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文秘 > 新闻报道

卖火柴的小女孩名师评课稿

一、把握主体,“时间”还给学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名师评课稿

杜威曾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全过程。”所以,导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洋洋洒洒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给予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制定的目标去展开学习,教师充其量是引领者,适当时候扶上一把。所以,导学达标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读:默读、品读、诵读……;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去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书的体会、感悟,说说你对同学朗读表演的评价……只有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演练,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

二、突出编者意图,巧用课文平台

过去教师讲一篇课文,大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教师们也有一课一得的念头,但往往在备课时将诸种“好想法”“精彩点”进行叠加,结果像个大杂烩。其实,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对课文已经有一定的感悟,重头戏应是教师对课文的几处重要点的把握。对此,可根据编者意图,如单元训练点、预习提示、课文思考题等,来选好教学着力点,做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像教学中采用的“长文短教”,正是突出编者意图,巧妙运用课文平台的体现。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主要是训练学生合理的想像。因此,我们教学时不必在情节上过多纠缠,而应巧妙借助课文,让学生研读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的想像部分,并通过对比,体会其想像的合理性。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曾经”强调了幻想,突出了幻想的美妙。“幸福”即是死亡。小女孩满怀着不能实现的幻想在饥寒交迫中死去,这难道是“幸福”吗?在这含蓄处引疑推导,学生透过文章的反衬手法,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冷酷无情,学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三、巧用假设导读,引领情感对话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

生:我觉得小女孩非常寒冷,因为寒冬腊月她竟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我也觉得她非常寒冷,你看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

生:小女孩非常饥饿,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上一点东西。

生:小女孩非常痛苦,富人家都在忙着过年,可她直到天黑了还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我觉得她非常孤独,富人不把她放在眼里,连小孩也欺负她,卖不掉火柴她爸爸还要打她。

师:是啊,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在现实生活中,她连起码的温饱也得不到。夜幕已经降临,她本该回家,可她却蜷缩一团,靠在墙角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

什么呢?

生:我需要的是温暖,因为我太冷了。

生:我需要的是食物和快乐,因为我非常饥饿和痛苦。

生:我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疼爱,因为街上的人都欺负我。

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什么,对她说什么?

生:我会给她送上我的棉衣,并对她说:“你太冷了,快把衣服穿上吧。”

生:我会对她说:“小女孩啊!你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快上我家去吧,我让我妈给你做好吃的!”(其他同学发言略)

一是运用“假设”,感受人物命运。在教学中,运用“假设”,把学生带到风雪交加的大街上,面对小孩谈自己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对她“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悲惨命运有了整体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为下面的阅读作好了情感的准备。

二是运用“假设”,揣摩人物希望。运用“假设”让学生充当角色,变换角度,叙谈希望,从而缩小了学生与小女孩的情感差和心理差。为感受她擦燃火柴后的画面奠定了基础。

三是运用“假设”,激发学生情感。在了解了小女孩的希望后,又运用了“假设”,让学生为小女孩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以表达真挚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三、在情感体验上,提倡多元感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文本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阅读同一文本,其价值取向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并逐步引导他们联系自身的知识底蕴和相应的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针对小女孩之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觉得小女孩死得凄惨,十分可怜;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小女孩的死“是一种解脱”。还有一个学生说,她虽然也为小女孩的死感到惋惜,但同时也有一点欣慰,因为这个小女孩再也不用饱受人间的苦难和折磨了,更何况,“她是带着希望和憧憬而死去的”。这个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不正昭示出了创造性阅读的真谛吗?语文教学,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洞察,以及自我行为的反思真实地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其情感世界便能不断丰富,创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四、教法的讨论

其实,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采取更加“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在初读、熟读的基础上,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到底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学生完全可以在课文中找到依据:从小女孩的美好幻想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的快乐与幸福;从小女孩的饥饿、寒冷、痛苦中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社会的不公。这种辩论的结果必然是统一的:越美好的幻想,就是越痛苦的现实。学生的情感体验会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