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通用13篇)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1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对世界文学最有影响的作家,《复活》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当我第一次看到《复活》这一书名时,心中迷惑不解:是什么复活了呢,是经过怎样的事情让他复活了?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道德上的复活。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通用13篇)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的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当上了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以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于是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但不幸的是上诉失败了,聂赫留朵夫陪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他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玛丝洛娃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和地位,玛丝洛娃最终还是拒绝了他。

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聂赫留朵夫洗心革面,变回了原来的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啊。一开始,他是善良的贵族青年,对于玛丝洛娃只是单纯的喜爱,可后来,遭到了周围人们的嘲笑而变得贪恋酒色,整天花天酒地,无所事事。但在法庭上偶尔遇到了玛丝洛娃,她的一个眼神使聂赫留朵夫找回了自己的本色,重新做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道德和心灵的复活!让我真正明白了“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他救助了在困境中的玛丝洛娃,弥补了以前的伤害。但现实生活中,像聂赫留朵夫这样知错就改的人多吗,有着真正道德上的复活的人多吗?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仍有人私贩鸦片,让人们陷入吸毒的沼泽不能自拔。学生不听老师的教诲,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着同一个错误。

《复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和道德的高尚是多么重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去付出自己,忏悔、反省自己所犯过的错误,让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把道德发扬光大,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吧!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2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

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聂赫留道夫为什么会从一个用心向上的青年成为以后不思进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学时最好的朋友—以前善良、讲义气的谢列宁最后都变成了惟利是图的、庸俗的、不思进取的人。

这不能不承认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处在一个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层社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的原来在他门身上的完美品质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有句话说: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其实我并不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正因人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虽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

我觉得一个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幼儿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

假如一个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常常充斥着紧张与对抗,这样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人都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个别时候遇到某些敏感问题时会采取对抗的心理,情感变化无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击倾向,这是幼时情感受到压抑的结果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但那里我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说法。

这是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3

经典名著与现代小说的很大不同来自于美感,现代小说论叙事说理的效率以及思想的深度远远胜过经典名著,但在美感上却远不及经典名著。即便是现实主义古典小说,其在人物的可触性方面都处理的很好,引人思考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小说艺术家的美妙手法。《复活》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名著。

很多人觉得这个故事其实谈不上高尚,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没能彻底脱离他的阶级,像那些政治犯一样为人民争取权利。同时主人公所做的一切仅仅为了弥补年轻时犯下的罪孽,只能算是自发性的赎罪。其上诉也是全程依靠自己身份地位带来的特权,可以说没了公爵这个身份,他不可能办成这一切。事实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得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他所在的位置与本该持有的立场上去看。金钱与权贵都是诱惑,它会左右你对公正与平等的判断,它会剥夺你对他人的怜悯与博爱,拥有这些让我们更加难以舍弃。设想我们处在聂赫留朵夫的位置上,有几个会像他这么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道德感是超越大多数人的。

说说题外话,这个世界向来不公平公正。从前有人当奴隶,拥有生产工具的是奴隶主。奴隶就像是牲口,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奴隶主。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就是建立在奴隶的服务上,那些思想家、艺术家仅仅只是骑在牛上的放牛娃,悠闲的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到了后来农业社会,有土地的是地主、是老爷,靠着土地带来的租金可以在上流社会风流交际,殊不知靠苦力耕作的农民,即便酷暑寒冬的劳作却依然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工业社会、科技社会不也是这样?资本扩张的速度疯狂的追赶着科技发展的速度,剥削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我向来不反对靠智慧赚钱,这同体力劳动一样光荣。我反对的是财富的聚集增值,是资本的世袭。

中国古代社会,300年一个朝代更迭,其本质就是一次大洗牌。资本在积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这些人不劳而获,而大部分人劳作一生也所获无几。这是为什么?因为富人的财富在不断地增值,又在一辈又一辈的往下继承。我以前时常觉得中国人没有发明这些金融产品是笨的表现,这样看来中国古人是十足的聪明。将财富的增值维持在通货膨胀的水平,征收高额甚至九成的遗产税,我相信这样就能抵制资本扩张,保证公平。这样每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基本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我相信这对所有人都是公平公正的。

其实是扯远了,对于托尔斯泰描绘的那个时代的苦难,以及我看的我们这个时代的苦难,让我时常痛心疾首。即便我衣食无忧,我对那些艰难的人始终抱有怜悯心,我希望人人都过得好。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4

小说《复活》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是十九世纪末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托尔斯泰出生于俄国一个大贵族家庭,本人是公爵。小说以为他本人的生活现实为背景,结合1887年6月他的朋友——彼得堡某地区法院的检察官科尼向他叙述的一个真实的案例而展开的。他想通过小说表达的是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和女主人公马斯洛娃的爱情复活。其实这是个很简单也很唯美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复杂。

涅赫柳多夫出生于贵族家庭,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有理想也很善良,是一个追求真正爱情的青年,在没有当兵之前在姑妈家遇到了善良、纯洁的16岁少女马斯洛娃,两个人产生了爱情。但是后来他当兵后,贵族社会和沙俄军界纸醉金迷、放荡荒.唐的生活风气使他堕落,三年后,在动身去战场的途中经过姑妈家的庄园的时候,诱奸了马斯洛娃,导致马斯洛娃怀孕。关键是涅赫柳多夫后来抛弃了马斯洛娃,这是很不道德的。也是后来他良心发现,替马斯洛娃上诉、替自己赎罪,也发现了很多社会的黑暗。马斯洛娃被主人发现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孩子生下来就被送到育婴堂,不久就死了。马斯洛娃走上社会后,由于年轻貌美,处处受到性骚扰,被雇主过,被小店员欺骗过,同时她也不愿意在姨妈的洗衣房吃苦受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沦为妓女,在接客的时候被旅馆的茶房卡尔京金、博奇科娃陷害——成为谋杀西伯利亚商人斯梅利科夫的主谋而遭到不负责任、草菅人命的法庭不顾事实的审判,被判到西伯利亚做4年苦役。涅赫柳多夫在审判马斯洛娃的法庭上是陪审员,所以认出了马斯洛娃,唤醒了他迷失和沉睡的爱情,从而走上漫长的为马斯洛娃翻案的上诉道路,既为救心爱的人,也为自己赎罪。涅赫柳多夫由于是公爵身份,家庭背景也很硬,他违心的求了很多人,也动用了很多社会关系,甚至施展了美男计。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的黑暗,最后马斯洛娃的案子保持原判。涅赫柳多夫为了表示与过去的社会和生活决裂,放弃了自己的贵族生活和社会地位,把一万多公顷的土地分给农民,陪马斯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刑。马斯洛娃被涅赫柳多夫真诚的行为所感动,也知道涅赫柳多夫是真爱自己,但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为了爱涅赫柳多夫而跟政治犯西蒙松结婚。完成了自己的爱情复活。

我认为这样的爱情故事写的很委婉动人,但是不具有代表性。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5

我又一次翻开这本书书页散发着它特有的书香,书纸有细腻质感,给人踏实的感觉回想起第一次翻开它首页便是一幅颇有意境的画——一位少女静静躺在花草中一条小溪上。

她身边的花草迷人,长得很高,但还是能清晰瞧见她合在腰间的双手,头发漾在浅浅的溪水中,透着宁静柔和的庄重她是已经死了么?若是,这便是一幅凄美的作品了。

我又想着,笑了:画毕竟是画,我愿她不要醒来,醒来之后只有毫无人烟的荒野,残酷的自然选择,也许下场会不堪入目,倒不如安静的躺着,倒也凄婉体面,随着阅读,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我眼中展开托尔斯泰的犀利笔锋刻画出一个个所谓公正严肃的荒.唐场面、一些自私可笑的所谓上层人士、一个全由利益驱使的社会体制……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时发现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姨母的养女。

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抛弃后在黑暗的下层社会中四处漂泊,几经背叛,沦为妓女,而现在又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聂赫留朵夫深深地忏悔,决定为自己的灵魂赎罪。

他放弃了浮华的生活,四处奔走想为她申冤,却无能为力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当苦役,聂赫留朵夫同行玛丝洛娃也努力改变自己,向往善良高尚,最终玛丝洛娃为了聂赫留朵夫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闭上眼,书香飘落鼻尖,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忏悔和思考,都给我心灵上的震撼。

主人公的思考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也便是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吧! 我感到我正阅读一个伟大的灵魂,他理智甚至残忍的自我忏悔,让我佩服不已。

忏悔总是需要极大地勇气和毅力,细细地回想自己的过失,承认心理上的自私虚伪我开始思考:正是因为我心中总有的胆怯,让我一次次地对自己“网开一面”,我会抱怨生活中的不公,但从没有反思自己的过失,从没思考那造成过失的错误心态,我也应该改变自己,勇敢地面对自己性格的不足,认真剖析错误的源头,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6

在寒假里,我读完了俄国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复活》。

“复活”,顾名思义指死去的人再一次获得生命,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他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聂赫留朵经历了军旅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最后“救助”终未成功。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我才渐有所悟: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然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堕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在经历了军旅生涯后,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腐败。

我曾经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还有对大家说的:在看一类名着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绍,有助于大家理解。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7

早三年读《复活》,一定没有今天能够从其中感受到更多的内涵。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中,托尔斯泰和雨果是文豪级的作者。不知道其它文豪级的作者是否同样类似,但从这两位文豪的作品中让我对文豪的理解是,能够在作品中除了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外,还能够同时对社会历史、人文宗教、人类发展等重大命题进行深刻的剖析。《简·爱》、《傲慢与偏见》这些作品不能不说是经典名著,但似乎都仅仅停留在对爱情、人性等人的层面上进行歌颂或讽刺,涉及社会、宗教、哲学乃至整个人类的更高层面的探讨也许有,但远不够深入。一部文豪的恢宏巨著,其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当然对它的审视可以是多方面的,就象对红学的研究分为文学、诗词、探佚等一样。如托翁本书中随处在情节中和情节外插入的对土地所有权及社会罪恶根源的探索,如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对建筑与印刷两种似乎不相关事物的对比分析来界定印刷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第一个革命性飞跃(远在我们常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段落,《悲惨世界》中也随处可见大篇幅的对资产阶级大革命、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插入式讨论。这些文豪们一定觉得仅仅讲完一个故事是不够的,有时竟然让不甚了了的初级读者感觉庸长,快速跳过相关内容,由此也出现了不少对这些作品的改编版本,这些改编的作者或者译者们,将文豪们另一些精神侧面隐藏起来,把最八卦的侧面烘托和展示出来,就好像另写了一篇没有那么许多优美诗词的,或者只有爱情故事而没有历史探佚背景的《红楼梦》,实在遗憾。

这个级别的作品也许不一定就能给初读的人以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感觉,但给人的回味一定是无穷的。在《复活》中,我能够从主人公身上找到近年来我自己在追寻生命最终价值和生活最大幸福这两个答案过程中的影子,比如涅赫留多夫将写日记作为同自己,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的真正的、圣洁的自我的倾谈——他曾经认为记日记是很孩子气的,这和我们在中小学时期被要求写日记或者周记是多么相似啊。他在始终对自我进行不断的向内的诉求,要求自己宽容、坦荡、纯洁,他将所有的问题和自己的不满都向自身和自身所在的阶级进行反思。涅赫留多夫在寻找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之时,将矛头指向了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无耻,最终愿意牺牲自己的财富、尊严为被压迫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无疑是高尚的情操,但往往这种高尚是平常人无法理解的,不仅他的亲朋好友,那些和他一样身处统治阶级上层的人,而且那些他所想帮助的人,那些社会底层的农民,也难以理解,觉得他是否有阴谋,这是令人难受的。

写下这一段话,我自己也感到惊奇,这不象我说出的话,带着这样多的诸如阶级、统治、压迫与被压迫之类的词语,我对它们常常是不屑,或者不愿提及的,它们似乎让我回到中小学时期,让我想起那些反复背诵却无法记住的无聊而生硬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套话。可是在这里,我竟然自己将他们说了出来,我不知道是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只是解决那些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呢,还是说解决那些社会问题,只有使用阶级、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这样的词汇呢?显然,我所接受的教育,让我把这些本来客观中性的词汇,本来可在这种场景下适用的词汇,理解成了一定要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关联的词汇,现在看来,这好像也是不对的,至少,托尔斯泰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不仅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和那些主张社会主义的政治犯们的言论,他自己在书的最终章引用的还有大段的《新约全书》中的《马太福音》。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8

“复活”不仅是小说的名字,更为深刻的是其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看到小说的名字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想,究竟是谁的“复活”?他因何“死去”?又因何“复活”?当我终于看完了这本小说,所有的疑问终于都得到了解答。

小说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复活―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精神上的复活。两个人的复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我尤其赞叹玛丝洛娃的善良与坚强不屈。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纯洁善良,天真活泼。她与聂赫留朵夫公爵产生了一段美好无暇的初恋,但这一切却在两年后被毁掉了。在“那个温暖的有风有雨的夜晚”,在那个小小的车站,卡秋莎的终于看到了她与聂赫留朵夫之间巨大的等级差异,伤心欲绝的她再也不相信上帝和善了。她深信深信关于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骗和谎话。这成为卡秋莎抽烟喝酒以及一切堕落的源头。她在精神上灵魂上死亡了。而此时的聂赫留朵夫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正直而无私的少年了,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实在太难了”,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开始相信别人了。因此他沉溺于贵族式的腐败与堕落的生活,同样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后的两人再次相遇,聂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审,玛丝洛娃却沦为了命案的嫌疑犯。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很担忧自己的罪被公之于众,怕自己名誉扫地。当他真正看到玛丝洛娃所遭受的苦难,才开始真心的忏悔。难能可贵的是公爵并不只是嘴上忏悔,而是切实的行动起来了。说实话,从这时我才一开始对公爵的厌恶转而对其改观。他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她请来申诉的律师,一次次的为她上法院,甚至去农村,拜访那些虚伪的不称职的法官、将军乃至国务大臣。聂赫留朵夫在对玛丝洛娃的忏悔之中开始了自己灵魂的净化,开始“复活”。在后来他随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不仅帮助玛丝洛娃,也帮助其他的囚犯,为无辜获罪的革命家做事,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复活”的也更为彻底。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尽管沦为妓女,又受诬陷入狱,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虽然一开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聂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诚的行动后,还是原谅了他。玛丝洛娃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复活”。在去西伯利亚的流放中玛丽帕芙诺芙娜和西蒙松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玛丽帕芙诺芙娜的无私奉献和温柔善良深受感动,因为西蒙松对她的毫无芥蒂的爱情而竭尽全力唤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质。玛丝洛娃最终也获得“复活”与新生。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的黑暗,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颇具现实意义。信仰迷茫的民众,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我们的国家也同样需要“复活”与新生。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9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讨论了几个问题:人要怎样才算有意义的活着,才算不虚度一生?为什么人们不能互相理解呢?为什么人天生不平等?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受苦,还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呢?为什么土地私有,农奴们拼命干活也无法养活自己呢?为什么有的人靠压迫别人过活,却毫无羞耻心呢?为什么有的人依靠法律,能合情合理的虐待他人?是否人们真的有权力惩罚他人?

托尔斯泰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复活之旅为线索,反映了当时沙俄社会现状,探讨如何拯救大众,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想人人不受苦,幸福快乐的生活,唯有遵从上帝的教诲,把自己视为上帝的羔羊,相亲相爱的生活。这个观点我们中国人是不能苟同的,我们相信祖先,相信自己,但并不相信神明会使我们得到幸福。

托尔斯泰是个大文豪,但他在这方面的思想认知未免有些软弱。

但《复活》这本书还是很了不起的,它不仅仅是反映了很多俄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更多的是讨论了共性的人类存在问题。在读这本书前,我从没思考过一个问题:人们是否有权惩罚另一个人呢?

在看这本书前,我的观点非常简单明了,犯罪应抵罪,伤害他人应该受到惩罚。看这本书后,我还是这个观点,但它让我想到了一些没想到的问题。

首先,是什么赋予一些人惩罚另一些人的权力呢?在中国古代,是礼法、皇权,在现代,是法律。

这个公平吗?未必。平等吗?也未必。我们都知道,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有统治者就有被统治者,有被统治者就有被压迫者。没有真正平等、公正的法律,也就是说,惩罚他人的机制并不完善合理。统治者是如何成为统治者的呢?想也知道不会是靠公平正义希望,当他们翻身成为统治者后,就颁布法律,禁止其他人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或者说,法律以大众的利益为准,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侵犯少数派的利益,正确吗?这是个逻辑上的难题。

举个例子,在以前,女子适婚年龄仍不结婚是违法,很多时候还要坐牢,这就是为了大众利益牺牲了少数利益。对吗?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但在当时,是社会的需求。

其次,人人平等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伤害他人必定是罪。伤害无辜的人是罪,伤害有罪的人依然是罪。有罪的人受到惩罚,那么惩罚他的人就有罪,为了让有罪的人受到惩罚,而让本来无罪的人变得有罪。这个合适吗?

或许有人说,审判机关等不过是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只有高尚,哪有有罪一说。但看托尔斯泰怎么说。

“首先,要让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叫政府公职的工作,从事这种工作可以把其他人当成物品一样看待,不需要和他们保持人与人之间亲如手足的关系;其次,要那些担任政府公职的人结成一帮,这样无论他们对待别人的后果如何怎样,都不必由某一个人单独承担责任。”

是不是特别贴切?不管怎样,伤害他人都要对自己心灵造成损伤,凭借公职人员而理所当然的取得这种权力的话,恐怕会造成心灵的不平等。

最后,我们对有罪的人做出处罚,能够遏止罪恶现象的发生,或能令犯罪者痛改前非吗?前一个答案毫无疑问的“NO”,后一个答案我们还在探索中。

那么,既然法律、政府都无法相信,有什么应该是公信的、被所有人奉为真理的吗?托尔斯泰说是上帝,我不认同。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10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聂赫留道夫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以后不思进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曾经善良、讲义气的谢列宁最后都变成了惟利是图的、庸俗的、不思进取的人。这不能不承认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处在一个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层社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的原来在他门身上的美好品质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

有句话说: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并不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人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虽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觉得一个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幼儿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假如一个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常常充斥着紧张与对抗,这样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人都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个别时候遇到某些敏感问题时会采取对抗的心理,情感变化无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击倾向,这是幼时情感受到压抑的结果。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但这里我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说法。这是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

由此看来,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处于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间互相关心,平等相待。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中,将来走向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这样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关系,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养成好的性格。

人生常常是苦和乐同行,悲和喜携手,挫折和顺利与我们的相伴。环境锻炼人,环境塑造人。让我们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以微笑面对挫折。严酷的自然环境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艰苦的环境锻炼人,它使人发愤,使人振奋,使人不得不调动起全部精力为生存和发展而斗争。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千万别让安逸的环境宠坏!舒适良好的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石,在这样的路上我们应该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于路边的风景,忘记自己前进的路还很长很远。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11

一个人对于人生的醒悟在于自己。

在《复活》一文中,卡秋莎与聂赫留朵夫都从各自的生活中再次复活。

卡秋莎由于生活被迫沦为妓女,她与另外两人曾误毒死了一位商人,因此判了四年的苦役。而聂赫留朵夫是这场案件的陪审员,无意中见了卡秋莎不禁让他追忆起了往事,他发现自己已不是那个充满抱负的军人而是一个沉迷于金权的伪君子。他欺骗了卡秋莎,回想起这些他自愧地低下了头。聂赫留朵夫在心中祈求上帝清除心中的一切污垢,他心中的上帝已在他的意识中醒过来,同时也感到了善的力量,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心帮助卡秋莎尽自己的力量来减轻她的厄运。但当聂赫留朵夫去看她时,发现卡秋莎变了许多,已不是那个纯洁活泼善良的她了,但这并没有使他为拯救卡秋莎而失去信心,相反却更加坚定了。经过几次的上诉都没有改变原判,虽然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但可喜的是卡秋莎在牢中对生活感悟了许多进入了—个新的世界,聂赫留朵夫也感到了欣慰些……

我们的人生观又怎么样呢﹖在我们眼里或许住在豪华的屋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才是至高无尚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对吗﹖也许未必全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也是一种追求吗﹖陶渊明一生平淡,悠闲不受束缚。“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他的人生观?

我们不要抱着一种贪婪的信念,以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样的生活显然是空虚的,也许苦难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又一个升华呢。让我们从污浊的过去中醒悟吧?让我们活得洒脱一些,不被一切身外之物所束缚,快快乐乐地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让生命焕发光彩,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好比“吃是为了活着,活着并不是为了吃?”人生短暂,犹如彩虹,让我们将最美好的时刻留下。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12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是在看尽了沙皇统治时期俄国的世态炎凉、思考了世间悲剧的根本原因之后,在他的世界观发生剧变后,呕心沥血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被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文字洗尽铅华,境界却相当高尚。

《复活》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道德和心灵的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道德和心灵的复活过程。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道德与欲望经常在较量。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正直、热诚、朝气勃勃,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各种贪欲统治了他,精神、道德、心灵被压制了,被扭曲了,堕落了。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他已被欲望腐蚀。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可怜的玛丝洛娃被主人赶出门来,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沦为妓女,浑诨噩噩,也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就这样一个原本纯洁美丽善良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对世事心灰意冷、失望透顶、几乎麻木的人。

作者以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故事为全书之纽带,而将大量笔墨用于描写聂赫留朵夫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见解之中。于是,我们一次次读到聂赫留朵夫在人性之间如何艰难抉择的片段。

与玛丝洛娃的巧遇,可谓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再次打开了聂赫留朵夫心中的阀门,封沉其中的善良,羞耻心,同情心…一并涌出,汇聚成了一股热血,与欲望进行对抗。于是,眼前那层灰暗老化的角膜脱落了,使他对社会与生活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待整个贵族阶级、对待封建官僚制度、对待宗教、对待法律和监狱以及对待革命者都有了自己的新看法。在他心中,革命者是极好的人,精神道德面貌高于一般水平。他对于他们充满了敬意,对于劳动人民充满同情和爱护之心,而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于贵族充满厌恶。他“复活”了,之后他不断地帮助玛丝洛娃,虽然最后玛丝洛娃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但她得到了救赎,她也“复活”了。

在《复活》第二部中写到:"看着这些人那干瘦而强壮的四肢,那粗糙的土布衣服,那黑黑的、亲切的、风尘仆仆的脸,感到自己置身于这些全新的人以及他们那种真正的人类劳动生活的正当情趣和苦中作乐”,他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上等社会。”而“想起了柯察金之流那个游手好闲、穷奢极侈的世界以及他们那种低下卑微的生活情趣”,就感到厌恶。

《复活》一书如实地描绘了人民的悲惨境况;描绘了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嘴脸,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会欺骗的实质。表现出深厚的人性,宣扬了人性。

弘扬人性,歌颂人性,不管是过去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需要人性的关怀。在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却徘徊不定,道德水平趋于滑落。因此可贵的人性和高尚的道德,更为我们所重视关注。如书中聂赫留朵夫一般一次又一次战胜人性的弱点,唤醒心灵,唤醒道德,让人性复活。

我认为拥有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牲畜的一个基本特征。要让精神的自我和道德感永存,就要“行得正,坐得直”,有自己的主见与谦虚的心和勇于自我审视、检讨的勇气。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行事之前都扪心自问自己的良心,那世上许多错误和不幸都不会发生了。

善与恶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此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它让我感受到了失去本性的可怕与人性的光辉、美好。希望更多人能找回自己的本性,发扬自己的善心,多做善事,使自己变得更加人性化,让整个世界充满正直与善良!

复活读书心得感悟900字 篇13

“对了,这个人就是她。现在他已经清楚地看出来那使得每一张脸跟另一张脸截然不同的,独特的,神秘的特点,这是灭一张脸成为一张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不能重复的脸。尽管她的脸容不自然地苍白而且丰满,可是那特点,那可爱的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仍就表现在她的脸上,她的嘴唇上,她的微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她那天真而含小的目光里,不但她的脸上而且她的周身都流露出来的依顺的神情里。”作者托尔斯泰高超的艺术才能再这短短的几行字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描写玛丝洛娃被申判的第6--9章中,作者将司法界的黑暗内幕暴露给世人看,原来这帮“气度很是威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司祭等,都是一些好色,嗜酒,玩忽职守,勾心斗角,夺人私产,亵渎教义的衣冠禽兽。这里有全景式的描写,各色人等一一“出场”,井然有序,毫无顾此失彼杂草无章的感觉;有细节的精读精彩细绘,如庭长偷税漏税的健身运动,与情人约会前的激动心理,副检察官“那只空着的手甩来甩去”的重复动作,还有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聂赫留朵夫的颤动的心理描写等等,都细致入微,挥洒自如。

《复活》讲的聂赫留朵夫在精神上的'复活,使他最后开始过全新的生活。他在福音书里找到了五条法则:对上帝要虔诚,不起誓,要忍辱,爱敌人,不反抗。他认为人们如果遵循这五条法则,并不断改过自新,便可以“获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他的灵魂得救了。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宣扬“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复活》也体现了这一点。《复活》的“种子”是托尔斯泰的朋友科尼的故事,成为感动世界的名著。

在这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内容的严肃性是相符合的。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达到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因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面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这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的感触。书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的青年。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之中,早已忘记自己的狂热理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多往事,从而使他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恶,便对于自己以前过的生活产生怨恨。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的犯人起诉伸冤,将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来。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复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复活。而我从他的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曾经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己,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

我想起了董必武说过的一句话:恶风纵使推千浪,正气终能慑百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