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大学生思想汇报9月范例

第一篇:3月份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

大学生思想汇报9月范例

尊敬的党组织:

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地铁上,瞧见无座的老人孩子很想让座,一看他们不像很疲惫的样子,想想自己一天班上下来也挺累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着不动;大街上,看见有人带着孩子求助,心有同情,却因疑心这是拐来的孩子,便什么事也没做走开;马路上,听见有人在问路,想插嘴相助,转念一想“何必多此一举”,又若无其事地经过……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但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把善念变成善举?

善念如花,善举似果。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就此而言,善行比善念更重要,行动比观念更重要。

有这样一个启人深思的故事。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以行动为导向,把善念化成善举,涓滴又何尝不能汇成大海?倘若总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的犹豫中延宕,我们往往就错过了让一条小鱼重返大海的机会。

当然,止步于善念,也有现实的无奈。前段时间,有朋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消息,呼吁关注一名生活困难的儿童。然而,当地人得知后去寻找,却发现孩子的情况并非如此。朋友忙不迭发更正、发说明,浇灭了道德热情,更让人情绪有些沮丧。的确,不对称的信息、不规范的求助,往往给爱心添堵。从扶起跌倒的老人需要“立此存照”,到救助街头的乞丐却发现他们有的月入上万,这些坚硬的现实,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拉长了从善念到善举的距离。“一臂之力”“一步之遥”,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举棋不定的两难选择。

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纵然有过“流血又流泪”的极端案例,但是崇德之心不能因此止步、向善之行不能就此裹足。有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诚然,保护善念的环境还需要涵养,托举善行的制度还需要完善,但对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让自己心中的火熊熊燃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悲悯之情、乐善之意,可是否伸出这只手、迈出这一步,却成为平庸与高尚的分界线。“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让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让善行善举少一些无奈,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善念在路上,我们也不能让善行迟到。

汇报人:思想汇报

XX年4月8日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汇报XX年3月

尊敬的党组织:

当下,微信、微博信息海量,电子阅读器轻巧方便、藏书万卷,也有很多人依然对书籍情有独钟。其实,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闲暇时,倒杯清茶,抛开尘世的名缰利锁,宁神展卷,安然恬怡。春读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夏读日正长,打开书,沁心脾。秋读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冬读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四季若此,更是惬意。

“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垂老之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接岗的哨兵的命令。”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翻开书本,你便走近了他们的思想,触摸到他们的灵魂,感受到他们的睿智。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使人通达事理;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使人空灵豪放;品四大名著,似往事重览,喻理醒世,令人流连忘返……这种交流交融,获得的是一种免于平庸的自由,更是一种快意的人生。

读书的过程,亦是领略旖旎风景、发现人生真谛、顿悟决策思路的过程。书中既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彩韵,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胸襟,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励志箴言;既有“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的治国理念,又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廉洁意识……从中,我们的思想得到启迪,心智得以滋补,境界获得提升。

今天许多人接近书籍,不重心灵升华而趋眼前功利,不重精神涵养而重眼球娱乐。其实,收获人生之于满足眼前才是更大的“功利”,精神充实之于感官刺激才是更大的“快感”。如果我们每天阅读的是温暖的崇高的引人向上的书籍,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田种下去的就是美好的东西。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虚假的信息中,久而久之,我们的精神就会受到污染,甚至变得颓废,遮蔽人生希望之光。

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试想,假如毛泽东当年枯坐北大图书馆,饱览群书,忧国忧民,却不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纷繁复杂的现实结合起来,恐怕他也难以走上历史的前台,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无法强大,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更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可以说,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XX年4月8日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XX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