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十篇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1

一、生活制度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十篇

注意动静结全,要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制定合理的'幼儿生活作息表。

二、体格锻炼制度:

1、要有组织地经常和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

2、在正常天气下,每天坚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个别体弱的幼儿要特殊照顾。

三、体检查制度

1、入园检查:凡新生入园必须经指定医院进行全面体验后正常者方能入园。

2、定期检查: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一次;每季度测体重,视力一次,建立儿童档案率达100%。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2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制定第一初级中学通风消毒制度。

一、学校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加强教室、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3、实践证明,教室的通风和消毒一样,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各班要安排专人,做好教室的通风工作和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菌,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做好消毒记录。

4、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5、楼道、厕所、备课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每周两次进行。

6、班级每星期一次用喷雾消毒剂,喷洒教室,进行对教室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二、个人卫生要求:

1、学生应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学生饮水必须自带水杯。

3、保持居住房间的通风换气。

4、避免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来往,如要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尽量缩短接触时间,不要直接面对,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接触后及时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医用酒精擦拭)。

5、咳嗽和打喷嚏时不要正对别人。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3

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操作程序

(一)水质净化消毒处理程序

1、澄清:可以使用酵素澄清剂或非泡沫酵素澄清剂,或使用沉淀剂使水中杂物凝固沉淀。

2、无需吸污:酵素澄清剂或非泡沫酵素澄清剂无需吸污,循环过滤一周期后,水质变清。吸污:投放沉淀剂后,运行循环系统15分钟,注意不是过滤。当水中出现絮状沉淀后,静止6~8小时,再用吸污设备把沉淀物排出。吸污时要耐心细致,不要时间太长(2小时内)。

3、消毒:采用含氯类消毒药对池水进行消毒,药物用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

(二)水质自动循环处理程序

1、投入澄清剂:罐前加药,用加药泵将澄清剂加到循环过滤罐前的管道中,以利过滤。

2、过滤:经过滤罐沙滤。

3、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宜用三氯异氰尿酸速溶片。

4、补充吸污:对于少量沉入池底的污物,或者过滤不完全的沉淀物,可补充采用池底吸污。

5、注意事项:

1)启动循环过滤系统进行水处理时,每天至少要开足2个循环周期。

2)定期定时进行过滤罐的反冲洗,经常清洗毛发过滤器。

二、水质检测程序

池水水质采样必须选在游客高峰期,每天采样1~2次,采样点在水面下30厘米处。儿童池采样点1~2个;成人池采样点2个。

1、水温:可使用水银温度计检测。将温度计直接浸入泳池水中,经过3~5分钟,待读数恒定后测定。

2、 PH值:泳池水PH值保持在7.2~7.6之间,可使用PH值测试盒(仪)检测,按照说明书操作。

3、余氯:如果使用含氯消毒剂,泳池开放期间,要定期测定池水的余氯,余氯含量必须保持在0.3~0.5 mg/L。可使用余氯测试盒(仪)检测,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三、浸脚池水更换消毒程序

浸脚池水至少每4小时换水一次,余氯含量保持在5~10 mg/L。

四、补水

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设备或协助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游泳池水质循环净化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游泳池应每天补充新水,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4

为切实预防学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开窗通风制度

1.按照《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规定,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每小时需要通风与换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2.各班级设立卫生委员,专人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每周交校医室检查。

3.食堂、专用实验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开窗通风工作,并做好记录。

4.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各专用教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二、消毒制度

1.学校应根据需要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84消毒液等,配齐脸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加强师生消毒知识、消毒器具使用与操作要点的培训,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

3.发现一例传染或疑似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让其回家休息、治疗或直接送往医院。病人所在教室用5%含氯消毒剂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

4.学生及教师患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要进行彻底消毒。如各种用具和用品都要用消毒水浸泡或擦洗,不耐湿物品要用日光曝晒,加强室内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诊治医院开据疾病痊愈、解除隔离证明,在经学校保健教师同意后方可回校。

5.对患者(传染病)所在班级和与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要进行检疫。隔离和观察检疫期间学生不许串班 ,取消大型集会活动,检疫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

6.对原因不明的高热、腹泻的学生,在隔离室或卫生室内等待医院来接诊。

7.教师员工在家中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卫生室,以便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一、学校教室、宿舍要保证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公共场所以自然通风为主。室内外空气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液进行消毒。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

二、学校要严格教室、宿舍通风制度,设有专人负责,并填写通风记录,通风记录内容要详细,包括日期、通风时间、执行人。

三、加强教室、宿舍、室外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消毒类

一、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二、消毒方法和时间

(一)一般预防性消毒为主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一次。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一般每2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

2.地面、物体表面消毒。师生离校后,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 500 mg/L的消毒剂拖拭, 再用清水拖拭干净;物体表面使用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二)异常情况消毒

如发现校外、社区有类似“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病例时,按照相关要求配合卫生疾控进行责任区内的消毒工作。如校内出现疫情,学校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在相关卫生部门的指导要求下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对患传染病学生所在的教室、宿舍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含氯消毒液(有效含氯量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三、疫情期不同场所的消毒方式

(一)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师生离校后,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 mg/L的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 -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两次。

(二)集体食堂厨房餐具消毒(民办寄宿制学校、幼儿园)

首选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柜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按照操作说明书使用;也可用高温蒸汽或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消毒剂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三)卫生间消毒

师生离校后,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将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作用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拖把、抹布等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每天两次。

(四)手部消毒

应配备充足的洗手液,督促学生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醇类快速手消毒液。

(五)校车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可参考物体表面的消毒;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 - 500 mg/L的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或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 - 500 mg/L的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四、应急消毒(新冠肺炎)

学校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学校保健医生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如下:

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 - 1000 mg/L的消毒剂消毒。

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 10000mg/L的消毒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 mg/L-20__ 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

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__mg/L的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 - 3遍擦拭消毒。

五、注意事项

师生离校后,室内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在密闭的环境内进行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以上,进行通风换气。学生进入室内,要先开窗通风20分钟。设有专人负责,并填写消毒记录,消毒记录内容要详细,包括日期、消毒时间、执行人。

通风类

一、学校教室、宿舍要保证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公共场所以自然通风为主。室内外空气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液进行消毒。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

二、学校要严格教室、宿舍通风制度,设有专人负责,并填写通风记录,通风记录内容要详细,包括日期、通风时间、执行人。

三、加强教室、宿舍、室外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消毒类

一、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二、消毒方法和时间

(一)一般预防性消毒为主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一次。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一般每2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

2.地面、物体表面消毒。师生离校后,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 500 mg/L的消毒剂拖拭, 再用清水拖拭干净;物体表面使用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二)异常情况消毒

如发现校外、社区有类似“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病例时,按照相关要求配合卫生疾控进行责任区内的消毒工作。如校内出现疫情,学校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在相关卫生部门的指导要求下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对患传染病学生所在的教室、宿舍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含氯消毒液(有效含氯量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三、疫情期不同场所的消毒方式

(一)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师生离校后,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 mg/L的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 -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两次。

(二)集体食堂厨房餐具消毒(民办寄宿制学校、幼儿园)

首选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柜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按照操作说明书使用;也可用高温蒸汽或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消毒剂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三)卫生间消毒

师生离校后,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将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作用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拖把、抹布等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每天两次。

(四)手部消毒

应配备充足的洗手液,督促学生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醇类快速手消毒液。

(五)校车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可参考物体表面的消毒;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 - 500 mg/L的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或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 - 500 mg/L的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六、应急消毒(新冠肺炎)

学校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学校保健医生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如下:

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 - 1000 mg/L的消毒剂消毒。

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 10000mg/L的消毒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 mg/L-20__ 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

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__mg/L的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 - 3遍擦拭消毒。

七、注意事项

师生离校后,室内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在密闭的环境内进行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以上,进行通风换气。学生进入室内,要先开窗通风20分钟。设有专人负责,并填写消毒记录,消毒记录内容要详细,包括日期、消毒时间、执行人。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校通风消毒制度。

一、学校教学、办公区域通风消毒制度

1、加强教室、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3、实践证明,教室的通风和消毒一样,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各班要安排专人,做好教室的通风工作。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4、总务处要安排专人做好各班级消毒工作。正常情况下各班教室每周一次用喷雾消毒剂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对教室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5、楼道、厕所、报告厅、图书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每周一次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每天消毒一次。

二、学校食堂消毒制度

为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内设施作如下规定:

1、食堂对炊具、餐具,坚持每次用餐后,用消毒水清洗。每天对餐具用开水蒸煮10—20分钟。对消毒后的炊具要有保洁措施。

2、每餐后对食堂的地面用漂白粉消毒。消毒池不洗食品和污物,溲水桶应保持清洁,并加盖。

3、每餐前食堂工人用消毒水洗手,再上岗。

4、学生每次打饭前在厨房水池处洗手再打饭。

5、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的场所。

6、饮事员的鞋袜衣帽常用消毒水清洗。

7、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5

一、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设备或协助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游泳池水质循环净化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游泳池应每天补充新水,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

二、游泳池水消毒,可采用氯消毒或其它消毒方法。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还应辅以氯消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续性。

三、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3~0.5毫克/升计算确定,加药时间最好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或闭馆后投加。有条件的,室内游泳场所开放时,每2小时测一次余氯。

四、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应加入杀藻剂或无泡除藻剂。不建议使用硫酸铜等毒性较大的水处理药剂。

五、场所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且记录备查。

六、要定期检测游泳池水的PH值,使PH值控制在7.2-7,6之间。

七、消毒剂、澄清剂、除藻剂、杀虫剂、PH调节剂、清洁剂等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检验合格证,禁用三无产品。

八、水处理药剂置于有盖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地点应当通风、干燥、阴冷、避光;建立水处理药剂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水处理药剂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九、在使用水处理药剂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避免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如有条件,配制时可戴眼罩。

十、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记。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6

X小学校

室内通风换气、消毒制度办公室、教室是教师、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空气的清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与教学效果。因此,办公室、教室需要经常换气以达到排除室内空气中化学、生物学污染的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现将我校办公室、教室通风、消毒制度制订如下:

1.办公室、教室等办公、学习场所每天需要通风与换气。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2.发生传染病时通风次数和时间都要增加。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各班级指定一位学生负责每天的开窗通风及记录,班主任要经常检查班级的通风情况。

4.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检查,纳入对班级评比的内容。

5.如班内有患传染病的学生时,应加强教室通风,在取得卫生部门的意见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必要时采取消毒液喷酒、酒精擦拭。

6.平时每周五下午5:00用含氯消毒液对全校进行喷洒消毒,疫情期间每天下午5:00,使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杀。对接触频繁的物品(门锁、门把手)每天两次酒精擦拭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X小学校

20__年8月29日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7

一、每天必须在收场后、开场前,工作人员对游泳池走道(包括冲身浸脚池)进行消毒,做好各项卫生准备工作。

三、每天对游泳池水、净脚池池水进行三至四次的检测(由各场馆开放场地时间定,原则上每1到2小时检测一次),发现泳池池水游离余氯低于0.3mg/L时应及时补充消毒水,使泳池池水的游离余氯保持在0.3~0.5mg/L,PH值保持在6.8~8.0,浸脚池池水每2小时更换一次,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L并做好记录。

四、有自动循环系统的游泳池,在开放期间要做好自动循环、净化的工作,保证水质清澈、各项数值符合卫生要求。采用人工换水的游泳池,除做好消毒、净化外,应根据水质卫生标准及时进行池水更换,必要时增加换水次数。

五、做好池水换水、消毒、检测记录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池水水质的抽样检测工作,如发现存在水质方面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水质符合要求。

六、做好水质净化、消毒的档案管理。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8

为保障就餐者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病发生,杜绝食物中毒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防疫站有关规定,特制订食堂餐具、工具、用具消毒制度。

一、食堂及餐厅所使用的餐、工、用具(盆、盘、瓢、勺、碗、称、刀、筷、铲等)必须经过高温(蒸汽)或者药物(TC101等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使用。

二、餐、工、用具严格执行--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由各组长负责,保管按照食堂办公室制定的表格逐项进行登记。

三、各组组长对餐、工、用具进行消毒时,餐、工、用具必须清洗干净,同时做好个人卫生方可进行消毒。使用高温消毒的餐用具,必须放在蒸箱或蒸车内用蒸汽蒸30分钟。药物采用TCl01等含氯消毒剂时要按使用方法兑制消毒水,餐用具至少浸泡15分钟,以达到消毒效果。

四、洗刷餐用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五、消毒后的餐具、工用具必须贮存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六、不准用抹布(特别是未消毒的抹布)擦拭已经消毒处理过的餐用具,防止二次污染。

七、每次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要把水池、消毒池及地面等清洗干净,并对所用的抹布等工具进行全面消毒。

八、对餐、工、用具的消毒不得弄虚作假,消毒员要对其进行监督。餐、工、用具消毒后,组长要在登记表上签字。

九、每月完后,食堂保管和食堂经理要在当月食堂餐、工、用具登记表上签字,然后交食堂存档备案。

十、如出现餐、工、用具消毒不当引起的卫生事故,要追究责任人和签字人的责任。

十一、按照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9

一、室外环境:

1、活动场地:干净、清洁、安全,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随时做好保洁工作。

2、绿化带:随时清除杂草、纸屑、落叶、果皮等杂物,定时浇水、修枝、松土。

3、周边环境;无乱堆放现象,及时清除杂物,做好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二、幼儿活动室及办公室:

1、地面干净、清洁,每天用消毒液喷洒、拖洗,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窗明几净,桌椅每天清洁并用消毒液擦洗。

3、茶杯、毛巾、玩具每天按规定清洗消毒。

4、幼儿图书每周阳光下曝晒一次。

5、有消毒记录。

三、盥洗室

清洁通风,地面无积水,厕所及时冲洗,做到无垢、无味、无蝇。每天上下午各消毒一次。

四、午睡室:

1、床围栏、门窗等儿童接触密切的物品,每日消毒液擦洗消毒。

2、地面干净、清洁,每天用消毒液拖洗。

3、每日上午开窗透气,使用空调时每日开窗2次,每次20分钟。

4、每周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被褥、床单、枕套每两周阳光曝晒一次,每次2—4小时,每月换洗一次。

五、厨房:

1、干净清洁,摆放有序,每日用消毒液清洗灶台、操作台、水池、地面等。

2、幼儿餐具每日用餐后洗净并消毒,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3、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使用前必须消毒,炊具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

六、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工作。

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篇10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早班老师负责开窗通风,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5.小儿桌高度应符合要求。流通,阳光充足,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两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保持清洁。每周剪指甲一次。

3.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4.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5.教职工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不戴戒指,禁止吸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设立保健室、隔离室,隔离室用品专用。

2.幼儿用餐前由保育员负责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再用清水擦两遍,每餐用完的勺碗及杯具清洗干净,消毒柜消毒1小时。

3.儿童玩具要保持清洁,每周由保育员负责清洗消毒一次,用84液浸泡20分钟后清洗晾干,图书用紫外线照射2小时。幼儿活动室和卧室每天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毛巾每周用84液浸泡清洗一次,抹布、拖把等保持清洁,经常用84液消毒。

4.幼儿及教职工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持医生出具的`康复证明方可回园。

5.传染病流行季节,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园。

6.教职工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消毒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