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爱弥儿》读后感(通用7篇)

《爱弥儿》读后感 篇1

1、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这一点是最可贵的,也是我最欣赏的,对我心灵触动最大的一条。

《爱弥儿》读后感(通用7篇)

2、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一点,在现在的教学中,得到深远的拓展和广泛的应用。同时,我也知道了原来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早在三个世纪前,教育家卢梭就提出来了,可见他是多么有远见,真是高瞻远瞩啊!

3、他主张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想想当今社会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顾孩子的想法和意愿,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周末或节假日替其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唯恐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家长应该自问一下,是孩子的意愿吗?他们成长的自由快乐吗?是不是在摧残自己的孩子?

4、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特别是他的自然教育观,对我们现代的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首先,教育孩子就要顺应自然,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不要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冻着、饿着,让孩子经理风雨的洗礼,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另外,对孩子的惩罚也要遵循自然,让孩子明白犯错误受惩罚,是自然赋予的,不是家长,不是同学,也不是老师,跟你过不去,这样就不会产生矛盾,家庭,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和谐了。这一点现在可以应用于现代的教育。

卢梭的儿童教育观,虽然经过三个世纪的岁月交替,时代变更,而在现在知识日趋进步,思想断更新的`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真理是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可见卢梭的教育观有着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对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要不断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举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爱弥儿》读后感 篇2

本学期,我读了《爱弥儿》一书,浅尝这本书中的教育谈论,我加深了对生活中有关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认识,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意义。《爱弥儿》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经验体会。它深入浅出,谈到家庭教育和教师的重要性,涵盖了不少平日我们忽视或不知的教育哲理。现在,我结合本书中令我有所启迪的语句,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

“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这句话讲的是母亲对孩子过于保护,让孩子在最舒适的环境下成长,使他们变得娇弱,实则是危害。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其实是一种残酷。让孩子在童年时期少受痛苦,却让他们在达到理智的年龄时,遇到更多的痛苦,岂不是愚蠢?

医药这一学问危害大。“我不知道医生给我们治好了什么样的疾病,但给我们带来的病症是足以害死人的,例如懦弱,胆怯,轻信和对死亡的恐惧。”虽说医生能治好身体,却消灭了勇气。若我们成天将时间消磨于怎样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即使我们拥有不死之身,生命也是没有一点价值的。

“让孩子把保姆当佣人看待……保姆来看望,就让孩子不要理睬。”养育孩子本是父母的义务,但有些母亲从小把孩子交给保姆抚养,却又怕自己跟孩子不亲,就让孩子将保姆当作佣人对待,并且在后来保姆来看望的时候,不予理睬。这其实是教会了孩子“忘恩负义”!

孩子远远离开家庭,住在寄宿学校,母亲不愿哺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则不愿培养孩子。一些父亲用钱雇来一个人替他完成他所担负的责任。这个人就是教师。其实,这个被雇来的人被不能被称为“教师”,更确切地,我们可以称之为“导师”。一个能够被金钱收买的人,一个自己都没有受过培养的人,孩子能放心地交给他吗?这里提到的这个人,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是用钱雇来的奴仆。如果家长能够真正意识到“父亲”的作用,就不会如此轻易而放心地让别人来担任这个角色了。现今,那些钱财万贯的人,流连于醉酒的娱乐场所和金屋藏娇的温柔乡,却唯独没有亲情,没有家庭感,内心空虚,何尝不是引人深思的问题呢?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缺乏家庭的爱与生活甜蜜,不良道德就来填补这些空缺了。

孩子的习惯和意识要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培养。为了培养孩子的远近判断能力,当孩子伸手想拿到远处的东西时,却发现够不到,就哭泣。这时,我们应该抱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到那里,而不是把东西拿过来给他。但若孩子发现自己的哭声可以让他得到东西时,就会不断地以哭泣来“命令”大人帮他做事。这种习惯从小就不能让他养成!所以,当孩子一声不响得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和东西的距离,我们可以抱着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到东西那;当孩子又哭又闹,又一边伸手时,就是“命令”,我们则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虽然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但在这些生活细节里,他们俨然是“小大人”了。一旦你让他们发觉了哭泣能让他们“为所欲为”,家里就要哭声不断了。

“身体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缚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数少。孩子哭,如果可能,马上给予帮助。如果你不能够解除他的痛,就应当镇镇静静的,切不可用抚弄的办法叫他不哭。你的宠爱不仅医不好他的疼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样取得你的疼爱。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

孩子的哭泣是对疼痛或不适的一种表达,就像我们的说话一样。如果我们慌乱地抚弄,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让孩子知道哭声可以给他“权利”,就完了。你愈是对孩子的哭不感到厌烦,就愈是不会为了要他们不哭而自找罪受。少去吓他们或者惯他们,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的胆怯和倔强,也就能更好地保持他们的自然状态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给孩子的玩意儿,金的,银的铃铛,小水晶片,各种各样的稀奇玩具。多么没有用处却有害的东西啊,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奢侈和虚荣的习性。所以,别给他们什么铃铛,稀罕玩具。几根有叶子和果实的树枝,一只可以听到其中颗粒发响的果子,一截可以供他咂,供他嚼的甘草,这些东西,同那些玩具一样,也能够使他玩得挺高兴,并且还没有使他一生下来就习于奢侈的弊害。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不要过于挑剔他语言上的小毛病。”过于挑剔,会让他们讲话变得羞羞答答,说话也变得咬文嚼字,装模作样,整一个无聊讨厌的腔调。孩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灵动的腔调!

“凡是你打算给他的东西,他一要就给,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条件是才给。”你要给孩子东西,就高高兴兴地给,拒绝的时候,就要表示不喜欢的样子。不过,一旦拒绝,你就不能改变,不过他如何再三纠缠,你也不能动摇。一个“不”字出口,就要像一堵铁墙。他碰个五六次,就会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来碰了。

对孩子过于严格,过于束缚孩子,反而会使他们更活泼。他们在你面前愈是拘束,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闹得愈凶。

阅读《爱弥儿》这本书,让我受益的教育话语实在太多,发人深省的语篇也无一一列举。故而,我只能浅谈自己的读书所感,希望同行们多多指正,与我交流!

《爱弥儿》读后感 篇3

本是粗人,无有纷争;牢骚三句,半日浮生。

最近老师推荐了一本卢梭的书《爱弥儿》,对这本书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是很多人向我推荐过,他们都说这本书是如此值得一读,没有具体说为什么要看。学而不思则罔,翻翻这本教育界巨著,一窥究竟。

先介绍下本书及其作者吧,《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本书是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一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

这本书,我拿来时先仔细看过他的总序,中间有一段是这么说的:“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我所钻研的就是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即使说我提出的方法是很荒谬的,人们还可以从我的见解中得到好处。至于说应该怎样做,也许我的看法是很不对头,然而我相信,我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出人们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就从你们的学生开始好好地研究一番吧;因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看法来读这本书,那么,我不相信它对你没有用处。”

我很想寻求当初的一份自然率性,不是作为儿童的天真无知,不是作为学生的乖巧好学,不是作为孩子的懂事伶俐,而是一个作为造物主的产物的自由和自主,谁主宰着我们的思想,谁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谁让我们成为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谁让我们觉得现在的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而完美的标准又是谁定的呢?一切都不是自己控制的,想到这些,很无奈,但更多的是恐惧。我们都是被牵着线的木偶,绳子在不动声色的上帝手中,上帝在一层一层的梦境当中……

寻求教育中的真实,寻求生命中的珍贵……

《爱弥儿》读后感 篇4

《爱弥儿》是一本西方教育专著,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让——雅克——卢梭,在这本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

读完《爱弥儿》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自由。卢梭在爱弥儿幼年和童年都主张采用顺应自然的教育,在第二卷里面更是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顺应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经典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观念。作为一名幼师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生来是善良的,我们所能给与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努力去呵护、保持孩子与生俱来的纯真,善良。但是自然教育是不是就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呢,显然不是。在幼儿园小朋友身上有一些后天环境所造成的不良习惯,而人的行为结构和人的童年记忆有非常大的关联特征,因此如果孩子童年的很多毛病被放纵,会在成年后极大的放大。因此卢梭在本书中还提出与自然教育密切相关联的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以上两点只是有感而发的浅谈,我想与每一位同行分享的是:每一位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善待他们吧,因为他们还是一群孩子。

《爱弥儿》读后感 篇5

《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他构思20xx年,然后用3年时间撰写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说。在书中,卢梭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旧封建教育,并通过它所虚构的儿童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论等。

《爱弥儿》开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卢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卢梭看来,忍受痛苦也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比如儿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过去安抚他。卢梭认为伤痛既然已经发生了,儿童就必须忍受。在儿童年幼时学习勇敢的精神,他便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则,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痛苦时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经验来对付。“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

当然,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中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于极端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木工;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卢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为我所用。

《爱弥儿》读后感 篇6

就读师范的时候,在教材上看到过卢梭的《爱弥儿》。当时只是记住有这样的一本书,对于里面的内容没有去研读过。现在借教师素质年的机会,阅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爱弥儿》一书轻松而严谨的语言,通俗而易懂的词句,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细细体味与卢梭大师交流的那种感觉,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触颇多。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样,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

一、崇尚自然教育

卢梭在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激增,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性,或是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或是替其报名兴趣班。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5、6岁的孩子,在其家长陪伴下,学习书法、钢琴、舞蹈等等特长。他们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 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式教育下,这些孩子是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呢?是不是充满自由和翱翔的空间的?是不是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呢?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二、崇尚自由教育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我们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三、崇尚自我保护的教育

在卢梭的《爱弥尔》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 鼓励幼儿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让孩子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孩子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读了《爱弥尔》后使我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要用快乐的心情来工作和生活,自觉热爱教育,对孩子有责任感、有爱心,这也是幼儿园教师的一种满足和快乐。这样的教师就能让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文明、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有爱心地生存着。就能让孩子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保卫生命。

《爱弥儿》读后感 篇7

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饿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儿。他主张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她塑造的爱弥儿,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和博爱仁慈的胸怀。

全书共五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儿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陋,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心的理想教育蓝图。掩卷沉思,卢梭的思想让人震撼。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反对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在书中说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种渴求个性解放的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鲜花一样自然生长。当然,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们要试试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在白纸上留下烙印,这一笔下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一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锤炼。

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学博士李镇西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敬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正如卢梭在书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当我们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时候,让我们先解放自己,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里自然、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