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教育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强。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和顶梁住,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的成长将影响着学校的成长和可延续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校园,过去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新的活力。这样以来,我们教师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要做以调整和改变,那些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能完成任务的思想和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了。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目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先进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及构成形式,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会各种课件的制作,以满足教学的发展。

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技术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教师一旦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技能中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例如带动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那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有哪些作用呢?

(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 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2)信息技术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知识检索、知识更新、知识管理、知识结构优化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 数字图书馆、学术期刊CNKI、电子期刊、教育网站、教师网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教育科研资源,用于科研选题、文献研究、文献引用、论文发表等。E-mail、BBS、ICQ 和 Web2.0 技术则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虚拟教研、协作研究的网络环境。

网络调查工具、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课堂教学分析软件、课题网上申报平台、网上投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3)信息技术促进反思能力提高

博客工具简单易用,在线编辑、即时发布、效率非常高,教师轻松发布教学反思,推动教师反思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通过查看留言和评论看到反馈信息,日积月累,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上级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老师们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文化教育更是首当其冲,信息技术课理所当然地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错误地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课堂实践和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仅仅表现在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上网、玩游戏甚至是聊天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没兴趣。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一定能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以精彩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字编辑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会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所以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我从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关于文字编辑的内容入手,如报纸、电视、广告语、手机短信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这堂课时,我以一幅事先做好的“我为奥运献计策”的作品作为本节课的导入。从这幅作品中,同学们有了动手操作的要求,学生就需要掌握本节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完成同样的作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依据教育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编写的,其中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作了详细的指导性的规定,但又非常地灵活,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非常宽的选择余地。比如要求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来说,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而一些对画图程序已经“玩”得很熟练的学生,对此则失去学习兴趣。上该节课时,既要详细讲解本节课,又要适当地扩充内容,设置一些主题,让初学者学得会,让学得好的同学也吃得饱。如“绘图工具的使用”这堂课,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而且要求学生把绘图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创造性地进行绘图。对原先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层次较低的同学,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先完成一幅简单的图画,而对于学习还有潜力的同学,我就要求除了以上的内容外,再利用绘图工具设置出一些特殊效果,如“一个文字有多种颜色、多种字体并存”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所有的学生就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又如,在讲Word中“插入图片”这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手抄报、诗配画等。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样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在介绍插入图片的几种方法的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图片来源的知识,如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网络下载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教学的深入,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在教学设计中若缺乏周密的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进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讲新课前,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一般情况下,我让大部分没有基础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学习,而让少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学自己想学的内容,这样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三、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恰当地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手段一直被喻为“教育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课、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就算是多媒体教学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单纯的课堂教学,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当我讲《计算机的组成》时,这是一节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纯理论的课,我从同学们见到过的计算机外观入手,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并且为了强化记忆,还设计了一张图,如“计算机五大部件”──我用五个圆圈来表示,将这五个圆圈按一定的位置来摆放,如“最靠左右两边的圆圈”──用来表示“输入、输出两大部件”,像这样的比喻形象而生动,使学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就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把信息课的任务分为三种:信息采集型任务、信息处理型任务和综合型任务。在因特网教学中,部分网络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直接获取。这样的任务是信息采集型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在Word中制作一个通讯录,或是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这些都属于信息处理型任务。综合型任务一般放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结束时,作为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让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知识做成演示文稿。这个任务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关于“家乡的变化”的知识,也包含了信息的处理,如将所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任务间的纵向联系,尽量与学生所学知识前后呼应。如在“让网页靓起来”一课中,要求学生在Photoshop中制作网页的背景;在网页中插入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给自己设计的演示文稿做上超链接等。这样的综合任务可以将原先学过的许多知识联系在一起,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尽量采用教材中未出现的例子,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实践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用教材中的例子进行自学,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内容是有限的,若整个教学仅围绕已有的例子来进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动脑设计一些针对性强、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实例,来提高信息课的教学质量。

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在几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倦怠性,下半堂课的效果明显不如上半堂课。开始学生还有积极性,最后有时就会“不知所为”,仅仅是“为做而做,为上课而上课”。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是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动性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允许他们犯错误”,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是讲解、演示,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而应该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在学习怎样删除文本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尝试,发现问题,然后请几个学生集中进行演示,纠正错误,与全班同学分享创新成果。同样的删除,但几位学生采用的方法却不一样。一位是用Delete键进行删除,一位是用退格键Backspace进行删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钮进行剪切,还有一位是用空格键进行删除。这些不同的方法让全班同学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又如“绘图工具的使用”一节的教学中,曲线工具较难掌握,为了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使用,先出示了两条不同的曲线,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学生很容易看出,这两条曲线一条是闭合的一条是不封闭的。我就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自己画出这两条曲线,学生一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学生开始绘图,结果学生想了各种方法,但是鼠标拖来拖去,始终达不到目的;有的学生画出了一条不封闭的曲线,老师让他告诉大家制作方法。有的同学画出了闭合的曲线,但他却归纳不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允许他们不会做,允许他们犯错误,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同学们归纳、总结,把同学们还不能完全理清的知识条理化。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通过自主学习,是训练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学习是一种操作技能与知识积累同时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本身也有连续性的特点,在阶段性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十分重要亦十分必要。学生是学习主体,让他们把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全班同学共享,既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同时亦要做适当的纠正和辅导。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传统教育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探究学习其本质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来解决新问题。它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但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五、采用对比与总结

教学中采用对比,可以增强教学内容间横向及纵向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较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软件间完成相似任务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了Word中图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后,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就可让学生对比Word中的相应操作自己探索并掌握方法,在PowerPoint中掌握了超链接的方法之后,当学生学习网页的链接时,也可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而迅速地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层的含义及应用目的等等。

对教学内容及时地做出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总结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复制文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来完成,在练习中请不同的学生给全班同学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总结。这样既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六、及时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体现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让学生单独完成或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肯定、表扬;差的也要及时鼓励、适当进行指导,但在指导时,一定不要妨碍学生独立思考,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以达到创造性原则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 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

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 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4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上机练习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5

这次的研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像一架云梯,让我不断的向上攀登。本次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课堂中注重交流,注重互动,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现我就对本次研修做一个总结:

一、本次研修使我更新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行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的教育理念有的来自同事的言传身教,有的来自儿时教师的影响,有的来自自我的揣摩,有的来自十几年前的师范教育。通过此次培训我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从课程改革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在教学中不再迷茫,明确了自己教学目标。

1、对于学生来说,有趣、有效、有用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钥匙,并从学习上走向生活中。

2、教师并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同时还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应以宽容的态度去赏识,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3、对于后进生或者说学困生,学生不能自暴自弃,老师更不能视之不见。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网络研修丰富了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实施的教的方法和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当代美国信息技术家.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信息技术只有当看到信息技术的产生,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顺序或亲自从事信息技术发现时,才能最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因些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本次培训,我掌握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教学方法就是收割教学成果的“利器”。有了这些教学方法,使我的备课不再平铺直叙;有了这些教学方法,使我的课堂变得生龙活虎;有了这些教学方法,使我在进行教研中有了更多的内涵。

1、怎样让学生喜欢老师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作为老师,要像父母般去关爱每个学生,有宽容大度的胸怀,语言风趣幽默,而不能像警察一样时时盯着学生不放。作为教师,其本身必须具有真才实学,做到为人师表。

2、教师应该先是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教学工作者。教学不能只顾进度而忽视质量,学生没有掌握本节知识,就绝不前进教学。教师在上课时应具备课堂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及个人的人格魅力。

3、做为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威信并不是让学生怕你,而应该在对学生的宽容与关爱中,树立起来,让学生有感而发。

三、通过网络研修,提高自身素质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通过此次学习,在网上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并从中吸取了他们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相互的作业评论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以致用便是宝。这次的集中培训确实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真正理解了新课标下的教育体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搞好自己的教学,同时把新的教学观念传达给学校的各位老师,使我校在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有质的飞跃。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原来高不可攀的信息技术课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拓展人们思维、开掘人类技能的创造性工具,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该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孩子们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使孩子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农村孩子的心中还是十分神秘的。由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接触的少,就形成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作为老师,我们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帮他们驱散认识上的迷雾,客观、科学地认识这一门新兴课程。

首先,我们要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的局限,很多孩子在上信息课以前还没有见到过电脑,上信息课时,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计算机“敬若神灵”,不敢碰。老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物(外部设备)、坏计算机的拆卸与安装进行教学,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排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障碍。当然,我们也要告诫孩子们:计算机不是玩具,不是可以随意捶打的机器。要做到既大胆使用,又细心呵护。

其次,要消除孩子们的轻视心理。一般的农村孩子心中,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总认为这门课程好玩、容易学习,以为能打打字、玩玩游戏就叫做学会了信息技术。其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在具体的学习中,“打字”只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而“游戏”只是激发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学好信息技术,对于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二、游戏激趣,主动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常常错误地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一种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常常会出现了孩子们喜欢到电脑室上信息技术教育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奇怪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让他们“玩”。然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寓教于乐”,积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正确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将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开发智力。比如,我们可以开辟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玩”扫雷、纸牌、跳棋、象棋、拼图”等各种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画画板上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既加强了孩子们的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开动了他们的脑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我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出来;文件——就象一篇文章、一份作业、一幅画等;文件名——好比文章的标题;而文件内容——就像文章的正文

再次,要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信息课堂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教会孩子们正确键盘鼠标操作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查找、收集、加工、存取信息;可以开展各种比赛,比如比一比谁先找到一个文件、谁的打字速度更快;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自己画的画、自己打的文稿、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最美的图片等等。总之,只有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充分利用网络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农村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文档,图片等等)。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有人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品,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用我们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孩子们,同孩子们一起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要在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里,让孩子们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起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学习、生活世界。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7

“教师是一份奉献的职业,也是一份良心工作”。在这些年来,我一直遵循这句话,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耕耘、收获。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一个前沿科目,却不是学校教学中的“主课”。下面是我从事信息教学工作八年来的部份体会和心得,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干一行,爱一行,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你怎样善待自己的学生?教师是凭良心上课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因此,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教学的准那么。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仅这样还不够,还应努力的钻研业务。信息技术不像其它学科,它的开展速度太快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假设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根底上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新授前,我都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求和认知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才会有教为理想的效果。秘决:多夸奖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每班分为假设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

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根底上。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教师要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开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开展、课程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根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是根底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关组学生的开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表达。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开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适宜的内容;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根底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根底,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使其早日成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开展。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开展。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教学心得,教学的路还要走很长,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8

近日,我阅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等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感悟颇多。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我们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呢?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挥心育主体的心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3、深入钻研教材内容自然地渗透。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就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4、在实践练习中突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合作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中的很多实践任务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如果教师依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生不愿听、不愿做,差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互帮互助,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总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才能全面完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篇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本学期在学校的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不管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实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心得体会如下:

1、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方案,认真备好初二、初三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局部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后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办公软件,能够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打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兴趣加强班的培训,在这些班中,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以在微机室来查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会上网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的简单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方案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标准,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那么,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保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保护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的,不管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以后学校使用远程,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根底。学校的、圈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那么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清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

3、不要非法*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前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开展进步。除了听课20节的任务、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认真写好小字和本学科的板书设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写一份经验交流,手记和案例。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效劳。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4、在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根底上有更大的进步。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开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效劳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开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胜利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这次培训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我们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能增加教学容量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

1、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即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2、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3、重视中学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二、分层教学的实验

我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呢?首先,我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我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层:

1、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2、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3、课堂练习分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我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4、测验分层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出一些附加题供学生选做。

5、教学评价的分层我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对高层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使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分层教学开展之后,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跃了许多。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