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0篇)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读周国平老师的文字,需要细心慢读,需要专注思考。每个短小精悍的篇幅里都深藏着博大精深的道理于其中。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0篇)

这本书共分39个章节,来汇集其这些年的点滴语言。每一个章节好似日记,也似心得。每个点都借助现实生活的背景题材,用周国平老师那娴熟的哲学思维,切中要害,剖析本质,宣扬普世价值观。

本书最经典的一个观点就是书名————《把心安顿好》。这个书名就像一个品牌一样,将一粒粒细小的珍珠串联成一副精美的项链。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更主要的取决于是否把心安顿好。如果把心安顿好了的话,命自然而然就照看好了。所以,把心安顿好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修行的主要内容。

生命的偶然和脆弱,本属大自然的常态。当人有了思维以后,欲望和想法没有了边界。而当脆弱的躯体承载无边的欲望时,心是不能安顿的。心不能安顿时,人就不得安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快乐。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英国哲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

所以,把心安顿好了就能幸福。

把心安顿好,就是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日子,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

周国平老师以价值观为纲,每一个章节都是在指引我们如何安顿自己不曾安顿的心。

看了这本书,更加坚信哲学对我们思维观念训化的重要意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融会现代哲学工具,指导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个是我们学会把心安顿好的理论保障。

看了这本书,更加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就是一个与高级灵魂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越阅读,就越知道世界之浩大,就越知道自己之渺小,就越能提升自己能力。

看了这本书,也更加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周国平老师,6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可以说当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高材生。但周国平老师的一生,就是阅读与书写相伴的一生。书写成就周国平老师伟大一生的重要法宝。不去清点他写出了多少本书,就拿这本书为例,都是周国平老师平常的一些点滴书写记录,日积月累,就可以汇总出一本书。几十年如一日的书写习惯,不但记录着他一路来的思维记忆,更能提炼出他清晰的思维方向。长期具有书写的习惯,该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能力啊!

看了这本书,感受到周国平老师身上具有那种天然的反省反思的习惯,这种善于思考的习惯也是特别助人成长的。生活—阅读—思考—书写,这样反复重复的生活模型,就是伟大思想的产生地。周国平老师不愧为当代作家、学者、哲学家。

把心安顿好,周国平老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范。通过“生活—阅读—思考—书写”这个模型,反复锤炼。驿动的心终将会安顿好。心安顿了,你不幸福才怪!

通篇随感,也有很多是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比如:金钱社会的浮躁、教育体制的弊端、官场贪官的无厌、传统文化的淹没、道德体系的错乱,等等。周国平老师的语言里充满的忧虑、痛心,甚至嫉愤。好像能看出他“愤青”的影子。

但是,正因为他敢于表达情绪,并善于书面表达,所以他找到了心灵对话的窗口。将心思书写出来,心情就畅快了,心灵也就安顿了。

所以,当你心里空落无聊时,就捧上一本书来阅读填充吧!当你心里压抑堵塞时,就拿出纸笔来书写抒发吧!

感谢周国平老师用其一生的亲身经历来教育我们如何把心安顿好!感谢缘来有爱读书会推荐此书,非常期待李东老师分享带导!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作为周国平先生的第四本随感集《把心安顿好》,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__至20__年间。

作者在《序》中这样概括近几年他的价值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这也是作者将这本随感集定名为《把心安顿好》的主要原因。

读周国平先生的作品,以前只是零星地接触。这一次读他的《把心安顿好》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接触到了他的整部作品。这本书从《价值观》一文导入,谈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价值观”的问题自始至终都贯串在整个作品之中。在《价值观》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应该去追求精神上的快乐。

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在审视人生及其意义的时候,我始终觉得他的内心很淡定。这种淡定来

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来自于踏踏实实地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心灵、敏锐的洞察力,思考并解剖着我们平凡的生活。作者在《内在生活》一文中这样论述:“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作者的心灵是丰盈、快乐而坚定的。

把心安顿好,一个人也只有把心安顿好,才不会被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所沾染。同时,他自然会凭借这种精神的快乐“定力”来抑制外在的干扰。在评价当前人们价值观的时候,作者这样说:“真正可惊异的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的都是一个字:钱!钱!钱!”钱似乎是生命的一切,人们的追求方向和目标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

不要被外在的物质欲望迷惑了我们的内心世界,静下以来,认真对待平凡的生活,从经历中、情感上、感悟里去丰富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层次的境界。通过追求精神的内容达到精神的快乐,这才是作为万物之灵的最高境界。

面对教育,周先生更是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问责今日教育》中说道:“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要的价值。”在孩子发展这一方面,周先生还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他对当前的应试教育这样斥责:“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重要。”他还这样担心孩子们将来的价值观:“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将会以怎样的可怕方式显现出来。”教育的体制不改,寄生在教育中的许多弊端真是很难改变啊!

把心安顿好,我们每个人是否真把自己的心安顿好了?我们以怎样的价值观及方式才能把心安顿好?这些都是当今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去思考的问题。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最近读了周国平的最新随感《把心安顿好》,先引用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我的开头“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读完周国平的这本最新随感,我也很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他似乎无关,他给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合适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我不但想写,还一直沉浸在思考的王国里,这本书带给我的思想上的不是震撼,而是大彻大悟,他启迪我不断地思考,反省,他使我逐渐由浅薄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宁静,由痛苦走向幸福,由迷茫走向明朗,由狭隘走向博大。我没把这本书读完,就迫不及待的向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很多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生活。

他首先从价值观方面来告诉我们要注重的是内在生活而不是外在的生活,他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读了这些内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很多时候在被我们自己浪费,我们的不快乐是由于价值观有了问题,如果我们注重内在生活,多关注我们的灵魂,我们会走出痛苦的深渊从而做一个快乐的人。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我们应该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这样从人性意义上说,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成功就会像优秀的副产品一样不期而至。其实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它又从内在生活方面告诉我们怎样安顿自己的心灵,他说: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自强不息。读了这几句话,我如醍醐灌顶,知道了丰富自己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才是快乐的源泉和坚强的基石。

面对复杂纷扰的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追求什么,面对沉迷网游和电视的学生和孩子,我们感到教育的苍白无力,可周国平的几句话,会让我们豁然开朗,他说:为了抵御世间的诱惑,积极的办法不是压抑低级欲望,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人一旦品尝到和陶醉于更高的快乐,面对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就自然有了“定力”。最好的东西你既然已经得到,你对那些次好的的东西也就不会特别在乎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力所不及的事情,每当我们努力了却没有成绩的时候,我们就会痛苦、懊恼、或者抱怨,周国平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应该坦然的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懂得了这些,我们还会为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痛苦吗?谁也不想去和自己过不去,从而成为一个对人生无知的人,所以当我们再次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会坦然的面对,不会让自己载到痛苦的深渊里去品尝心酸的滋味。

他还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里生活,忙也许是常态,但是,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被常态禁锢,把经常误认作正常,心就会在忙中沉沦和迷失,警觉到常态未必正常,在忙中保持心的从容,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幸福。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会保持一颗从容的心,这样我们也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完美,他这样写到: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生活中,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由于不够完美而痛苦,看来,这种做法是对生活的无知。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和人交往的困惑和痛苦,周国平这样告诉我们:世上有不义的人,这是你无法改变的,为你不能支配的别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你还想一想,不义的人一定会做不义的事,只是这一件不义的事碰巧落在你的头上罢了。你这样想,就会超越个人恩怨的低水平,把你的遭遇当做认识人性和社会的材料,在于不义作斗争时你的心境就会光明磊落得多。懂得了这些,你还会由于别人的误解、无理取闹等等而痛苦吗?当然不会。

讲到这,我想我已不用再往下讲,更精彩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等待大家自己去阅读,相信这本书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领悟、感受和思考。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4

在暑假里,我看了很多本书,有《经典杂文》、《中外神话故事》、《昆虫记》……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昆虫记》这本书。

《昆虫记》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书,这一本书是著名的法布尔写的,鲁迅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昆虫记有很多篇,我觉得最好的是《蜜蜂》这一篇,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蜜蜂》这一篇文章叙述了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他不相信,自己就试一试。有一天,他捉了二十只蜜蜂,叫小女儿爱格兰等在屋檐下,然后法布尔把蜜蜂放在一个纸袋里,带着它们走了两里半路,最后打开纸袋,放它们飞出来,看有没有蜜蜂会飞回来。为了区分飞到屋檐下的蜜蜂是法布尔放出的,于是他在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放走蜜蜂的时候,吹起了微风,它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发面,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在回家的路上,法布尔想象它们会面临恶劣的环境,心里推测它们一定找不到回家的路。没想到法布尔刚跨过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原来法布尔的蜜蜂飞回来了。一共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空中吹着逆向的微风,沿途是一些陌生景物,但它们还是飞回来了。读了这个故事,我也像法布尔一样喜欢上这些聪明的小蜜蜂。

读了这本《昆虫记》,我明白了一定要认真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法布尔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正因为他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做试验。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本好书。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寒假里,阅读功课的时候,我再一次翻开《乌塔》这课。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

乌塔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却靠自己的能力挣钱去游欧洲,真是了不起!而我呢,却当家中的“娇娇女”,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她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中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想想我,除了读书,看课本,什么都要依赖父母。和乌塔的自理能力比起来,我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

从乌塔身上,让我懂得了,做一个优秀的人才,对未来有用的人才,能回馈社会的人才,不是光会死读书就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积累不是光看电视图片就能学到的。“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乌塔的这句话,如雷贯耳!在我沾沾自喜自己能发表几篇作文的时候,乌塔已经在自费旅游多个国家了。和乌塔比起来,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说,我们国家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们都在父母的爱护下娇养的有些软弱苍白了。其实,小孩子应该学会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总是一帆风顺的话,长大后走入社会,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就会很差。容易在困难前退缩。平时得到锻炼的人,面对困难时,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就能自信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会轻易言“败”。

亲爱的爸爸妈妈,多给我们一些锻炼和自由吧,让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让我们多一些自信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你们对我们的爱变成溺爱,过度的保护只会使我们丧失独立的能力。不要把我们当作小鸡护在羽翼下,我们要做的是雄鹰,展翅高翔的雄鹰!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动手干实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未来是我们的,请放开对我们过度的保护,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美丽的大千世界里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6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鼹鼠的月亮河》这本书。

米加出生在美丽的月亮河畔,他的爸爸是个优秀的挖掘专家。爸爸希望他的九个孩子跟他一样,长大后也能成为挖掘专家。因为在他看来,挖掘专家是个不错的职业。令爸爸欣慰的是——孩子们也认真的跟着爸爸学习挖掘技术,唯独米加与众不同,他不喜欢挖掘,他有着更远大的理想。

米加看到好朋友尼里每天要洗那么多的衣服,于是想到了要发明洗衣机,帮尼里减轻负担。在一个深夜,他怀揣好伙伴尼里送给他的月亮石,离开了熟悉的家乡。

米加要去城里寻找洗衣机的零件,他也需要购买洗衣机的费用,于是结识了魔法师咕哩咕。可一次意外咕哩咕把米加变成了一只乌鸦。在陌生的地方,米加又结识了乌鸦红辣椒和黑炭等朋友,他帮着乌鸦们修建洞穴,帮他们一起战败了铁嘴老鹰。

不论身处何地,米加都没有忘记对好朋友尼里的承诺。他回到家乡,最终在咕哩咕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发明了一台洗衣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月亮河也因米加而成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地方。米加最终也成为了爸爸和家乡人民的骄傲!

米加信守承诺、助人为乐、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7

《斑羚飞渡》这本书赞扬老斑羚无私奉献,在伤心崖上牺牲自己,为年轻的斑羚辅垫了一条生的彩虹,架起了一条条美丽的彩桥的伟大贡献精神。

回想这感人的一慕,久久不能平静,历历在目,感慨万千,一大群斑羚无路可逃被猎人追逼到伤心崖上,无可奈何时,聪明能干的斑羚大王想出一个绝妙的计策,决定忍痛舍弃斑羚一半,逃生一半,这样可以挽救一部分 斑羚的生命。也就是说,要舍弃年老的斑羚,让年青的斑羚活下来,这也是动物中最值得敬重的地方。但是,当使施这个计划时,却发现年老的斑羚数量不够,斑羚王一看,眼睛露出坚毅的眼神,英勇挺身站到年老斑羚一队 ,也要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救活更年轻的生命。

我为之震憾,为之难过,动物们都有这种舍已救人的伟大使命,而我们这些“高级动物”做到了多少呢?马路上摔倒的老人没人敢扶;为我们每天清洁卫生的环卫工被车撞飞; 公交车上老人站着年轻人坐着,孰视无睹。结果,当老斑羚都死得只剩下它一个时,它面带微笑,看着对面更年轻的斑羚队伍,它憧景着,带着辉煌的美好的理想走向死亡彩虹,毅然跳下了伤心崖,永远消失在一片灿烂的百 花之中。

老斑羚这种英勇牺牲自己的精神,震惊、震动了拿枪的猎人,猎人忘而却步了,一个个惊讶不已,目若口呆。动物们的舍已品质,是人类学习的灵魂,更是我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如果这些发生在我们当中,不知会 出现怎样的结局?但我相信,我们也会和老斑羚一样为年轻斑羚铺垫生的希望,老一辈也会为我们铺垫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是跨世纪的新生一代,新生力量,新鲜血液,我们将创造更加美好的和谐的新世界!

我们都被老羚羊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在危难关头,它们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他人受苦。它们这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这本书也告知大家:永远要和动物 和睦相处,大家友好对待,不伤害对方,保护动物也是保护我们自己,这是世间最真挚的爱!文中那充满希望的彩虹之桥,就是上天为人类与动物搭建的友谊之桥梁!不管是动物还是我 们,都应该有贡献自己的精神。如果世界处处充满爱,处处是无私奉献,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啊!让世界充满爱!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我以前并不像现在这么爱读书,见到书本,就像遇到灾星一样,令我避而远之。

在我读一年级时,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根本就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虽然我十分喜欢写作文,可是写出来的作文语句总是干巴巴的,就是不能发表。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写作文与阅读的关系是很亲密的,老师还要求我们要多阅读、多积累,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有一次,我路过陈俊宇的座位,看到地上有一本《读书笔记》。我捡起来并打开一看,一共写了十多页,每一页都是她读完一本书之后一笔一笔记录下来的。我看了以后,就放进了她的书桌里,心里很受震动。回去以后,我就对阅读产生了好奇,于是我问同桌借了一本《笑猫笔记》,我越看越感兴趣,并做读书笔记。

从那以后我迷上了阅读。后来妈妈又给我准备了一个书柜,书柜里的书已经摆得满满的,没办法,我的好多书只能放在书桌上、枕头下、床头上。

曾经我因为读书太入迷,被老妈大人说了一顿。事情是这样的:

那一次,我正在写作业,老妈大人说:“我给你计时,30分钟之内把作业写完。”我不敢违抗命令,加快了速度。写着写着,我忘记了拿破仑说的那一句名言。我又打开那本书,准备查找一下。其实我并没有去找拿破仑说的那句话,而是被其他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我看得津津有味,连口水滴到作业本上也没有在意。这时老妈大人发言了:“写完了没?”这时,我心虚了,事实上我才写了“老鼠尾巴四指长”,我手里还拿着书呢!老妈大人见我这样,便哭笑不得,说:“你这小东西,谁叫你现在读书呢?”我脸一点也不红地说:“我自己叫我自己看的,本来我是想查找拿破仑说的那句名言,可是书非让我去看它,我也没办法呀,我控制不了自己”。

我爱阅读,我迷上了阅读,虽然有时候会闹出笑话。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以前,我必须不觉得的,可是,当我读这篇《秋天的怀念》,以前的想法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泪水和悲伤。

文章中的母亲能够说是个十分伟大的母亲,她处处劝慰着暴努怒无常的生病的儿子,处处劝他不要愤恨和悲伤,处处劝他去看菊花,想借菊花的五彩缤纷使儿子有勇气和信心。她真是一位好得不得再好的母亲。因为有她在,她打消了之前的想法。

看到最终几段,我差不多想哭了,喉咙想有什么在里面,说不出话来,她真是个好母亲,自我在大口大口地吐鲜血,在临昏迷前,在艰难在呼吸着,脑子居然满脑子在想女儿。这位母亲真愧是无私的,伟大的。

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必须会听她的劝慰,不让好担心;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会听她的劝,不在愤怒和悲伤,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会陪她看菊花,让自我犹如菊花那样灿烂。假如……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每位母亲爱都是无私的和伟大的,好得不能再好的,我的母亲何尝不是?

母亲为了我会走路,腰都酸了;母亲为了我会说话,嘴都干了;母亲为了我学到知识,操碎了心……母亲为了我学到知识、生活得居心欢乐……处处为我好,从不顾自我,这真是伟大呀!

其实,我有母亲并不低于作者的母亲,母亲也能够为我付出一切,你说为什么,母爱是那么的伟大、无私?我真是不懂,我想,我会明白的。

啊,天下的伟大的母亲,我向你们说声多谢!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我读完这本书后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中国女人写的中国版的《沉思录》很不容易,整个作品是作者历经人世苦难最终完成凤凰涅槃后的心血凝练。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多蹇的少年、青年时代,让她比一般许多人提前完成了对于许多重大人生问题的追问和思考。一切只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你需要做的只是安安静静地读下去,或者是翻开任何一页开始你的阅读,放下内心所有的成见,如果在这过程中感到有一股清泉涓涓流溢,渐渐漫过了你的心田,那就是她带给你的惊喜和成长。

人的核心只有到心中去找。常人的心要到他的言语中、行为中去找。而一个作家的心只有到他的文字中、作品中去寻找。 我回味良久,记下了她的这段话,以填补此处。但我要了一些她的照片,我相信言为心表、相由心生。暂且让她以她的灵肉之躯和她的文字代言她本身。

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品质与坚强。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我读了《李鸿章传》颇有感触,不禁赞叹梁启超国学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读者在了解李鸿章生平的同时,也使人对当时国民性和国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开始并未直接给李鸿章盖棺定论,而是要读者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单纯的说他是好或者坏,而是应该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处的位置去看待这个人。以前在我对李有粗略认识的时候觉得他实在是卖国-贼一个,然而看了此书之后觉得李的内心是爱国的,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没几个人可以超越。虽然也知道李也有过错,但是李确实是可称为一代豪杰人物。

一开始李投奔于曾国藩门下,在围剿"义和团"战斗中其军事才能崭露头角,用兵谋定后动,料敌如神,还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军和常胜军,且其品德气量也为人所道,故作者评论说:"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为文也,诏会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怀嫉妒于荐主,其德量有过人者焉。名下无虚,非苟焉已耳。"后来又写李兴办洋务,实乃为了救国图存而已。他所办的洋务,主要在军事和商务两方面。然最主要的还是军事,他创立北洋水师舰队,成为中国水军的主力。作者也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代表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就是李"兵事上之声誉终,而外交上之困难起。"从此李的外交生涯开始,然而这也是他人生的失败之处。后人多因此事而骂李之卖国,"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虽然李之外交确实不够英明,然而这实在是被-迫无奈之举,要知道"弱国无外交".试想当时中国之处境,李之举措实在是迫于无奈,后人也应该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闲时代,在朝中没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义和团"起,李又被重用。实在是说明李在当时中国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客观地把李同许多历史名人相比较,李也是有长有短,说明作者治学严谨,也说明李虽为当时英雄,也有缺点。从中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李,看待历史。

我对于李的评价是功过参半,但是我还是十分佩服他的。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图有一腔爱国热情,但是当时的中国实在是无药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这样吧,当时国民的愚昧麻木,实在是让人心寒。即使有人想救你出去,你却安于现状不愿改变现状,这实在是叫人悲哀。李就是那个想救国的人,然而黑暗的社会终究不能让他实现心中的抱负。

但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终究是好事,为了国家的强大而拼搏也是让人敬佩的情操,因此不管怎样我还是敬重李的,至少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感情格调有所不同和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

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

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

《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书,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书里面有丰富多彩的知识,只看你会不会读它,读懂它,让你走进知识的王国……

今天,又是一个平凡的周末,我照样拿着我喜爱的课外书喊:“爸爸,爸爸,我们该一起读书了。”“好、好,乖宝贝,我们一起获取书中的知识。”爸爸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和蔼可亲地说道。说了就要做。我们父女俩立刻端起书来阅读。我们读的可认真呢!我一边看书,一边做着读书笔记,并且把这个故事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爸爸也神情专注地看着,获取着书中的精华,并且也不漏过每一个中要点和知识点。大家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徒劳无功,我们这样做是有目的的,当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们会做一个关于读书的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第一至五题由我来闯,答对一题送一颗智慧果,到了第六题,由我和爸爸一起来闯,要是写得非常好,那就得四颗智慧果,依次类推。游戏开始了,甲:“新词台?”乙:“全神贯注、迷惑不解、叫……”……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接下来,我们就到了第六关。是来写读书体会了的。这关要求不算难,只要写一页多就足够了。“刷、刷、刷……”我们写的字在桌子上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不一会,这一关便闯完了。我们自信地拿着刚刚闯过的第六关给妈妈这个“裁判员”看,妈妈看了后,便笑眯眯地说:“宝贝,恭喜你们闯过了第六关,你们一共得了十个智慧果,成了智慧大师了哦!”

看!这就是我们家中的读书故事,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得知它能与《白夜行》比肩,就带着高期待看了。果然, 每一本书起评分都应该从零分开始,心情才不会有如此落差。

故事叙事角度不断变化是它的鲜明特色,不过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它欧亨利式的结尾。

最能触动我的还是解忧杂货店里浪失爷爷的那份耐心、豁达和看问题直指要害的犀利。

每一份来信浪失爷爷都认真对待,包括恶作剧,包括复杂又矛盾的烦恼,包括一封白纸。(对白纸的回复也很有哲学味道: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正因为是白纸,所以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针对烦恼谘商进行回答,谢谢你在最后提供了我这么出色的难题。)

人做一些事情总是要追问为什么,浪失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也许是陪孩子玩闹的阴差阳错,也许是慢慢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过程中也解决到自己孤单的烦恼和看清了纷乱人世中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那么浪失爷爷是如何做的呢?“回信内容直截了当,完全没有任何修饰。既没有顾虑,也毫不客气,甚至觉得词词充满挑衅,好像故意要惹人生气。 这就是浪矢杂货店的做法,这样才能激发谘商者内心真实的想法,让谘商者自己找到正确的路。”这是一位写信者对解忧杂货店如何解忧的总结,我认为借由它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浪失爷爷解忧方式的果断与直接,我觉得书中有一处处理得非常棒,那就是每个咨询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敞开心扉,将所有烦恼与矛盾都呈现出来,在来信与回信往返的过程中,更多背景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开始揭开,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咨询者慢慢看清自己的过程。

浪失爷爷为什么要关掉杂货店?他觉得自己担了一份责任,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对得起这份责任:“我回信中的无数回答,对那些谘商者来说,到底有甚么意义,这件事才重要。我每次都绞尽脑汁思考后回答,我可以明确地说,我在答复时从来没有敷衍了事,但是,我不知道这些回答对谘商者来说是否有帮助,也许他们按照我的回答去做,反而为他们带来极大的不幸。当我发现这件事时,我就坐立难安,无法再轻松地为别人提供谘商了,所以,我才会关了杂货店。”果真如此吗?多年后他总结到:“我谘商多年,终于了解到一件事。通常谘商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找人谘商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这个答案是正确的。所以,有些谘商者在看了我的回信后,会再写信给我,可能是我的回答和他原本想的不一样。”看似是浪失爷爷在引导着咨询者走出困境,换一个角度其实是咨询者本人在整个过程中认清自己,通过自己的咀嚼,最后我们可爱的浪失爷爷也终于想通了。“重要的是当事人的心态。虽然我之前很烦恼自己的回答是否造成了他人的不幸,但回想起来,实在太滑稽了。我这个平凡的老头子何德何能,我的回答怎么可能具有影响别人人生的力量,真的是太不自量力了啊!”然而他依然伟大,心甘情愿做一个指明灯和陪伴者。

还记得他给那位做别人的情妇又怀孕的女人的建议吗?这个孩子是这个女人最后做母亲的希望,但是情人又不可能离婚来照顾她,她便陷入了纠结,浪失爷爷给的建议是,这个问题真正解决之道在于你要确认孩子生下来是不是能够健康幸福得活着。这个建议超越了外在很多东西。

还有那个跑路的家庭中的小男孩何去何从,浪失爷爷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要在一起,一家人的心要在一起。相信我,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选择与纠结,我们判断的标准何在?就从今天上英语课来讲,我觉得我们越来越强调外在的形式与条件了,比如要完成一个演讲,这是一份作业与考核,然而我们经过了如此多的考核为何我的英语依然没有什么提高?我想是整个过程我感受到的都是痛苦都是压迫,丝毫没有学习英语的喜悦与兴奋。这就是根源。

这本书和《相约星期二》有共通之处,在于对生命本真追求到底何在?或多或少对我的生活存在着启发。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很多。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xx大”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摈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看完《西游记》我不禁感叹,唐僧师徒真是经历了千心万苦,一步一步的走完十万八千里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作者罗贯中在书中写了聪明智慧的孙悟空,憨厚贪吃的猪八戒,坚持不懈的唐僧,忠诚老实的沙僧,胆大包天的白龙马,一幅幅画面都清晰的展现在我眼前。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我和他差不多一样爱打报不平。他有一身高超的绝世武功,不怕天也不怕地,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敢做敢当,机智勇敢,敢与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做斗争,大闹蟠桃会,砸坏了太白星的炼丹炉,多次大闹天宫,还机智的和妖魔鬼怪做斗争,面对困难绝不低头。这就是我眼中的孙悟空,一个敢作敢当的大英雄。孙悟空那伸张正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得一位榜样,反映人民群众的美好心愿。

我们因该学习孙悟空面对困难绝不退缩,机智勇敢克服难题的精神。把这些精神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会使你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草房子》

连着几天的阴雨绵绵,让我读完了《草房子》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中,他历经了许多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在全书中,主人公桑桑,做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如:把蚊帐做成渔网;夏天里穿着棉袄到处跑等等。让人觉得他很好笑。也体现了桑桑的天真、纯洁。秦大奶奶,因为学校是开她家的地而建,所以她就和学校过意不去,常做一些不利于学校的事。就是这样的老太,后来在桑桑等人的影响感化下,也有所转变。还救了落水小孩。不幸的是在救一个南瓜时丢了姓名。作为一个老人有这样的变化真是不简单。

《草房子》中桑桑童年的乐趣和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在情感淡漠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显得多么弥足珍贵。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助。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非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 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 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作文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电影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斯霞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她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是从一节节课中凝炼出来的,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重视学习,又大胆创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仅是鲜活的,而且是先进的。这些理论和经验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

《我的教学生涯》其中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书中提到“只要我们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积极地、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么我们的办法也会多起来。如果我们教的学生是在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下掌握知识的。那么,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他们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而我们培养的正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也许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由得要赞叹斯霞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更令人感觉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朴归真”了。

斯霞老师面向全体、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她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那时可能还不熟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但她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她十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发表创见和大胆质疑的学生热情鼓励,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认识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她的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对调皮的孩子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她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她始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一贯反对“负担过重”“高分低能”,认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善于发现特长,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打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做法和理念,让身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们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地进行,正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如今,我们再来学习斯霞老师的教学理念,便有一种新意,把斯霞老师的理念融入课改课堂中,会给我们更多的新的教学灵感。

无独有偶,再看看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五分’和‘四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苏氏也早已作古,但现在有的家长、老师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应该屏弃的。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但何尝是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旧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6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从《我的教学生涯》这本书中感悟到的东西又何止这些,只是择取其中的两点来谈谈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泛黄的只是书页,沉淀的真知不被埋没。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吴敬梓出生于豪门,却沦为穷儒,家境的升沉变化,使他体会到世态炎凉,为其创作《儒林外史》打下了基础。全书共五十六回,三十多万字,描写的中心是儒林文士。《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则展示了一幅清初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周进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

我尤其欣赏第三回《范进中举》一节,能代表全书思想艺术的主要特色。作品开头写的是范进的主考官周进,因几十年落第,已经六十多岁了,仍未功遂名就。他满腔哀怨,见到贡院,痛哭不已,一头撞在号板上,众人急忙抢救,才算活过一条命来。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再次应试,竟巍然高中,做了钦点广东学道,一举成名。小说就通过他引出了范进。作品写道:“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这便是这段故事的主人公范进。范进交卷时,周进“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通过衣着形貌的简单勾画,揭示出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命运,形成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鲜明对比。接下去写被录取做了秀才的范进为“恩师”送行,又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一方面,是“学道轿子,一拥而去”,何等的威风、煊赫!一方面,是送行的范进,独自送到了三十里之外,怀着感激而又惶恐的心情,在那儿“立着,直望见门枪影子抹过前山,看不见了,方才回到下处”,何等的卑微、可怜!这个开头颇具深意。它把两个有着同样伤心史的人物放在一起,一个因功成名就而飞黄腾达,显赫一时;一个却因科场失意而穷困潦倒,卑躬屈膝。两种不同的气派、景象,构成强烈的对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

范进中举后,书中这样写:“他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灌醒过来,竟发了疯,一边叫‘我中了!’,一边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此时竟需要他平日害怕的胡屠夫打他一巴掌,他才清醒过来。”他周围的人在他考中前后也俨然两副嘴脸,其中尤以胡屠户表现得最为典型:先前的“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了“贤婿老爷”,连“尖嘴猴腮”也顿时变成了“体面的相貌”。这个故事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整个社会毒害之深。

《儒林外史》之所以广为流传,其主要优点有三:其一是小说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的身上,却始终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罪恶。比如像周进看见号板一头撞倒,范进听见中举忽然发疯,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于自己所选八股文的销路,都使人感到是那个社会造成的。其二是《儒林外史》在讽刺上并不排除夸张:像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其母快乐得一命呜呼都是。但作者的夸张并不使人感觉虚假,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三《儒林外史》的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

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人物作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着有关人物的隐去而结束。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药

《把心安顿好》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前言:罗杰·泽拉兹尼与《安珀志》

罗杰·泽拉兹尼( 1937-1995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1962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就在这一年,他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创作生涯:三十多年间,六次获得雨果奖,两次获得星云奖。

在科幻与奇幻小说史上, 1962 年是十分重要的年份。也正是这一年,厄修拉·勒古恩、塞缪尔·德兰尼和托马斯·迪许等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泽拉兹尼和他们一起,掀起了美国“新浪潮”的巨浪,并成为这一创作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与传统硬科幻小说不同,新浪潮作家更注重人物的塑造,而非堆砌技术细节。他们将笔触深入人物内心,并大胆探索此前一直受到传统科幻小说忽视的心理学、社会学领域。泽拉兹尼对这一流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个将神话体系引入科幻小说的创作。最好的例子就是他的名作《光明王》。

在《光明王》中,泽拉兹尼引入了大量印度教、佛教的内容,其中的人物甚至直接用了印度教诸神的称呼,如梵天、湿婆、阎摩、阿耆尼等等,书中主角干脆以佛陀为名。而且人物性格也与他们的神明称号有许多相近之处。这样一来,小说获得了更大的维度,显得气势恢宏,壮丽非凡。

也许是出于对神话的喜爱,泽拉兹尼很早便开始了奇幻创作。终其一生,他始终是个科幻、奇幻双栖作家。他的科幻作品汪洋恣肆,想像奇特,加上神话架构,从形态上看非常接近奇幻小说;而他的奇幻作品设定严谨,可以明显看出大量借鉴了科幻小说中的概念。

无论科幻还是奇幻,泽拉兹尼笔下的人物常常是近于天神的超人。由此不仅增加了作品的传奇性,更赋予作家一个远远高于常人的视角,居高临下,俯瞰人类及其社会、历史,使作品更为深刻。

泽拉兹尼的语言也是极有特色的。总体上说,他的文笔雄壮瑰丽,像一首长诗。但其中也有变调:嘲弄、戏谑。揉和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著名奇幻作家乔治· R · R ·马丁说:“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他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

而著名科幻作家特里·本森则说:“为了罗杰·泽拉兹尼的安珀志,我感谢上帝。他无情地涤荡了传统奇幻作品陈腐的中世纪气息,彻底改变了奇幻的面貌,挽救了这个日渐无聊的文类。”

泽拉兹尼的科幻代表作是《光明王》,而奇幻代表作则当属《安珀志》系列。

《安珀志》的第一部《安珀九王子》发表于 1970 年。甫一面世,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到七十年代末期,这部巨著的上卷全部完成,共分五集,以安珀王子科温为主角,分别是《安珀九王子》、《阿瓦隆之枪》、《独角兽之兆》、《奥伯龙之手》、《混乱宫庭》。进入八十年代后,罗杰·泽拉兹尼致力于下卷的创作,以科温之子为主角,创作了《厄运主牌》、《安珀之血》、《混沌之兆》、《影子骑士》和《混沌王子》。直到 1991 年才完成全书。

这部历时二十年完成的煌煌大著最充分不过地体现了泽拉兹尼的创作风格。

随着阅读,全书设定逐步呈现: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这就是安珀,其他无数世界都是这个实体投射的影子,比如地球,只不过是安珀投下的无数影子之一。只有安珀的王族有能力穿行于这些影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