,要李靖交人。最后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

不过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看不到这样“血腥”画面,剧情跟观众所预设的有所出入,人设的安排也很巧妙——哪吒不刻板,敖丙不脸谱,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而在这里要说的是哪吒和敖丙这两个人

剧情中,哪吒和敖丙的能力来源于同一颗灵珠,他们是命运共同体。哪吒本来是天选之子,他能够得到灵珠之力,结果申公豹的移花接木,一颗魔丸,让哪吒打从出生起就被贴上了妖怪的标签。而申公豹拿着灵珠,喂养了敖丙,让敖丙获得了灵珠之力。

两人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对彼此的对立面,他们拥有极端的性格,哪吒异常暴躁,敖丙异常冷静。但是就这样的两个人,不打不相识,在海边踢毽子的画面,让人感慨万千。哪吒说除了他娘亲,敖丙是第一个陪他踢毽子的人。而敖丙拿出了小螺号,告诉哪吒,从今之后我们是朋友。

然而当敖丙得知哪吒就是他必须杀掉的人的时候,他犹豫了。敖丙是善良的,但是他的善良却成为了龙王和申公豹交易的筹码。为了家族,为了师傅,当他听到众人都在议论他们龙族全是小偷的时候,他黑化了。

可能有的人觉得,敖丙黑化的速度有点快。但其实并不快,因为敖丙很善良,善良到对简单的是非对错都分不清。而这样子极端的善良,也容易衍生出恶,所以他决心要让陈塘关的所有百姓陪葬。

而哪吒跟敖丙正好相反。因为天生怪力,加上出生的时候他露出了魔鬼的样貌,陈塘关所有百姓都惧怕他,小孩子都会叫他妖怪。但是哪吒并不知道自己是妖怪,他只是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恶意,对这份恶意,他很恼怒,所以每次有人叫他妖怪的时候,他会气得动手打人。哪吒每次都会逃出去大闹一场,如同熊孩子一般。

哪吒暴躁的性格,也正是对应了他拥有“极端”的恶,当他失控的时候,会不分青皂白乱打人,在图里修炼的时候,哪吒灭妖完全可以不顾百姓的安危,而他给出的理由是都不是真人。但是当他真的遇到妖怪的时候,他的表现却很不一样。海夜叉在逃跑的时候,掳走了小妹妹,按照哪吒的性子,直接喷火就完事了,但在紧要关头,他收住了,因为还有小妹妹在妖怪手里。

哪吒的恶来源于魔丸,但他也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恶念。在大战敖丙的时候,他知道乾坤圈能够抑制魔丸的能力,所以将其束缚在手上。这一次,他没有六亲不认,也没有失去理智,为了拯救苍生,他使出了浑身的力量。

最后敖丙跟哪吒身死,魂魄还在。这样不知算是喜还是悲的结局,也让人沉思。实际上,哪吒和敖丙就是命运的共同体,他们代表阴阳两极,代表事物的对立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十足的恶。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有人说这是一份给畸形和残障孩子心灵的礼物。我认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值得一看。

十个里有一个看了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一百个孩子里有一个能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那这部电影就有他存在的意义了。

第一,不要在意别人心里的成见。如果别人影响到了你,你要做的是,要么远离这个人,要么打倒,千万不要想着改变这个人的成见,因为成见已经融入这个人整体的人生观里了。想要改变整个人太难了。第二,大众是盲从的。很多艺术家都告诫我们不要在意大众的看法,因为大众的看法毫无意义,对你这个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大众的看法来自于个别意见领袖和盲从的大多数。不要在意,不管他们是敌视你还是赞扬你。

剧情里的申公豹,他一直不接受自己是妖,认不清自己身上的缺点,而错误得将得不到的地位和认可全部归于是自己出身问题。嫉妒为什么是太乙真人而不是技术高超的他。就好像巴拉拉小魔仙里的小月,嫉妒为什么选择小兰守护魔仙堡而不是能力在她之上的自己。

我是哪吒,不认命,便是我的命。

《哪吒之魔童降世》:寄托当下人心中的英雄情怀

哪吒的形象一改往常,变成一个有着黑眼圈的少年,这一细节的反差和后面剧情令故事展现的情怀更为生动。哪吒与孙悟空一样家喻户晓,早在多年前就有部《哪吒闹海》,其立意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殊途同归,除了哪吒与父母间的情意还有拯救陈塘关百姓的无畏,更有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主义情怀贯穿始终。

电影在前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易于被受众接受。作为暑期档的电影,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吸引了孩童,更吸引了一大波的成年观众。它打破成见,强调自我的独立性,更兼顾有隐喻的现实。影片中有不少世俗丑恶的一面,比起真相,很多人更愿意去相信道听途说,然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面对世俗如此,哪吒依然是我们童年记忆中那个敢于与命运做出抵抗的少年,正如海报上的字:不信,所谓命中注定。

电影中笑点不少,让观众喜泪参半。故事一开始哪吒就以魔丸诞生,因为其魔性致天命难违,仅有三年的寿命。然在短短三年里哪吒却有着难比常人的经历,他的经历与孙悟空类似,同为反叛型超级英雄,明知天命难违偏要违,好似我们童年时看过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逃出八卦炉的那一刹那令人唏嘘感慨,虽看起来反叛传统却依然保留着最中正的热血和感动,依然有着奉献和担当的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

面对世俗复杂,尽管很多人选择默默接受,社会上的未知和艰辛让很多人棱角随着岁月都已消磨殆尽,剩下的唯有对青春过往的回忆,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似填补了大多数心中早已消逝的英雄情怀。电影中哪吒虽被人当成妖怪,哪吒极力改变现状却始终被世人误解,但是他内心的童真和正气犹在,这也造就他了后来没有堕入魔道,从而逆天改命。

也许我们不能是站在风口浪尖把握时代命运的人物,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就好比电影中哪吒成为英雄的路纵然艰辛,即便天生为魔也不屈服于命运,这样的豪情和血性相信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英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