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讲话心得体会4篇

本文目录讲话心得体会学习胡总书记中央党校6.25讲话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暑期学习领导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和主持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作为一名正在学习艺术的大学生,我反复阅读了总书记的讲话,观看了此次讲话的视频新闻,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艺术界的代表们都发表了各自的想法,对目前文艺工作的成果和困难都做了深刻的总结。这次座谈会不仅是全国文艺界的大会,也让我们这些艺术学院的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讲话心得体会4篇

我认为,这次座谈会上的所有讲话都是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新的历史时期,针对中国文艺的现状,为我们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我想结合我目前所接触到的艺术领域简要谈谈自己的感想。

习主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我觉得这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契合的,我们艺术学院的学生以后就业岗位大部分是设计工作,人民的文艺就是人民的设计,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他们需要的东西,能反映出他们心声的东西,不论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平面广告设计都是如此。前段时间上课的时候老师说我们设计东西后要拿到周围不懂设计的人群中去,看看他们是否能看懂这些设计,是否喜欢这些设计,老师还将白居易作为我们的模范,他说白居易每次写完诗都会念给不识的老妇们听,她们听不懂就改,改到她们能听懂为止。白居易这么伟大的诗人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离人民更接近,也正是这样才使他的作品如此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还能保留下来。

不仅是白居易,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经久不衰,传世于今,容纳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各方面的知识,其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展现。它们的创作原型来自于当时人民的生活,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而它们的流传于世影响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所以文艺离不开人民,影响着人民,文艺应以人民为中心。

习主席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我们艺术学院的学生还在大学的象牙塔中,所以暂时还没有接触到市场,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习主席这次文艺座谈会开展的非常及时,不仅将目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给予了警告,也给我们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醒,提早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知道以后参加工作后应该怎样权衡利益和文艺,不被各种利益所迷惑,丢失最初的信仰和对艺术的追求。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不仅要自身领悟习主席这次讲话的精神,还要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同班同学,将习主席的精神传达给所带新生班级,他们刚刚进入大学,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我们作为他们的带班带寝党员就应该充当他们的引路人,指引他们跟随党的正确领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少犯错误。

这次讲话及时、准确的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找出了错误,这在我们今后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积极努力进取和改正的。

xx班

郑xx

学习胡总书记中央党校6.25讲话心得体会讲话心得体会2篇 | 返回目录

学习胡总书记中央党校6.25讲话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呼唤民族生态道德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又是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道德是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最近太湖蓝藻影响了无锡市几百万人的饮用水。民族生存正在急切地呼唤民族生态道德。因此,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文明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自觉遵循这条重要规律。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都知道,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森林为早期人类提供了隐蔽的住所、丰富的食物、遮体和制造工具的材料。人类祖先是逐步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古猿,大多都诞生在于森林环境中,生活繁衍在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生态文明的演变。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里的文物考古证明,远古时期的森林养育了中华先民。在中国古代的周秦时期,西北地区林草茂盛,秦陇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衰落的根源。回顾历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国古黄河文明的发祥地,都曾经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的地方,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了古文明的衰落和转移。古巴比伦文明诞生在沃野千里、林海茫茫的两河流域,由于大量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原来大片森林、草原变成沙漠,古巴比伦文明因此而衰落。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森林和草原的消失使尼罗河文明消失下去。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0XX年就在印度河流域繁荣起来。但随着森林砍伐、草原破坏、人口增加,大片土地成为沙漠,印度成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目前,全球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陆地总面积的l/4,有ll0个国家受到危害。这就是说,地球上已经有l/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文明的转移、政权的衰败和人类生存空间的缩小。历史上,还没有任何灾害能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与恶化还处于相持阶段,水土流失依然严重,荒漠化面积依然很大,生物多样性依然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还没有根本扭转;水资源危机已使全国100个城市严重缺水,15%~20%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受到生存威胁;大多数江河湖泊受到不程度的污染。群众编成顺口溜形容20世纪河流污染的严重程度:“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由此表现了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进入21世纪,水污染使有关城市饮水连连告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学发展确定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正确反映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充分体现了党心民意。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精神支撑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从自然界中索取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终发现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和发展人类自己,并由此而逐步总结和形成了一整套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支撑。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世界史学界的研究表明,由于森林的消失,埃及6XX年的文明却换来了近30XX年的贫穷,这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对自然资源无穷索取造成严重危害的典型例子。英国生态学家格兰杰警告人们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他说:“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当一种文化达到成熟或过熟时,它必须返回森林,来使自己返老还童;如果一种文化错误地冒犯了森林,生物的衰败就不可避免。”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去森林就是失去了人类的未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迫使人类刻不容缓地作出选择,是可持续发展还是走向自我毁灭?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大会,标志着人类在生态问题上的根本觉醒。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生态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联合国制定的《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和 《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都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以此来协调各国的行动。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种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充分认识和担负起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这是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生态道德,对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汉书·贡禹传》就提出,滥伐森林是引起水旱灾害的主因,而保护森林是五谷丰登的保障。鲁迅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宝库的珍贵遗产。我们中华民族不但是生态道德的创立者。而且是生态道德的实践者。远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好传说。爱护花草树木,一人栽树众人乘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兴修水利。绿化美化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繁衍不息的精神支柱。

保护生态环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生态环境作为社会存在的重要内容,系统地研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早在1XX年前,恩格斯就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警示人们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党一直以战略眼光关注着生态问题。早在1958年,毛泽东同志就告诫人们:“要看到林业、造林,这是我们将来的根本问题之一。”他大力倡导人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l981年,邓小平同志针对当年的水灾指出:“最近发生的洪灾涉及林业问题,涉及森林的过量采伐。”“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不行。”他亲自倡导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99年,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通过植树造林解决两大心腹之患。一是解决长江、黄河上游植被稀少、泥沙俱下,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巨大水患;二是加大沙漠化的治理力度,实现人进沙退而不是沙进人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和发展,是我们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全民族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三、必须大力加强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教育

道德和法律同为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规范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大力加强。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全体人民都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特别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既造福当代又造福子孙后代,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但要节约自身成本,而且要节约社会成本;不但要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但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绝不能违背生态道德,用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国公民必须充分尊重国际社会共同的规范准则,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良好的道德形象走向世界,走向成功。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时至今日,我国生态环境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这与现实存在的生态道德缺陷有很大关系,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的只顾自身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有的只计自身成本,不计社会成本,乱占耕地,乱占林地,甚至毁林建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的问题已经到了威胁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程度。解决这些严重问题,既要靠法治,也要靠德治,要法德并举。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是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和领导者,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中处于关键地位。所以,领导干部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要使全体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维护本单位、本地区的利益;损害生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就是损害本单位、本地区的利益;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在制定本单位、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自觉地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普及到全体公民,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在全体人民中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教育,使全体人民都能自觉地按照保护环境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去工作去生活,自觉地维护自己和他人与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做到投资合乎社会公德,赚钱兼顾社会责任,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人在青少年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良好道德。如果我国的青少年都树立了良好的生态道德,我们就一定能够建成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心得体会讲话心得体会3篇 | 返回目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触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立意高远,博大精深,贯串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鲜明的人民态度、严谨的求实精神,是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开工作的强大武器和科学指南。

在xx的一系列讲话中,讲得最多的是人民,讲得最深的是党同人民的关系。对我们坚持党的群众线路,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的根本题目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下面,我结合本身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同一,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党的根基在人民,气力在人民,兴衰成败也在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xx屡次强调,任什么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托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xx提出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同一,并就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继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党和人民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观点,进一步表明了我党人的根本政治态度、政治态度和价值寻求。

我们的党,为人民而生、靠人民而兴、因人民而强。扎根人民,根基才非常坚实;依托人民,气力才非常强大;服务人民,生命才非常绵长。回顾党92年汹涌澎湃的发展历程,不论在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一致的态度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党的诞生,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定产物。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92年来,在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人民始终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发展,是一代一代中国我党人牢牢依托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92年的历程告知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奋斗,与人民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现阶段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责备党“掌控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xx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表明,党和人民有着一致寻求和共同目标。党与人民群众奋斗目标的一致性,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上风和财富。党的建设,必须牢牢依托人民群众来推动,必须牢牢围绕为民服务来进行。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抓好党建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民。新情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时间的、复杂的、严重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眼前。xx一再告诫全党,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目前,全党正在展开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进步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必须依照中心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深进展开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党要管党,果断反对“四风”,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进步能力,确保党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确保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获得实效

我从事计生工作多年,最突出、最深切的一点体会是:计生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履行职能的回宿在人民,发挥作用的气力在人民。

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线路,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xx深入论述了展开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这次活动以集中解决“四风”题目为主要任务,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把以整风精神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贯串活动始终。切中了要害,捉住了关键。我作为省委督导组的一位成员,通过全程参与、展开督导收获很多、得益很大。通过活动,我感到省委高度重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省委常委班子始终坚持严当头,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带头反对“四风”,带头加强廉洁自律,带头学习理论,带头查摆题目剖析缘由,带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为全省扎实展开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典范,作出了榜样。我省第一批展开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依照中心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狠抓学习教育,不断进步思想熟悉;坚持开门弄活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题目,深入剖析缘由;坚持用整风精神,扎实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说规定动作有成效,自选动作有亮点,获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查摆题目环节的工作很有特点:一是查得准,聚焦“四风”,对准要害;二是查得实,真刀真枪,不放空炮;三是查得细,一言一行,纤毫毕现。固然“四风”之害无孔不进,但由于我们查得准、实、细,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区,所以“四风”无处躲身,昭然若揭。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题目查出来了就要改,措施定下来了就要办,而且要马上改、立即办,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之义。目前,教育实践活动已进进整改阶段,从全省角度讲,整改工作要在真、实、快上下工夫。真就是要真心诚意,真抓实干,动真碰硬,认真、顶真、叫真,不能虚与应付,隔靴搔痒;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货真价实,笃实、切实、扎实,不弄虚晃一枪,蜻蜓点水;快就是要眼疾手快,立言立行,即查即改,快抓、快干、快攻,不得观看敷衍,贻误时机。弄好整改,首先措施要实,甚么题目突出就侧重解决甚么题目,甚么题目紧急就抓紧解决甚么题目,在体制机制上找对策,从建章立制上想办法,大有大改,小有小改;其次落实要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韧劲,打消灭战,啃硬骨头,一项一项加以整改,一个一个解决题目,除作风之弊,荡行为之垢;再次效果要实,通过整改使每个党员身洁心净,神清气爽,身正行端,整改过程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价,受群众检验,真正获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革除“四风”积弊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只要真转实改,就可以够积小胜为大胜,党风政风一定会有新的更大转变,党群干群关系一定会得到新的更大改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发出新的更大光芒。

教师暑期学习领导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讲话心得体会4篇 | 返回目录

7月9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x到xx区调研并作了重要讲话。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7月13日通过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x到我区调研工作时的讲话精神,精神倍感鼓舞,信心十足。特别是xx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要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牢记党的教育宗旨。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育工作者,我会以本次魏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牢记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加强学习、提升境界、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席王教育加砖添瓦,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自己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始终注重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道德水平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身弓行实践”、“严谨治学、勤于进取”、 “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从道德层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又是教师良好品格特征的体现。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成年人,其紧密程度甚至超过了家长,因此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健康发展,教师就必须是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道德的化身。

第二、始终追求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传统教育观念即传统的教师观、陈旧的教学观、专制的师生观等仍束缚着大批教师。许多教师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创造性思维更无从产生,最终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新课程改革顺应素质发展之潮流,顺应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之潮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追求科学的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学生。

第三、始终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创新这一民族灵魂的延续和升华,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人素质、群体素质、单项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等。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楷模、导方向、做人梯?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好的学校,必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第四、始终致力于成为学科的专家。

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是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教学专家”,有真才实学,有丰硕成果,受到学生们的尊重,对教育教学有发言权;教师应该是“教育专家”,不局限于自己所教学科,思想开阔,视野宽广;教师还应该是“教育管理专家”,明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教育教学原则规律,懂得教育教学心理,并有丰富的创造性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作为教师,不能妄自菲薄的认为只有大学里边才有专家,只有大学教师才配得上专家称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基础教育领域,魏书生、任小艾等优秀教师代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专家,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第五、始终注意个人性格的塑造。

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后天环境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先天因素的。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育专家之所以如此论述,就是因为教师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

第六、始终保持健康的教育心理。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问题又是客观存在的。有关专家指出,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超负荷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常人眼中的教师,应当是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期望使许多教师觉得不应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脆弱,以免破坏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

我们每一位党员教师都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爱国守法,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终身学习,勇于探索创新。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标签:心得体会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