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幼儿老师听课心得(通用5篇)

幼儿老师听课心得 篇1

幼儿园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从不同的课型角度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幼儿老师听课心得(通用5篇)

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基本功素质经得起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考验及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

一次听观摩课是我园周晓老师上的《有趣的按摩》,经验丰富的周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她的体态语言很生动,虽然有点夸张,但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深受感染。活动中,所有在坐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小手一次次举起,小口一次次打开,有时为了抢答问题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的,她们特别喜欢且兴趣浓厚。她甜美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融入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一起表演,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环节听起来更觉亲切,更有收获。

周老师的课使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在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评价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是一般教师常范的弊端,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

随着创新教学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我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我园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教学设计有创意。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什么地方该说什么?该提问那些问题,这些每一位老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3、教具的准备恰到好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如果你准备的教具,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但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周老师这样的骨干教师多多请教、不耻下问,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更要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老师听课心得 篇2

时光飞逝,转眼踏入__工作已将一年,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各位老师的帮助支持下,在园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回顾这一年,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与不足,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

作为新教师,我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和观摩她们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在教学上,我认真制定教案,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法上也不断的反思与总结,经过实践努力,我设计的小班综合活动《糖果乐》被《__幼教》录用;我申报的教育调研课题《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与教师干预措施成效的调查》在__区立项。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要求自己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孩子都更有个性的成长。同时,也要求自己不断进行高学历的进修,因此,我报考了学前教育的本科的课程,并将于年底进行各门功课的考试。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教师不能简单的凭借年龄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实际经验,因为每一个判断,都应该从自己班上的儿童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注意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这样,我想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好与否也是可以从这里体现出来的。虽然,在这一年中,我进步,成长了许多,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如何更有效的组织管理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上,仍缺乏很多的经验与技巧。如何做到收、放自如,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幼儿园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们的美好童心,使我们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在珍惜幼儿园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我也将努力汲取更多幼教新知,让自己永远处于一湾活水、碧水之中。

幼儿老师听课心得 篇3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形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教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二、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是暗示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三、教师缺乏对话意识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幼儿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例如: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儿童“跟随”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 ……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教师的“应声虫”,这说明教师所希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通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判断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形成一种惰性或对教师的依赖性,这种损害是任何现在知识都无法弥补的。

现在,多种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观盛行,多种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话过程,它表现于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而师幼间的对话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和幼儿者说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提高自身素质,把与幼儿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一、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批判

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应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一样,从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

二、真诚的面对幼儿,是师幼实现对话的基础

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 重视一日生活中每一次与幼儿对话的机会

从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阳,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师幼提供了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目光,有对话的意识。

(一) 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特殊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常规时,我并没有专门的去说教洗手的好处,应怎样洗手等。而是该洗手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洗,开始孩子们会看着老师洗,后来我们会像家里人一样一边洗一边聊天。一天,小杜说:“徐老师,你一会又不吃饭,为什么也洗手呀?”我说:“因为我要帮你们盛饭,如果小手脏了碰到你们的碗你们会生病的。”“噢!”他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一会儿站在旁边的朵儿说:“老师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缝、小手腕都洗呀?我妈妈就不像你这么洗?”“那一会儿你看看我这样洗的干净还是你妈洗的干净好吗?”“好”。“徐老师,我们俩比赛吧,看谁洗的又干净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对话”形式使幼儿更易于接受,也能够引导幼儿思考与尝试 ,更能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

(二)教育活动中的对话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师幼之间的“对话”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则更加体现了“对话”的重要意义,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我们应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导方式和话语,使教师对孩子的指导能够切实引起孩子产生一定的感受。例如在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请幼儿用小手蘸上颜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儿感到即新奇,又高兴都大胆的印着。这时张雨恬“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老师,我不敢”,这时坐在她旁边的陈澳说:“别怕,我来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边向张雨恬投向鼓励的目光,一边说:“好啊,陈澳哥哥可勇敢了,你来当小老师吧!”过了一会当他们的作品完成的时候,我又用鼓励的话说:“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叶”。陈澳的小手印还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俩抬头看着我笑了。我的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幼儿教师们说的那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

幼儿老师听课心得 篇4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幼儿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利用业余时间,本人认真学习了《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这本书,让我明白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日常工作中要多总结,多反思,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一线幼儿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和教育细节小故事99例,有六大板块组成。第一辑是16例爱的小故事充分体现了“以爱育爱,爱满心田”,主要围绕德育与心理健康以及幼儿如何学会做人来写的。第二辑是 “教之有道,专业成长”主要围绕教师的“教”以及如何通过“教”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的。讲述了17例小故事。教师不是天生优秀的,而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教师的用心和自我的钻研是其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在日常工作中,在集中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第三辑讲述了16例小故事。“学之有方,持续发展”阐述了幼儿要掌握“学”的方法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教师对幼儿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幼儿教师应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掌握怎样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拥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动力。第四辑讲述了17例 “教育智慧,无处不在”的小故事。主要体现了教师在一天的生活中与教育中的教育智慧。教师怎样对待“调皮幼儿”,如何面对幼儿的“小报告”,如何和刁蛮的家长沟通,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等小故事。第五辑讲述了18例教师在反思性的教学中成长的小故事。“教研一体,相得益彰”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基础上的研究。高质量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教师做的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的课题研究等,他都体现了教师的教研水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第六辑记录了15例“家园互动,合力倍增”的小故事,主要围绕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在家园共育方面的经验和故事。

“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要多学、多看、多想,厚积才能薄发。书中的小事体现出了教育的艺术,很值得我们幼儿教师学习。我决心用自己的爱和汗水去关心孩子、教育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阳光的成长。

幼儿老师听课心得 篇5

《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幼儿间的对话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渠道,因此,师幼间的对话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现出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形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教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二、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是暗示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三、教师缺乏对话意识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幼儿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例如: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儿童“跟随”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 ……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教师的“应声虫”,这说明教师所希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通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判断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形成一种惰性或对教师的依赖性,这种损害是任何现在知识都无法弥补的。

现在,多种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观盛行,多种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话过程,它表现于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而师幼间的对话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和幼儿者说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提高自身素质,把与幼儿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一、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批判

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应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一样,从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

二、真诚的面对幼儿,是师幼实现对话的基础

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 重视一日生活中每一次与幼儿对话的机会

从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阳,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师幼提供了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目光,有对话的意识。

(一) 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特殊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常规时,我并没有专门的去说教洗手的好处,应怎样洗手等。而是该洗手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洗,开始孩子们会看着老师洗,后来我们会像家里人一样一边洗一边聊天。一天,小杜说:“徐老师,你一会又不吃饭,为什么也洗手呀?”我说:“因为我要帮你们盛饭,如果小手脏了碰到你们的碗你们会生病的。”“噢!”他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一会儿站在旁边的朵儿说:“老师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缝、小手腕都洗呀?我妈妈就不像你这么洗?”“那一会儿你看看我这样洗的干净还是你妈洗的干净好吗?”“好”。“徐老师,我们俩比赛吧,看谁洗的又干净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对话”形式使幼儿更易于接受,也能够引导幼儿思考与尝试 ,更能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

(二)教育活动中的对话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师幼之间的“对话”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则更加体现了“对话”的重要意义,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我们应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导方式和话语,使教师对孩子的指导能够切实引起孩子产生一定的感受。例如在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请幼儿用小手蘸上颜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儿感到即新奇,又高兴都大胆的印着。这时张雨恬“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老师,我不敢”,这时坐在她旁边的陈澳说:“别怕,我来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边向张雨恬投向鼓励的目光,一边说:“好啊,陈澳哥哥可勇敢了,你来当小老师吧!”过了一会当他们的作品完成的时候,我又用鼓励的话说:“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叶”。陈澳的小手印还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俩抬头看着我笑了。我的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幼儿教师们说的那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