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书信 > 检讨书

大学生杀人事件反思(精选5篇)

检讨书1.25W

学生杀人事件反思 篇1

四川大学现学生杀人事件,不知道是学校的警钟还没有敲响还是这所百年学府最现实也最无奈的悲鸣呢——堂堂一个四川引以为傲的学校就是这样对待爱它的的人的?

大学生杀人事件反思(精选5篇)

任何悲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应该说每个人的神经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压抑、一定的打击,而不能排遣出来,日积月累积淀起来,埋在自己的心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承载不了时,就可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的。四川大学的杀人案的悲剧,是老师的悲剧,是学生的悲剧,也是教育的悲剧,社会的悲剧,然而最根本的是个人对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理解的悲剧……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领域,促进和提高了人类生活的便利性和生命的成就感,为改善人的生命质量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可是技术理性带来的并不都是美好与幸福。

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人们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相反,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从而陷入深刻的和自然疏离、和社会疏离及和上帝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之中。

并且,当一些人成了弗洛姆所说的“贪婪的消费者”,成了“物品的奴仆”,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置于纯物质性金钱财富这种无常之有,无尽之有的基础上时,无疑会更加痛感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痛苦,产生一种灵与肉撕裂分离的碎片感,心灵的空虚感。

另外,我们放眼观望四周,人人被社会和文化裹胁着忙这忙那。我们追求名利,我们风潮逐浪头,追明星赶消费求时髦,没完没了,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殊不知这是在茫茫人潮茫茫社会中迷失了自我。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需要爱的程度比其它任何事都来得多,只是我们都忘了,我们急于追求其它的目标,比如事业、金钱和财富,我们专注地追逐休闲、娱乐,而忘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然而,我要说,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生命价值的执着,才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之生命独特性的特征。

正是人的不断超越的精神力量,才使人的生命去追求意义,向往理想,谋求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那么,何谓生命之“意义”、生命之“价值”呢?

狄尔泰认为,意义就是生命的体验,是生命的本质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人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

而对于“价值”,我国当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曾经说过:“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中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可见,人在其生命活动中所感觉到的“对象的意义”,归根到底是人所体验到的生命自身的意义;而人所追求的生命的价值又是和生命本质力量的全部丰富性的生成一起生成的。

因此,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它明确的目的性,正是这种目的性,摒弃了生物本能的冲动,在生存与生活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超越生命的有限,趋于精神的永恒。

然而,正如上面所言,一些人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上迷失了方向,其中尤为突出的即为当代的大学生,四川大学的杀人事件已将一些大学生在错误的航道上越走越远的事实证明。

当今的大学生同以往各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却缺少些激情和动力。,很多大学生思维方法简单,思想不成熟,甚至幼稚,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

1) 自我意识

大学生正处在向成熟转变阶段,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但一些当代大学生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有时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

2)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

3)学习观、职业观

就业的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开始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

4)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

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走向了跨时空、跨地域的网络沟通时代,这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便捷性,但这又使人际交往变得虚拟化。

一些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游戏化”味道。

一些大学生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矛盾和误区还有很多,但最突出的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功利至上已成这一代很多年轻人的风向标。

信仰所谓“现实”利益,过度关注自我价值的人,纠缠在“小我”的得失、悲欢中不能自拔更别说所谓的社会责任感。而自杀既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结果,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典型表现。

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当人身处这些痛苦与灾难仍然能够自觉地选择某种道德及利他的行为时,他便无形中把痛苦与灾难转换成了某种人生的成就;因其有此成就,而使他在痛苦与灾难之中获得了意义与价值;因其有意义与价值,而使他有了活下去的愿望与追求;因其有了这样的愿望与追求,他就有可能在最为艰难的处境下、在最痛苦的状态里生存下去,从而使自我的生命保有了尊严。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教会学生“向死”而思生,挑战苦难而获取欢乐,使人生活得充实而精彩。现如今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义价值观。其中最有效的方法:

1 )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2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 ) 优化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

4 )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价值观的形成

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制到意义。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教授说:“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的生活的,总要利用这种自然的生命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义的引导,成为‘无意义的存在’,那就与动物的生存没有两样,这是人们不堪忍受的。”

因此,人的精神性生命之美虽然源初于物质性生命中所实际获得的自由,但精神性生命中的自由却又高于已获得的这种自由。正是人的不断超越的精神力量,才使人的生命去追求意义,向往理想,谋求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最后,虔诚期望:悲剧不再发生,也不可能发生。

大学生杀人事件反思 篇2

又是车祸,又是大学生,又有人失去生命。这一次,行凶的是大学生。当地媒体透露,学校反映药家鑫“性格内向,平日里寡言少语,从来没有和同学发生过打架争吵的事情”,甚至还因为“品学兼优”,获得过学校颁发的乙等奖学金。

记性尚好的人们想起,差不多同期发生的“我爸是李刚”案件中,肇事者母校老师对“李衙内”的评价与药家鑫得到的母校评价很相似:“内向、低调、不张扬”。

敏感的网友,已经嗅到了此案的一些可疑味道——案发1个多月,警方至今拒绝媒体采访;药家鑫高度近视;药家鑫家境殷实。诸如此类,叫人联想起似曾相识的关于“轮滑鞋”的争论,想起那对在央视做痛哭流涕状的父子。

我总觉得,发现自己的车撞人之后,药家鑫所以会毫不犹豫地举起杀人刀,对着受伤倒地、正试图记住他的车牌号码的伤者连刺8刀,不仅有“教育失败”、“教育的次品”、“极端自私自利”、“冷血与残酷”诸项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诱因——之前的豪车以及富二代官二代撞死人之后,肇事者都得以保全性命。远的有在哈尔滨发动宝马车撞死人的苏秀文,有杭州的“七十码”胡斌,近的有江苏新沂宝马碾童案,还有大名鼎鼎的“我爸是李刚”案。网上搜一下,只有一个无证加醉酒驾驶撞死4人的孙伟铭被判了无期,别的都从轻发落了。只有一个叫张金柱的郑州前警官比较“倒霉”,“栽在了新闻记者的手上”,当真抵了命。

如果前面这几起轰动全国的“交通肇事案”能查得认真一点,判得严肃一点,不管什么政协主席儿媳妇的传言(据说是假的,但韩桂芝后来真的落了法网)、什么富二代、什么司机无法反应,什么李刚门封口门抄袭门,或许,那班一坐上正驾驶座位就神知无知的混蛋,好歹也会收敛一点。不至于生出撞伤不如撞死的恶念,更不至于没撞死干脆杀死。

所以说,药家鑫的杀人刀,不是他一个人举起的。帮他一起杀人的,还有很多很多别的人——践踏法律的人、徇私枉法的人、胆小怕事的人、抛弃正义的人。也许,他们那样做,是为了挽回家人的性命,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保住乌纱,甚至,仅仅为了过回安全的家常日子……

严峻的后果是,一条河流的源头被污染了,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水,还干净得了吗?

如果撞伤不如撞死的荒谬逻辑继续大行其道,如果司法公正不能切实履行,残酷无底线的可怖案件、类似药家鑫这样的凶嫌,永远也不会绝迹。

大学生杀人事件反思 篇3

西安大学大三学生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后不仅没及时救助伤者,反用水果刀残忍地将伤者连刺八刀将其杀害,后因在逃逸中再次撞人,被当地群众抓住。警方的询问结果让人惊讶,药家鑫仅仅是怕撞了农村人难缠才会将其杀死以绝后患。农村人难缠?出身干部家庭的药家鑫怎么会有这种理由和想法?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药家鑫的干部父母甚至连一句安慰死者家属的话也没有,也就不难解释这位大学艺术系的曾获得奖学金又可以开车上学的‘学子’在家庭受的什么教育。

死者张某年仅26岁,家里还有几岁的孩子。对于生命而言何其珍贵,药家鑫丧心病狂的变态心理是如何造就的。学校里不可能教育农民如何难缠的课程,难缠究竟是如何让一部分人害怕到要杀人灭口。一直以来,我们的某些人出身农村,却不尊重农民。我们都熟悉的那位长着一脸农村爹娘生就的大明星,几乎每年都在用农民和残疾诱取所谓的高雅艺术,灌输的欢乐何其苦涩。曾几何时,农民被认为是缺乏素质的的代表,什么素质?是那种用餐巾纸擦屁股的高档行为?还是那种混迹欢乐场的贵族嘴脸。

中国有多少农民?怕是很难确定。有多少不是农民,大家心里清楚。农民为什么难缠?很多人心里最明白。新时代以来,有多少富翁是借助欺骗农民发家的,有多少资金是从农民手里骗取的。从三十元一个的身份证到三万元一个的城市户口,从每人至少十元的汶川捐款到每度电上涨三分的三峡集资,农民除了默默承受这大海取水般的不痛不痒的宰割甚至连为国家贡献的名声也不沾边。什么福利.假日.养老和农民有多大关系,那些外出打工的民工一年才回家一次,还要为春运的特色承担责任。侮辱农民觉得很容易,因为他们会默默承受。不管你说他随地大小便还是说他影响市容,他都不会理会。但这种压抑是可怕的,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而农民是什么?也许是一滴水珠,也许是一片海洋。农民作为一类国家公民究竟享受了多少公平的公民待遇?相信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既然明明对不住人家何必还得便宜卖乖,欺人太甚吧。

一个国家出现人民内部矛盾是正常的,但出现群族歧视却是可悲和可怕的。药家鑫无非就是怕撞了农村人被勒索,难道撞了城市公民他就不跑了吗?还是他本身就把农村人的性命看的简单。农村人有这样那样的城里人不习惯的毛病,是所处环境不同和接受文化不同造成的。相信上海修的黄金厕所就连上海市民也望而却步,难道就憋死不成,或许就把自己装作农民先放松了再说。抓到的小偷大多轻车熟路,难道都是农民?上几日有位安全专家放言说现在的色情混乱和农民有直接原因,也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因为农民喜欢便宜的小姐而且不讲卫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让离家一年的农民把血汗钱花到那些高档的小姐身上也许还会埋怨农民抢了他们的乐子。我们除了奇怪这种愚昧的言论就是担心社会的构造发生了根本变化,歧视农民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农民代表了贫穷和落后,愚昧和无知,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除了歧视和不理解,一方面会加深这种怨恨和推卸责任。

药家鑫会为他的逻辑和行为付出代价,哪怕他当干部的爹妈让他不必为死者偿命,他也会在以后的觉悟中后悔终生。因为他无知的动机伤害的不单是张某一家人,但他也揭露了社会组成的变态心理。但愿人们觉醒,让药家鑫和死者的付出有一些意义。

大学生杀人事件反思 篇4

1995年清华朱令被用铊盐投毒,1997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王小龙用铊盐向同学投毒;20__年云大马加爵锤杀舍友;20__年,中国矿业大学常某用铊盐向三同学投毒;20__年,凤冈一学生将高效氟氯氰菊酯农药投放到桶装水内;20__年复旦黄洋被舍友投毒,20__年南航彭某被舍友刺死„„

一个个年轻生命在大学校园逝去。这绝不只是个体生命的陨落,而是整个社会的伤痛。类似极端事件透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要成才应先成人,我们是否过多注重学业,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教育不应该视为简单的技能培训,切不能忽略人品而重于技能;培养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思想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舍本逐末。因为品德不全而技能超众的所谓人才,一旦误入歧途,高学历高智商的罪,更恶更毒,所以,干起坏事来危害性就越大。

复旦投毒事件中,林某不择手段地清理掉品学兼优的黄洋,“廉价”地使用卑鄙手段来清理掉自己的对手,其实,恰恰影射我们社会的现实。比如我们社会中的“逆淘汰”现象,说明人们不再顾忌手段的卑鄙了,让自己捞到实际好处才是王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人得势、恶人当道”的社会。

著名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即一个恶的环境,再好的种子也受之影响,最终开出恶之花来。

作为国人,都争名夺利,乐此不疲:争着发财,争着买房、争着出国、甚至要争自己的墓地„„其实,这些人们要争的,正是权力者制定并抛出来的,就像抛出肉骨头一样,给大家来争,互吠互咬,大家一嘴狗毛才好。竞争就这样激烈起来的!

作为校园也概莫能外,学生也要面对各种竞争:入党要争、奖学金要争、贫困生名额要争、荣誉要争、选调生要争、先进分子要争、连当个班,级小小干部也要争,学校推荐工作的名额也要争„„学生们就是在为争这些荣誉,弄得耳红面赤。

而这些各种竞争的名目,也是学校抛出来的,美其名曰是“激励”。许多竞争的名目,实则无关人品,甚至无关学术,只是有利于学生们将来的就业与升迁。所以,这种机制根本没法培养出什么大师级的人物。相反,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有问题的人,他们非常功利,又喜欢万事都做绝,以确保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例如黄洋与林某之间的恩怨,可能缘于两人之间的竞争:两人成绩很好。不生惺惺相惜之感,反生既生瑜何生亮之叹!林某可能是为了能够出一口被黄洋盖住“光辉”的恶气,选择的方法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竞争者,而是通过违法的不正常手段干掉竞争者。如果林某投毒属实的话,那么这一事件毁灭的,将是两个风华正茂的高学历人才,以及他们背后原本满怀期待的父母家人,争来争去,竟争得一场空。

目前,关于这类事件各种疑点的争论,在网上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各种议论中,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一些网友对此事件和自身处境的感叹,让人寒毛倒竖,有很多回帖称:“我也曾想干掉过我的室友”;“幸好我杯子随身带,否则早没命了”。这些半真半假的跟帖背后,隐藏着的是大学生们在寝室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和焦虑感。

一项针对大学生寝室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2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中,仅四成“90后”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睡觉关不关灯,起床的轻重,性格冲突和财务纠葛,或甚至是别人莫名其妙的成功对自己的伤害…… 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有: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个性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这些作为人生的新课目,有的人在各种磕碰中逐渐磨合、学习并适应下来。有的,虽然不适应,但最终隐忍下来。但还有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适应更不隐忍,最终以惨烈和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了,甚至引发各种悲剧。曾经引人注目的马加爵和朱令事件,就是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两起。而还有更多没有这么轰动的事件,还在校园中悄然发生。而最令人感到担心的是,包括学校在内的管理机构,都认为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已经是成年人,不需要像对小孩子们那样,在这类生活细节和琐事上投之以过度的关注。 大学投毒事件一再发生,无疑是给全社会提了个醒。虽然,这代价,似乎太有点大了。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从当年的朱令到今天的黄洋,频繁的杀人案出现在大学,我们该反思的不仅是校园!

大学生杀人事件反思 篇5

几天前,某高校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由于犯案人员是我校建工学院的学生,所以在我们当中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知情人士透露,该生因为女友移情别恋,心中忿恨难平,遂于某日寻到女友与其现任男友的所在地,将其二人杀害。回来后自知法网难逃,亦自杀身亡。

回看几年来的新闻,大学生杀人已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20__年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云南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残忍的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被判死刑。同年,丽江女大学生张超及情人谢宏因贪图木鸿章的钱财,将其杀害并分尸。该案件查证后,两人均被判死刑,另外一名帮凶陈光吕被判死缓。20__年,北京大学共工学院20__级学生安然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坐在了北京市斯一种及任命法院的被告席上。据悉,安然与被害人崔某共同喜欢办理的一位女同学,这位同学与崔某确定了恋爱关系后,安然并不死心,决定在崔某面前用自残的方式让其明白自己的感情。两人发生争执后,安然将崔某砍伤致死。

大学生杀人在今天似乎已然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那作为天之骄子的他们,到底是什么然他们那么的残忍,而最终滑落到犯罪的深渊里?

社会的物质文明在高速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虽经某些人的掩饰和美化,依然遮盖不了它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实。在经济进步迅猛的今天,竞争也愈来愈强,人们的心理似乎也在发生着某种扭曲。特别是在号称“金字塔”塔尖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一个心理脆乏的时代。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出现这样的事情责任就应该完全归咎于大学这样一个环境。可以说,他们这种心理的形成是在整个大环境下产生的。

第一,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萎缩。大家都应该感觉得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节奏非常得快。每个人在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走在街上,我们很少关注他人。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漠然,彼此互不相干。比方说,现在偷窃行为盛行,其实有时候那些小偷根本就没什么本事,但是他知道自己做了,即使有人看见,他也不会说出来的。那这样一种现象,不是别人在伤害自己,而是自己在伤害自己,甚至是在伤害自己的子孙后世,因为是我们给他们造就了这样一个没有温暖感的环境。每个人都存有一份爱,这个社会不应该会很好么?何必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弄得人连自己都顾不了了,哪里又顾得了别人。

第二,是家庭生活的残缺。这样的现象在现在非常普遍,穷人为了挣钱,把孩子留在家里。富人们的欲望恐怕更难满足,为了挣更多的钱,也不将孩子置于膝下。孩子从小不在自己身边抚养,而把它们放在隔代的祖辈身边,都说五岁隔一代,那这样算,爷孙俩不知要隔到多少代。观念上的差异,还有就是过分的溺爱,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患上自闭症,他们有话不知道该对谁讲,久而久之,就谁也不讲,一个人埋在心里,这些事情对日后他们的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负担。过分的溺爱模糊了他们的是非观念,也弱化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样的人一旦走入社会,都是非常可怕的。他们没有是非观,就不知道该如何和人沟通。承受力不强,一旦受挫,就非常容易走极端。像我们前面有提到的“杀人”这类情况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家庭生活,不仅仅是住在一起就算美满,更多的是彼此能过很好的交流。一个人,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其实有很多人,他们敏感脆弱心理的形成很大一部分都是父母造成的。父母过多地考虑了自己,当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整个家庭,可是,却忽略了对孩子不良心理引导的过程。有很多的父母,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的人,说话做事过于直白。出现了一件事,他们就直说你不该怎样,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家里啊什么的,让孩子感觉好像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一样。他们不会去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更懂事。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孩子杀了人也无怪乎他们自己都那么难以置信了。

第三,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说起教育,我真的就不想提及。因为在我眼里,我们的教育弊端太大了。我不止一次地说“不要对大学生的素质抱有任何希望”,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不管是大学生杀人,还是其它的什么事,我没有看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多高。之所以说整体,是因为其中确实有好学生。但是,不是大学,无论你走到哪里,到会有好人和坏人啊!当然,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杰作。甚至我有时候就在想,刚入学的时候,小的时候,我们都曾经简单和纯真过。怎么随着自己学历越高,人就变得越来越功利和城府了。教育,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社会人吧,不过这还真有点可怕呢!

我们的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相比之下,在对学生人格教育的方面,老师注重得也往往倾向于自己的业绩,因为只有这个才是与她个人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所谓的“三好生”,只是文化课比较好而已,至于其它的方面很少有人去考究。当然了,这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定律,也不会有人去质疑。高中之前,或许还靠真本事。但是大学,已然是社会的雏形。不排斥有好的,不过大多也都是“有学无品"的人。本身就不是很人性化的教育,又怎么能教育出来个方面都优秀的学生呢?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缺少起码的尊重,而且有失公平。谁又能说这本身不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伤害呢?

大学生的心理,越来越经不起风霜的考验了。戕害他们的,不是某一个环境某一个人。